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现实致敬

来源 :陕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hao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村里有一个上过抗美援朝战场的老兵,有些疯疯癫癫,我们一堆小屁孩没事就围着他,听他讲战场上的事,尤其是夏天的夜晚,天热,都拿了一个席片子,铺到打麦场上,头顶月明星稀,偶尔有风吹过来,送来丝丝凉意。月亮晃得我们睡不着觉,就撺掇他讲故事,讲他在朝鲜战场打仗的那些故事,他总是目光定定地看我们一阵,其实我们知道他根本不是在看我们,也许是透过历史的烟云看那场惨烈的战争,然后拉了一句拖腔“那可是保家卫国啊!”,像是戏剧中的独白,一个晚上,我们就在明朗的月光和血腥的厮杀中度过了。
  他最喜欢讲的两个小故事,一个是挖壕沟。他说,那一仗鬼子攻得猛,我们打着退着,退到一个地方就要挖壕沟。雪多大啊,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连个兔子都藏不住。天也冷,蛋子都冻得缩到里面了,尿尿时半天都扒拉不出来。地上土都冻实了,比石头都硬,一镐下去只是一个白点。可还要挖啊!有地方藏才能保命。我们就拼命挖,心里就像是汪着一团火。敌人还在攻击,就一边挖一边阻击敌人,不到半个小时,居然把坑挖出来了,有狗窝那么大,勉强藏下大半个身子,这已经不错了,不用害怕那些乱飞的流弹了。第二个是勋章的故事。那次是金城反击战,我们连负责阻击,战士们的子弹都打光了,人也都快打光了,敌人还是蚂蚁般往上涌。眼看就到眼前了,阵地就要陷落了,我抓起手里的冲锋枪,对着敌人就扫,冲上来的鬼子跟稻谷似的倒下去,他们离我那么近,我清楚地看清他们的眉眼,他们倒下时惊愕和痛苦的表情,可我心里只是闪了一下念头,手里的冲锋枪仍在喷着火舌,直到把枪管打弯,把敌人打退。那仗打得烈,我们一个连的人连冻带饿,还有打死的,最后只剩下十几个,可我们愣是挡住敌人一个团没有前进一步,也是那一仗,我身上留下三个枪眼,可我还是活下来了。军长亲自给我颁发了特等荣誉勋章,全军也只发了十枚勋章,可九个都是死者,只有我一个是活的。那可是保家卫国啊!”他最后说。
  那句“那可是保家卫国啊!”的独白印象深刻,不时会在记忆中出现,虽然那个老兵早已不在人世了。
  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我在网上闲逛,看到一则新闻,“最牛钉子户自制土炮轰退拆迁队”,而让我动心的,据说这个农民以前曾是一个抗美援朝老兵,当时我的心就咯噔一下,仿佛被什么东西击中了。我就想到那个曾经给我们讲过无数次抗美援朝故事的老兵,想到他说的那句“那可是保家卫国啊!”的独白,我一下子知道我的心为什么痛了!
  这成了我心中的痛点,我一直在想,这件事对我意味着什么,也许就是一个司空见惯让人麻木的抗拆事件,不值得深究的。可我仍无法释怀,我对所有有关拆迁的新闻敏感起来,我想知道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说实在的,我找不到答案,但我找出了把两件事串起来的那根细线。就有了这篇小说。
  其实我的很多小说都来源于新闻,如《造房记》(发2012年1期《长江文艺》,同年《中篇小说选刊》转载)这篇小说的故事也来源于发生在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的“五瓣章”新闻,该村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账报销。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却真实反映了农村的政治生态。而现实中,农村的政治生态远比故事反映的还要坚硬,最起码圭叶村的“五瓣章”解决了农村的民主理财问题,而全国大多数农村却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只是一个梦想。根据这则新闻,我构思了《造房记》,小说表面是在写盖房子的事,想反映的却是农村民主大厦构筑这个大问题。
  我出生在乡村,农村是我最熟悉的地方,有我最熟悉的生活,我试图用另一种眼光来观察我生活的乡村,希望透过表层观察内里的东西。但现实中发生的事总是让人惊艳,超出自己的想象。阎连科说过一句话,作家有多大的想象力都无法超越现实本身的疯狂、炸裂和传奇。当想象力匮乏,无法赶上现实的时候,我只有到新闻中去寻找素材。
  这大约就是这篇小说构思的经过。
  再简单说下叙述手法上。我一直对小说的故事化心存戒心,避免走得太远。故事在一个小说里是十分重要的,是小说的“核”,是骨架,但这个“核”应该是被肉层层包裹起来的,这里的肉就是创作技巧和语言表达。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如果过分看重小说的故事化,就很容易演變成“快餐式书写”,和浏览新闻故事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小说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境和氛围。我喜欢读外国经典小说,除了其诡谲的构思技巧、魔幻的叙述方式,还有就是美轮美奂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如《德伯家的苔丝》,小说描写的是社会如何把一个纯洁、善良、质朴、美丽的苔丝逼得走投无路,最终拿起武器向仇人复仇的故事。读这样的小说,心会慢慢静下来,沉醉于英式的乡村画卷中。再如艾略特的《荒原》,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等。
  残酷的现实和灰色的生活中总有闪光的东西。我也试图用温暖的文字淡化残酷的现实,使我们的心灵温暖,燃起我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出于这个原因,在小说中,我穿插了老人们过去的生活片段,必要的环境和心理,以及细节描写,在推动故事前进的同时,希望使作品更丰满,更具张力。
其他文献
我正一筹莫展,孙瘸子来了,见了就问我师傅回来没有。他知道我师傅回老家探亲,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可他每次来,都会问我师傅回来了没有。看我拉着一张脸,也不说话,孙瘸子从怀里掏出两瓶酒,然后又从口袋里掏出一袋五香花生米。他在那张躺椅上坐下,把花生米放在桌子上,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根腊肠。这个时候我哪有心情陪他喝酒,我坐在门槛上,背对着他。孙瘸子问我:“咋了,失恋了?”我不理他。孙瘸子站起来,一瘸一拐地走过来。
期刊
归来帖  画龙点睛的月光  活色生香了一道夜幕  云朵被打开,体内的洁白  修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  此时,从指尖抵达辽阔的流水  为一块嗷嗷待哺的鹅卵石祈福  流水以北,山在打盹,也在修心  而我归来,用仆仆风尘  打包了,一座城市的經年往事  归来时野风浩荡  一沟泥水身轻如鸟  在田埂边上缓缓的飞  祖国之大  这天空、大地  如此辽阔……掌心的月光  临摹成河流,指尖的夕阳  含在一座山垭
期刊
一  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每一个城市都像一个大棋盘,穿梭的高压线像一张织网,一幢幢的高楼就像方阵,在方阵与方阵的缝隙间,汽车像甲壳虫一样快速穿行,密集的人群就像蚂蚁,急匆匆地来回乱窜。单从这样的高度看,人类的确很像蚁群,我们也似乎能看清现代文明的一些本质,但却看不清个体间的差异。若将高度再降低一点,聚焦到某些个体,或许你仍然看不清这一个与那一个有什么不同,除了他们的外在,比如能看清他们开的车以及身
期刊
诺言  我开始喜欢落日余晖了  那些渐渐失去温度的色彩  把地平线,从遥远的地方  拉近了心脏  不像你的诺言  总是在离心脏最近的地方  偷渡去  遥远的地平线  原谅我  说出这三个字的时候  我就忘记你又一次  失约了  只是不知道,你说出的句子  占用了人间多少泪水  而我,是河里的一截朽木  怪圈  他们说,诗歌陷入了怪圈  而我被荒凉覆盖的世界,那些活着的  春天和白雪。  那些美好 
期刊
农事诗  向阳的果子最甜,这是常识。  问题是,我有没有  好运气,吃到这鸟们  无视的红果?  作茧,缫丝。  吆牛耕地,绣花织布。  曾经,我斯文安人  我只服从农事的指令。  命是琴弦  农事,是细薄的瓷器  精巧,晶莹剔透  任何微小震动,  都暗藏致命的杀器。  今夜,无人入眠。  让我,与萤火虫和椴木  结为袍泽吧。  红果,是我日夜念倾的农事。  那些草垛上,与我们  不期而遇的闪烁
期刊
一  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成为当下文学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研究对象是从2004年开始的。2004年随着一些学者诸如蔡翔的《底层问题与知识分子的使命》,李云雷的《近期“三农题材”小说述评》,王文初的《新世纪底层写作的三种人文关照》等等一大批文章的发表,“底层文学”便成为当代文坛关注的焦点。这一焦点的出现是社会转型的结果,即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活力,但也带来一些新
期刊
那么多的秋  那么多的铁器在沸腾着  在雨中。  酒并不是什么时候都会有  人心善良,装备简陋。  还好  在寂静的时候  还可以匹配音乐、文字和自己  在仲景桥上,能够触到的有冰的冷  和唇的暖  像子夜正在经过海鸥的一只翅膀  你们看不到的是,  雨的漆黑里深藏着风吹的海  与那天的雪一样  像我们曾经在一个美好的春天  把自己和这个世界画的枝繁叶茂  直到把它画到一无所有  蝴蝶  这会儿,
期刊
每当大家欢天喜地庆祝新年的时候,或是庆贺节日鞭炮齐鸣的时候,或是我听到敲锣打鼓祝福什么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家乡红红火火的社火。一年到头了,人们热热闹闹耍一场社火,提振一下大众精神,驱除邪气和魔鬼,调解一下常年世俗生活的种种无奈与困苦,纾解一下常年劳作心情的郁闷,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收入美满丰厚,远景无限美好。  耍社火,多是我早年的记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吃大锅饭时期,人
期刊
麦田  麦苗,每一次反青时  我都难于在麦田上写一个  流着汗水的名字  大地依旧苍茫  我的祖父和他的祖父  都扛着一把陈旧的农具  向麦田深处,走去了  后面跟着父亲,再后面是我  他们越走越低  相继低到泥土的缝里  写不上名字的麦田  麦子越长越高  把我的膝盖都淹没了  也许,我该写上一个辛苦的姓氏  并给这个姓氏跪下  叩一个,有回声的响头  冬至  冬,不期而至  南方之南的城  我
期刊
一九九零年,我参加塔里木石油大会战,任华北钻井公司摄影干事。在南疆奔波的日子,总有些事情令人难以忘怀。时间,其实是最严厉的裁判,被时间遗忘的事情,也许本身就是不值得记忆的。而生命里总有些时间无法裁汰的经历,这就是我们人生的花朵,一定是值得珍惜的,或许这也是旅游的意义和本质。你拥有的并不见得是你的,只有你经历的才是你的。下面是几个记忆的片段,我愿意把它写下来奉献给大家。  草湖和知青营地  塔里木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