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规范》文化地走进校园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649666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颁布与实施,给学校的管理过程带来了新的活力,给学校的管理绩效制造了新的生长点。在我们看来,管理现象与其说是一种教育现象。毋宁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其特点是力图以“文”的力量来实现“化人”的目标。《规范》虽外显为静态的文本,但其内容是鲜活的,是有思想和灵魂的,因而《规范》的实施过程应该是一种无声的、涵化的过程,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灵进行交流与碰撞的过程。
  
  看点一:“教育形势论坛”
  
  一定的文化从孕育到成熟,有一个漫长的创造、积累、模式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通过从他人或文本那里接受哺育和滋养,在与文本的对话和晤谈中,渐渐形成超越生物机体禀性的完整人格。为了使这种理想的境界成为可能,我们的做法是:开设“教育形势论坛”。
  《规范》刚颁布,学校就组织所有管理人员认真学习《规范》条文,校长室带头坐擂“教育形势论坛”,分别从“学校发展”、“教师师德操守”、“他国教育实情”、“学生规范意识的形成”和“有效性教学研究”等方面向全体教师表达了有关《规范》的诸多要素。整个活动风趣幽默、妙趣横生,既有专家引领,又有教师互动,更有静心的倾听、会心的笑声和发自肺腑的掌声。从论坛中,教师知道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才是《规范》施行的本真价值,亦即:不仅要追求高位运行的质量水平,更要拥有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要怀有一颗崇尚的心,团结协作,努力追求学校所倡导的“和谐、进取、务实、创新”的精神境界;明白“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转型期内所经受的种种遭遇及其缘由,要善待自己、善待学生、善待社会;明白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规范意识的形成有着自身的现状与特点;更清楚地意识到“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学生心灵的成才需要肯定”,善于“用自身的言行去影响孩子”……系列化的论坛活动,让教师们的眼界与视野更加开阔,此时,《规范》不再是静态的文本符号。而是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经典故事走入了教师的心田。
  
  看点二:“教师给领导当评委”
  
  哲学家赵汀说过:“无智慧的文化是危险的,它意味着思想文化的停滞和无能。”(《一个或所有的问题》)管理过程是一个“文化”的过程,要让静态的《规范》文本焕发出理性的光芒,让规范过程成为文化的过程,有必要用行动引路,用智慧搭桥,使全体教职工都能领悟《规范》的文化内涵。
  去年三月中旬,我校在全校教师中发放“学规范、守师德、树形象”系列学习材料,并对核心内容(五条“高压线”、“三个时间保证”等方面)进行问卷考查,检查学习效果:同时组织开展“规范在我心中”学习征文活动,要求中层以上干部熟读熟记,理解深化,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形成一份个性化解读材料,完成一篇关于“管理规范”的学习心得。
   《让规范渐成文化》、《走在墙前面》、《由校长“捉虫”引发的思考》、《透过刚性,感受温情》、《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份份有血有肉、精彩纷呈的体会文章交到工会主席的案头。孰优孰劣?交由群众评判!工会组织部分教师代表,在统一时间内,采用文稿匿名、评委背靠背打分的方式,评选出一、二等奖各十名,在学校校务公示栏内张榜公示。
  、
  智慧的举措赢得了真切的回报。一时间,学校学《规范》、悟《规范》蔚然成风,学校BBS“规范”专帖的跟帖数与日俱增,从考查到征文,朴实而有意义的活动让所有管理人员对“管理规范”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更让教师们从领导层的行为中体悟到《规范》之于每一个教师的意义。
  
  看点三:“主题式文化周”活动
  
  《规范》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管理,重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管理,要求校园“净化、绿化、美化、人文化”,让校园充满文化内涵,体现出对学生的生命关爱。兼顾我校业已形成的“美德行”文化,我们不断地进行“原位思考”,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学校的育人行为,进一步提升师生的规范意识,唤醒师生的文化自觉。
  学期初,我校从《规范》中分解出若干个学校文化建设主题,并把这些主题以“主题式文化周”的形式加以物态地呈现。
  比如,5月份,我们以“我是一个劳动者”为主题开展文化周活动。活动中,有的班级的学生开展了小课题研究,利用“五一”长假,在父母的陪同下,到新华书店、图书馆、互联网查找“一日三餐的来源”,对“三百六十行”开展研究,或查询一些赞美、歌颂劳动者的资料。有的班级通过一次买菜、择菜、拖地、扫地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中。有的学生走进家庭、走进社会,用眼睛、用心灵去捕捉劳动的痕迹……
  在活动中,学生对劳动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劳动的理解也不断丰满;在活动中,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发自内心深处的思考和赞叹,让学生将劳动的言行诉于笔端,真正理解了劳动,催生出让我也成为“一个劳动者”的真正内涵。
  
  看点四:“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描写老师教育问题孩子的法国影片。5月10日,校园网上出现一则观看《放牛班的春天》随感,鉴于这部影片的感人至深的情节,教育主题具有向上的感召力,是进一步深刻理解《规范》、“学规范、守师德”的良好教育素材,在校长室的安排下,电教部门从互联网上下载该电影,并将其放到校园网视频专栏。在5月14日“教育形势论坛”上向全体教师作宣传,要求全校教师在一周内挤时间观看。随后,校园论坛“教师随笔”专栏内讨论热烈,谈看法、说体会的短帖不断涌现,或说个人行为的,或分析师生行为成败、切合或违背儿童某些特征的,或分析儿童心理过程某一隅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心理学中的“登门槛法”来学习“管理规范”,理解“规范”,用活“规范”,其意义不止于让教师们感受感动,感知行动的理论支撑,更在于让他们在感动中找寻教育的真谛。
  
  看点五:“办公室文化畅想”
  
  开学初,教师办公室里物件乱放,纸屑果皮随意丢弃的现象较为突出,怎么办?
  不求“井喷”,但求“温和放量”。去年3月12日,全体教师接到“东师附小办公室文化畅想”对话单,要求每位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思考,把自认为最理想的办公室文化(包含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以条文形式(至少5条以上)表现出来。次日,“文化畅想单”集中收交校长室,校长室成员逐一审阅批红,提炼、总结来自全体人员的心声。在周一的例会上,校长推心置腹、情真意切地解读了老师们的合理建议,并承诺在短时间内尽可能满足大家的物态层面的要求。精神层面怎么办?会上教师代表也表达了大多数教师的心声:学校是文化人汇集的地方,办公室更应该是文化的集散地,是文化传播之源。教师的言行举止应当有文化人的风范,更应该在“规范”的基础上追求完美;精神塑造是第一位的,物质享受其次,重精神轻物质是文化人应做的事情之一;把办公室当成我们生活的家园,用心去经营它、爱护它……
  办公室文化建设同样有一个由“管”到“不管”的过程,“管”是为了“不管”。这一活动彰显了一种管理智慧,即用活动育人,让活动来提升理念,从而形成内化规范的动力,使《规范》成为提升学校内涵的支点,服务于师生的成长。
  “管理规范”是对“常规管理”的完善和发展,它不仅是对学校管理的一种规范要求,更是从学校自我发展角度提出的自我约束、自主管理的规范要求。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校本特色建设角度来审视,“管理规范”无疑集中反映出了校本管理的思想,引导学校从“他律”走向“自律”,由“外控”走向“自律”,由枯乏的文本理解走向真实的自主管理。由浅层面的制度文化走向深层次的价值追求。
其他文献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紧跟时政教学,以时政教学为特点,从中有效的引出相应的政治教学课程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方案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摘 要】随着现代化革命的推进,针对新一代青年的教育已不再只是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而要求为社会与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人才。政治这一领域涉及经济、军事、国际来往等诸多方面,下面将简单探讨高中政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方法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101   政治
随着我国新课改相关工作逐步开展,学生家长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于小学教学工作的要求。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改以来,我们在看到了数学课堂内发生喜人变化的同时也看到了另外一种现象:由于课改后对计算教学的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因此,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的量少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具体表现为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变慢、简便运算方法不够灵活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每个年段都必须重视计算教学。避免使计算教学偏离“课标”要求。    思考之一:情景的创设是有效的,
拜读了陈松信老师的《莫让“排场”钻了“礼仪”的空子》多遍,里面的观点不敢苟同。在我看来:  联欢活动是“礼仪”,大搞排场也是“礼仪”。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礼仪”和“排场”,翻开《现代汉语辞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0431-5640624),查到:礼仪:(名)“礼节”和“仪式”。其中,“礼节”:(名)表示尊敬、祝颂、哀悼等的形式,如鞠躬、握手、献花圈、鸣礼炮等;“仪式”:(名)举行典礼的形式。 
针对定期检测在桥梁运营安全中的作用,在对城市桥梁定期检测的一般规定和理论发展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总结了检测技术和施测方法,从而为目前广泛开展的城市桥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