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导致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计算得是否正确、迅速和灵活。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计算能力;教师;学生
一、 创境激趣,培养品质,让学生说“我能行”
“兴趣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新的知识,将干巴巴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让学生自己说“我能行”。给学生讲解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及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以此激发兴趣。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和某些内部因素的影响的特点,教师在练习的时间和数量上合理安排,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方法,避免学生疲劳、厌烦现象的产生,使学生的注意力能稳定地集中在练习对象上,从而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二、 全方位引导,合理训练,让学生说“我也行”
1. 全方位引导
(1)让学生充分地“说”,把操作和语言结合起来,改变过去计算教学就是学生“算”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说”,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交给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同时,重视师生演示操作作用,并把操作与语言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
(2)提倡估算,让学生直观的思维活跃起来,进而提高计算能力。
2. 合理训练
(1)提高口算、心算速度的能力。每天利用5分鐘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之点易错之处要突出练。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
(2)对比练习。我在教学中,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通过有目的的练习,学习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并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纠正错误。
(3)改错练习。教师故意将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板书出来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纠正过来。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收集错题,定期上一节纠正错误课,让学生会诊,当“错题医生”,反复练习,便于对症下药。
三、 克服粗心,培养习惯,让学生说“我真的能行”
我从教学实践总结出: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计算容易出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要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教师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由于马虎造成的错误,决不能姑息迁就,决不能让学生产生“由于马虎做错的题,没事”的念头,要树立“会做的题一定不能错”的思想。
1. 重视书写。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要端正,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毛病的发生。教师要率先垂范,对学生有明确要求,作业设计要精心,避免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
2. 清晰审题。我认为这是计算正确的首要条件,审题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 认真校对。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学生做完题后,再一次校对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做到不漏不错。
4. 仔细验算。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我认为要把难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计算完一道题后,要及时验算。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时,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主攻目标的教学原则,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作者简介:
杨亚娟,陕西省宝鸡市,陕西省宝鸡市金台铁路小学。
关键词:计算能力;教师;学生
一、 创境激趣,培养品质,让学生说“我能行”
“兴趣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新的知识,将干巴巴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让学生自己说“我能行”。给学生讲解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及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以此激发兴趣。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和某些内部因素的影响的特点,教师在练习的时间和数量上合理安排,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方法,避免学生疲劳、厌烦现象的产生,使学生的注意力能稳定地集中在练习对象上,从而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二、 全方位引导,合理训练,让学生说“我也行”
1. 全方位引导
(1)让学生充分地“说”,把操作和语言结合起来,改变过去计算教学就是学生“算”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说”,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交给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同时,重视师生演示操作作用,并把操作与语言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
(2)提倡估算,让学生直观的思维活跃起来,进而提高计算能力。
2. 合理训练
(1)提高口算、心算速度的能力。每天利用5分鐘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之点易错之处要突出练。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
(2)对比练习。我在教学中,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通过有目的的练习,学习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并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纠正错误。
(3)改错练习。教师故意将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板书出来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纠正过来。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收集错题,定期上一节纠正错误课,让学生会诊,当“错题医生”,反复练习,便于对症下药。
三、 克服粗心,培养习惯,让学生说“我真的能行”
我从教学实践总结出: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计算容易出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要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教师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由于马虎造成的错误,决不能姑息迁就,决不能让学生产生“由于马虎做错的题,没事”的念头,要树立“会做的题一定不能错”的思想。
1. 重视书写。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要端正,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毛病的发生。教师要率先垂范,对学生有明确要求,作业设计要精心,避免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
2. 清晰审题。我认为这是计算正确的首要条件,审题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 认真校对。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学生做完题后,再一次校对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做到不漏不错。
4. 仔细验算。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我认为要把难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计算完一道题后,要及时验算。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时,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主攻目标的教学原则,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作者简介:
杨亚娟,陕西省宝鸡市,陕西省宝鸡市金台铁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