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各种教育思潮风起云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可喜景象。在新、旧理念的交替影响下,我们的课堂应该走向何方?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工作?结合我校“学·导·用”课改教学模式的推进,本文对比了传统复习模式与课改复习模式的教学过程与结果,对“学·导·用”课改教学模式的优势有了自己的一些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学·导·用”教学模式;复习课;比对;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37-01
三年前,笔者有幸成为宁化县“学·导·用”教学模式的首轮实验教师,如今学生将要参加中考,眼下正是总复习阶段。笔者认为应把“学·导·用”教学模式继续应用于复习课中。实施该模式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好的培养学生合理的自学、敏锐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并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此模式把学习过程分为前置先学、目标引学、释疑导学、运用活学四个环节。下面从一次全县的中考总复习教研活动同课异构——“二次根式复习”为例,比对两种教学模式,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二次根式复习课教学
整节课由老师掌控,从时间分配上知识点罗列花去了25分钟,然后,知识点和练习又分开讲解,导致学生没能很好的对应,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点的运用,导致学生一知半解。本应在各知识点回顾时马上出些相应练习进行讲解,练习时再让学生进行运用,效果可能会更好些。这是标准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堂,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还是可以很好的适应的,但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会感到学习乏味。
二、“学·导·用”教学模式下二次根式复习课教学
“学·导·用”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从而实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目标。下面是学生课堂展示质疑过程的一些精彩片段:
前置练习题:基础题1.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体现的是思维的互动。下面是学生互动的实录:
生1:大家请看题目,基础题1所考的知识点为:二次根式的概念。什么情况下二次根式有意义?
生2:形如的式子叫二次根式,a≥0才有意义。(生1把知识点进行板书),所以得到3-2x≥0.x≤。
生1:回答得非常好。大家请看提高题第1题,谁能告诉我这道题怎么做?
生3:此题式子要成立,必须保证二次根式有意义。x2-9≥0, x2≥9,x≥±3.9-x2≥0,-x2≥-9,x2≤9,x≤±3.所以此题x=±3。
生4:我认为答案为±3≥x≥±3。
学生保持一片沉默。
师:此题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得到x2≥9 和x2≤9。如何得到解集呢?这是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不属于初中阶段掌握内容。
学生一片哗然。
师:然而这题怎么得到解集呢?通过数轴上可以看出公共解为x2=9,从而找到解为x=±3。本题正确答案为-1或7.
学生都点头赞许,鼓掌通过。课堂中间环节是学生进行运用活学的环节:进行随堂检测(大约10分钟)。最后,由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梳理总结。
三、细细品味两节课,引发了本人的碎片思考
1.“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即由“重教材研究轻学生研究”向“研究教材与研究学生齐头并进”的观念转变。传统复习课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最大特色是课程内容规定“教什么”。而在“学·导·用”复习课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不仅充分考虑“教什么”、“怎样教才有效”,还要考虑学生“怎么样、”“学什么”、“怎样学才有效”,力求让教师的“教”最小化,学生的“学”最大化。由“重教”转向“重学”。两种模式对比,后者更体现了教师的“教材处理功、教法优选功、课堂把握功、差生指导功、教学美化功”。
2.由“重课堂过程设计”向“重学生学法设计”的转变。传统复习课教学多是讲授法。知识点整理就花去了大半节课,在课堂教学设计时,一切围绕教师如何教而设计。授课教师把主要功夫放在了因“了解”学生而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设计问题才能让学生更清晰把握重点知识,如何设计才能引导他们突破难点、如何设计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才能让问题解决更有效。为学生能唱好“戏”而搭台,为学生更入戏、表演更精彩而进行“剧情设计”、“舞台设计”。有时这些任务交给学生去做,教师完全成了“场外指导、幕后顾问”。
3.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教学效率。传统复习课堂主要由教师归纳得出枯燥无味的知识点,时间花去不少,但学生对这一节的理解与运用并不令人满意。“学·导·用”教学模式课堂,表面看很随意,教师在学生中缓慢地走着,微笑着鼓励那些认真参与、质疑、点评的孩子,但给人的感觉很真实。学生回应的是神情的关注、感情的投入、思维的敏锐。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在自然、舒展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热情高涨,运用活学课堂检测的效果很不错。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也不是那么深不可测。
4.当堂掌握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下负担。传统复习课课堂练习得不够,时间主要在教师讲,学生没能引起很好的共鸣。还是需要课后加强练习进行巩固。“学·导·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当堂理解并完成课后练习和检测,课下不需要进行大量题海战术,就能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然而有的老师要问了:既然“学·导·用”有这么多优点,那么组织课堂教学时就舍弃“教师的讲”施行“学生的学”,这样行吗?显然不行。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实际恰当选择合适的教法。我们认为,无论是“传统复习课教学”还是“学·导·用”复习课教学模式,都应坚持以“学”为中心,最终都要给学生留下解决问题的本领才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胡蓉.初中数学学案特点及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06、01;
[2]桑玲玲、席大东.二次根式教学的点滴体会[J].新课程(中学).2014(08):80.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学·导·用”教学模式;复习课;比对;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37-01
三年前,笔者有幸成为宁化县“学·导·用”教学模式的首轮实验教师,如今学生将要参加中考,眼下正是总复习阶段。笔者认为应把“学·导·用”教学模式继续应用于复习课中。实施该模式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好的培养学生合理的自学、敏锐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并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此模式把学习过程分为前置先学、目标引学、释疑导学、运用活学四个环节。下面从一次全县的中考总复习教研活动同课异构——“二次根式复习”为例,比对两种教学模式,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二次根式复习课教学
整节课由老师掌控,从时间分配上知识点罗列花去了25分钟,然后,知识点和练习又分开讲解,导致学生没能很好的对应,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点的运用,导致学生一知半解。本应在各知识点回顾时马上出些相应练习进行讲解,练习时再让学生进行运用,效果可能会更好些。这是标准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堂,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还是可以很好的适应的,但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会感到学习乏味。
二、“学·导·用”教学模式下二次根式复习课教学
“学·导·用”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从而实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目标。下面是学生课堂展示质疑过程的一些精彩片段:
前置练习题:基础题1.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体现的是思维的互动。下面是学生互动的实录:
生1:大家请看题目,基础题1所考的知识点为:二次根式的概念。什么情况下二次根式有意义?
生2:形如的式子叫二次根式,a≥0才有意义。(生1把知识点进行板书),所以得到3-2x≥0.x≤。
生1:回答得非常好。大家请看提高题第1题,谁能告诉我这道题怎么做?
生3:此题式子要成立,必须保证二次根式有意义。x2-9≥0, x2≥9,x≥±3.9-x2≥0,-x2≥-9,x2≤9,x≤±3.所以此题x=±3。
生4:我认为答案为±3≥x≥±3。
学生保持一片沉默。
师:此题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得到x2≥9 和x2≤9。如何得到解集呢?这是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不属于初中阶段掌握内容。
学生一片哗然。
师:然而这题怎么得到解集呢?通过数轴上可以看出公共解为x2=9,从而找到解为x=±3。本题正确答案为-1或7.
学生都点头赞许,鼓掌通过。课堂中间环节是学生进行运用活学的环节:进行随堂检测(大约10分钟)。最后,由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梳理总结。
三、细细品味两节课,引发了本人的碎片思考
1.“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即由“重教材研究轻学生研究”向“研究教材与研究学生齐头并进”的观念转变。传统复习课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最大特色是课程内容规定“教什么”。而在“学·导·用”复习课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不仅充分考虑“教什么”、“怎样教才有效”,还要考虑学生“怎么样、”“学什么”、“怎样学才有效”,力求让教师的“教”最小化,学生的“学”最大化。由“重教”转向“重学”。两种模式对比,后者更体现了教师的“教材处理功、教法优选功、课堂把握功、差生指导功、教学美化功”。
2.由“重课堂过程设计”向“重学生学法设计”的转变。传统复习课教学多是讲授法。知识点整理就花去了大半节课,在课堂教学设计时,一切围绕教师如何教而设计。授课教师把主要功夫放在了因“了解”学生而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设计问题才能让学生更清晰把握重点知识,如何设计才能引导他们突破难点、如何设计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才能让问题解决更有效。为学生能唱好“戏”而搭台,为学生更入戏、表演更精彩而进行“剧情设计”、“舞台设计”。有时这些任务交给学生去做,教师完全成了“场外指导、幕后顾问”。
3.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教学效率。传统复习课堂主要由教师归纳得出枯燥无味的知识点,时间花去不少,但学生对这一节的理解与运用并不令人满意。“学·导·用”教学模式课堂,表面看很随意,教师在学生中缓慢地走着,微笑着鼓励那些认真参与、质疑、点评的孩子,但给人的感觉很真实。学生回应的是神情的关注、感情的投入、思维的敏锐。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在自然、舒展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热情高涨,运用活学课堂检测的效果很不错。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也不是那么深不可测。
4.当堂掌握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下负担。传统复习课课堂练习得不够,时间主要在教师讲,学生没能引起很好的共鸣。还是需要课后加强练习进行巩固。“学·导·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当堂理解并完成课后练习和检测,课下不需要进行大量题海战术,就能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然而有的老师要问了:既然“学·导·用”有这么多优点,那么组织课堂教学时就舍弃“教师的讲”施行“学生的学”,这样行吗?显然不行。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实际恰当选择合适的教法。我们认为,无论是“传统复习课教学”还是“学·导·用”复习课教学模式,都应坚持以“学”为中心,最终都要给学生留下解决问题的本领才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胡蓉.初中数学学案特点及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06、01;
[2]桑玲玲、席大东.二次根式教学的点滴体会[J].新课程(中学).2014(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