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着重从“硫及其化合物”的研究入手,基于对新课标的全面分析,明确了高中教育培养新视角,以及对“硫及其化合物”的素养定位。在此基础上,对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此来明确教育培养重难点,探索新颖、有效的教育培养策略方法,构建生动、高效的化学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硫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内容
一、新教材教学内容编排
通過对比分析新旧化学教材知识内容可以了解到,在“硫及其化合物”这一方面,教材涵盖的知识点和技能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旧教材着重介绍了代表物(S与SO2)性质,未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蕴含的方法论、知识论具有的功能、价值作出深入探究和讲解,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而新教材在强调发展三维目标的前提下,作出了进一步完善,着重强调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1]。
新教材进一步补充了物质性质,概括了实验现象、物质特征,以便于学生能够对物质作出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不断强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素质培养功能。如二氧化硫内容的呈现,对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这一物理性质方面,新教材就为其补充了实例,同时还补充了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的化学性质。对于硫酸的介绍,则主要是通过“在水中易电离出氢离子”这一层面来对其酸性作出解释。在介绍浓硫酸的过程中,新教材中非常显著地呈现了“脱水性”“吸水性”以及“氧化性”的内容,以此来引导学生可以清楚地将微观结构、宏观性质密切联系,使得学生原有的认知方式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与拓展[2]。
二、新教材实验活动设计
相比于旧教材来讲,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践活动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以及指向性。如“酸雨及防治”,旧教材的实践活动,只是为学生呈现了相应的操作任务,提出了结果分析建议。而新教材的研究与实践板块则先带领学生对测定雨水pH的意义作出深入了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研究任务来实现对研究内容的准确把握,最后,通过结果与讨论来做到对分析讨论与写作内容的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引用所学知识来获取相关证据,为社会性科学议题讨论以及实际问题解决提供有力支持,也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另外,实验活动中,通过带领学生深入讨论“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以及“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这两个实验的目的、步骤和问题等诸多方面,既可以为学生高效、有序地完成实验操作提供科学指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比如,针对第一个实验来讲,涉及的试剂添加的先后顺序以及操作步骤顺序等问题的分析、解决,可以指导学生将实验事实视为重要证据,对其除模型在具体使用中更需要哪些条件和实际范围作出说明。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其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素养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3]。
三、新教材使用建议
首先,一定要实现对新教材中蕴含的素养培养思想做到准确领会。教材是编写者整合各类资源、深入研究中得到的核心成果,教师要想做到科学使用,首先,就要实现对其教材编写意图的透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点的讲解中,学生并非是处于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而是要带领学生结合对物质的认识,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分析,为之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在实际授课中,要重视全体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有效落实。其次,重视教材各组成部分功能价值的充分发挥。如“硫及其化合物”,对于补充拓展类栏目的证据推理、模型认知以及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功能应给予有效发挥。而对教材插图等各类素材的灵活引用也要给予深入研究。只有真正做到对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与灵活使用,才能够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才能够从不同角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核心素养培养。最后,重视课内外实验设计。教师可以围绕“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等内容来为学生设计出更多开放式的探究活动,以此来进一步激活、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验能力[4]。
综上所述,相比于以往的高中化学教材来讲,新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不再是最开始对国外经验的学习模仿,而是结合我国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作出了改进和创新,教学目标也从之前的知识积累逐渐转向了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从以往的关注学科转变成对社会的关注,教学形式也越来越新颖、多样。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作为高中化学知识构成的基础与骨架,通过对其相关知识点的深入研究,能够探索出更多新颖、有效的教学策略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川杨,徐万林.高中化学新教材“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建议[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3(Z6):36-38.
[2]李久森.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化学实验的特点及教学模式探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12):4.
[3]王丽俊.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和选修内容的整合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4]付德英.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模块科学探究的比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关键词:硫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内容
一、新教材教学内容编排
通過对比分析新旧化学教材知识内容可以了解到,在“硫及其化合物”这一方面,教材涵盖的知识点和技能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旧教材着重介绍了代表物(S与SO2)性质,未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蕴含的方法论、知识论具有的功能、价值作出深入探究和讲解,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而新教材在强调发展三维目标的前提下,作出了进一步完善,着重强调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1]。
新教材进一步补充了物质性质,概括了实验现象、物质特征,以便于学生能够对物质作出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不断强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素质培养功能。如二氧化硫内容的呈现,对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这一物理性质方面,新教材就为其补充了实例,同时还补充了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的化学性质。对于硫酸的介绍,则主要是通过“在水中易电离出氢离子”这一层面来对其酸性作出解释。在介绍浓硫酸的过程中,新教材中非常显著地呈现了“脱水性”“吸水性”以及“氧化性”的内容,以此来引导学生可以清楚地将微观结构、宏观性质密切联系,使得学生原有的认知方式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与拓展[2]。
二、新教材实验活动设计
相比于旧教材来讲,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践活动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以及指向性。如“酸雨及防治”,旧教材的实践活动,只是为学生呈现了相应的操作任务,提出了结果分析建议。而新教材的研究与实践板块则先带领学生对测定雨水pH的意义作出深入了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研究任务来实现对研究内容的准确把握,最后,通过结果与讨论来做到对分析讨论与写作内容的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引用所学知识来获取相关证据,为社会性科学议题讨论以及实际问题解决提供有力支持,也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另外,实验活动中,通过带领学生深入讨论“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以及“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这两个实验的目的、步骤和问题等诸多方面,既可以为学生高效、有序地完成实验操作提供科学指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比如,针对第一个实验来讲,涉及的试剂添加的先后顺序以及操作步骤顺序等问题的分析、解决,可以指导学生将实验事实视为重要证据,对其除模型在具体使用中更需要哪些条件和实际范围作出说明。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其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素养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3]。
三、新教材使用建议
首先,一定要实现对新教材中蕴含的素养培养思想做到准确领会。教材是编写者整合各类资源、深入研究中得到的核心成果,教师要想做到科学使用,首先,就要实现对其教材编写意图的透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点的讲解中,学生并非是处于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而是要带领学生结合对物质的认识,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分析,为之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在实际授课中,要重视全体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有效落实。其次,重视教材各组成部分功能价值的充分发挥。如“硫及其化合物”,对于补充拓展类栏目的证据推理、模型认知以及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功能应给予有效发挥。而对教材插图等各类素材的灵活引用也要给予深入研究。只有真正做到对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与灵活使用,才能够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才能够从不同角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核心素养培养。最后,重视课内外实验设计。教师可以围绕“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等内容来为学生设计出更多开放式的探究活动,以此来进一步激活、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验能力[4]。
综上所述,相比于以往的高中化学教材来讲,新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不再是最开始对国外经验的学习模仿,而是结合我国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作出了改进和创新,教学目标也从之前的知识积累逐渐转向了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从以往的关注学科转变成对社会的关注,教学形式也越来越新颖、多样。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作为高中化学知识构成的基础与骨架,通过对其相关知识点的深入研究,能够探索出更多新颖、有效的教学策略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川杨,徐万林.高中化学新教材“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建议[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3(Z6):36-38.
[2]李久森.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化学实验的特点及教学模式探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12):4.
[3]王丽俊.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和选修内容的整合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4]付德英.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模块科学探究的比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