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望夫云”是流传在大理白族民间的神话,虽然有不同的版本,但都以悲剧为主调,以妻子和丈夫分离为结局,妻子最终忧郁地化作了云彩守望沉入海底的丈夫。大理白族作家张焰锋的《醒着的望夫云》的主人公是夫离子散的白族女人,她身上的精神和“望夫云”神话的主人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以“望夫云”神话为原型的,用荣格和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来分析,可以看出白族人民所具有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望夫云;白族;神话原型;集体无意识
白族作家张焰锋的《醒着的望夫云》讲述的是丈夫因赌钱而自缢,儿子国佐因为盗窃被抓的白族女人“国佐妈”请人舂墙的故事。作品中的国佐妈就是那朵“望夫云”。但与神话故事不同的是,这朵“望夫云”是醒着的,积极向上,不发怒,这朵云更是白族女人品格的化身,是白族女性精神品格的象征。作品与“望夫云”有对应关系,可以用神话原型理论对其分析。人类的共同心理经验、神话仪式以及原型之间的密切关系是神话原型批评的主要内容。原型可以是意识、是观念、是习俗、是文化等等,小说中的神话原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小说神话原型对应意象
荣格提出“原始意向或者原型是一种形象(无论这种形象是魔鬼、是一个人还是一个过程),它在历史过程中是不断发生并且显现于创造性幻想得到自由表现的任何地方。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神话形象”。小说《醒着的望夫云》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有其对应的原型。
(一)绊贼石——沉入洱海的丈夫。村子里传说被这块绊到的人都不吉利。对应“望夫云”神话中的被变成石头沉入洱海的丈夫,与妻子分离。同时,这块石头与国佐妈有着形成照应——这块石头绊不倒她,国佐妈是坚强的白族妇女,遇到困难继续向前。
(二)国佐妈——女神移植。国佐妈其实就是一个女神一样的人。主人公若在类型上高于一般人和环境,她就是超人的神,关于她的故事则是神话。“望夫云”神话中的女主人公,坚强、勇敢。国佐妈就是这种形象的移植,虽然丈夫自杀,儿子偷盗被抓,但是她没有看出她的任何忧怨。依旧坚强的支撑着这个家。更让人感叹的是:国佐妈在被阿春妈拒绝后她没有回家哭泣、怨恨,而是把为舂墙准备好的食材腌制起来。阿春妈看见的时候,她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很宁静。这些乐观、向上的品格让国佐妈看上去就上是女神。
(三)白族人民品格——集体无意识。在荣格的原型理论当中,集体无意识是一个核心概念。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来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从未为个人所获得,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荣格在洛伊德无意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将人的心理区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而集体无意识就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经验,它既不产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后天获得的,是无意识的。荣格把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称为原型。一开始阿春妈和寨子里的同胞不愿帮助“晦气”的国佐妈,甚至是远离国佐妈,但最后骨子里的民族情怀和善良趋使他们主动去帮助国佐妈。白族寨子里的村民们天生就遗传着一种种族记忆,就是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是集累的无数同类经验经过一代代的相传,在种族全体成员心理的积淀物,它是某种心理气质遗传的形式,它在后期的生活中反复出现,支配着大家的行为。
二、小说舂墙仪式与白族人民的信仰
仪式是神话原型的主要组成,仪式作为神话原型是与仪式的反复性、规范性以及集体活动方式相联系的,它具有原始模式的含义和功能。白族的舂墙,要在太阳生日前一天举行。每年的冬季时节,白族人家起房盖屋的高峰期,白族妇女都要舂墙,是专属白族人家的音乐和舞蹈,是别地绝对没有的画和诗。这个仪式是白族人民的一种心理感受,也是弗雷泽所说的“交感巫术”。他以一种无意识的外在形态反应着人的有意识的行为。白族人民希望通过舂墙乞求屋子里的人能够顺利、平安,得到神的祝福。
仪式包含了人类对自然的感悟,对生命和环境的感悟。但在白族人民的心中,自然的地位是至高无尚的,所以国佐他妈即使在儿子被抓走了之后,因为太阳生日前一天是最佳的舂墙日子,否则要等十天。正是这种信仰,让她忍着痛和不堪也要坚持要找人来舂墙,对这个仪式格外重视,是一种程式化的过程,代代相传,不断重复。但是这也是以非理性的行为为理性的目的服务。
三、小说人与自然环境的同构关系
弗莱提出“一天日出、日落的循环,以及人的生命的有机循环,以及人的生命的有机循环,其中都有同样意义的模式;依据这一模式,神话环绕某个形象中心地位的叙述——着一部分是太阳、一部分是茂盛的草木、一部分是神或原型的人。”小说中多次强调事情发生的时间和环境。下弦月烘托的自然环境贯穿的整个故事,故事就是在月光烘托下的情景中发生的。两年前的黄昏丈夫自杀,今天中午的时候儿子被抓走,第二天早晨寨子里的妇女主动来舂墙。在这里小说也遵循神话叙述的模式,人类社会中的生命运动同自然界规律具有同构性。黄昏对应悲剧,中午对应斗争,早晨对应希望,悲剧和希望交替在故事中。正如弗莱所认为的神话和仪式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循环。“通过对神话与仪式的考察,弗莱认为象征昼夜更替与四季循环的神的故事从神的诞生、恋爱、历险、胜利、受难、死亡到复活乃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在小说中,国佐妈的故事遵循神话的模式。
在望夫云神话中,妻子因为与丈夫分离而化作了忧郁的望夫云,而国佐妈这一朵望夫云是醒着的。正是“醒着”二字,告知了大家她是坚强、伟大的妻子,是绊不倒的母亲,是令人敬佩的女神。她不是嫁了一个好丈夫,而是国佐爸讨了一个好妻子!通过集体无意识,也突出了白族人民的善良本质和热情。
参考文献
[1] 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張雪.弗莱的神话一原型批评理论[D].成都:四川大学,2004.
作者简介:姜媛(1989- ),女,汉族,云南普洱人,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李钰晶(1990- ),女,白族,云南大理人,云南广播电视台。
关键词:望夫云;白族;神话原型;集体无意识
白族作家张焰锋的《醒着的望夫云》讲述的是丈夫因赌钱而自缢,儿子国佐因为盗窃被抓的白族女人“国佐妈”请人舂墙的故事。作品中的国佐妈就是那朵“望夫云”。但与神话故事不同的是,这朵“望夫云”是醒着的,积极向上,不发怒,这朵云更是白族女人品格的化身,是白族女性精神品格的象征。作品与“望夫云”有对应关系,可以用神话原型理论对其分析。人类的共同心理经验、神话仪式以及原型之间的密切关系是神话原型批评的主要内容。原型可以是意识、是观念、是习俗、是文化等等,小说中的神话原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小说神话原型对应意象
荣格提出“原始意向或者原型是一种形象(无论这种形象是魔鬼、是一个人还是一个过程),它在历史过程中是不断发生并且显现于创造性幻想得到自由表现的任何地方。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神话形象”。小说《醒着的望夫云》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有其对应的原型。
(一)绊贼石——沉入洱海的丈夫。村子里传说被这块绊到的人都不吉利。对应“望夫云”神话中的被变成石头沉入洱海的丈夫,与妻子分离。同时,这块石头与国佐妈有着形成照应——这块石头绊不倒她,国佐妈是坚强的白族妇女,遇到困难继续向前。
(二)国佐妈——女神移植。国佐妈其实就是一个女神一样的人。主人公若在类型上高于一般人和环境,她就是超人的神,关于她的故事则是神话。“望夫云”神话中的女主人公,坚强、勇敢。国佐妈就是这种形象的移植,虽然丈夫自杀,儿子偷盗被抓,但是她没有看出她的任何忧怨。依旧坚强的支撑着这个家。更让人感叹的是:国佐妈在被阿春妈拒绝后她没有回家哭泣、怨恨,而是把为舂墙准备好的食材腌制起来。阿春妈看见的时候,她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很宁静。这些乐观、向上的品格让国佐妈看上去就上是女神。
(三)白族人民品格——集体无意识。在荣格的原型理论当中,集体无意识是一个核心概念。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来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从未为个人所获得,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荣格在洛伊德无意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将人的心理区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而集体无意识就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经验,它既不产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后天获得的,是无意识的。荣格把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称为原型。一开始阿春妈和寨子里的同胞不愿帮助“晦气”的国佐妈,甚至是远离国佐妈,但最后骨子里的民族情怀和善良趋使他们主动去帮助国佐妈。白族寨子里的村民们天生就遗传着一种种族记忆,就是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是集累的无数同类经验经过一代代的相传,在种族全体成员心理的积淀物,它是某种心理气质遗传的形式,它在后期的生活中反复出现,支配着大家的行为。
二、小说舂墙仪式与白族人民的信仰
仪式是神话原型的主要组成,仪式作为神话原型是与仪式的反复性、规范性以及集体活动方式相联系的,它具有原始模式的含义和功能。白族的舂墙,要在太阳生日前一天举行。每年的冬季时节,白族人家起房盖屋的高峰期,白族妇女都要舂墙,是专属白族人家的音乐和舞蹈,是别地绝对没有的画和诗。这个仪式是白族人民的一种心理感受,也是弗雷泽所说的“交感巫术”。他以一种无意识的外在形态反应着人的有意识的行为。白族人民希望通过舂墙乞求屋子里的人能够顺利、平安,得到神的祝福。
仪式包含了人类对自然的感悟,对生命和环境的感悟。但在白族人民的心中,自然的地位是至高无尚的,所以国佐他妈即使在儿子被抓走了之后,因为太阳生日前一天是最佳的舂墙日子,否则要等十天。正是这种信仰,让她忍着痛和不堪也要坚持要找人来舂墙,对这个仪式格外重视,是一种程式化的过程,代代相传,不断重复。但是这也是以非理性的行为为理性的目的服务。
三、小说人与自然环境的同构关系
弗莱提出“一天日出、日落的循环,以及人的生命的有机循环,以及人的生命的有机循环,其中都有同样意义的模式;依据这一模式,神话环绕某个形象中心地位的叙述——着一部分是太阳、一部分是茂盛的草木、一部分是神或原型的人。”小说中多次强调事情发生的时间和环境。下弦月烘托的自然环境贯穿的整个故事,故事就是在月光烘托下的情景中发生的。两年前的黄昏丈夫自杀,今天中午的时候儿子被抓走,第二天早晨寨子里的妇女主动来舂墙。在这里小说也遵循神话叙述的模式,人类社会中的生命运动同自然界规律具有同构性。黄昏对应悲剧,中午对应斗争,早晨对应希望,悲剧和希望交替在故事中。正如弗莱所认为的神话和仪式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循环。“通过对神话与仪式的考察,弗莱认为象征昼夜更替与四季循环的神的故事从神的诞生、恋爱、历险、胜利、受难、死亡到复活乃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在小说中,国佐妈的故事遵循神话的模式。
在望夫云神话中,妻子因为与丈夫分离而化作了忧郁的望夫云,而国佐妈这一朵望夫云是醒着的。正是“醒着”二字,告知了大家她是坚强、伟大的妻子,是绊不倒的母亲,是令人敬佩的女神。她不是嫁了一个好丈夫,而是国佐爸讨了一个好妻子!通过集体无意识,也突出了白族人民的善良本质和热情。
参考文献
[1] 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張雪.弗莱的神话一原型批评理论[D].成都:四川大学,2004.
作者简介:姜媛(1989- ),女,汉族,云南普洱人,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李钰晶(1990- ),女,白族,云南大理人,云南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