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的重要性来自三个源泉,德国未来在世界特别是在欧洲的地位,取决于这三个源泉的继续存在和发展演变。
·德国要成为世界政治大国!这句话本身就足以引起欧洲和世界的震动。
·自近代以来,德意志民族的命支运堪称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她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堪称半是天使、半是恶魔。德意志民族为什么能有这样大的能力能量?她为什么会扮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
植根于西方体系中
今日德国的重要性来自三个源泉:一是自二战结束以来,它一直植根于西方体系之中,并尽力为其作出积极贡献;二是与法国一起,作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发动机,为欧洲联合事业不懈努力并取得了巨大成果;三是德国自身的有形与无形力量。有形的力量,包括它的人口、GDP(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以及(原先马克的)货币力量均占西欧第一;无形的力量,则主要是指它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既强调经济效率,又重视社会公正。德国未来在世界特别是在欧洲的地位,将取决于上述力量源泉的继续存在和发展演变。
半个世纪以来,德国外交政策为和平、合作、利益和价值观所引导。它的六个基本目标是:推进欧洲一体化事业;巩固与发展北大西洋联盟(北约),在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支持原苏东地区国家的“转轨”过程,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伙伴关系;保卫国家安全。
在欧洲一体化事业中,半个多世纪来德国一直是促进欧洲联合的重要动力,其目的是提高欧洲在世界上的地位,并使欧洲本身和平、自由和繁荣;同时,也只有在这样的欧洲中,德国才能够生存和发展。这也是德国植根于西方体系中的首要含义。
1955年德国参加北约则是植根于西方体系的另一项基本标志。北约过去和现在都是其欧美成员国安全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同时也是使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欧洲和德国发生巨变的决定性力量之一。德国是这场历史性巨变的最大受益者:它重新统一了国家,大大拓展了自己的活动余地并小心谨慎地谋求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历史上第一次几乎能同所有邻国和平相处。
为此,德国十几年来全力支持原苏东地区国家向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转轨”,仅1989年~1996年底,德国对中东欧国家的援助就达565亿马克,对俄罗斯等原苏联的后继国援助1257亿马克。
德国重视同发展中国家发展伙伴关系。德国发展政策的重点是:同贫困作斗争、环境及资源保护、人力教育培训、帮助伙伴国长期稳定发展。德国提供的发展援助约占其GDP的0.3%,高于西方平均数。德国和整个欧盟愿担当南北对话的桥梁,并为此倡导多边努力。
德国对外政策面向多边的又一个反映是它重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并尽力在其中发挥作用。自1973年德国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国之后,曾三次被选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德国是第三大会费缴纳国,目前有9000名德国士兵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德国正在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德国上述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有助于保证德国的安全,这种安全,除了由北约、西欧联盟、欧洲理事会(40多个成员国)、欧洲联盟、欧安组织(50多个成员国)共同保卫外,还有德国自己的30万国防军。
带头“冒犯”美国暗含某些积极意义
9.11事件后,德国外交政策的上述原则目标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但9.11事件影响深重。9.11事件已经扩大了大西洋两岸的分歧,这种分歧是十多年前苏东剧变、世界格局改观后,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对未来国际体系的不同看法而产生的。目前欧美关系不和是9.11的最重要后果之一,同时也是人们最没有预料到的后果之一。而尤其令人惊讶的是,这一次德国在其中竟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德国总理施罗德最近公开称美国入侵伊拉克的计划是“冒险计划”;国防部长则声明,即使联合国委托,德国也不会参加打击伊拉克的行动;柏林外交部甚至示威性地召见了猛烈批评德国做法的美国驻德大使。
德国担心美国会把北约变成一个“反恐组织”,从而加大本国遭受恐怖主义袭击的危险;德国担心美国利用打击恐怖主义之便,通过北约要求盟国同它保持合作和一致,从而使盟国付出部分主权的代价;德国担心战争造成人道主义灾难,主张对恐怖分子的打击应是合法军事手段、政治外交手段和文化经济手段“三重奏”;德国担心种种反恐措施可能会过度限制民众的自由、侵犯人权和损害民主;德国还担心同阿拉伯世界特别是中东地区国家关系的紧张,会损及欧洲的安全与经济利益……
这次以德国为重要角色之一,主要针对美国单边主义和美国无视国际法与国际制度的欧美不和,可能暗含着某些积极意义:如果它有助于在全世界进一步树立欧盟与德国自主的形象;如果由此而使欧洲一体化得到新的推动;如果对美国统治者的蛮横霸道有所触动……
但是同时可以预期,德国对美国的“冒犯”将是有限的,因为,美国在欧洲的存在及其作用,至少在当前,对欧洲与德国的和平与安全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与法国在此事上的“妥贴”做法——原则上支持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同时又强调应遵守国际法和联合国的准则相比,德国的行事方式和结果未必会对加强它在欧洲的影响有多大助益,离开了美国的支持,这是难以完全实现的。
与法国一起致力于欧洲联合
2000年~2001年间,在欧盟范围内,首先是在德国与法国之间,曾经发生了新一轮有关欧洲一体化目标问题的大讨论,德法两国政要几乎都参与其中。德国率先提出了一个总统、一个议会、一个政府、一部宪法的“欧洲联邦”目标,法国则强调欧洲联合应以民族国家为支柱,欧洲一体化的终极目标应当是邦联而不是联邦。希拉克总统2000年6月27日在德国议会发表的演讲极其机敏地避开了“邦联”与“联邦”两个字眼,而以“德国万岁!”、“法国万岁!”作为结束语,这一方面显示了法德“轴心”团结一致,同时也显示出其浓厚的强调民族国家的色彩。
欧洲内外常常有人评论德国的目标含有“私心”,笔者以为不完全是这样。事实上,欧洲联合如果不逐步加强“联邦”要素,欧洲终难成大器。然而,在这方面提出过急、过高的要求,也似乎有点脱离实际。因此,今后几年欧盟的新日程将以落实2000年底的《尼斯条约》草案和2001年底的《拉肯宣言》内容为主,德国在其中将起重要作用。
德国与欧盟的主要任务有四项:一是进一步扩大欧盟及其影响;二是解决欧盟机构机制运作中的问题;三是制订欧洲宪法;四是加强欧盟能力(见相关链接)。
未来几年,欧盟和德国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又多又大又重要。欧洲内外都对欧盟予以期待。但同时人们也比较清醒和理智,正如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所说,欧盟的完善还需要很长时间,也许还需要50年,在此期间欧盟不应受美国的管束。解决的办法是一步步推进欧洲的联合和改革,特别是像德国这样重要国家的改革,否则欧盟将难以在世界上成为有足够分量的一极,德国则难以在欧洲与世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德国要成为世界政治大国!这句话本身就足以引起欧洲和世界的震动。
·自近代以来,德意志民族的命支运堪称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她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堪称半是天使、半是恶魔。德意志民族为什么能有这样大的能力能量?她为什么会扮演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
植根于西方体系中
今日德国的重要性来自三个源泉:一是自二战结束以来,它一直植根于西方体系之中,并尽力为其作出积极贡献;二是与法国一起,作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发动机,为欧洲联合事业不懈努力并取得了巨大成果;三是德国自身的有形与无形力量。有形的力量,包括它的人口、GDP(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以及(原先马克的)货币力量均占西欧第一;无形的力量,则主要是指它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既强调经济效率,又重视社会公正。德国未来在世界特别是在欧洲的地位,将取决于上述力量源泉的继续存在和发展演变。
半个世纪以来,德国外交政策为和平、合作、利益和价值观所引导。它的六个基本目标是:推进欧洲一体化事业;巩固与发展北大西洋联盟(北约),在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支持原苏东地区国家的“转轨”过程,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伙伴关系;保卫国家安全。
在欧洲一体化事业中,半个多世纪来德国一直是促进欧洲联合的重要动力,其目的是提高欧洲在世界上的地位,并使欧洲本身和平、自由和繁荣;同时,也只有在这样的欧洲中,德国才能够生存和发展。这也是德国植根于西方体系中的首要含义。
1955年德国参加北约则是植根于西方体系的另一项基本标志。北约过去和现在都是其欧美成员国安全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同时也是使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欧洲和德国发生巨变的决定性力量之一。德国是这场历史性巨变的最大受益者:它重新统一了国家,大大拓展了自己的活动余地并小心谨慎地谋求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历史上第一次几乎能同所有邻国和平相处。
为此,德国十几年来全力支持原苏东地区国家向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转轨”,仅1989年~1996年底,德国对中东欧国家的援助就达565亿马克,对俄罗斯等原苏联的后继国援助1257亿马克。
德国重视同发展中国家发展伙伴关系。德国发展政策的重点是:同贫困作斗争、环境及资源保护、人力教育培训、帮助伙伴国长期稳定发展。德国提供的发展援助约占其GDP的0.3%,高于西方平均数。德国和整个欧盟愿担当南北对话的桥梁,并为此倡导多边努力。
德国对外政策面向多边的又一个反映是它重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并尽力在其中发挥作用。自1973年德国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国之后,曾三次被选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德国是第三大会费缴纳国,目前有9000名德国士兵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德国正在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德国上述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有助于保证德国的安全,这种安全,除了由北约、西欧联盟、欧洲理事会(40多个成员国)、欧洲联盟、欧安组织(50多个成员国)共同保卫外,还有德国自己的30万国防军。
带头“冒犯”美国暗含某些积极意义
9.11事件后,德国外交政策的上述原则目标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但9.11事件影响深重。9.11事件已经扩大了大西洋两岸的分歧,这种分歧是十多年前苏东剧变、世界格局改观后,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对未来国际体系的不同看法而产生的。目前欧美关系不和是9.11的最重要后果之一,同时也是人们最没有预料到的后果之一。而尤其令人惊讶的是,这一次德国在其中竟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德国总理施罗德最近公开称美国入侵伊拉克的计划是“冒险计划”;国防部长则声明,即使联合国委托,德国也不会参加打击伊拉克的行动;柏林外交部甚至示威性地召见了猛烈批评德国做法的美国驻德大使。
德国担心美国会把北约变成一个“反恐组织”,从而加大本国遭受恐怖主义袭击的危险;德国担心美国利用打击恐怖主义之便,通过北约要求盟国同它保持合作和一致,从而使盟国付出部分主权的代价;德国担心战争造成人道主义灾难,主张对恐怖分子的打击应是合法军事手段、政治外交手段和文化经济手段“三重奏”;德国担心种种反恐措施可能会过度限制民众的自由、侵犯人权和损害民主;德国还担心同阿拉伯世界特别是中东地区国家关系的紧张,会损及欧洲的安全与经济利益……
这次以德国为重要角色之一,主要针对美国单边主义和美国无视国际法与国际制度的欧美不和,可能暗含着某些积极意义:如果它有助于在全世界进一步树立欧盟与德国自主的形象;如果由此而使欧洲一体化得到新的推动;如果对美国统治者的蛮横霸道有所触动……
但是同时可以预期,德国对美国的“冒犯”将是有限的,因为,美国在欧洲的存在及其作用,至少在当前,对欧洲与德国的和平与安全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与法国在此事上的“妥贴”做法——原则上支持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同时又强调应遵守国际法和联合国的准则相比,德国的行事方式和结果未必会对加强它在欧洲的影响有多大助益,离开了美国的支持,这是难以完全实现的。
与法国一起致力于欧洲联合
2000年~2001年间,在欧盟范围内,首先是在德国与法国之间,曾经发生了新一轮有关欧洲一体化目标问题的大讨论,德法两国政要几乎都参与其中。德国率先提出了一个总统、一个议会、一个政府、一部宪法的“欧洲联邦”目标,法国则强调欧洲联合应以民族国家为支柱,欧洲一体化的终极目标应当是邦联而不是联邦。希拉克总统2000年6月27日在德国议会发表的演讲极其机敏地避开了“邦联”与“联邦”两个字眼,而以“德国万岁!”、“法国万岁!”作为结束语,这一方面显示了法德“轴心”团结一致,同时也显示出其浓厚的强调民族国家的色彩。
欧洲内外常常有人评论德国的目标含有“私心”,笔者以为不完全是这样。事实上,欧洲联合如果不逐步加强“联邦”要素,欧洲终难成大器。然而,在这方面提出过急、过高的要求,也似乎有点脱离实际。因此,今后几年欧盟的新日程将以落实2000年底的《尼斯条约》草案和2001年底的《拉肯宣言》内容为主,德国在其中将起重要作用。
德国与欧盟的主要任务有四项:一是进一步扩大欧盟及其影响;二是解决欧盟机构机制运作中的问题;三是制订欧洲宪法;四是加强欧盟能力(见相关链接)。
未来几年,欧盟和德国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又多又大又重要。欧洲内外都对欧盟予以期待。但同时人们也比较清醒和理智,正如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所说,欧盟的完善还需要很长时间,也许还需要50年,在此期间欧盟不应受美国的管束。解决的办法是一步步推进欧洲的联合和改革,特别是像德国这样重要国家的改革,否则欧盟将难以在世界上成为有足够分量的一极,德国则难以在欧洲与世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