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一所学校的核心思想与精神是通过校长对学校文化的认识、理解和传达来实现的。校长是学校文化的灵魂人物,同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设计者、引领者、实践者。因此,校长要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引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认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对学校而言,就是要明确回答: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教育的根本价值是什么?它体现了学校的追求和目标选择,是全体师生一切行为的内在灵魂。“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是价值观的逻辑体现。校长价值观领导,亦指持有明确而崇高价值观的校长通过向全体师生注入价值观,与广大师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共鸣,从而唤醒广大师生对学校和学校发展愿景的认同,促使教师自我功效和自我价值的提高;同时,把学校理念内化到个人内心,并通过愿景表达和管理实践,达到上下一致、齐心协力,激励广大师生共同实现办学目标。
价值观领导有别于行政管理,它不强调行政权力的直接实施,而是通过宣传、交流、讨论对话等形式来影响师生的价值观念,凝聚团队共识以实现办学目标,属于一种“软领导”。校长从注入价值观到将其内化为学校全体成员的“共识”,形成学校文化的核心,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校长能否发挥好引领作用,首先取决于校长对自己提出的价值观是否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和经过了实践的反思;其次取决于校长的意志品质是否坚定;最后还取决于校长对学校人文环境的了解。
传承和创新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表明了学校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同时又具有时代性和现实可行性。校长要根据变化了的社会历史,丰富和创新学校文化的内蕴,使其更具备时代精神。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体系中,任何一所学校的文化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带有本土和历史文化的痕迹,也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规章观点。如何把这些文化传统的精华梳理出来,使其在创新发展中发扬光大,这是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必须关注的。
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建校仅有8年,但却传承了学校前身“团结奋进,不甘落后”的校风,并在继承其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针对初中教育的特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身心健康,文明好学,善于合作,勇于实践,报效祖国”的育人目标和“团结奋进,和谐高效”的校训,使之更加符合初中师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时代精神。
学校文化的浸润作用
教育晓之以理,精神动之以情,文化抚之以心。学校文化只有从墙上走下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校成员的价值取向和日常行为时,才能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为此,校长要在学校制度建设、环境建设和德育活动中把握好学校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一是用制度保障学校文化建设。在各项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学校要始终坚持教育引导先行,让师生充分明白制定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校园内构建起人人遵守制度、人人维护制度的良好环境,良好制度环境的形成为良好的校风、班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校园文化在广大师生身上慢慢浸润,不断内化。二是用活动充实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建设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例如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都要组织一些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震撼力的活动,使学生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个人素养得到提升,也彰显了学校文化的内涵。三是用环境承载学校文化。校园环境文化最突出的功能是育人,要使校园很好地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必须对校园环境进行文化建设,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变成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组织师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力争使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沾染上灵性的墨香,一砖一墙都折射出人性的光芒,并通过完善学校设施,设计象征标志来塑造环境文化。
自身的垂范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校长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品质,拥有深厚扎实的文化修养。校长个人的习惯和品行对学校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有专家说,校长宽厚,则校风淳朴;校长严格,则校规完善;校长倡导人文关怀,则学校师生融洽。不仅如此,校长自身还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思想者,有着崇高的教育理想与激情,能准确定位教育价值取向。校长应据此标准来定位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并用准确的行动力和影响力,把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贯彻到每个决策当中,全面把握学校经营的每个环节。这样才能在学校文化的建设、开发和继承方面有所建树。
(摘自《中小学校长》2012年第12期)
引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认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对学校而言,就是要明确回答: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教育的根本价值是什么?它体现了学校的追求和目标选择,是全体师生一切行为的内在灵魂。“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是价值观的逻辑体现。校长价值观领导,亦指持有明确而崇高价值观的校长通过向全体师生注入价值观,与广大师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共鸣,从而唤醒广大师生对学校和学校发展愿景的认同,促使教师自我功效和自我价值的提高;同时,把学校理念内化到个人内心,并通过愿景表达和管理实践,达到上下一致、齐心协力,激励广大师生共同实现办学目标。
价值观领导有别于行政管理,它不强调行政权力的直接实施,而是通过宣传、交流、讨论对话等形式来影响师生的价值观念,凝聚团队共识以实现办学目标,属于一种“软领导”。校长从注入价值观到将其内化为学校全体成员的“共识”,形成学校文化的核心,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校长能否发挥好引领作用,首先取决于校长对自己提出的价值观是否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和经过了实践的反思;其次取决于校长的意志品质是否坚定;最后还取决于校长对学校人文环境的了解。
传承和创新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表明了学校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同时又具有时代性和现实可行性。校长要根据变化了的社会历史,丰富和创新学校文化的内蕴,使其更具备时代精神。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体系中,任何一所学校的文化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带有本土和历史文化的痕迹,也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规章观点。如何把这些文化传统的精华梳理出来,使其在创新发展中发扬光大,这是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必须关注的。
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建校仅有8年,但却传承了学校前身“团结奋进,不甘落后”的校风,并在继承其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针对初中教育的特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身心健康,文明好学,善于合作,勇于实践,报效祖国”的育人目标和“团结奋进,和谐高效”的校训,使之更加符合初中师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时代精神。
学校文化的浸润作用
教育晓之以理,精神动之以情,文化抚之以心。学校文化只有从墙上走下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校成员的价值取向和日常行为时,才能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为此,校长要在学校制度建设、环境建设和德育活动中把握好学校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一是用制度保障学校文化建设。在各项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学校要始终坚持教育引导先行,让师生充分明白制定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校园内构建起人人遵守制度、人人维护制度的良好环境,良好制度环境的形成为良好的校风、班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校园文化在广大师生身上慢慢浸润,不断内化。二是用活动充实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建设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例如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都要组织一些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震撼力的活动,使学生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个人素养得到提升,也彰显了学校文化的内涵。三是用环境承载学校文化。校园环境文化最突出的功能是育人,要使校园很好地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必须对校园环境进行文化建设,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变成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组织师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力争使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沾染上灵性的墨香,一砖一墙都折射出人性的光芒,并通过完善学校设施,设计象征标志来塑造环境文化。
自身的垂范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校长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品质,拥有深厚扎实的文化修养。校长个人的习惯和品行对学校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有专家说,校长宽厚,则校风淳朴;校长严格,则校规完善;校长倡导人文关怀,则学校师生融洽。不仅如此,校长自身还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思想者,有着崇高的教育理想与激情,能准确定位教育价值取向。校长应据此标准来定位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并用准确的行动力和影响力,把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贯彻到每个决策当中,全面把握学校经营的每个环节。这样才能在学校文化的建设、开发和继承方面有所建树。
(摘自《中小学校长》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