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颁布与实施,给学校的管理过程带来了新的活力,给学校的管理绩效制造了新的生长点。在我们看来,管理现象与其说是一种教育现象。毋宁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其特点是力图以“文”的力量来实现“化人”的目标。《规范》虽外显为静态的文本,但其内容是鲜活的,是有思想和灵魂的,因而《规范》的实施过程应该是一种无声的、涵化的过程,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灵进行交流与碰撞的过程。
看点一:“教育形势论坛”
一定的文化从孕育到成熟,有一个漫长的创造、积累、模式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通过从他人或文本那里接受哺育和滋养,在与文本的对话和晤谈中,渐渐形成超越生物机体禀性的完整人格。为了使这种理想的境界成为可能,我们的做法是:开设“教育形势论坛”。
《规范》刚颁布,学校就组织所有管理人员认真学习《规范》条文,校长室带头坐擂“教育形势论坛”,分别从“学校发展”、“教师师德操守”、“他国教育实情”、“学生规范意识的形成”和“有效性教学研究”等方面向全体教师表达了有关《规范》的诸多要素。整个活动风趣幽默、妙趣横生,既有专家引领,又有教师互动,更有静心的倾听、会心的笑声和发自肺腑的掌声。从论坛中,教师知道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才是《规范》施行的本真价值,亦即:不仅要追求高位运行的质量水平,更要拥有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要怀有一颗崇尚的心,团结协作,努力追求学校所倡导的“和谐、进取、务实、创新”的精神境界;明白“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转型期内所经受的种种遭遇及其缘由,要善待自己、善待学生、善待社会;明白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规范意识的形成有着自身的现状与特点;更清楚地意识到“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学生心灵的成才需要肯定”,善于“用自身的言行去影响孩子”……系列化的论坛活动,让教师们的眼界与视野更加开阔,此时,《规范》不再是静态的文本符号。而是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经典故事走入了教师的心田。
看点二:“教师给领导当评委”
哲学家赵汀说过:“无智慧的文化是危险的,它意味着思想文化的停滞和无能。”(《一个或所有的问题》)管理过程是一个“文化”的过程,要让静态的《规范》文本焕发出理性的光芒,让规范过程成为文化的过程,有必要用行动引路,用智慧搭桥,使全体教职工都能领悟《规范》的文化内涵。
去年三月中旬,我校在全校教师中发放“学规范、守师德、树形象”系列学习材料,并对核心内容(五条“高压线”、“三个时间保证”等方面)进行问卷考查,检查学习效果:同时组织开展“规范在我心中”学习征文活动,要求中层以上干部熟读熟记,理解深化,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形成一份个性化解读材料,完成一篇关于“管理规范”的学习心得。
《让规范渐成文化》、《走在墙前面》、《由校长“捉虫”引发的思考》、《透过刚性,感受温情》、《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份份有血有肉、精彩纷呈的体会文章交到工会主席的案头。孰优孰劣?交由群众评判!工会组织部分教师代表,在统一时间内,采用文稿匿名、评委背靠背打分的方式,评选出一、二等奖各十名,在学校校务公示栏内张榜公示。
、
智慧的举措赢得了真切的回报。一时间,学校学《规范》、悟《规范》蔚然成风,学校BBS“规范”专帖的跟帖数与日俱增,从考查到征文,朴实而有意义的活动让所有管理人员对“管理规范”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更让教师们从领导层的行为中体悟到《规范》之于每一个教师的意义。
看点三:“主题式文化周”活动
《规范》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管理,重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管理,要求校园“净化、绿化、美化、人文化”,让校园充满文化内涵,体现出对学生的生命关爱。兼顾我校业已形成的“美德行”文化,我们不断地进行“原位思考”,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学校的育人行为,进一步提升师生的规范意识,唤醒师生的文化自觉。
学期初,我校从《规范》中分解出若干个学校文化建设主题,并把这些主题以“主题式文化周”的形式加以物态地呈现。
比如,5月份,我们以“我是一个劳动者”为主题开展文化周活动。活动中,有的班级的学生开展了小课题研究,利用“五一”长假,在父母的陪同下,到新华书店、图书馆、互联网查找“一日三餐的来源”,对“三百六十行”开展研究,或查询一些赞美、歌颂劳动者的资料。有的班级通过一次买菜、择菜、拖地、扫地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中。有的学生走进家庭、走进社会,用眼睛、用心灵去捕捉劳动的痕迹……
在活动中,学生对劳动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劳动的理解也不断丰满;在活动中,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发自内心深处的思考和赞叹,让学生将劳动的言行诉于笔端,真正理解了劳动,催生出让我也成为“一个劳动者”的真正内涵。
看点四:“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描写老师教育问题孩子的法国影片。5月10日,校园网上出现一则观看《放牛班的春天》随感,鉴于这部影片的感人至深的情节,教育主题具有向上的感召力,是进一步深刻理解《规范》、“学规范、守师德”的良好教育素材,在校长室的安排下,电教部门从互联网上下载该电影,并将其放到校园网视频专栏。在5月14日“教育形势论坛”上向全体教师作宣传,要求全校教师在一周内挤时间观看。随后,校园论坛“教师随笔”专栏内讨论热烈,谈看法、说体会的短帖不断涌现,或说个人行为的,或分析师生行为成败、切合或违背儿童某些特征的,或分析儿童心理过程某一隅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心理学中的“登门槛法”来学习“管理规范”,理解“规范”,用活“规范”,其意义不止于让教师们感受感动,感知行动的理论支撑,更在于让他们在感动中找寻教育的真谛。
看点五:“办公室文化畅想”
开学初,教师办公室里物件乱放,纸屑果皮随意丢弃的现象较为突出,怎么办?
不求“井喷”,但求“温和放量”。去年3月12日,全体教师接到“东师附小办公室文化畅想”对话单,要求每位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思考,把自认为最理想的办公室文化(包含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以条文形式(至少5条以上)表现出来。次日,“文化畅想单”集中收交校长室,校长室成员逐一审阅批红,提炼、总结来自全体人员的心声。在周一的例会上,校长推心置腹、情真意切地解读了老师们的合理建议,并承诺在短时间内尽可能满足大家的物态层面的要求。精神层面怎么办?会上教师代表也表达了大多数教师的心声:学校是文化人汇集的地方,办公室更应该是文化的集散地,是文化传播之源。教师的言行举止应当有文化人的风范,更应该在“规范”的基础上追求完美;精神塑造是第一位的,物质享受其次,重精神轻物质是文化人应做的事情之一;把办公室当成我们生活的家园,用心去经营它、爱护它……
办公室文化建设同样有一个由“管”到“不管”的过程,“管”是为了“不管”。这一活动彰显了一种管理智慧,即用活动育人,让活动来提升理念,从而形成内化规范的动力,使《规范》成为提升学校内涵的支点,服务于师生的成长。
“管理规范”是对“常规管理”的完善和发展,它不仅是对学校管理的一种规范要求,更是从学校自我发展角度提出的自我约束、自主管理的规范要求。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校本特色建设角度来审视,“管理规范”无疑集中反映出了校本管理的思想,引导学校从“他律”走向“自律”,由“外控”走向“自律”,由枯乏的文本理解走向真实的自主管理。由浅层面的制度文化走向深层次的价值追求。
看点一:“教育形势论坛”
一定的文化从孕育到成熟,有一个漫长的创造、积累、模式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通过从他人或文本那里接受哺育和滋养,在与文本的对话和晤谈中,渐渐形成超越生物机体禀性的完整人格。为了使这种理想的境界成为可能,我们的做法是:开设“教育形势论坛”。
《规范》刚颁布,学校就组织所有管理人员认真学习《规范》条文,校长室带头坐擂“教育形势论坛”,分别从“学校发展”、“教师师德操守”、“他国教育实情”、“学生规范意识的形成”和“有效性教学研究”等方面向全体教师表达了有关《规范》的诸多要素。整个活动风趣幽默、妙趣横生,既有专家引领,又有教师互动,更有静心的倾听、会心的笑声和发自肺腑的掌声。从论坛中,教师知道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才是《规范》施行的本真价值,亦即:不仅要追求高位运行的质量水平,更要拥有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要怀有一颗崇尚的心,团结协作,努力追求学校所倡导的“和谐、进取、务实、创新”的精神境界;明白“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转型期内所经受的种种遭遇及其缘由,要善待自己、善待学生、善待社会;明白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规范意识的形成有着自身的现状与特点;更清楚地意识到“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学生心灵的成才需要肯定”,善于“用自身的言行去影响孩子”……系列化的论坛活动,让教师们的眼界与视野更加开阔,此时,《规范》不再是静态的文本符号。而是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经典故事走入了教师的心田。
看点二:“教师给领导当评委”
哲学家赵汀说过:“无智慧的文化是危险的,它意味着思想文化的停滞和无能。”(《一个或所有的问题》)管理过程是一个“文化”的过程,要让静态的《规范》文本焕发出理性的光芒,让规范过程成为文化的过程,有必要用行动引路,用智慧搭桥,使全体教职工都能领悟《规范》的文化内涵。
去年三月中旬,我校在全校教师中发放“学规范、守师德、树形象”系列学习材料,并对核心内容(五条“高压线”、“三个时间保证”等方面)进行问卷考查,检查学习效果:同时组织开展“规范在我心中”学习征文活动,要求中层以上干部熟读熟记,理解深化,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形成一份个性化解读材料,完成一篇关于“管理规范”的学习心得。
《让规范渐成文化》、《走在墙前面》、《由校长“捉虫”引发的思考》、《透过刚性,感受温情》、《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份份有血有肉、精彩纷呈的体会文章交到工会主席的案头。孰优孰劣?交由群众评判!工会组织部分教师代表,在统一时间内,采用文稿匿名、评委背靠背打分的方式,评选出一、二等奖各十名,在学校校务公示栏内张榜公示。
、
智慧的举措赢得了真切的回报。一时间,学校学《规范》、悟《规范》蔚然成风,学校BBS“规范”专帖的跟帖数与日俱增,从考查到征文,朴实而有意义的活动让所有管理人员对“管理规范”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更让教师们从领导层的行为中体悟到《规范》之于每一个教师的意义。
看点三:“主题式文化周”活动
《规范》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管理,重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管理,要求校园“净化、绿化、美化、人文化”,让校园充满文化内涵,体现出对学生的生命关爱。兼顾我校业已形成的“美德行”文化,我们不断地进行“原位思考”,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学校的育人行为,进一步提升师生的规范意识,唤醒师生的文化自觉。
学期初,我校从《规范》中分解出若干个学校文化建设主题,并把这些主题以“主题式文化周”的形式加以物态地呈现。
比如,5月份,我们以“我是一个劳动者”为主题开展文化周活动。活动中,有的班级的学生开展了小课题研究,利用“五一”长假,在父母的陪同下,到新华书店、图书馆、互联网查找“一日三餐的来源”,对“三百六十行”开展研究,或查询一些赞美、歌颂劳动者的资料。有的班级通过一次买菜、择菜、拖地、扫地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中。有的学生走进家庭、走进社会,用眼睛、用心灵去捕捉劳动的痕迹……
在活动中,学生对劳动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劳动的理解也不断丰满;在活动中,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发自内心深处的思考和赞叹,让学生将劳动的言行诉于笔端,真正理解了劳动,催生出让我也成为“一个劳动者”的真正内涵。
看点四:“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描写老师教育问题孩子的法国影片。5月10日,校园网上出现一则观看《放牛班的春天》随感,鉴于这部影片的感人至深的情节,教育主题具有向上的感召力,是进一步深刻理解《规范》、“学规范、守师德”的良好教育素材,在校长室的安排下,电教部门从互联网上下载该电影,并将其放到校园网视频专栏。在5月14日“教育形势论坛”上向全体教师作宣传,要求全校教师在一周内挤时间观看。随后,校园论坛“教师随笔”专栏内讨论热烈,谈看法、说体会的短帖不断涌现,或说个人行为的,或分析师生行为成败、切合或违背儿童某些特征的,或分析儿童心理过程某一隅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心理学中的“登门槛法”来学习“管理规范”,理解“规范”,用活“规范”,其意义不止于让教师们感受感动,感知行动的理论支撑,更在于让他们在感动中找寻教育的真谛。
看点五:“办公室文化畅想”
开学初,教师办公室里物件乱放,纸屑果皮随意丢弃的现象较为突出,怎么办?
不求“井喷”,但求“温和放量”。去年3月12日,全体教师接到“东师附小办公室文化畅想”对话单,要求每位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思考,把自认为最理想的办公室文化(包含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以条文形式(至少5条以上)表现出来。次日,“文化畅想单”集中收交校长室,校长室成员逐一审阅批红,提炼、总结来自全体人员的心声。在周一的例会上,校长推心置腹、情真意切地解读了老师们的合理建议,并承诺在短时间内尽可能满足大家的物态层面的要求。精神层面怎么办?会上教师代表也表达了大多数教师的心声:学校是文化人汇集的地方,办公室更应该是文化的集散地,是文化传播之源。教师的言行举止应当有文化人的风范,更应该在“规范”的基础上追求完美;精神塑造是第一位的,物质享受其次,重精神轻物质是文化人应做的事情之一;把办公室当成我们生活的家园,用心去经营它、爱护它……
办公室文化建设同样有一个由“管”到“不管”的过程,“管”是为了“不管”。这一活动彰显了一种管理智慧,即用活动育人,让活动来提升理念,从而形成内化规范的动力,使《规范》成为提升学校内涵的支点,服务于师生的成长。
“管理规范”是对“常规管理”的完善和发展,它不仅是对学校管理的一种规范要求,更是从学校自我发展角度提出的自我约束、自主管理的规范要求。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校本特色建设角度来审视,“管理规范”无疑集中反映出了校本管理的思想,引导学校从“他律”走向“自律”,由“外控”走向“自律”,由枯乏的文本理解走向真实的自主管理。由浅层面的制度文化走向深层次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