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突出显示出来,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学氛围,我认为创设情境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从教学中创设情境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创设情境 新颖性 生活性 针对性 挑战性 互动性
创设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颖、可行、开放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究、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师生之间积极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的有益尝试,是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良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教学正是符合这个道理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将理性认识具体化回到实践的过程。这是学生获取、理解知识的途径,也是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而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是符合这一规律的。
创设情境教学笔者认为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形式要有新颖性
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时应具备一定的新颖性,它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的模式,而是“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的新模式,应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独特新颖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要新,而且要能引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悟、探索、升华。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时,设置的问题角度要新,目标要明确,难度要适宜,形式要开放。只有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要灵活机动。问题情境创设不仅仅是教师提出来,也可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困惑提出来。问题情境设置出来后,可以灵活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如讲故事、小组讨论、小表演、演讲、辩论赛等,真正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真正“活”起来,“动” 起来。如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作为辅助手段,把问题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现出来,那么教学效果将更为明显。但是创设情境不是为了让学生去观赏表演,去进行娱乐活动,而是为了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一切外在的形式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内容要有生活性
任何有效的教学都是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思想品德课与社会生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广泛的联系,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把立足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适应生活、学会生活上,使我们的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要特别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而且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内在情感因素的产生共鸣,努力揭示和获得场景提供的内在知识,最终从感性认识,经过内在思维,上升为理性思维认识,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如果创设的教学情境能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中,把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升华问题,这对学生自主研究、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都有着意义,也能真正达到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如果创设的教学情境脱离学生的实际,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运用,也就影响了教学效果。当然,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点拨,不仅使学生因境生疑,而且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入境释疑,最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3.对象要有针对性
教学中有个重要原则就是因材施教,一般而言,教材总是相对稳定的,而时代和学生总是呈现动态的,不同的时代和学生群体,所关注问题是不同的。我们也知道,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比小学有了有显示的提高,思维的对象大为扩展,并开始具有比较自觉和强烈的批判意识,这对我们教学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将会适得其反。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时,教学要从“把握时代的脉搏、学生的思想,认知、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去创设问题情境,迎合学生渴渴望表现的心理,做到有针对性,符合实际情况。
4.问题要有挑战性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中提出的问题,设计时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对学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需要经过比较、分析、判断、思考才能完成。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心生疑惑,激活思维,增加兴趣,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动力,积极探求,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平淡、又脱离学生的实际,这样学生就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学生的时间,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5.师生具有互动性
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一方是反映学生的认知、思想情感的疑问、困惑和要求;另一方是体现的社会、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是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融合点,是一种双向交流与传统的单向传递有本质的差别,前者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后者教师是真理的化身。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真正让学生“活”,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高见”。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甚至争辩,这样既能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又能反映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必将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收获,也使教师得到更多的启示,真正使教学收到实实在在效果。
创设情境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索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使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的,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真正掌握并且灵活运用它。
【关键词】创设情境 新颖性 生活性 针对性 挑战性 互动性
创设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颖、可行、开放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究、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师生之间积极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的有益尝试,是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良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教学正是符合这个道理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将理性认识具体化回到实践的过程。这是学生获取、理解知识的途径,也是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而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是符合这一规律的。
创设情境教学笔者认为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形式要有新颖性
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时应具备一定的新颖性,它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的模式,而是“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的新模式,应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独特新颖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要新,而且要能引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悟、探索、升华。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时,设置的问题角度要新,目标要明确,难度要适宜,形式要开放。只有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要灵活机动。问题情境创设不仅仅是教师提出来,也可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困惑提出来。问题情境设置出来后,可以灵活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如讲故事、小组讨论、小表演、演讲、辩论赛等,真正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真正“活”起来,“动” 起来。如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作为辅助手段,把问题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现出来,那么教学效果将更为明显。但是创设情境不是为了让学生去观赏表演,去进行娱乐活动,而是为了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一切外在的形式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内容要有生活性
任何有效的教学都是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思想品德课与社会生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广泛的联系,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把立足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适应生活、学会生活上,使我们的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要特别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而且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内在情感因素的产生共鸣,努力揭示和获得场景提供的内在知识,最终从感性认识,经过内在思维,上升为理性思维认识,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如果创设的教学情境能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中,把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升华问题,这对学生自主研究、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都有着意义,也能真正达到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如果创设的教学情境脱离学生的实际,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运用,也就影响了教学效果。当然,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点拨,不仅使学生因境生疑,而且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入境释疑,最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3.对象要有针对性
教学中有个重要原则就是因材施教,一般而言,教材总是相对稳定的,而时代和学生总是呈现动态的,不同的时代和学生群体,所关注问题是不同的。我们也知道,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比小学有了有显示的提高,思维的对象大为扩展,并开始具有比较自觉和强烈的批判意识,这对我们教学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将会适得其反。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时,教学要从“把握时代的脉搏、学生的思想,认知、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去创设问题情境,迎合学生渴渴望表现的心理,做到有针对性,符合实际情况。
4.问题要有挑战性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中提出的问题,设计时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对学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需要经过比较、分析、判断、思考才能完成。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心生疑惑,激活思维,增加兴趣,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动力,积极探求,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平淡、又脱离学生的实际,这样学生就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学生的时间,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5.师生具有互动性
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一方是反映学生的认知、思想情感的疑问、困惑和要求;另一方是体现的社会、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是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融合点,是一种双向交流与传统的单向传递有本质的差别,前者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后者教师是真理的化身。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真正让学生“活”,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高见”。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甚至争辩,这样既能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又能反映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必将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收获,也使教师得到更多的启示,真正使教学收到实实在在效果。
创设情境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索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使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的,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真正掌握并且灵活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