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引导发现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级高职妇科产护理专业的学生112名随机划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56名,常规组开展传统教学法,研究组开展引导发现教学法。结果:研究组技能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引导发现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在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效果突出,可行性较高。
[关 键 词] 高职;妇产科护理;引导发现教学法;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129-01
引导发现教学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于20世纪60年代时提出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法,后来又被称之为问题解决教学法[1]。主要围绕学生开展各项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自主认识,主动积极的摸索,进而形成一套自己的认知体系。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文分析的对象为2016级高职妇产科护理专业的学生,总共112名,通过分班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即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56名,其中常规组男女学生比为2∶28,年龄18~22(20.1±1.3)岁;研究组男女学生比为1∶29,年龄19~22(20.5±1.1)岁。两组资料客观对比,P>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可分组研究。
(二)方法
以《妇产科护理学》教材为主,由洪磊、丁郭平等主编,共66学时,教师、环境、授课进度均相同。
常规组进行传统教学法,主要由教师讲授,学生做好相关记录,课后回顾温习。研究组则进行引导发现教学法,具体为:(1)引入病案。教师按照教学内容要求、教学目的,运用真实案例引入学生到特定环境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关键词法。如教师讲解“异位妊娠”时,从该病的病理作为出发点,其病理表现为输卵管妊娠流产、输卵管妊娠破裂、陈旧性以及继发性腹腔妊娠。在妇产科中,异位妊娠属于常见急腹症。“急”表现在下腹部突然撕裂样的剧痛,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故而以“破裂”关键词来引导学生学习。破裂引起“出血”“剧痛”,然后让学生明确出血与剧痛的伴随症状,让学生深入了解异位妊娠的症状和体征。而后提出问题,比如①该病如何确诊,如何配合医师开展救治工作;②护理人员对此类患者如何接诊;③怎样留意病情变化;④若是患者需手术处理,术前如何准备。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得出解决方案。
(三)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考核成绩,包括技能操作、理论知识两方面的考核成绩,得分越高,说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更高。
(四)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本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以
[n(%)]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最后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研究组技能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三、讨论
在现阶段我国高校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将引导发现教学法应用于妇产科护理教学工作中,经过教学实践,结果发现,研究组技能考核成绩(85.2±6.8)分、理论考核成绩(78.5±3.5)分均高于常规组技能考核成绩(80.3±5.7)分、理论考核成绩(70.8±3.2)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护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深究,不仅展现了学生主体地位,而且还提高了护理教学效果,同时学生护理操作技能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引导教学法模式下,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特定的情景,通过因素的发现,诱导学生发展自身能力。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将关键词应用、病案的引入作为切入点,在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辨证结合“发现”与“引导”,将“教”和“学”的积极性予以充分发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此种方法,重点引导学生探索以前从来没有认识到的观念间的规律、关系。引导发现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学科基本结构,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讲授知识,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将教学中关鍵知识点,通过关键词、问题等形式,向学生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以掌握理论知识,并结合动手操作,进一步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引导发现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改革工作,值得高校进一步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珠玲.浅谈启发式提问教学法在高职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6):129-130.
[2]孙英,冯敬华,李柳丽.探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8):84-86.
[关 键 词] 高职;妇产科护理;引导发现教学法;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129-01
引导发现教学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于20世纪60年代时提出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法,后来又被称之为问题解决教学法[1]。主要围绕学生开展各项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自主认识,主动积极的摸索,进而形成一套自己的认知体系。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文分析的对象为2016级高职妇产科护理专业的学生,总共112名,通过分班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即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56名,其中常规组男女学生比为2∶28,年龄18~22(20.1±1.3)岁;研究组男女学生比为1∶29,年龄19~22(20.5±1.1)岁。两组资料客观对比,P>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可分组研究。
(二)方法
以《妇产科护理学》教材为主,由洪磊、丁郭平等主编,共66学时,教师、环境、授课进度均相同。
常规组进行传统教学法,主要由教师讲授,学生做好相关记录,课后回顾温习。研究组则进行引导发现教学法,具体为:(1)引入病案。教师按照教学内容要求、教学目的,运用真实案例引入学生到特定环境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关键词法。如教师讲解“异位妊娠”时,从该病的病理作为出发点,其病理表现为输卵管妊娠流产、输卵管妊娠破裂、陈旧性以及继发性腹腔妊娠。在妇产科中,异位妊娠属于常见急腹症。“急”表现在下腹部突然撕裂样的剧痛,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故而以“破裂”关键词来引导学生学习。破裂引起“出血”“剧痛”,然后让学生明确出血与剧痛的伴随症状,让学生深入了解异位妊娠的症状和体征。而后提出问题,比如①该病如何确诊,如何配合医师开展救治工作;②护理人员对此类患者如何接诊;③怎样留意病情变化;④若是患者需手术处理,术前如何准备。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得出解决方案。
(三)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考核成绩,包括技能操作、理论知识两方面的考核成绩,得分越高,说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更高。
(四)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本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以
[n(%)]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最后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研究组技能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三、讨论
在现阶段我国高校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将引导发现教学法应用于妇产科护理教学工作中,经过教学实践,结果发现,研究组技能考核成绩(85.2±6.8)分、理论考核成绩(78.5±3.5)分均高于常规组技能考核成绩(80.3±5.7)分、理论考核成绩(70.8±3.2)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护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深究,不仅展现了学生主体地位,而且还提高了护理教学效果,同时学生护理操作技能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引导教学法模式下,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特定的情景,通过因素的发现,诱导学生发展自身能力。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将关键词应用、病案的引入作为切入点,在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辨证结合“发现”与“引导”,将“教”和“学”的积极性予以充分发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此种方法,重点引导学生探索以前从来没有认识到的观念间的规律、关系。引导发现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学科基本结构,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讲授知识,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将教学中关鍵知识点,通过关键词、问题等形式,向学生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以掌握理论知识,并结合动手操作,进一步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引导发现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改革工作,值得高校进一步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珠玲.浅谈启发式提问教学法在高职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6):129-130.
[2]孙英,冯敬华,李柳丽.探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8):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