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学;要转变阅读的形式,使学生在“玩”中学;要教给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
1.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1.1 巧设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提出一些具有启迪性,激发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意识。如教学《三个小伙伴》一文,破题时相机出示问题:“三个小伙伴去栽树,可它们没带工具,怎么栽呢?”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切合课文内容,直奔主题,省去了太多烦琐冗杂的过程。
1.2 体验真情。新编教材的思路、课文内容、单元提示、补充材料、语文活动、练习安排等都体现了编者的匠心,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它是培养学习语文能力的主要依据,其中入选文章大都文字优美、内容丰富、语言形象,包含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篇目,值得我们指导学生认真地学习与吸收。如学《奶奶的白发》时,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受奶奶话语的真实含义,理解奶奶头发变白是为儿孙操劳过度所致。进入角色,体验真情,感悟更深。当审美的感受定性后,在现实的行为选择时,便会自觉地追求这种美的状态。
1.3 提高悟性。在这点上,我采用的方法是:加强诵读,熟读悟性。经常进行朗读比寒能使学生不断受到良好的语文熏陶,对语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大有促进。如教学《水乡歌》时,运用男女赛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诵读:水多、船多、歌多,再讨论——分析——总结,从而感悟到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除此以外,利用第二课堂教学来使学生提高语文水平也极有成效,比如:语文讲座、语文墙报、知识竞赛、日记与周记、创办手抄报和趣味语文活动等等。第二课堂决不是要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是要卸下学生在应试教育中背上的种种包袱。如把写对联,搜集民间谚语、山歌等活动纳入文字游戏中,便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只要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兴趣,把握好思维的方向和角度,抓住有利时机、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就能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学好语文。
2.变换形式——“玩”中学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如教师只会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教材内容,将导致学生丧失阅读兴趣,最终教师只有品尝到失败的苦果。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设计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满乐趣的课堂教学,既能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又能起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只有充满乐趣的知识,学生才能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传递伴随着浓烈的趣味,才能达到学生心灵深处。因此,教师使教学过程中充满乐趣,让学生在欢乐中游弋,用乐趣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它符合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学习的心理特点。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制作头饰进行角色扮演,在玩乐中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作者思想感情。
其次,语文课堂除了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外,还可以利用食物、挂图、简笔画、多媒体平台等直观教具,创设情景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明显的促进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作用,清楚的揭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其中,采用喜闻乐见的简笔画方法进行教学,更具特色。边画边教,寥寥几笔,就能表达出丰富的语言信息。形象直观、重点突出,对学生极具有吸引力,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画家乡》一课,让学生画出自己美丽的家乡,再介绍自己的家乡。如《四季》这一课,画出学生自己喜欢的季节,介绍一下自己的画。这样玩乐的学习方式,既丰富了课堂,也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
3.教给方法——学会学
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人们总结出大量的阅读书籍的规律,概括出很多种阅读方法。在哪种情况下,采用哪种阅读方法最好,取决于阅读的目的、读物的性质和特点、读者的文化水平和阅读能力等。了解和掌握各种阅读方法,懂得在何种情况下应该采用何种阅读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加快阅读进程,促进阅读过程的最优化。传统的填鸭式阅读教学,学生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现成结论,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阅读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读书的主人,让他们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以读导学,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贯穿“读”:以读导学,并在读中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通过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认知,培养能力。
3.1 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进行阅读指导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度”。新课改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是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阅读中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形成独到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描写某一季节的自然段来学,这样把长课文分化成短课文,学生更容易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学起来就不会感到吃力,更愿意学。
3.2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生因个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无奈。例如在学习《夕阳真美》一文时,老师问:“你准备怎样去领略夕阳美的特点呢?”学生提出了好多好办法:有抓重点词句欣赏,有读文看图欣赏,直接观察夕阳……然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欣赏夕阳美的特点。这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读书效率也高了。
3.3 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学生在阅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那么他们必然希望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教师要避免单一的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长交流等等。学生在不同的交流方式中,观点相互碰撞,增进理解程度,实现了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乐趣,使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得到锻炼。“少讲多读、少理解多感悟、少分析多体会”要成为教师教学阅读的共识。“你认为课文中哪一段最精彩,为什么?” “你能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出来吗?” “你能为课文画一幅图吗?”,类似于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有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只要我们用欣赏、信任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相信学生,用“以学生为本”的态度面对学生,创新教育的成功将指日可待。
收稿日期:2013-11-27
1.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1.1 巧设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提出一些具有启迪性,激发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意识。如教学《三个小伙伴》一文,破题时相机出示问题:“三个小伙伴去栽树,可它们没带工具,怎么栽呢?”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切合课文内容,直奔主题,省去了太多烦琐冗杂的过程。
1.2 体验真情。新编教材的思路、课文内容、单元提示、补充材料、语文活动、练习安排等都体现了编者的匠心,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它是培养学习语文能力的主要依据,其中入选文章大都文字优美、内容丰富、语言形象,包含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篇目,值得我们指导学生认真地学习与吸收。如学《奶奶的白发》时,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受奶奶话语的真实含义,理解奶奶头发变白是为儿孙操劳过度所致。进入角色,体验真情,感悟更深。当审美的感受定性后,在现实的行为选择时,便会自觉地追求这种美的状态。
1.3 提高悟性。在这点上,我采用的方法是:加强诵读,熟读悟性。经常进行朗读比寒能使学生不断受到良好的语文熏陶,对语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大有促进。如教学《水乡歌》时,运用男女赛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诵读:水多、船多、歌多,再讨论——分析——总结,从而感悟到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除此以外,利用第二课堂教学来使学生提高语文水平也极有成效,比如:语文讲座、语文墙报、知识竞赛、日记与周记、创办手抄报和趣味语文活动等等。第二课堂决不是要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是要卸下学生在应试教育中背上的种种包袱。如把写对联,搜集民间谚语、山歌等活动纳入文字游戏中,便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只要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兴趣,把握好思维的方向和角度,抓住有利时机、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就能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学好语文。
2.变换形式——“玩”中学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如教师只会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教材内容,将导致学生丧失阅读兴趣,最终教师只有品尝到失败的苦果。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设计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满乐趣的课堂教学,既能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又能起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只有充满乐趣的知识,学生才能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传递伴随着浓烈的趣味,才能达到学生心灵深处。因此,教师使教学过程中充满乐趣,让学生在欢乐中游弋,用乐趣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它符合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学习的心理特点。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制作头饰进行角色扮演,在玩乐中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作者思想感情。
其次,语文课堂除了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外,还可以利用食物、挂图、简笔画、多媒体平台等直观教具,创设情景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明显的促进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作用,清楚的揭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其中,采用喜闻乐见的简笔画方法进行教学,更具特色。边画边教,寥寥几笔,就能表达出丰富的语言信息。形象直观、重点突出,对学生极具有吸引力,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画家乡》一课,让学生画出自己美丽的家乡,再介绍自己的家乡。如《四季》这一课,画出学生自己喜欢的季节,介绍一下自己的画。这样玩乐的学习方式,既丰富了课堂,也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
3.教给方法——学会学
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人们总结出大量的阅读书籍的规律,概括出很多种阅读方法。在哪种情况下,采用哪种阅读方法最好,取决于阅读的目的、读物的性质和特点、读者的文化水平和阅读能力等。了解和掌握各种阅读方法,懂得在何种情况下应该采用何种阅读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加快阅读进程,促进阅读过程的最优化。传统的填鸭式阅读教学,学生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现成结论,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阅读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读书的主人,让他们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以读导学,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贯穿“读”:以读导学,并在读中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通过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认知,培养能力。
3.1 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进行阅读指导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度”。新课改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是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阅读中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形成独到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描写某一季节的自然段来学,这样把长课文分化成短课文,学生更容易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学起来就不会感到吃力,更愿意学。
3.2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生因个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无奈。例如在学习《夕阳真美》一文时,老师问:“你准备怎样去领略夕阳美的特点呢?”学生提出了好多好办法:有抓重点词句欣赏,有读文看图欣赏,直接观察夕阳……然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欣赏夕阳美的特点。这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读书效率也高了。
3.3 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学生在阅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那么他们必然希望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教师要避免单一的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长交流等等。学生在不同的交流方式中,观点相互碰撞,增进理解程度,实现了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乐趣,使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得到锻炼。“少讲多读、少理解多感悟、少分析多体会”要成为教师教学阅读的共识。“你认为课文中哪一段最精彩,为什么?” “你能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出来吗?” “你能为课文画一幅图吗?”,类似于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有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只要我们用欣赏、信任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相信学生,用“以学生为本”的态度面对学生,创新教育的成功将指日可待。
收稿日期:201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