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实施教学计划的基本手段。因此,教师通常把它当做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信息技术课的理论内容往往枯燥无味,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笔者认为,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教师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堂提问首先应遵循趣味性原则,提问应鲜活、有趣,做到设计新颖、激发情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趣味性问题,寓趣于问,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性原则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发展他们的智力。所以,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启发性,要真正揭示出事物的客观矛盾,形成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展开积极、主动的思考与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在讲Excel中的绝对地址时,笔者设计了一道题目:请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计算电脑总量、完成百分比、每种电脑占总量百分比相应单元格的公式。这时,学生就会发现,使用以前的方法来计算每种电脑占总产量百分比会产生错误,得到“#DIV/0!”。笔者在Excel的工具中设置了一下,使得单元格中不再显示公式的计算结果,而是显示公式本身,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就会发现,原来计算后一个百分比时的分母在公式用填充柄拖动复制时,不应该从D5改变为D6,它应该永远是D5。这时,笔者再引入绝对地址的相关知识,既加深了学生对相对地址、公式复制的理解,又掌握了新的知识。
三、适时性原则
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把握好时机,要问在学生“欲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与有疑”之际,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反之,如果提问的时机把握不当,就难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影响提问效果。
例如笔者在引入文字处理软件中的“替换”操作时,首先呈现了一篇比较长的文章,其中某一相同的错误在全文出现了几十处,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错误全部改正过来。学生一般都会采用编辑操作方法。在学生经历了枯燥、低效的重复操作时,笔者适时地提问:“是否还有更高效的方法?”这个提问正好解决了学生的疑惑,使接下来的教学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师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和释疑。善教者,必善问,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应是每位教师的必备技能。只有真正让每位学生乐在其“问”,使课堂提问焕发出独特性和灵敏性,才能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信息技术课。
(作者单位:江西省寻乌县城关小学)
信息技术课的理论内容往往枯燥无味,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笔者认为,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教师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堂提问首先应遵循趣味性原则,提问应鲜活、有趣,做到设计新颖、激发情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趣味性问题,寓趣于问,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性原则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发展他们的智力。所以,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启发性,要真正揭示出事物的客观矛盾,形成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展开积极、主动的思考与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在讲Excel中的绝对地址时,笔者设计了一道题目:请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计算电脑总量、完成百分比、每种电脑占总量百分比相应单元格的公式。这时,学生就会发现,使用以前的方法来计算每种电脑占总产量百分比会产生错误,得到“#DIV/0!”。笔者在Excel的工具中设置了一下,使得单元格中不再显示公式的计算结果,而是显示公式本身,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就会发现,原来计算后一个百分比时的分母在公式用填充柄拖动复制时,不应该从D5改变为D6,它应该永远是D5。这时,笔者再引入绝对地址的相关知识,既加深了学生对相对地址、公式复制的理解,又掌握了新的知识。
三、适时性原则
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把握好时机,要问在学生“欲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与有疑”之际,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反之,如果提问的时机把握不当,就难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影响提问效果。
例如笔者在引入文字处理软件中的“替换”操作时,首先呈现了一篇比较长的文章,其中某一相同的错误在全文出现了几十处,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错误全部改正过来。学生一般都会采用编辑操作方法。在学生经历了枯燥、低效的重复操作时,笔者适时地提问:“是否还有更高效的方法?”这个提问正好解决了学生的疑惑,使接下来的教学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师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和释疑。善教者,必善问,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应是每位教师的必备技能。只有真正让每位学生乐在其“问”,使课堂提问焕发出独特性和灵敏性,才能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信息技术课。
(作者单位:江西省寻乌县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