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州市宣汉县峰城镇中心校 四川 宣汉 636100)
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自主探究、体验感悟、合作研讨、求异创新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但出现了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使课堂教学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新课程中,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的教学效果上和学生的学上。
1. 造成数学教学低效因素的分析
1.1 教师因素。(1)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全面。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正确以及客观的对待新课程改革,觉得一切改革都是空谈,不切实际。因此,新课改被当做了一种形式。殊不知,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需求度也在发生这变化。
(2)教师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性。部分教师专业水平不高,自我反思意识及教学能力较弱,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因此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学。
(3)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结果。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结论、轻过程,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学习的体验、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师对教材理解不深。教材的弊端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材的培养目标容易导致教师教学关注点定位的偏差,使得教学活动以“知识为本”,而非以人为本;大纲、教材的“刚”性容易束缚教师的手脚,淡化教师参与教材建设的意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教师创造性的劳动,使得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教学活动有效性还受教师教学素养、教学环境及教学设施等因素的直接影响。
1.2 学生因素。(1)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
(2)厌学情绪严重,对待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待未来毫无知觉。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
(3)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反正不会做就不做,不愿认真复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受社会环境的感染及影视媒体的影响,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整天不认真学习,认为学不学都一样,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交。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
2. 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1 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国家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振兴必然寄托在教师身上。教师的业务素质、思想道德状况、身心健康状况都会影响教育的发展,具体说来就是:狭义上讲,影响教学效率和教育成败;广义上讲,决定民族的兴衰。因此,做一名称职的教师是关键中的关键。
(1)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还应取长补短,虚心向同行学习。要实现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最优化,教师要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明白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的要旨,合理、科学的运用,该点破的要点破,该精讲的要精讲,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发挥最大的效能。
(2)教师可联系教材内容,结合本地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要求圆形花坛铺草坪的面积,我们可以让学生找到修花园的工人进行调查,或者到实地考察。无论哪种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首先从事物中明确需要研究哪些因素、如何获取这些因素的相关信息,然后才能去具体搜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提出建议。
(3)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不应该将学生的成绩当成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成绩只是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而我们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应该被重视。在期末的时候,不应该只发一个学习最优奖,而是其他发面优秀的也可以有奖领。若是面面具到的学生可以得到全能奖。也就是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从点到面。
2.2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促进有效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行为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教师必须认真反思自身的教学,逐步使教学行为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原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也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某一件事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参与,而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如复习比的时后,可以结合着篮球赛的比分、足球赛的比分等,跟学生说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而让他们喜欢学知识。
(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心理研究表明,有效学习不是天生的,而是主要依靠一系列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教师如果加强对学习不好学生的方法指导,其学习效率一定会提高。不少学生缺乏有效学习的方法,受到挫折和批评,对学习畏惧或焦虑不安,很可能丧失信心。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掌握有效的记忆预习、听课和复习方法,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科学有效。
而良好的习惯符合学习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的练习、作业甚至书写要强调格式规范,步骤完整,达到基本正确,再逐步加强逻辑性、条理性、严密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制定复习计划,督促鼓励其逐渐养成并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无定法,适合的有效的就是好方法。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应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看自己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只有关注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人,才能最好、最优地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自主探究、体验感悟、合作研讨、求异创新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但出现了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使课堂教学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新课程中,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的教学效果上和学生的学上。
1. 造成数学教学低效因素的分析
1.1 教师因素。(1)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全面。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正确以及客观的对待新课程改革,觉得一切改革都是空谈,不切实际。因此,新课改被当做了一种形式。殊不知,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需求度也在发生这变化。
(2)教师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性。部分教师专业水平不高,自我反思意识及教学能力较弱,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因此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学。
(3)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结果。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结论、轻过程,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学习的体验、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师对教材理解不深。教材的弊端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材的培养目标容易导致教师教学关注点定位的偏差,使得教学活动以“知识为本”,而非以人为本;大纲、教材的“刚”性容易束缚教师的手脚,淡化教师参与教材建设的意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教师创造性的劳动,使得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教学活动有效性还受教师教学素养、教学环境及教学设施等因素的直接影响。
1.2 学生因素。(1)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
(2)厌学情绪严重,对待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待未来毫无知觉。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
(3)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反正不会做就不做,不愿认真复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受社会环境的感染及影视媒体的影响,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整天不认真学习,认为学不学都一样,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交。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
2. 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1 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国家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振兴必然寄托在教师身上。教师的业务素质、思想道德状况、身心健康状况都会影响教育的发展,具体说来就是:狭义上讲,影响教学效率和教育成败;广义上讲,决定民族的兴衰。因此,做一名称职的教师是关键中的关键。
(1)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还应取长补短,虚心向同行学习。要实现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最优化,教师要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明白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的要旨,合理、科学的运用,该点破的要点破,该精讲的要精讲,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发挥最大的效能。
(2)教师可联系教材内容,结合本地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要求圆形花坛铺草坪的面积,我们可以让学生找到修花园的工人进行调查,或者到实地考察。无论哪种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首先从事物中明确需要研究哪些因素、如何获取这些因素的相关信息,然后才能去具体搜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提出建议。
(3)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不应该将学生的成绩当成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成绩只是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而我们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应该被重视。在期末的时候,不应该只发一个学习最优奖,而是其他发面优秀的也可以有奖领。若是面面具到的学生可以得到全能奖。也就是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从点到面。
2.2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促进有效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行为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教师必须认真反思自身的教学,逐步使教学行为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原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也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某一件事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参与,而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如复习比的时后,可以结合着篮球赛的比分、足球赛的比分等,跟学生说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而让他们喜欢学知识。
(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心理研究表明,有效学习不是天生的,而是主要依靠一系列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教师如果加强对学习不好学生的方法指导,其学习效率一定会提高。不少学生缺乏有效学习的方法,受到挫折和批评,对学习畏惧或焦虑不安,很可能丧失信心。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掌握有效的记忆预习、听课和复习方法,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科学有效。
而良好的习惯符合学习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的练习、作业甚至书写要强调格式规范,步骤完整,达到基本正确,再逐步加强逻辑性、条理性、严密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制定复习计划,督促鼓励其逐渐养成并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无定法,适合的有效的就是好方法。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应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看自己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只有关注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人,才能最好、最优地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