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早在1996年国家教委就出台《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办法(试行)》,提出解决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就学的新思路;2003年9月,国务院也发布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但由于各种因素,大多数农民仍就选择把孩子留在家乡读书。
英德市浛洸镇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非常薄弱,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靠务农。而随着近年来耕地数量的减少,生活成本的不断增加,以往依赖纯手工加工(制衣厂)没日没夜的劳作换来每月那入不敷出的收入的家长,为了谋求经济利益,大多都选择外出务工。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在逐年增加。
二、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缺失的原因及表征
(一)父母教育角色的空白,留守儿童心理发育的不健康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环境,他们的社会生活知识和道德规范,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与父母的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父母无形中变成了旁观者。调查发现,他们大多常年在外,不关注孩子,甚至很少通过打电话等方式与孩子沟通,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出于愧疚对孩子有求必应。习惯用金钱去弥补愧疚,而这往往助长了留守儿童的不良习气。这种监护权的缺失和畸形补偿对其人格发展,社会化和道德发展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家校和社会有效监管的缺失,留守儿童“三观”的变形
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整体情况呈现出极为松散的状态,家庭教育的缺位,让留守儿童失去了有效的监管。大部分的他们,在小学阶段对学习还抱有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往往还比较好,但是到了初中阶段,随着他们独立意思的增强,认知能力的提高和周围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了自己初步的思想和判断,父母和身边出苦力的人将会被认定为是自己的明天。因此,在他们接受学校教育的期间,产生了畏难情绪。违纪现象增多,性格怪异,不愿意接受学校的约束,成绩普遍较差,甚至部分学生面临辍学等新问题。
三、解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留守儿童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自己监护的义务和责任,千方百计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应当从下三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1.加强对子女德育的重视,鼓励留守儿童提升独立自主意识
明确学习的目的,树立正确的理想。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出务工前应该有鼓励孩子多锻炼和实践。使留守儿童获得“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生活”及“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导致的自卑心理的原因,勇于面对和克服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重视与子女的沟通
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交流,尽可能做到多关心鼓励孩子,而不仅仅是以金钱弥补。多和孩子聊天、谈心;多回家看看孩子;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变化,为其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各种建议等。家长要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不定期的给孩子寄一些衣服;励志成才的书籍;可以降低孩子的被遗弃感,从而让心灵得到安抚。
3.重视家校的联系
不论是孩子的父母,还是代监护人,都应当与学校保持联系,时刻掌握孩子的学习,心理状况。以便及早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注意交流沟通的技巧,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生活观,真正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
(二)重视学校教育
学校要提高监管力度,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周期性地进行调查统计工作,把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纳入到日常工作来。教师对这些孩子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教学。并对其做好成长记录,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形成家校共同的局面。
学校应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丰富校园文化,学校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既可以展示留守儿童的才能,又可以让他们感到各方面的关爱,消除孤独与失落,求得心灵上的满足。
学校要发挥教师育人的作用,提高教师素质,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年教师到农村去。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带去更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同时也能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同时还要完善心理健康干预机制,适当的开展心理教育课程和拓展训练,针对特殊的学生进行个别的疏导和帮助。
(三)重视社会教育
改善农村环境,让“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是眼下值得施行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净化社会环境,给予儿童正确的道德引导。儿童由于交际范围的限制,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主要限于所在的村镇。因此,善于挖掘农村公共文化阵地的教育潜力,开展帮扶活动,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才能给孩子更正确的社会道德引导。
四、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的塑造,需要父母、监护人、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共同配合。但是要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只有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只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得到整体加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才有可能获得解决的现实基础,但笔者坚信,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下,加之自身的努力,农村留守儿童一定能健康生活,幸福成长!
早在1996年国家教委就出台《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办法(试行)》,提出解决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就学的新思路;2003年9月,国务院也发布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但由于各种因素,大多数农民仍就选择把孩子留在家乡读书。
英德市浛洸镇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非常薄弱,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靠务农。而随着近年来耕地数量的减少,生活成本的不断增加,以往依赖纯手工加工(制衣厂)没日没夜的劳作换来每月那入不敷出的收入的家长,为了谋求经济利益,大多都选择外出务工。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在逐年增加。
二、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缺失的原因及表征
(一)父母教育角色的空白,留守儿童心理发育的不健康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环境,他们的社会生活知识和道德规范,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与父母的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父母无形中变成了旁观者。调查发现,他们大多常年在外,不关注孩子,甚至很少通过打电话等方式与孩子沟通,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出于愧疚对孩子有求必应。习惯用金钱去弥补愧疚,而这往往助长了留守儿童的不良习气。这种监护权的缺失和畸形补偿对其人格发展,社会化和道德发展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家校和社会有效监管的缺失,留守儿童“三观”的变形
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整体情况呈现出极为松散的状态,家庭教育的缺位,让留守儿童失去了有效的监管。大部分的他们,在小学阶段对学习还抱有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往往还比较好,但是到了初中阶段,随着他们独立意思的增强,认知能力的提高和周围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了自己初步的思想和判断,父母和身边出苦力的人将会被认定为是自己的明天。因此,在他们接受学校教育的期间,产生了畏难情绪。违纪现象增多,性格怪异,不愿意接受学校的约束,成绩普遍较差,甚至部分学生面临辍学等新问题。
三、解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留守儿童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自己监护的义务和责任,千方百计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应当从下三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1.加强对子女德育的重视,鼓励留守儿童提升独立自主意识
明确学习的目的,树立正确的理想。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出务工前应该有鼓励孩子多锻炼和实践。使留守儿童获得“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生活”及“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导致的自卑心理的原因,勇于面对和克服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重视与子女的沟通
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交流,尽可能做到多关心鼓励孩子,而不仅仅是以金钱弥补。多和孩子聊天、谈心;多回家看看孩子;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变化,为其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各种建议等。家长要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不定期的给孩子寄一些衣服;励志成才的书籍;可以降低孩子的被遗弃感,从而让心灵得到安抚。
3.重视家校的联系
不论是孩子的父母,还是代监护人,都应当与学校保持联系,时刻掌握孩子的学习,心理状况。以便及早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注意交流沟通的技巧,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生活观,真正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
(二)重视学校教育
学校要提高监管力度,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周期性地进行调查统计工作,把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纳入到日常工作来。教师对这些孩子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教学。并对其做好成长记录,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形成家校共同的局面。
学校应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丰富校园文化,学校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既可以展示留守儿童的才能,又可以让他们感到各方面的关爱,消除孤独与失落,求得心灵上的满足。
学校要发挥教师育人的作用,提高教师素质,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年教师到农村去。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带去更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同时也能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同时还要完善心理健康干预机制,适当的开展心理教育课程和拓展训练,针对特殊的学生进行个别的疏导和帮助。
(三)重视社会教育
改善农村环境,让“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是眼下值得施行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净化社会环境,给予儿童正确的道德引导。儿童由于交际范围的限制,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主要限于所在的村镇。因此,善于挖掘农村公共文化阵地的教育潜力,开展帮扶活动,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才能给孩子更正确的社会道德引导。
四、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的塑造,需要父母、监护人、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共同配合。但是要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只有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只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得到整体加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才有可能获得解决的现实基础,但笔者坚信,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下,加之自身的努力,农村留守儿童一定能健康生活,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