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近年(2010—2017)研究综述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i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词类活用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词类活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收集了2010年以后36篇研究词类活用的论文,希望能对近年来词类活用的研究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
  关键词:词类活用,研究综述,概述
  一、词类活用概述
  词类活用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也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学者们研究词类活用的角度很多:词类活用的定义,词类活用产生的原因,词类活用的分类,专著中的词类活用,某个具体词的词類活用,词类活用与修辞的关系,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普通话中的词类活用,方言中的词类活用,教学中的词类活用以及一些新角度研究词类活用等;研究的成果也比较丰厚,据不完全统计,从词类活用的概念提出后,研究词类活用的论文至少为1400篇,专著中研究词类活用现象也不罕见;但目前词类活用的研究依旧存在各种问题:是否存在词类活用,如果存在,那么词类活用的定义是什么,分类变准是什么,如何与兼类区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词类活用体系如何与高等教育衔接等。
  本文搜集了36篇2010年以后研究词类活用的论文,并将这些论文加以分类整理,希望对近年来词类活用的研究做一个总结并能给未来研究词类活用的学者们一点启示。文章将搜集的论文分为6大类:词类活用定义与成因研究,词类活用综合研究,专著词类活用研究,词类活用与修辞,个别词的研究,词类活用其它研究。尽可能梳理近年(2010-2017)词类活用研究成果。
  二、词类活用近年(2010-2017)研究
  (一)对词类活用的态度
  对词类活用的定义研究,归根结底可以说成两种态度,即承认词类活用的存在与否定词类活用的存在,这两种争议从词类活用被提出之后就一直存在,至今仍无定论,这里我们选取了2010年以后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作简要论述。
  否认词类活用存在的文章如邓明《从方法论的视角论古汉语词类活用说的偏误》(2011)文章认为古汉语词类活用说在方法论上存在重大偏误:忽视语言的民族性,因袭印欧语的语法理论和方法分析汉语,以洋框古;忽视语言的时代性,拿现代汉语比附古代汉语,以今律古;忽视语言的系统性,孤立地就个体词的某种用法妄下结论,以意逆古。
  承认词类活用存在但仍认为其存在一定问题的有赵月华《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研究》(2010)文章首先承认词类活用,接着将词类活用进行分类,最后论述了研究词类活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张文国《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定义的检讨》(2011)文章对词类活用的定义进行检讨并指出当前研究的问题,尤其是“词类活用”的“词类”内涵模糊,所指不一;不能区分开活用与本用、兼类,常用的词频统计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把词类活用看作是一种纯粹的语法现象,没有提到词类活用与词义引申的关系,致使该种语法现象的本质隐而不显等。
  谢文乾《古汉语“词类活用”研究综述》(2011)文章归纳了众多讨论“词类活用”的论文或相关著作中主要呈现出的三个热点:术语名称方面、态度方面、研究视角方面。
  聂云《古代汉语名动词类转变的多角度研究》(2011)分别从语义和语法的角度讨论了古代汉语名动词类转变的范围,名动词类转变的分类标准,名词词类转变与辞书编纂,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董延丽《浅析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2013)文章通过例句分析探究名词、形容词、动词等词类活用现象以及词类活用对文言文中句子表达上的独特作用。
  邹晓玲《当代汉语新词语词类活用现象研究》(2014)文章结合对当代汉语新词语活用现象的调查,运用兼位理论从语义-语法角度初步考察了当代汉语新词语词类活用现象。
  梁徽《谈谈被扩大化的“词类活用”》(2014)文章首先承认“词类活用”的存在,但认为目前语法学界部分学者将“词类活用”的范围扩大化,因此试从古代汉语的实际出发,以“词的兼类、名词用作状语、使动,意动以及其它特殊动宾关系、破读词、古今字”为例,以动态的目光,从历史的角度对各种被误认为是词类活用的现象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词类活用的成因
  雷祥艳《浅析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之成因》(2010)文章认为古汉语词类活用具有现代修辞手法的作用是追求语言表达效果的需要,是古汉语句子结构模式化的应有之意,是古代语言系统内部分工“粗糙”的必然要求,是古汉语经济简洁的需要。
  谢文乾《从<论衡>看古汉语词类活用产生的原因》(2012)文章认为活用的原因来自于两方面:一是看名词的语义特征是否包含与该名词相关的动作行为,这是名词是否可以活用为动词的内在原因;二是语言使用者的表达意图,即语用的需要是使具备了活用可能性的名词最终能否被活用的外部原因。
  张硕《古汉语词类活用的成因》(2016)文章认为词类活用在语法体系中客观存在,古汉语词类活用是语言系统内部“粗疏”、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追求经济性特征下的必然选择,是语言内部机制、规律及语言表达需要等促成的结果
  (三)专著中的词类活用
  曲文蕾《<吕氏春秋>词类活用研究》(2011)文章主要采用词频统计的方法对《吕氏春秋》一书中出现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进行考察分析,讨论《吕氏春秋》中主要词类的活用规律,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词类活用”研究提供语料依据。
  李衛芳《<馬氏文通>“字類假借”之研究》(2012)文章重点论述《文通》“字类假借”用例中一些反映词类多功能特点的类型,并简要评论它们在汉语词类划分问题上对后人带来的启发。最后简要分析了《文通》论述“字类假借”时所举的一些有误用例,以引起我们阅读《文通》时的重视,避免误解。
  师为公《从<水浒传>看近代汉语的词类活用》(2012)文章借用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研究的方法,以《水浒传》为认识材料,探讨近代汉语的词类活用问题,以观察其中的古今继承与消长信息。
  王金芳《<论语>述谓词词类活用考察(2013)文章对《论语》中述谓词的词类活用进行了具体的考证和分析,述谓词的活用,包括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副词的活用。
  (四)词类活用与修辞
  张昕《试析现代汉语词类的活用及其修辞效果》(2011)文章认为词类活用可以使言语表达生动形象、含蓄幽默,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分别举例加以分析。
  林海燕《谈词类活用的修辞特征》(2012)文章列举专有名词动化、动词及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等词类活用现象,说明词类活用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
  李轶坤《从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看语法与修辞的关系》(2014)文章分析了词类活用在修辞上的作用,即使语言简洁精炼,生动形象并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鲜明的音乐感。
  (五)个别词的研究
  刘佳,孙磊《从语法化角度看“凭”的兼类和“坐”的词类活用现象》(2012)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凭”是一个兼类词,而“坐”则是词类活用。
  纪秀辉《再谈“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中的词类活用》(2013)认为“鼎”“玉”“金”“珠”并非名词用作动词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词类活用其它研究如研究中职语文词类活用教学引导法、古汉语教学中的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和辅重现象、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机制、汉语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港式中文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的误用现象等。
  总结
  词类活用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自从陈承泽首次提出后就在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词类活用现象进行研究,研究成果显著,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以今律古,生搬硬套,确定某个词是否为词类活用的标准不一致,词类活用和兼类难以区分,词类活用的分类标准不一致等。虽然学者现在致力于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我们不能把词类活用的基本问题研究透彻,那么再多的角度也会失去研究的基础,从而使这些研究失去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合唱指挥者的指挥艺术及其修养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合唱团队的演唱水平的发挥和整体表演效果。本文分析了合唱的指挥手法与指挥艺术。  关键词:合唱指挥;手法;艺术  引言  指挥是合唱队的支柱与灵魂,深入探讨合唱指挥者的指挥艺术及其修养,不仅有利于提高指挥者的指挥能力和水平,而且对于提升合唱艺术境界和舞台表演效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合唱指挥手法分析  指挥手势的形成,是从远古时期的有声喊叫
期刊
摘 要:现在社会上一些书法家,在各种场合秀书法,称之为“书法交流活动”。而其所表演的都是肤浅的甚至不入流的花式书法。迷惑了不懂书法的群众,让群众跟着拍手叫好。这样的书法现象,让沉浸在书斋中默默学习的书家汗颜。这种现象恰恰让很多人跟风,而不会老老实实地进行练习,积累。这对于受众的欣赏水平也是一种考验,对于书法作品的优劣性,本身没有一个好的评判标准,这就导致了吹捧的浮夸现象。  关键词:书斋式;现场式
期刊
摘 要:高中阶段,学生的情感、心智处于不成熟向成熟的转变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逐渐提高,高中音乐教育,对于保持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创造能力,培养音乐修养,是每一名高中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从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着手,探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根
期刊
摘 要: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主要是由东向西为居民们传播播种相关的文化,关于农业方面的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传播。丝绸之路使东西方之间,也就是说,东亚与西亚欧洲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之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壮大,人们传播的不仅仅是农业文化,更是中西文明接触与交流的其他深厚文化。而艺术表达在丝绸丝路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独特价值,能够使东西方之间的不同文化相互吸引,是丝绸之路的得以壮大和
期刊
摘 要:相较于中国传统建筑,苏州博物馆新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它不仅没有抛弃传统文化建筑的精髓,还运用现代设计等相关设计元素使得新馆富有生机,使中华文化充满新的活力。通过分析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景观来探寻现代建筑大师“贝律铭”其独特的设计手法和艺术表达方式。  关键词:传统建筑元素;景观造景设计;方法研究及创新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于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相邻
期刊
摘 要:高中美术教育可以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发挥较好的作用,所以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美术知识的传授与德育知识的传授进行兼顾,让学生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良好的品格也能得到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对美术教育以及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本文对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让
期刊
摘 要:在专业音乐高校,其专业设置多包括器乐类、键盘类和声乐类三大主要专业。对比欧洲中国音乐高校之间的不同,来阐述国内音乐高校关于和与教学培养中课程设计失衡的现状。研究如何缓解市场形式下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供求矛盾,让校园培育出可适应新市场步伐的音乐人才,并阐述由欧洲严肃的古典音乐市场衰退现象引发的对于中国古典音乐市场未来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欧洲古典音乐;中国音乐教育;人才培养;  一、欧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国民教育的特殊资源和阵地,而教育活动则是博物馆发挥教育这一首要功能的主要手段。当前中国博物馆界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教育理念滞后,教育手段落后,教育活动开展缺乏针对性,教育成效不高。如何提升教育活动的水平,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来增强青少年爱国情怀、提高灿烂文化遗产知识学习积极性等,是亟需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青少年;教育活动  博物馆是知识传播教育的第二课堂,其承担着
期刊
摘 要:自然界中任何美的内容都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所表现出来,一定的形式美其存在必然也不能脱离内容。内容与形式是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内容支配形式,但形式又影响内容的外在呈现。  关键词:内容;形式;形式与内容  一、所有的绘画艺术都具备形式因素具有形式的美感  1绘画都具备哪些因素?  我个人认为绘画艺术应该同时具备把握和协调形象的比例、解剖、节奏、透视、线条、色彩、块面、明暗以及情感等诸多因素。绘
期刊
摘 要:科尔沁叙事民歌《达那巴拉》具有鲜明的草原音乐特征和高度完整的艺术特色,同时又体现出与汉族音乐相融合的特征。本文以旋律、歌词和审美的不同角度分析其音乐形态、艺术特色。《达那巴拉》为代表的科尔沁叙事民歌善于表现内容完整、复杂的题材,旋律优美,真挚感人。  关键词:民歌《达那巴拉》;音乐形态分析;科尔沁短调民歌  《达那巴拉》是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地区的叙事性民歌,记录了两位主人公达那巴拉和金香凄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