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自控系统以“计算机控制为中心”实现机电设备集成控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yua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信息自动化技术也突飞猛进的发展,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楼宇自动化实现建筑物内设备与建筑环境的全面监控与管理,为建筑的使用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经济、高效、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并通过优化设备运行与管理,降低运营费用。本文
  结合海关博物馆建筑智能化工程对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以“计算机控制为中心”来实现机电设备集成控制的系统设计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集成控制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 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整体设计要求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形成集中統一的网络,提供语音、数据和图像通信服务,通过楼宇自控系统对大楼内的各种设备的状态监视和测量采用扫描测量。系统控制的方式由过去的中央集中监控,转而由高处理能力的现场控制器所取代的集散型控制系统,中央机以提供报表和应变处理为主,现场控制器以相关参数自动控制相关设备,来达到控制目的。对建筑设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来代替操作人员,或作其补充措施,是一种自然发展。自动控制技术经过简单的机械控制器控制、常规仪表控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计算机控制。
  本工程通过对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与施工后,将建设成为一个智能化、现代化、高水平的数字化博物馆。建成高效实用,并提供综合多种业务的数据通信网,将提供话音、传真及视频通信业务,以及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博物馆内的冷热源、空调、送排风、给排水、电梯等系统设备进行监控,采用集散型控制方式,即现场区域控制,计算机局域网通讯,最后进行集中监视、管理的系统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保证每个子系统都能独立控制,同时在中央工作站上又能做到集中管理,使得整个系统的结构完善、性能可靠。建成高效实用,并提供综合多种业务的数据通信网,同时通过系统升级,还将提供话音、传真及视频通信业务。
  (二)特点
  根据海关博物馆建筑智能化工程功能需求,对工程从细化切实可行的技术设计,并在实施过程中按相关国家标准或要求展开工作,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系统设计功能的切实实现,保证本工程以先进而经济实用的系统功能、科学周全的现场组织协调和优良的施工质量以及快速完善的售后服务满足用户和发包人的要求,并使之真正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可靠的建筑。
  (三)适用范围
  该工法适用于高级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施工、安装和调试工程。
  (四)工艺组成及原理
  1、综合布线介绍
  本工程综合布线系统管理内网、互联外网和语音网系统组成,分为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5个部分。
   2、楼宇自控系统工艺原理
  建筑机电设备智能化控制也可称之为楼宇自控系统,一般由现场控制站、通信网络和中央操作站等组成,这也可分别看成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具体应用。现场控制站分散在机电设备现场对机电设备独立进行监视和控制,并通过通信网络与中央操作站进行数据通信。中央操作站对通过通信网络传送来的由现场采集来的数据,分别进行集中存储、显示和打印,并通过通信网络和现场控制站对现场机电设备进行操作和管理。
  3、综合布线体系结构
  本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内、外网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5个部分。下面分工作区介绍
  3.1 工作区子系统
  3.1.1 工作区子系统是由适配器及连接于办公区设备与适配器之间的各类跳线组成。工作区的六类信息出口遵循TIA 568B的连线标准。每一出口都可以连接计算机、电话机、打印机、传真机、数字摄像机等办公设备。
  
  
  3.1.2 在工作区子系统中,信息点根据网络要求采用六类非屏蔽RJ45信息模块,该模块自带内嵌式防尘盖,铜缆和光纤跳线均配置原厂产品。RJ45信息模块使用I/O型号为T586B。(如下图),
  
  3.1.3 信息插座配有明显的、可方便更换的、永久的标识,以区分数据、语音插座的实际用途。这样的标识为电话、电脑图标,既可防止电脑插头误插入电话插座后由于电话振铃信号烧毁电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3.1.4 RJ45模块端接时应严格遵守厂家安装规范,线对绞距打开得越小越好,以确保获得最佳的近端与远端串扰。
  3.2 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由配线间到工作区子系统的线缆组成。
  
  3.2.1 水平子系统是将干线子系统经楼层配线间的管理区连接并延伸到工作区的信息插座部分线缆。设计中水平线缆的最长长度不大于90米(在水平布线要求的90米范围内),且保证了小于10米的机械长度用于分配给工作区电缆、接插软线、跳线和设备电缆。水平线缆符合IEC323.1 CMR阻燃标准,
  3.2.2 本工程管线采用金属管槽和暗管铺设,管线本身已具有很高的阻燃级别。水平线缆的敷设采用线槽加水平支管的方式,即在走廊的吊顶内安装带盖板和分隔的金属线槽,线槽的一端在各层的配电间,另一端在最远的信息点附近。水平支管采用20mm、25mm和32mm的金属管,每一根金属管内根据管径最多可穿4根、6根、9根4对非屏蔽双绞线缆,所有金属管槽均应做好接地处理。综合布线的线缆使用单独的线槽,不能同其他强电线缆、有线电视线缆共用同一管槽。
  
  水平光缆又轻又细,需在线槽内与铜缆分开布放,弯曲半径不小于30毫米(剥去护套的部分最小弯曲半径不小于25毫米)。牵引光纤时牵引负载绝不直 接施加到缆线护套和纤芯上,而是按以下步骤进行:将线缆护套剥去30厘米长剪去光纤把芳纶纱集中成两束,扭绞末端打成一个环。将牵引绳穿过此环并打结,再同芳纶纱末端捆在一起,形成一个平滑结实的结。
  3.3 垂直子系统
  垂直干线系统主要用于实现主机房与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
  
  
  垂直子系统的施工方法
  垂直线缆直接铺设于弱电竖井内,为减少电磁干扰,防止线缆松散,主干线槽采用带盖板的、有横档可绑缚电缆的金属线槽。线槽的填充率控制在50%以内,以便将来少量扩容时使用。牵引线缆依然遵守水平线缆铺设的步骤。
  3.4管理子系统
  各楼层分配线间分别负责管理该层临近的信息点,包括语音、数据。由于信息点数量众多,且所支持的终端种类不同,因此需配备色标管理系统。
  管理子系统的施工要求:充分利用各层配电间的有利条件,安装19英寸的标准机柜,机柜内配备线缆管理器。网络设备、机柜需做接地处理。数据和语音机柜并排而立,摘去相邻侧的边门,以便跳接时能穿过跳线。
  3.5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分为网络部分和语音部分两部分,是每栋建筑物的数据和语音汇集点。主干数据光缆、双绞线缆均汇集此处。主机房内的主要布线产品为语音配线架、数据配线架、光纤配线架及其附属设备。程控交换机房内放置程控交换机、布线的语音配线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综合布线系统中典型的接线间,其可以走进人的最小安全尺寸是120 cm *150cm,标准的天花板高度为240cm,门的大小至少为高2.1米宽1米,向外开。在主、分配线间,最好有供放置设备的设备柜,其大小可按设备的尺寸而定,一般采用木质或玻璃材料制成。在设备间尽量将设备柜放在靠近竖井的位置,在柜子上方应装有通风口用于设备通风。在配线间内应至少留有二个为本系统专用的,符合一般办公室照明要求的220V电压,电流10A单相三极电源插座。如果需要在配线间内放置网络设备,则还应根据接线间内放置设备的供电需求,配有另外的带4个AC双排插座的20A专用线路。此线路不应与其他大型设备并联,并且最好先连接到UPS,以确保对设备的供电及电源的质量。
  (五)系统施工流程
  
  综合布线技术施工工艺流程图
  (六)应用总结
  由于综合布线系统是将原来相互独立,互不兼容的若干种布线,集中成为一套完整的布线体系,统一设计,并由一个施工单位完成几乎所有的弱电线缆的布线,因而可省去大量的重复劳动和设备占用。综合布线采取的标准化的统一材料、统一设计、统一布线、统一安装施工,做到结构清晰,便于集中管理和维护。
  (七)楼宇自控系统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
  
  2、系统设计要求
  2.1 空調与通风系统:监控主要空调设备的启动、运行、停止和故障等工况,如新风机组、空调机组等。监控公共区通风设备的启/停控制、运行、停止和故障等工况,如送风机、排风机等监测新风机组、空调机组等设备的送风回风温度、送风回风湿度、过滤器阻力超限报警、防冻报警等。空调机组的水管电动调节阀控制及风管电动风阀的开关控制、加湿量控制等。
  2.2 给排水系统:监控各主要设备(生活给水泵、中水水泵、排水泵等)的运行/停止和故障、手自自动状态的状况。监视高位水箱的高水位液位、溢流液位、低位液位、给水泵停泵液位和启泵液位。监视消防蓄水池的溢流液位、低位报警液位。监视各集水井的超高水位和超低水位警报。监控排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手自动状况。
  2.3 电梯系统(设置独立的监控系统,BAS可进行监视):监视电梯运行状态,包括启动/停止状态、运行上行/下行方向、所处楼层位置等,并显示监控主机动态的显示各台电梯的实时状态。故障状态检测,包括电梯装置出现故障后自动报警,并显示故障电梯的地点、发生故障时间、故障状态等。当市电停电时,所有电梯均行驶至一层。
  2.4 变配电系统(变配电系统监控系统应由变配电设备供应商成套提供,并留有与楼宇自动监控系统相接的相应数据接口,BAS可进行监视):各高压柜的开关状态、故障报警,计量柜的无功、有功测量,进线柜的电压、电流测量;变压器的超温报警、冷却风机状态;低压配电屏的开关状态、故障报警,进线柜的有功、无功、电压、电流的测量,电容柜的功率因数、电流的测量。蓄电池组的电压监视、过流过压保护及报警的监测。
  2.5 公共照明系统(设置独立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由专业智能照明控制供应商成套提供,并留有与楼宇自动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相接的相应数据接口可由BAS监控)。
  2.6 冷热源系统 (本套监控系统由地源热泵供应商成套提供,并留有与建筑楼宇自动监控系统相接的相应数据接口,可由BAS监控):监测热泵机组、热交换器、水泵等的运行、停止和故障等工况。监测热泵机组、热交换器、水泵等主要设备的供、回水的温度及有关压力的监测。现场控制器应根据空调负荷变化,实现对制冷设备和热交换器的运行台数控制,以及空调水系统电动阀开关或调节等控制。
  3、设备安装
  3.1 安装标准
  DDC盘箱加工应根据DDC盘箱接线图在车间内完成,加工完成后由专业人员对DDC盘箱进行三电测试,测试正常才能运到现场组织安装工作。
  4、温、湿度传感器安装
  安装位置控制:
  4.1 不应安装在阳光直射的位置。
  4.2 应远离有较强振动、电磁干扰的区域。
  4.3 室外型温、湿度传感器应有防风雨的防护罩。
  4.4 应尽可能远离门、窗和出风口位置,与之距离不应小于2m。
  4.5 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离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lmm,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应大于5mm。
  5、 流量传感器安装
  5.1 涡轮式流量变送器应安装在便于维修并避免管道振动,避免强磁场及热辐射的场所。
  5.2 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安装时要水平,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一致。如无标志,可按下列方向判断流向:流体的进口端导流器比较尖,中间有圆孔。流体的出口端导流器不尖,中间没有圆孔。
  5.3 当可能产生逆流时,流量变送器后面装设单向阀;流量变送器应装在测压点上游,距测压点3.5—5.5 的位置;测温应设置在下游侧,距流量传感器6—8d的位置(d为管道外径)。
  5.4 流量传感器需要装在一定长度的直管上,以确保管道内流速平稳。
  5.5 流量传感器上游应留有10d长度的直管,下游有5 长度的直管。
  5.6 若传感器前后的管道中安装有阀门、管道缩径、弯管等影响流量平稳的设备,则直管段的长度还需相应增加。
  6、 压力、压差传感器安装
  6.1 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位置。
  6.2 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
  6.3 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前,安装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
  6.4 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和蒸汽放空口的位置。
  6.5 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安装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不宜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处上开孔及焊接。其直管段大于管道口径的2/3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小于管道口径的2/3时,可安装在侧面或底部和水流流速稳定的位置,不宜安装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和水流死角及振动较大的位置。
  7、 压差开关安装
  7.1 安装压差开关时,宜使薄膜处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
  7.2 风压压差开关安装离地高度不应小于0.5m。
  7.3 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7.4 不应影响空调器本体的密封性,应避开蒸汽放空口。
  7.5 风压压差开关的线路应通过软管与压差开关连接。
  8、防冻开关安装
  8.1 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8.2 防冻开关的传感器应紧贴冷凝管。
  8.3 防冻开关开关的线路应通过软管与压差开关连接。
  9、水流开关安装
  9.1 水流开关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安装时同时进行。
  9.2 水流开关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不宜在焊缝处或在焊缝边缘上开孔。
  9.3 水流开关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安装在垂直管段上。
  9.4 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10、水管型压力和压差传感器
  10.1 水管型压力、压差、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和水管流量计的开孑L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10.2 水管型压力和压差传感器的取压段大于管道口径的2/3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如取压段小于管道口径的2/3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另外,安装位置应选在水流流速稳定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和水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高压水管传感器应装在进水管侧,低压水管传感器应装在回水管侧。
  11、电动风门驱动器安装
  11.1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阀体间的电阻、供电电压、控制输入等,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且宜进行模拟动作。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的相配,符合设计要求。它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连,其附件装置必须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的调整范围。
  11.2 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风门开闭方向一致。
  11.3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安装,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固定牢固。
  11.4 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阻现象。
  12、电动调节阀安装
  12.1 电磁阀、电动调节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12.2 电磁阀、电动调节阀的口径与管道口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磁阀、电动调节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2个等级;空调器的电磁阀、电动调节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12.3 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机构传动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操作手轮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12.4 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磁阀、电动调节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12.5 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电阻。
  12.6 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
  12.7 电磁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口,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
  12.8 检查电动阀门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大关紧力(关阀的压力),以及阀体强度、阀心泄漏试验,必须满足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12.9 电动调节阀安装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当调节阀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时,应安装支架和采取避振措施。
  12.10 检查电动调节阀的输入电压、输出信号和接线方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12.11 必须检查电动调节阀的口径与水管管径、公制与英制之间的匹配关系。
  12.12 应检查电动调节阀口径选择依据是否合理。如空调水系统的工艺参数与电动调节阀的类型和调节阀产品的技术性能是否匹配;管路管径与电动调节阀的口径是否相配,一般前者口径大于后者口径1个等级。
  12.13 严格检查电动调节阀流量特性(如阀门流量系数CV,值)、执行推力及使用条件是否符合规定的设计要求。
  13、DDC控制器安装
  楼宇自控系统的区域现场控制器都安装在被监控机电设备的现场附近,如机电竖井内、冷冻机房、高低压配电机房等处,现场控制器可以采用挂壁式安装或支撑式安装。现场控制器是处于系统结构的中间层,向上与控制主机连接,向下与各种监控点探测器、传感器、执行机构连接。现场控制器是通过通信的接线端子板的端接以现场总线方式与控制主机相连接。现场控制器向下与各类监控点相连接,现场控制器采用模块化结构。因此根据该系统控制区域内监控点的数量和类型来配置模块板的有关参数和数量。
  14、阀门执行器安装
  阀门执行器安装任务主要为风、水阀执行器,其安装遵循一下要求。
  编号 步骤 说 明
  1 施工前 专业工程师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核对阀门执行器的规格及型号,并要核实工艺管道介质的流动方向,特别注意对现场实际设备及管道安装情况的考察
  2 安装 检查电动调节阀阀体的安装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并应考虑手动操作及维修拆装的方便,安装调节时一般应考虑设置旁通管路,以便在检修或自控发生故障时可以进行手动操作,不致影响空调系统的正常工作
  检查电动调节阀阀体安装时介质流向与阀體流向标志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通知总包更改后再安装执行器。
  安装执行器时应检查:电动调节阀安装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应力,以免因自重的影响使调节阀变形及破损,当调节阀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时,应安装支承架,特别是用在振动剧烈的场合必须辅以支撑或采取相应的避振措施。如有问题及时通知总包或相应承包商整改。
  3 安装后 电动调节阀执行器在安装后,应配合机电分包清洗管道,清除污物工作,以免损坏我公司安装的执行器。
  4 检验 注意检查阀门及管道的密封及焊接质量,注意调节阀门的操作机构及传动装置的灵活性;
  15、系统调试
  15.1 热源系统
  热源系统通过通讯接口与BAS系统连接。由热源供应商提供的设备,除符合产品生产厂提供的技术标准外,还应提供BAS监测要求的信号,满足BAS监测与控制要求的通信卡、通信协议(包括传输速率、格式等)和接口软件等产品质保资料及相关协议文件。
  热水系统的供电及二次线路的设计,必须满足BAS监测,控制和要求。
  系统调试步骤:
  1)按监控点表要求,检查热泵机组上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电动阀、风阀、压差开关等设备的位置,接线是否正确,输入/输出信号类型、量程应和设置相一致。
  2)手动位置时,确认各单机在非BAS受控状态下应运行正常。
  3)对填写的BAS系统监控点记录表。
  4)按设计和产品技术说明书规定,在确认主机、热泵机组、电动蝶阀等相关设备单独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检查全部AO、从、DO、DI点应满足设计与监控点表的要求。然后,确认系统在启动或关闭自动控制两种情况下,各设备按设计和工艺要求顺序投入或退出运行两种方式都应正确。
  5)增减空调机运行台数、增加其冷热负荷,检验平衡管流量的方向和数值,确认能起动或停止冷热机组的台数,以满足负荷需要。
  6)模拟一台设备故障停运,或者整个机组停运,检查系统是否自动起动一个预定的机组投入运行。
  16、冷源系统
  16.1 冷源系统采用冰蓄冷,通过通讯接口与BAS系统连接。由冷冻和冷却系统供应商提供的设备,除符合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标准外,还应提供BAS监测要求的信号,满足BAS监测与控制要求的通信卡、通信协议(包括传输速率、格式等)和接口软件等软、硬件产品的质保资料和相关协议文件。
  16.2 冷水系统的供电和控制设备及二次线路设计,必须满足BAS提出的监控、状态、报警、参数等要求。
  16.3 设备调试步骤:
  16.3.1 按监控点表要求,检查冷冻和冷却系统的温、湿度传感器、电动阀、风阀、压差开关等设备的位置,接线是否正确,输入/输出信号类型、量程应和设置相一致。
  16.3.2 手动位置时,确认各单机在非BAS受控状态下应运行正常。确认DDC控制器和I/O模块的地址码设置应正确。
  16.3.3 确认DDC送电并接通主电源开关,观察DDC控制器和各元件状态应正常。
  16.3.4 按设计和产品技术说明书规定,在确认主机、冷水泵、冷却泵、风机、电动蝶阀等相关设备单独运行正常下,检查全部AO、AI、DO、DI点应满足设计和监控点表的要求。然后,确认系统在启动或关闭自动控制两种情况下,各设备按设计和工艺要求顺序投人或退出运行两种方式都应正确。
  16.3.5 增减空调机运行台数、增加其冷热负荷,检验平衡管流量的方向和数值,确认能起动或停止冷热机组的台数,以满足负荷需要。
  16.3.6 模拟一台设备故障停运,或者整个机组停运,检验系统是否自动起动广个预定的机组投入运行。
  16.3.7 按设计和产品技术说明规定,模拟冷却水温度的变化,确认冷却水温度旁通控制和冷却塔高、低速控制的功能,并检查旁通阀动作方向是否正确。
  16.3.8 确认DDC送电并接通主电源开关,观察DDC控制器和各元件状态应正常。
  16.3.9 对填写的BAS监控点记录表进行核查。
  17、空调及新风机组
  17.1 系统调试:
  对调试人员资质进行审查。空调系统调试必须配备专业人员负责调度,组成调试班子,其中包括负责现场施工的技术质量人员。要制定调试计划(大纲),包括各方面的配合。经有关部门、监理审查通过后,再进行调试。严格执行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程序,做好工程每个环节的质量检验及验收工作。
  17.2 调试步骤如下:
  17.2.1 编制程序
  17.2.2 检查DDC内部接线,
  17.2.3 检查DDC外部与空调及新风机组强电柜及传感器接线
  17.2.4 DDC电源检查,DDC控制器上电
  17.2.5 DDC上电自检
  17.2.6 通过通讯线缆程序下传给DDC
  17.2.7 读DDC面板,记录所控设备及传感器及阀门执行器的信号
  17.2.8 手动点位调试并记录
  17.2.9 自控水阀调节并记录
  17.2.10 过滤测试,防冻开关测试并记录、温度、湿度测试并记录
  17.2.11 自动投入,测试程序
  17.2.12 测试通过单机调试完毕
  18、送、排风机组
  调试步骤:
  18.1 编制程序并连接与相应的空调、新风机组联动
  18.2 检查DDC内部接线
  18.3 检查DDC外部与进、排风机组强电柜及传感器接线
  18.4 DDC电源检查,DDC控制器上电
  18.5 DDC上电自检
  18.6 通过通讯线缆程序下传给DDC
  18.7 读DDC面板,记录所控设备及传感器的信号
  18.8 手动点位调试并记录
  18.9 自动投入,测试编制程序的执行情况
  18.10 测试通过单机调试完毕
  19、中央监控站与现场控制DDC
  19.1 中央管理工作站系统由PC主机、彩色大屏幕显示器及打印机组成,是BAS系统的核心,它直接可以和以太网相连。整个大厦内所受监控的机电设备都在这里进行集中管理和显示,内装工作软件提供给操作人员下拉式菜单、人机对话、动态显示图形,为用户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简单易学的界面,操作简单,操作者无需任何先验软件知识,即可通过鼠标和键盘操作管理整个控制系统。中央控制及网络通讯设备在控制室的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后安装,设备在安装前进行检查,保证型号、规格符合设计标准。按系统设计图连接主机、UPS、打印机、HUB集线器、网络控制器等设备间的连线,保证中央控制室与现场控制器DDC之间线路正确。
  19.2 中央控制及网络通讯设备的安装要符合下类规定:
  19.2.1 应垂直、平正、牢固。
  19.2.2 垂直度偏差为每米1.5mm。
  19.2.3 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mm。
  19.2.4 相邻设备定都高度允许偏差为米2mm
  19.2.5 相邻设备接缝处平面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mm。
  19.2.6 相邻设备接缝的间隙不大于2mm。
  19.2.7 相邻设备连接超过五处时,平面度的最大允许偏差为5mm。
  (八)应用总结
  本工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能达到:对被控设备实现以最优控制为中心的过程控制自动化、以及运行状态监视和计算为中心的设备管理自动化、以节能为中心的能量管理自动化、以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安全运行自动化、以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管理效率为中心的智能楼宇自动化。
  (九)质量控制
  1、 严格按照施工图及会审记要,技术变更通知等技术文件进行施工。
  2、 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有关“规程”、“规范”及成都市质检站颁发的“建筑设备安装质量核查要点及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3、 建立以项目经理负责、质检部门监督检查、专业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核心的岗位责任制
  4、 原材料、加工件、设备等必须具备合格证、技术说明书、材质证明等,杜绝使用“三无”产品,把好进货渠道关,进场材料必须经专职质量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5、 坚持“三检”制度,对存在的质量隐患及质量通病应立即进行整改及根除。
  6、按施工阶段划分,适时的邀请市质检站等监督部门会同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监督。
  7、 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隐蔽工程必须经专职质安员和甲方代表、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并在隐蔽资料上签字后,方可进行隐蔽。
  8、 设备安装的外露部分,除了保证规范规定外,还必须注意外形尺寸的美观。
  9、 制定半成品的保护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头,严格执行值班保护制度。
  坚持向班组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教育全体职工提高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建立工程质量与职工工资、奖金挂钩的分配制度,动员全体项目人员、施工人员为争创优良工程而共同奋斗。
  10、 安装工程施工记录、资料保证措施。
  11、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建筑质量、安全保证体系,配置专职质量安全检查员;
  12、 专职质量安全检查员必须每天在施工现场巡视,随时做好施工记录,施工记录包括:
  13、常用记录:开工、停工、竣工报告,中间交工验收说明书,分部、分项、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施工质量自检表、工程竣工验收证明等。
  14、设备安装施工记录。设备开箱检查记录、设备安装隐蔽记录、各种仪器仪表检验调试记录、设备及配件合格证、材质证明书等。
  15、施工现场工长必须每天填写施工日志,根据每天的工作内容,及时、准确、认真地填写,并且,总结可能出现的安全质量隐患,及时提醒施工操作人员注意。
  (十)安全措施
  1、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并在每次调度会上,都将安全生产放到议事日程上,做到处处不忘安全生产,时刻注意安全生产。
  2、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积极推行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按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组织施工。
  3、 施工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拴安全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施工现场的规章制度,禁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4、施工用电、现场临时电线路、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按照建设部颁发的《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防范》(JGJ46-88)规定操作,严禁私自拉电或带电作业。
  5、 使用电气设备、电动工具应有可靠保护接地,随身携带和使用的工具应搁置于顺手稳妥的地方,防发生事故伤人。
  6、施工用的高凳、梯子、人字梯、高架车等,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其牢固性。梯外端应采取防滑措施,并不得垫高使用。在通道处使用梯子,应有人监护或设围栏。
  7、在竖井内作业,严禁随意蹬踩电缆或电缆支架;在井道内作业,要有充分照明;安装电梯中的线缆时,若有相邻电梯,应加倍小心注意相邻电梯的状态。
  8、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安全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并做好记录。
  (十一)环保措施
  1、卫生管理措施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保持清洁卫生,保证施工现场空气卫生清洁.
  按照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废弃物临时贮存场地,进行廢弃物应集中堆放,并按要求及时清运出现场。生活垃圾与施工垃圾分开,并及时组织清运。
  2、防止大气污染措施
  施工阶段,定时对操作面进行淋水降尘,控制粉尘污染。
  建筑结构内的施工垃圾清运,用垃圾袋运送至指定的地点,严禁随意凌空抛散,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并适量洒水,减少粉尘对空气的污染。
  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物、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要防止遗洒、飞扬,卸运时采取码放措施,减少污染。
  3、防止施工噪音污染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除特殊情况外,避免夜间施工,在每天晚21时至次日早7时,严格控制强噪声作业,必须作业时,采取降噪措施。
  要夜间作业的分项工程,在交底中明确特殊注意事项和降噪措施,施工期间安排专人执守,控制噪音强度。
  使用电锤开洞、凿眼时,应使用合格的电锤,及时在钻头上注油或水。
  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扰民。
  4、避免扰民现象发生
  施工时除进出口外,其他与周围交界的门窗洞口全部封闭,全面实行封闭式管理,可以避免噪音扩散并且避免施工人员与场外人员的相互干扰。
  对于施工电锯噪声较大的工具,在固定的地方设立加工棚,并采用特殊的隔声防护屏处理,避免噪声扩散。
  规定施工人员进出工地的专用通到,避免与楼内其他专业施工队的施工面发生冲突。
  在工地对外的相关出入口处,安排专人职守、设置警示标志,禁止与工程无关的人员进入现场,避免安全隐患。
  5、其他措施
  施工作业人员不得在施工现场以外逗留、休息。
  尽量节约临时用电、临时用水,杜绝浪费现象发生。
其他文献
摘要:水泥就地再生二灰土技术是指在施工现场通过掺加适量的水泥及一定规格的石料对旧路面二灰土结构层进行再生利用,形成新的半刚性基层。该方法既能提高原有二灰土层的承载能力,又能对原有材料进行充分利用,避免了对材料的浪费。本文针对设计要求,主要研究了适宜的水泥再生二灰土配合比设计;并对水泥就地再生二灰土的现场施工提出控制措施。  关键词:水泥就地再生;二灰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控制   中图分类号:T
期刊
摘要:在水利水电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原材料、配合比、工艺及技术等因素,致使混凝土结构物中产生一些质量问题。施工中发生质量缺陷应及时处理或返工重做,若因特殊原因使得工程个别部位或局部发生达不到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且未能及时进行处理的工程质量缺陷,应将缺陷产生的部位、产生的原因、对工程安全、使用功能和运用影响分析、处理方案或不处理原因分析等真实、准确、完整地填写在质量缺陷备案表中,并及时报工程质量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要不断的完善。目前我国的各种设施的建造也都在迅速的进行着。而水利工程近年来已经成为了国家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工艺的探究,发现防渗墙的施工过程要严格的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并且施工技术需要进行创新。  关键词:水利水电、防渗墙、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V74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人类需求的增加,水利工程也在快速的发展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对住宅小户型的建筑设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供探讨。目前在建筑设计中,为了满足大部分工薪阶层和年轻人的住房要求,小户型的设计是一项值得深刻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因此,如何设计出舒适实用、经济合理的小户型住宅,将成为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户型 设计理念节约型 复合性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消费者对居住面积的追求越来越
期刊
摘要:强化工程管理的力度,控制工程造价是建设行业之中一项复杂且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它对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节约国家基本建设资金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从工程造价管理中如何控制工程造价的方面来进行着手,然后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而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来保障节约建设资金以及提高投资效益。但是,要实行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我们共同来研究对策,摸索出更能适应建筑业发展需要的工程造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土建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增多。土建行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分工任务的细化、劳动力度的密集性、施工的工序较为复杂而其又比较分散。基于这些特点,土建工程的资料面临数量十分庞大、种类十分繁多、内容更为繁杂的情况。资料整理对于土建工程的施工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管理意义重大。本文立足于对土建工程竣工资料整理现状的分析,研究了加强竣工资料管理的要点。  关键词:土建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已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要工作之一,而工程资料是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工程建设期间各个环节都会形成大量的文件、图纸和资料,它们是工程建设的真实记录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体现规范标准的载体;是项目成果的重要展示形式;是工程建设及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和依据,也是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交接、维护、管理、使用、改扩建、项目后评价和质量事故
期刊
中图分类号: U443.15+4文献标识码:A   钻孔灌注桩施工是水利、交通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施工形式,具有适应性强、施工操作简单、设备投入小等优点。但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是在地面以下进行,其施工过程无法直接观察,成桩后又不能进行直接开挖验收,因此,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斜孔   在钻孔施工中。有时会发现孔斜率超过规范(<1%)的要求,使桩的承载力受到一定影响。造成孔斜
期刊
摘要: 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电网要实现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战略目标,要搭建一个智能电网,我国的电网将会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复杂的电网。为了能够让如此复杂的电网更稳定可靠运行,必须让每个环节的技术都充分发展成熟。配电是电力系统五大环节中的一个,是电力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电网正向着自动化以及智能电网建设的方向发展,所以,配电环节的发展方向同样是自动化。目前,配电自动化是配网急需实现的,
期刊
摘要:经济的高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给工程施  工建设及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质量一直是施工管理中至关重  要的环节,基础处理部分关系着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工程的安全性能以及投产运  营之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着施工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健康持续的发展,在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足够重视基础处理技术,严格落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