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嘎三部曲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youmy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别策划 本刊编辑部
  执行 龙虎林 秋刀客 丁小三 王 郢 林千蔚 白央
  50年以来这里都是西藏农村的窗口。如今,作为曾经的西藏城郊型农村代表,历经巨变的东嘎村一期待着再一次的述说与聆听。
  
  
  一个村庄的山河记忆
  龙虎林
  
  在东嘎这个由农村巨变为城郊的村庄里,山河的记忆承载的是几代农民不变的土地情怀。寻找并重现家园背后的故事或是历史,在普琼和格列这新老两代村支书看来,实际上是塑造一个村庄的乡土记忆。或是集体的荣誉。
  
  拉萨西大门
  一过“狼牙山”,便入拉萨城。
  这座既似狼牙又似塔林的石山脊藏语称之为“西嘎日”,“水晶山”的意思。上有协嘎日多岩洞,曾经探过洞的东嘎村前支书、60岁的格列告诉我说,其中一个主要供人朝拜的洞里,有一根饱受烟熏和油抹的石笋,但刮开表皮后石质仍光洁若晶,格列猜想这可能是“水晶山”得名的真正原因。
  
  协嘎日是堆龙德庆县城一带难以避开的视觉地标,它常常会出现在取景框里,成为蓝天之下一道显著的背景。但山峰易见,山嘴却常被忽视。协嘎日山脊之下略显平缓的山嘴名为玛布日通,意为红砂山,沿玛布日通往东最多两公里处的另一山嘴却石山突起,且整体灰中泛自。藏语中“白色的山嘴”被称为“东嘎”,这便是堆龙德庆县“东嘎”地名的由来。但也有说“东嘎”的意思是“白脸树”,得名于一棵东嘎境内白色的大树。至于这棵大树是否还存在以及在什么地方,则不得而知。
  不论起源和原意,东嘎这个地名和堆龙德庆县都有着极深的渊源。半个世纪前,东嘎和德庆、柳梧是三个独立的宗(县),1959年9月合并成为堆龙德庆县,次年2月时,拉萨市西郊区人民政府又并人堆龙德庆县至今。更早以前的东嘎在行政归属上变化不大,元朝时属于统领拉萨地区的蔡巴万户侯,后来直接归西藏地方噶厦政府的雪巴列空,直到民主改革后并入堆龙德庆县时,这一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连同农田,甚至人身权利,绝大部分都是三大领主(官府、贵族和上层僧侣)所有。
  最初的东嘎宗宗址就在那座灰白色的小山嘴上,1641年时,一场格鲁派和噶举派间的战争让它变成了废墟,其后宗址搬到了山下。围绕宗址所形成的村落,即是堆龙德庆县“东嘎”这一地名准确的所在。直到2007年,这里因让位于城市规划而再次搬迁。从宗到区,再到随后的公社、村和组,跨度50多年的时间里,变化的只是不同的地点而已,名字依然叫东嘎。
  1959年以前,东嘎是进出拉萨的惟一通道,在著名西藏民俗学家廖东凡先生的记忆中,1970年代前后,人们也还是沿着这些山嘴间的道路抵达堆龙德庆县城的。在如今的东嘎宗山山脚,在千年岩刻佛祖像的注视之下,当年的青藏驿道残段,早已被其路基之下2、3米处的拉贡公路取代,顺着这条路往前,穿过原拉萨水泥厂搬迁后的废弃矿山,经卓玛日苏山嘴,顺着哲蚌寺山脚,再拐过拉鲁湿地西头的山嘴,即进入拉萨的主城区。
  构成“拉萨西大门”另一要津的东嘎大桥,是拉贡公路横跨堆龙河前往日喀则、山南和机场的主要桥梁。1965年拉贡公路改扩建时候才修造的东嘎大桥的前身是赤桑桥。赤桑桥的历史远可追溯到松赞干布时期,据说那一时期这里曾建有大法王的宝座,因此那会儿的赤桑木桥又叫宝座桥。1937年,赤桑木桥毁于堆龙河洪水,重建时因采购了大量来自印度的钢筋与水泥,所以当地人更多地把它叫做“印度桥”。1965年建成新的东嘎大桥后,赤桑桥这座西藏第一座钢筋水泥桥的材料,又被移建在了堆龙河上游的古荣桥上。
  西藏文史资料汇编中有关当年赤桑桥建桥总管擦绒·达桑占堆的记载,据说他是一位具有开明思想的精明贵族,热衷于现代水利和道路桥梁建造。在修建赤桑桥的三年间他还修造了一所宅院,并在此兴办现代养殖。擦绒所修的那所名叫康嘎沙巴(意为“赤桑桥新房”)的房屋遗址仍在拉贡公路一侧。如今在它的旁边,有一家现代化的养猪场。
  
  游荡的河
  
  堆龙河被水利专家们定义为“一条自然状态中的山区游荡型河流”。
  用格列的话说:“它带给我们的麻烦太多了。”尚处审稿阶段的《堆龙德庆县志》中,有大量关于水灾的内容可以佐证格列所说的“麻烦”。堆龙德庆县是一个有68%的几率出现暴雨年份的地方,特别是每年的7、8、9三个月,暴雨加山洪之下的堆龙河就充分显示其“自由而游荡”的本性,那时候的堆龙河,就如一条激荡在“跳跃型河床”上的猛兽。
  加日采里最年长的老人达娃次仁,对53年前的一个夏天记忆犹新。那天,达娃次仁等3人正赶着毛驴路过赤桑桥,前往曲水县为加日采厍卡(庄园)支差运输物资。当时,西面堆龙河上远远泛起的一道白浪被同伴隐约瞥见,但他没太在意,待数天之后返回时,熟悉的村庄和农田间就凭空多出了一条大河。“看得到自己的家,却过不去,我们在康嘎沙巴那里住了好几天后,水才消退。”达娃次仁记得住当时的情形,但说不清确切的年份,尤其是需要在藏历和公历间转换时,今年已经78岁的他有些为难,但他记得那年自己25岁。
  相同的事件在格列记忆中却被提前了两年,“我记得那年是藏历的木马年。”格列甚至还能推演出那次洪水的经过:从现在的县中学西面决堤,跨过团结路,席卷尼格村北面一片农田,汇人格桑林卡西北侧的水道,一路向东再冲毁卡沙夏巴组与格桑林卡间的农田,最后顺着一条灌溉渠在加日采林卡(草滩)处汇入拉萨河。后来,那两片被冲毁的农田一处沦为荒滩,长满了柳树,与格桑林卡连成一体;另一处先是被改建为加日采庄园的打麦场,后来成为了卡沙夏巴组扩建时的宅基地。
  历次的洪水为东嘎村带来的变化之一是大兴水利,1971年夏天全拉萨派居民修建拉萨西郊电站的情形格列至今还记得,“场面很壮观,那条引水渠就在当年连通堆龙德庆县和拉萨的山路上面。”水灾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虽然毁坏了农田,但也增添了可用着拓荒置田的滩涂,现属开发区范围内,青藏铁路以南的土地之所以能够改造为农田,也多少与历次水灾的冲刷和堆积有关。但随着堆龙河沿线可抗50年一遇大洪水的防洪堤坝水利工程的建成,这种“自然的大地改造”活动已再难发生。而这些已被崭新的水泥道路及铁栏围起来并等待着企业进驻的土地,已经不再叫农田,它已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一个极具时代特征的响亮名称——国家级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
  东嘎村境内另一条重要的河流是中干渠。1989年拉萨市中干渠水利工程之前这条河流叫作流沙河,同样是一条典型的放射状漫流河,1975年流沙河综合整治前东嘎人把它称为“东嘎河”。东嘎河主要从拉萨市北郊的夺底和娘热两条山沟而来,中干渠工程后又引入了拉萨河的水量,流出拉鲁湿地之后,东嘎河基本与拉贡公路平行,再至东嘎宗山山嘴,与一处叫作“东嘎曲米”的地下泉水,以及1977年建成的拉萨西郊电厂引水汇流,向南形成一
其他文献
谈到珠峰印象,不得不说的是珠峰的冰川,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水库,据了解,珠峰大约有548条冰川,总面积达1457平方千米,平均厚度达到7260米,最长的一条冰川长达26千米。冰川的面貌千姿百态,有的如塔林,有的如犬牙交错,色彩千变万化,是珠峰脚下奇特的地貌景观。  但是全球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给脆弱的珠峰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最了解这些变化的莫过于生活和工作于当地的人们,而冰川的变化是最明显的,
【摘 要】学校管理应借助校本学习这一有效载体,通过像校本研训中的磨课一样,不断“磨”管理,推行突破管理瓶颈的若干微策略,切实解决目前学校校本学习的一些困窘之处,并将其打造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把利器,以提振管理自信和管理智慧。  【关键词】管理 校本学习 微策略  校本学习是学校管理者磨砺成长的必由之路。学校通过建立并实施校本学习的长效机制,使校本学习在新形势下不断推陈出新,有效推进学校管理队伍建设
南迦巴瓦峰。  在南迦巴瓦峰下,有两条传统朝圣转经路,一条是从喇嘛岭寺出发,途经岗嘎大桥、羌纳、丹娘,再抵达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的派村,便进入了加拉朝圣转经路。以前不通公路时,从喇嘛岭寺下的布久村出发,乘坐独木舟过尼洋河,再到加拉朝圣转经路的起点吞白村;另一条朝圣路线在白玛希仁河和雅鲁藏布江交汇处的布达泽布圣山,据说一些朝圣者有幸能见到无数仙童的脚印,有的甚至还能听到嬉闹的笑声,当人们遇到这种神秘
“祥巴”一个吉祥好听的名字,源于“木刻版畫”的藏语音译,“藏族祥巴”即“藏族版畫”。被译成“祥巴”的版畫不同于西藏古老的传统版印,也不同于近现代新兴版畫,是一部分民族艺术家在藏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版畫形式。其艺术特征是:以线刻为基础,以传统唐卡浓郁的色彩为主调,充分吸收藏族艺术中的符号和审美资源,注入当代畫家的主观感受。从而创作出具有强烈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的作品。    由于木刻
在吐蕃及此后的藏地史上,甲玛沟一直扮演着颇为关键的角色。开创了吐蕃王朝基业的松赞干布出生于此;吐蕃王朝灭亡后,这里是藏传佛教噶当派的重要弘法区域;元代时,这里是藏地“十三万户”之“甲玛万户”的治所;明代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建造甘丹寺时,得到了甲玛万户的大力资助;清代时,这里是蒙古后裔与“藏王”颇罗鼐家族结合而成的“霍康家族”的领地,西藏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阿沛·阿旺晋美也出生于此,小小的甲玛沟,承载了许
自古以来,绿松石就深受藏胞们喜欢。它被用于第一个藏王的王冠,是藏传佛教中的供佛七宝之一,西藏人出嫁女儿时,也要送颗绿松石给女儿。可以说,绿松石作为西藏文化的一种显著特征,至今仍燃烧着不灭的火焰。  古老历史  绿松石,又名绿宝石、松石,是世界稀有的高档玉石,因其形态万千,色泽艳丽柔和,石质坚硬细腻,光泽温润而闻名。绿松石在国际界被定为十二月份生辰石,寓意“幸福、吉祥、成功”。据称,绿松石具有神奇的
始于一场严肃对峙的相识  用术语描绘野牦牛三四百字足矣,但那不是真实的野牦牛,只是人类按照自己的经验贴上的各种标签。对于自然,对于久离的荒原,对于那些仍自由栖息的生灵,人类并不自信对它们的了解。没有感情的相遇注定是一场苍白的回忆。我所讲述的野牦牛,也许并非完美,也非吻合人们对它种种烂漫的想象,它只是与我之间的相遇,一个彼此仍然陌生而相互好奇的故事。  我和野牦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相识,始于一场严肃
【摘 要】小学英语口语作业是一种必要且有效的作业形式。基于佐藤学的对话学习概念,教师可采用优化作业内容、丰富作业操作和灵活作业评价的策略,构建学生与客体、他人和自我的对话,使小学英语口语作业有形、有声、有效。实践证明,对话视域下的口语作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对话学习;口语作业;优化设计  “作业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在非课堂教学时间完成的
当惹雍错不仅是苯教最大的圣湖,湖畔的达果雪山还是苯教著名的神山,玉本寺则据说是苯教最早的寺院,而坐落在无人区最边缘的苯教部落文部,便冷寂地守候着这一方一直信奉苯教的天地。  依在当惹雍错湖畔,远远向穷宗山望去,穷宗山的两个山峰,像少女坚挺的乳房,又像展翅高飞的大鹏金翅鸟的双翅。不知是否由于年代太过久远,以至把遗址都风干了,在穷宗附近,我们已难觅见和感受象雄故国那磅礴的都城气息。如今的穷宗山,和远处
“亚超结合”导弹不但开创了反舰导弹的新技术途径,也将引领未来反舰导弹的发展趋势。那么,这种导弹有哪些技术优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又该如何防御这种导弹呢?这还要从这类导弹的典型工作过程谈起。“亚超结合”导弹工作过程  通常,“俱乐部”3M54E型反舰导弹巡航级涡喷发动机使导弹以0.6-0.8马赫的速度飞行,突防级火箭发动机可以使导弹以3马赫的速度快速攻击目标。导弹发射后,当爬升至150米高度时,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