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是语文课程的主要载体。在文学解读中,必须切实把握文学情感化的持续性和规律,着力于作品中的“个性化的自然”的审美渗透。不仅关注文本的审美内容,同样也关注它的审美形式、审美解读,为语文教育的审美化奠定基础。
近日,有幸聆听了我校张俊杰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老人与海鸥》一课,听后感触颇多,这是一节有着诗意美的语文课!这是一节回归语文本真的课!
一、这是一节充满诗意的语文课
(一)教师的语言渗透着诗意的美
“孩子们,你们见过海鸥吗?这是一群怎样的鸟儿呢?”在老师与孩子们谈话式的娓娓道来中,一节语文课拉开了序幕。“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每天不辞劳苦地从城郊走到市区去给海鸥喂食,跟海鸥相伴?找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老人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很快,学生便找出来了: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找出后,学生回答“从这句话中我认为这是一位简朴、贫穷的老人。”“你们对这位老人还有了解吗?”
当学生谈到“很小心”“迈开步”“呼唤”等描写老人动作的词语时,老师旁白似的语言“像照顾婴儿般的小心!”“老人考虑得真周到!”“声声呼唤都是老人对海鸥浓浓的爱呀!”“海鸥听懂了老人的呼唤,我们从老人喂海鸥的动作中,我们也读懂了老人,他的动作那么娴熟,老人与海鸥的配合那么默契!”
(二)课堂的生成涌动着诗意的美
在理解老人对海鸥的爱时,老师陈设了三个不同的问题:(1)老人给每一只海鸥都取了名字,“独脚”“公主”……还有哪些名字?我们对身边什么样的人才会取这样的名字?(2)“抑扬顿挫”是什么意思?你能学着老人抑扬顿挫地叫海鸥吗?(3)“亲昵”一般用在什么人之间呢?谁和你亲昵地说话了,是怎样说的?当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老人把这些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啊!”“也许老人并不会唱歌,可那一声声呼唤,不就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吗?多么亲切的称呼,多么亲昵的语言!老人对海鸥声声呼唤,饱含了老人对海鸥浓浓的爱意,真挚的情感啊!”
二、这是一节回归语文本真的课堂
语文的工具性也指明了语文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基础性特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应是语文课堂永远应该坚守的本真。
在这一节课中,老师开课后,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两点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课文中围绕老人与海鸥写了哪些事?当学生读后,教师有意地出示了一些词语,用以检测学生对字词读音的落实,这些词语是:
“撮起嘴、抑扬顿挫、亲昵、企盼、相依相随、炸了营、翻飞盘旋、扇动翅膀、肃立不动、白色旋涡”
当学生读准词语的读音后,教师随即又“通过读词语,你发现这两行词语有什么规律吗?”由词语的落实巧妙地过渡到对文本的理解,对主要内容的把握上来。上一行主要写老人爱海鸥的表现,下一行主要是海鸥对老人送行的描写。那么本文的主要内容便很清晰了:老人爱海鸥,海鸥送老人。
在引导学生充分感悟“老人爱海鸥”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很刻意地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一个个关键词语来层层深入,逐步理解,然后指导朗读、品味语言,如“每天”“褪色”“亲昵”“抑扬顿挫”等词。印象最深的是在理解“每天”这一段时,当学生找出了相关语句时,教师相机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这样一段话: 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当学生理解到“每天”时,教师便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当天上刮着大风,地上下起大雨时,老人去吗?”“去!”“当老人感冒时,他去吗?”“去!”“当有人规劝,累了就不去时,老人去吗?”“去!”在老师一次次的询问声中,在孩子们的回答一次次更加坚定声中,孩子们的情感在一次次地深入,孩子们对老人爱海鸥的感情也在一次次地升华着。
三、这是一节陶冶情感的课堂
陶冶性教学,正是语文教育生命化的一个必然选择。语文课程,应充分利用“文学作品”这一文本,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情感的熏陶,从而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在这一节课中,老师在理解老人爱海鸥一部分内容时,相机出示了一个自己收集到的一个关于老人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老人是昆明化工厂的一名退休工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4.5元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地买给海鸥,可老人却舍不得花5角钱坐公交车。老人一天的伙食是两个馒头一碗干饭加一碟咸菜,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老人去世后,人们发现在他家里最值钱的竟然是6个鸡蛋,而这6个鸡蛋也是老人给海鸥做饼干的配料……
老师在对故事的深情讲述中,孩子們那可爱的笑脸随着故事的深入,一点点地凝重起来。故事震撼了他们的灵魂。触及到了他们思想的深处,对海鸥的爱在他们的脑海中一点点地清晰了,对老人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了!
这一节语文课,一个“情”字便是最凝练的概括了!此情,它一定是在情境中被激发,一定是关乎个体的内在体验,一定是整体的生命的律动,一定是折射出相应的态度与价值的钵依。
在这一节如诗如画、如歌如泣般的诗意语言中,在这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流程里,教师与学生共同走进了文本,感悟了文本,赏析了语言,升华了情感!
语文,如此,便美好!
近日,有幸聆听了我校张俊杰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老人与海鸥》一课,听后感触颇多,这是一节有着诗意美的语文课!这是一节回归语文本真的课!
一、这是一节充满诗意的语文课
(一)教师的语言渗透着诗意的美
“孩子们,你们见过海鸥吗?这是一群怎样的鸟儿呢?”在老师与孩子们谈话式的娓娓道来中,一节语文课拉开了序幕。“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每天不辞劳苦地从城郊走到市区去给海鸥喂食,跟海鸥相伴?找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老人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很快,学生便找出来了: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找出后,学生回答“从这句话中我认为这是一位简朴、贫穷的老人。”“你们对这位老人还有了解吗?”
当学生谈到“很小心”“迈开步”“呼唤”等描写老人动作的词语时,老师旁白似的语言“像照顾婴儿般的小心!”“老人考虑得真周到!”“声声呼唤都是老人对海鸥浓浓的爱呀!”“海鸥听懂了老人的呼唤,我们从老人喂海鸥的动作中,我们也读懂了老人,他的动作那么娴熟,老人与海鸥的配合那么默契!”
(二)课堂的生成涌动着诗意的美
在理解老人对海鸥的爱时,老师陈设了三个不同的问题:(1)老人给每一只海鸥都取了名字,“独脚”“公主”……还有哪些名字?我们对身边什么样的人才会取这样的名字?(2)“抑扬顿挫”是什么意思?你能学着老人抑扬顿挫地叫海鸥吗?(3)“亲昵”一般用在什么人之间呢?谁和你亲昵地说话了,是怎样说的?当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老人把这些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啊!”“也许老人并不会唱歌,可那一声声呼唤,不就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吗?多么亲切的称呼,多么亲昵的语言!老人对海鸥声声呼唤,饱含了老人对海鸥浓浓的爱意,真挚的情感啊!”
二、这是一节回归语文本真的课堂
语文的工具性也指明了语文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基础性特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应是语文课堂永远应该坚守的本真。
在这一节课中,老师开课后,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两点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课文中围绕老人与海鸥写了哪些事?当学生读后,教师有意地出示了一些词语,用以检测学生对字词读音的落实,这些词语是:
“撮起嘴、抑扬顿挫、亲昵、企盼、相依相随、炸了营、翻飞盘旋、扇动翅膀、肃立不动、白色旋涡”
当学生读准词语的读音后,教师随即又“通过读词语,你发现这两行词语有什么规律吗?”由词语的落实巧妙地过渡到对文本的理解,对主要内容的把握上来。上一行主要写老人爱海鸥的表现,下一行主要是海鸥对老人送行的描写。那么本文的主要内容便很清晰了:老人爱海鸥,海鸥送老人。
在引导学生充分感悟“老人爱海鸥”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很刻意地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一个个关键词语来层层深入,逐步理解,然后指导朗读、品味语言,如“每天”“褪色”“亲昵”“抑扬顿挫”等词。印象最深的是在理解“每天”这一段时,当学生找出了相关语句时,教师相机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这样一段话: 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当学生理解到“每天”时,教师便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当天上刮着大风,地上下起大雨时,老人去吗?”“去!”“当老人感冒时,他去吗?”“去!”“当有人规劝,累了就不去时,老人去吗?”“去!”在老师一次次的询问声中,在孩子们的回答一次次更加坚定声中,孩子们的情感在一次次地深入,孩子们对老人爱海鸥的感情也在一次次地升华着。
三、这是一节陶冶情感的课堂
陶冶性教学,正是语文教育生命化的一个必然选择。语文课程,应充分利用“文学作品”这一文本,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情感的熏陶,从而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在这一节课中,老师在理解老人爱海鸥一部分内容时,相机出示了一个自己收集到的一个关于老人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老人是昆明化工厂的一名退休工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4.5元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地买给海鸥,可老人却舍不得花5角钱坐公交车。老人一天的伙食是两个馒头一碗干饭加一碟咸菜,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老人去世后,人们发现在他家里最值钱的竟然是6个鸡蛋,而这6个鸡蛋也是老人给海鸥做饼干的配料……
老师在对故事的深情讲述中,孩子們那可爱的笑脸随着故事的深入,一点点地凝重起来。故事震撼了他们的灵魂。触及到了他们思想的深处,对海鸥的爱在他们的脑海中一点点地清晰了,对老人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了!
这一节语文课,一个“情”字便是最凝练的概括了!此情,它一定是在情境中被激发,一定是关乎个体的内在体验,一定是整体的生命的律动,一定是折射出相应的态度与价值的钵依。
在这一节如诗如画、如歌如泣般的诗意语言中,在这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流程里,教师与学生共同走进了文本,感悟了文本,赏析了语言,升华了情感!
语文,如此,便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