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种子的信

来源 :伊犁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1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亲爱的友:
  近安!我的左手边是手机,刚跟你聊着几句琐碎的话题,而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也正在窗外静静地落着。我们隔着山水在冬夜里重逢,依稀记得火炉边,几句絮絮的碎语,滚烫的茶端起来,牙齿轻轻碰在杯子边缘,你望着我一笑,一朵雪花扑在窗上。
  抬头时,书桌上方是几枚橡实。是去年秋天,和孩子在那个还陌生的城市的路边捡的。生在昭苏长在昭苏的我们,与这种树木也是陌生的,只曾经在舒婷的诗中读过它的浪漫与伟岸。那个秋季啊,那么匆促,那么薄凉。阳光,从橡树微黄的叶间洒下,世界静默而温柔。我们在树下,像两只贪食的松鼠,捡起那些跌落的橡实,笑得肆无忌惮。
  这世间的种子,多是精致而奇异的。就如这橡实,小小的椭圆,光滑温润的纹理,坚硬的木质,若是青色的,便像是一枚莲子,那枝丫间碧蓝的天,莫不正是一汪湖水?它们在无数个晨昏里聆风饮露,悄然生长。说不上这份美丽恰好契合了心里的哪一份需求,握在手心里,总会惊叹,暗自欣喜。
  其实我最爱的是这果实顶端连着蒂的那顶“小帽子”,也像一只小碗,表面是排列整齐的细小突起,内壁光洁柔润。不知道是哪一双手,含着笑意,雕琢出这般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让我想起在博物馆中陈列着的古旧时光,那些慢悠悠而又庄重的光阴,那些朴素而又宁静的日子,那些凝固的温婉笑容。大概在橡树的世界里,在所有树木的世界里,一切都未曾改变。没有轰鸣的机器,没有夜不能寐的焦灼,黎明永远宏大而美丽,黑夜永远静寂而厚重。它长在哪里,哪里便是它的森林。它会用舒展的手臂,护佑脚下的土地,总是那般宽厚温柔。
  我总坐在树下,摩挲着手里的橡实,陷入长久的想象。也许,会有一只小雀,在小碗里饮露;也许会有一只迷路的蚁,在这摇篮里偷得半日清闲,有一场酣畅淋漓的午睡,醒后,才继续无尽的奔波;更或许,淘气的松鼠,会随手将它放在头顶,变成可爱的帽子……我甚至想,会不会真的有拇指姑娘,顶着这只小碗,迎着晨风,去泉边汲水?谁知道呢?在我们看不到的那些叶子深处,是不是真的还有另外一种生活,在清澈地流淌?有时候,我们这些高高在上的人类啊,大约真的太自负了,太相信自己的眼睛,所以会有许多看不见的秘密窃笑着,从我们的眼角余光处溜走吧?
  我记得你说过,在山中漫步的时候,你也会捡起橡实,装进衣兜里,你说会留给我玩,你总是这样,记得我最孩子气的一面。你还会摘下那些在初霜里,红得像要燃烧起来的叶子,夹在枕边书页里。你说的时候,我的心里便漫过一波又一波温柔的日光。我努力想象,想着你的样子。那时,山里一定静得能听见橡实落在草间的声音,你捡起它们的时候,一定想起了我。对吗?你应该循着声音,去找一找,要轻轻地,不要踩响脚下经了初霜的草,不要惊动那只在枝头假寐的鸟儿,不要让你惊异的目光落在叶尖那抹将落未落的初红上,不要,不要让你的影子划破那缕琴弦般穿过树隙的阳光。你屏住呼吸,去找一找,在小溪边,在一块被太阳晒热的石头边,是不是有两个神话里写过的小人儿,坐在那儿,用这橡实做的小碗与酒壶斟了美酒,正饮得酣畅?是不是你?是不是我?是不是前世的你我在这个世界里意外相逢?我们也是两粒长途跋涉的种子,遇见了,举杯相碰,听那远处,一枚橡实正笑着“噗嗤”一声坠落。
  手机那边的你已睡了。不知你在梦里,是不是听到了那轻轻落下的声音?“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闲敲棋子落灯花”,我怎么那么喜欢这些句子呢?而此时,只想执一枚橡實,与你手里的那一枚,轻轻相碰,世界就此安详。莫名想起来,余光中的一首诗:
  一粒松子落下来
  没一点预告
  该派谁去接它呢?
  满地的松根或松针?
  满坡的乱石或月色?
  或是过路的风声?
  说时迟
  那时快
  一粒松子落下来
  被整座空山接住
  是真的好,我们一起爱着,爱着这世界最温柔、最朴素的本色。我们一起爱着,爱着那些在种子的世界里缓缓流淌的光阴。
  雪,还在窗外零星地飘。冬天,有如此这般灯下絮语,明天我还会带着热热的炒栗,滚烫的烤红薯,穿过层层叠叠的北方的寒冷,去看你,真好。
  2
  亲爱的友:
  深冬,原本悄寂的夜,大风突至。我站在窗前,看风用力摇撼本已光秃的树枝,灯光的投射下,那些枝桠被放大数倍,在对面的墙壁上惊慌失措。风打着呼哨,偶尔卷起什么,敲打我的窗子。我打开窗子,它猛地扑进来,几乎把我推了个跟头,似乎从我嘴边抢走了什么没有说出的话,又“啪”的一声,替我关上窗子,倏忽间远去。
  我忽然想,它是不是要去你那里?你说,你住的那座城市,也起风了。你猜,它是不是要替我去看看你?因为我总是会在风起的时候,辨别它来的方向,用力捕捉是否有你的气息。我知道,你也一样。有的时候,它那么细腻轻柔,一定可以感知那些如蛛丝般晶亮又坚韧的的牵念。我想着,此刻,那莽撞的风,扑在你的窗子外,急切地敲打着,它攀住你的窗棂,睁大眼睛看着在窗前那盏灯下,在它呼呼的喘息声里读书的你。它长长的尾巴卷过你窗前的树影,它想把从我嘴边卷走的那句话捎给你,你一定知道。所以,我看到你像我一样,打开窗子,放它进入,它使劲一推,嗔怪地把那句话搡到你怀里,又“啪”的一声,关上窗子,倏忽间远去。你一定听到了,我看到你愣住了,然后又笑了。
  大概风携去的,还不止这句话。隔天清晨,风止,天蓝云白。走在小区里,树下的积雪上,有一层金色的粉末。仔细辨认,是桦树的种子。小米粒般大小,每一粒都有一对翅膀,像迷你版的鸭子脚掌。桦树,是种顽皮有灵性的树。在我居住的县城里,学校门前的那条路旁,就种着许多。我从前会揭下它那洁白的外皮,写下一些字,想要寄给你,它总是不语,睁着嶙峋的眼睛,看着我任性,像你对我无尽的宽容。  昭苏本属高寒,春天的脚步总是会比其他地方慢许多。第一场雨下过,桦树是最先绿起来的,小小的叶子,几乎看不见,只是一星星针尖般大的嫩芽在枝头隐着。要远望,才能让那一团团淡淡的绿雾浸入眼底。在隆冬后料峭的春寒里,它们是一场场正在实现的梦,那些远去的雪,从花香深处赶来的微雨,正在为它们调和醉人的清甜。
  要不了多久,那卵圆形的小小叶子就会娇羞地长出来,像小姑娘抿着嘴角,悄悄扯平新裙子的褶皱。叶子下,会挂出一串一串绿茸茸、肥嘟嘟的种子,虫儿一般。它们一直耐心地挂着,荡秋千,晒太阳,在夜晚悄悄商量那些小翅膀要怎么长才能飞得更远。从嫩绿到金黄,从春雨到飞雪,会有一场风,掰开它们紧紧拥抱的手,携它们去远方。
  那些小翅膀,在大风里调整角度,认真滑翔,起飞。不知道他们彼此告别时说了什么?有些落在脚下,在皑皑白雪上静静等候春暖,等候一方落脚的土地,好伸出根须,安然生长。大概总有一些,会跟着风儿,飞得更远些。甚至会有一粒,鼓着翅,一路越过山山水水,它抗拒无数呼唤和吸引,直飞到你窗前,那风儿敲着你的窗,是问你,窗前有没有一块能够长出绿荫的泥土?那即将长出的绿梦,你是不是为它取好了名字?
  亲爱的友,树或种子,总是不言不语,但它们记得方向。或许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找到一片能够发芽的土地。我常在绿意已深浓的街边,看到这桦树的种子。坚硬的水泥路面,一次次挫败它们意图伸出的根须。它们裹了一身钢筋水泥间的尘埃,小小的翅,已看不清本来面目。但它们总是快乐的,当花骨朵们整装待发,等一场雨,等一束阳光时,它们那极小的鸭子脚掌被风一吹,便沿着街边滚动向前,像有无数可爱的鸭子拥挤着欢天喜地走过。它们走向哪里?走着走着,就领来了一场盛大的春天。谁能说,这不是奇迹?也许,总会有一些种子,天赋的使命便是遗落在风里,吹着口哨,沉入泥土。
  想起来六月时漫天飞舞的杨絮。妈妈家的院子里种着几棵杨树,每到初夏,杨絮便一团团飞。窗前,檐下,花枝,树梢,甚至晾晒的衣物,新洗的头发上,都是。从六月飞到夏末,一丝不苟,无休无止,感慨生命的盛大与庄严,以及欢乐。大概那些没有找到土地的流浪种子,也会哼着歌在阳光里漂流,因为它们已经成熟。
  亲爱的友,很多时候,我并不如一枚种子。那些从始至终的专注和精致,那些随遇而安的智慧和安静,我并不具备。在行走的途中,我会有太多疑惑和追问,以至于,忘记了行走本身就是意义,忘记了,自己就是一枚小小的种子。
  我就这样,在风里想着,那个坐在窗边,走在山中的你。风起时,有一片叶子落在你肩头,你不回头,伸手拍拍,像拍拍我放在你肩头的手。远处,种子们出发的足音已响起,飒飒地。愿我们一起。
其他文献
那是一个属于文学的时代。  1980年初秋,伊宁市新华西路伊犁州党校院内,几幢苏式建筑掩映在白杨树和果树之中。阳光透过密密的树折射成的光线撒落在地上,构成了一幅幅形状各异的图案,除了偶尔有鸟叫声外,整个大院显得格外寂静。忽然间,从树林中的一幢屋里传出了笑声和说话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稍后,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出现在林荫道上,他们三三两两挨挤在一起,时而高声争论,时而低语交流,谈论的话题是文学。这是
期刊
等 待  那个信使,还在路上。  他将把车前草的忧愁告诉我们,把蛐蛐儿的欢欣告诉我们,把一朵百合的宿醉告诉我们,把月亮和星星的家族秘史告诉我们……  且洗净双耳,静静守候,他即将来到我们中间。  红 杏  她有芬芳的力气。  她有无羁的情欲。  有人说,再把墙往外推远三米,这朵唐诗里的红杏,便会寂寞园内,无人知晓了。  君不见栅栏在倾斜,樊篱需冲突,桎梏要破解,枷锁将打碎,围墙必坍塌。一切人为的牢
期刊
琼库什台,遗落在丝路上的明珠  第一眼便打动了我,这遗落在群山中的碧玉,历经千年风雨的洗礼,依旧素面朝天,默默地坚守着初心。  风吹来,青松吟唱,河水伴奏。我仿佛看见2000年前玄奘坚忍的身影和顽强的脚步,一步步丈量着从远古到文明的距离,我仿佛看见大唐的士兵在冰川上趔趄前行,打通天山南北,天堑变通途。  猎骄靡的身影,风一样掠过山峦和河流。大地起伏的呼吸,应和着一个民族的兴衰。悲欢离合,从此沿着阔
期刊
我那时候特别瘦,皮肤之下静脉清晰、骨骼棱棱,总觉得衣服里面有风,走路从未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唯一感觉到的沉重是来自自身的羞怯。和别人说话,从第三句开始脸红,虽然现在好了很多,但脸颊上的红晕还是会突如其来,每当这个时候,我像从前一样感到懊丧,不同的是,我为自己的脸红而感到脸红。我不知道这种莫名其妙的红晕因何而来,又为何而去,只是感觉到脸红的时候皮肤发烫,内心因某种战栗而局促不安。我一直没能分析出这种奇
期刊
2018年4月,80后军旅作家董夏青青的首部小说集《科恰里特山下》出版,获得普遍赞誉,其中作家邱华栋和评论家傅逸尘的评价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邱华栋认为这是一本难得的短篇小说集,“因为当代作家里能写出自己独特品质的短篇小说集,对很多作家来讲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邱华栋认为与其他符号化的军事文学作品相比,董夏青青的《垄堆与长夜》等作品最接近人性的微妙和丰富,这是一个作家存在这个世界上基本的职能
期刊
家 园  母亲说,1967年初春,下了一场大雪。半夜时分,她肚子突然剧痛,有早产迹象。父亲赶忙叫了一辆马车,从六连送往十几公里外的团部医院。车夫姓马,是个回族。母亲的呻吟催促他不停地扬起皮鞭。车轮在翻浆的沙包和泥淖间跳跃,颠簸考验着一个年轻母亲的承受力。在离医院还有一公里时,随着一次车轮的腾空,我迫不及待地从母体里冲了出来,并把第一声啼哭匆忙而嘹亮地留在了新疆建设兵团农五师一个叫塔斯尔海的地方。 
期刊
他为三岁的女儿洗完澡,用浴巾包住她抱进卧室,在床沿为她穿上那身提前备好的粉红色珊瑚绒睡衣,女儿仿佛一下就成了一条鲜活的小美人鱼。时间已是十点一刻。他把手机里备存的《芭蕾舞练习曲》点开,音量调至最大,女儿在欢快的音乐中踮起脚尖,扭动起娇小的肢体。  床上平展的被褥,在她小腳丫散乱的步伐里现出褶皱,让他不由想到清晨照镜时眼角的细密皱纹。倘若可以假设,多年后他相信女儿会成为一名舞者,他则一定是她最为忠实
期刊
每天早晨叫醒我的,可能是一只送我一个红包的蚊子,可能是一泡酝酿已久的尿液,可能是一声委屈的闷雷,更多时候,是一阵又一阵响亮的、突然爆发的鸟鸣。  这时天空已经发亮,窗帘微微抖动,但岭南的太阳还没出来。  鸟鸣是黑白之间的过渡,是一座声音搭成的桥梁。太阳正从桥的那端走向这端。  在白天,耳朵里塞满了吵闹。摊贩的叫卖,飞机的嗡嗡,工厂里机器的转动声。到了晚上,又有恶少的赛车轰鸣,无良业主的狗叫,宵夜时
期刊
飞瀑拨动水之弦,疑是书院发出的读书声。  哦,永嘉学派的叶适、薛季宣、陈傅良,也玩起穿越,急匆匆来到改迁新址的永嘉书院,高举自己诗之魂。书之汪洋发威了,比疯人院的疯人还要拥有更多的奥秘。  三诗人的大作犹如朵朵红梅撒落人间,香味悄悄荡入我的心湖。  铸成一种风骨。  满溢的诗味,漫过山野的花蕾,浸淫谁的灵魂。  浮名诗海之徒,拜倒足下,向三诗人叩首谢罪!  我肩负南方的深秋,叩响书院的时空,是谁翻
期刊
这是他来G城五年见到的最大一场落雪。寂夜醒来,妻子和女儿尚在他一无所知的梦境。黑暗中,他听了一阵她们轻缓均匀的呼吸声,起身坐起,他从床边放着衣物的椅子上抓起羊毛衫和运动裤,摸索着穿好,下床时将羽绒服抱在怀里。拉门一刻,灌入的冷风令他一阵寒颤。  失眠是他近来常有之事。即便是片刻的浅睡,也混杂着无以名状的梦事。先前的梦境碎片再次映现,他已走进书房,按下了电灯开关。灯光有些刺眼。他把羽绒服拉链拉好,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