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朝印是湖北省丹江口市龙山镇岭西村一个70多岁平凡的农民,然而王朝印老人近些年所做的事情,却是很不平凡。
龙山镇地处丹江口市腹地,交通不便,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一直是一个纯农业乡镇。由于农村文化教育条件缺乏,无法提供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农民不懂农业科技,也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农闲时,许多农民无所事事,沉迷于赌博,而很多孩子在寒暑假期间或周末想读书学习却找不到学习的地方。王朝印老人毕业于农业中学,曾当过教师、小队干部,喜欢读书,他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对于农村发展的意义。
于是他产生了兴办一所农村读书社的念头,希望能够“让大人离开牌桌学技术,让孩子放假后有地方看书”。这一想法被一个网名叫达奚武的高校教师知道了,并赴龙山镇进行了实地考察,后来,达奚武将所见所闻在网上贴出,引来了数以万计的网友支持。
到2006年9月,王朝印收到各地网友捐书2000多册,加上自己原有的600多册,农民读书社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2007年,丹江口市启动农家书屋工程,土台乡政府为王朝印提供了两个书架。看到书屋条件不好,乡里又拨400元资金,加上王朝印自己的钱和社会捐款,把原来的土坯房改建成砖木平房。丹江口市的一位网友送了他一台电脑,王朝印的农家读书社就更像模像样了。
目前,通过社会各界的捐赠、政府的支持和王朝印老人自己的购书,“乡村书社”已经有了近万册的藏书。自从有了这个藏书丰富的免费读书社,村里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许多中青年人都从牌桌、酒桌上下来了,双休日不上课的娃娃也有了好去处,就连邻村的农民也跑来借书了。
王朝印老人的藏书,种类繁多,内容庞杂,最受欢迎的是一些农业生产技能用书,附近的柑橘种植大户、养猪大户等纷纷上门取经。很多农民利用农闲时间,走进王朝印的“乡村书社”,学习各种农作物种植技术。
王朝印想把书屋办得更好,吸引更多的人来学农业技术。王朝印从自家开始做示范,利用农家书屋学习到的农用技术,鼓励外孙钱尚喜投资两万多元修了一个池塘搞科学种藕。他算的账是:种一亩水稻每年只能收入千把块,种一亩藕每年却可以赚几千块。他自豪地说:“这就是调整产业结构。我们家挣了钱,大家就会跟着干。”
在大家借阅过程中,有些图书被大家借走很久都没有还,对于这种情况,王朝印老人格外豁达,他说 :“书没有还,说明人家有用处,这是好事情,只要书本用到了实处,就算是不还也没关系。”通过农家书屋,村民不仅学到了实用技术,而且净化了社会风气,给农村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
读书社的成功开办,让王朝印开始琢磨如何通过网络为改变农村面貌做更多事情。农村有一些孩子因家庭原因读不起书,小小年纪就辍学出去打工了。王朝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和达奚武商量,想借助网络和人们的爱心,帮帮这些孩子。从此,王朝印的读书社也成了联系当地与外界的爱心“助学点”。
他一面办书屋,一面对全镇的贫困生进行调查摸底,并为他们发放捐赠物资。为了能把钱物送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家中,对网友负责,他常常要步行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到贫困生家里了解情况,从早上出发,往往到晚上才能赶回来。通过网络,一股股爱的暖流涌入农村孩子的心中。截至目前,国内外热心人士已给龙山镇贫困生捐款近10万元,捐衣物和学习用具数万件,数百名贫困生得到了救助。
如今,王朝印的事迹已广为人知。一位70多岁的老人,为了乡村的文化、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多方奔走,感动了许多人。2007年,全国46家网站统一展示百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王朝印当选100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08年6月16日,王朝印收到“感动中国人物”证书,他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句朴实的话,展现了一位当代农民崇高的思想境界。
龙山镇地处丹江口市腹地,交通不便,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一直是一个纯农业乡镇。由于农村文化教育条件缺乏,无法提供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农民不懂农业科技,也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农闲时,许多农民无所事事,沉迷于赌博,而很多孩子在寒暑假期间或周末想读书学习却找不到学习的地方。王朝印老人毕业于农业中学,曾当过教师、小队干部,喜欢读书,他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对于农村发展的意义。
于是他产生了兴办一所农村读书社的念头,希望能够“让大人离开牌桌学技术,让孩子放假后有地方看书”。这一想法被一个网名叫达奚武的高校教师知道了,并赴龙山镇进行了实地考察,后来,达奚武将所见所闻在网上贴出,引来了数以万计的网友支持。
到2006年9月,王朝印收到各地网友捐书2000多册,加上自己原有的600多册,农民读书社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2007年,丹江口市启动农家书屋工程,土台乡政府为王朝印提供了两个书架。看到书屋条件不好,乡里又拨400元资金,加上王朝印自己的钱和社会捐款,把原来的土坯房改建成砖木平房。丹江口市的一位网友送了他一台电脑,王朝印的农家读书社就更像模像样了。
目前,通过社会各界的捐赠、政府的支持和王朝印老人自己的购书,“乡村书社”已经有了近万册的藏书。自从有了这个藏书丰富的免费读书社,村里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许多中青年人都从牌桌、酒桌上下来了,双休日不上课的娃娃也有了好去处,就连邻村的农民也跑来借书了。
王朝印老人的藏书,种类繁多,内容庞杂,最受欢迎的是一些农业生产技能用书,附近的柑橘种植大户、养猪大户等纷纷上门取经。很多农民利用农闲时间,走进王朝印的“乡村书社”,学习各种农作物种植技术。
王朝印想把书屋办得更好,吸引更多的人来学农业技术。王朝印从自家开始做示范,利用农家书屋学习到的农用技术,鼓励外孙钱尚喜投资两万多元修了一个池塘搞科学种藕。他算的账是:种一亩水稻每年只能收入千把块,种一亩藕每年却可以赚几千块。他自豪地说:“这就是调整产业结构。我们家挣了钱,大家就会跟着干。”
在大家借阅过程中,有些图书被大家借走很久都没有还,对于这种情况,王朝印老人格外豁达,他说 :“书没有还,说明人家有用处,这是好事情,只要书本用到了实处,就算是不还也没关系。”通过农家书屋,村民不仅学到了实用技术,而且净化了社会风气,给农村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
读书社的成功开办,让王朝印开始琢磨如何通过网络为改变农村面貌做更多事情。农村有一些孩子因家庭原因读不起书,小小年纪就辍学出去打工了。王朝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和达奚武商量,想借助网络和人们的爱心,帮帮这些孩子。从此,王朝印的读书社也成了联系当地与外界的爱心“助学点”。
他一面办书屋,一面对全镇的贫困生进行调查摸底,并为他们发放捐赠物资。为了能把钱物送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家中,对网友负责,他常常要步行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到贫困生家里了解情况,从早上出发,往往到晚上才能赶回来。通过网络,一股股爱的暖流涌入农村孩子的心中。截至目前,国内外热心人士已给龙山镇贫困生捐款近10万元,捐衣物和学习用具数万件,数百名贫困生得到了救助。
如今,王朝印的事迹已广为人知。一位70多岁的老人,为了乡村的文化、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多方奔走,感动了许多人。2007年,全国46家网站统一展示百名“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王朝印当选100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08年6月16日,王朝印收到“感动中国人物”证书,他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句朴实的话,展现了一位当代农民崇高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