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而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应该避免乏味、单调的读,灌输式的讲解。我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读书形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流露出自己的真情,放飞自己的理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注重实效
   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参与
   1.情境激情。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文中的情感。如在学习《画》这一课时,我出示这幅山水画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学习《冬天是个魔术师》这课时,通过观看冬天精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及神奇,并激发他们观察周围世界的兴趣。
   2.朗读动情。学生的情感是在具体而清晰的想象和具体而明确的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读文可以品评角色,体验真情,感受美好,读中促思,使一个个字化作活生生的形象再现于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入境入情。《小小的船》是一首文质兼美的儿歌,在对儿歌的整体感受中,学生对月亮的整体形象有了这样的感受,他们认为月亮就像一艘小小的船高高地挂在夜空中,有了这样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朗读时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美美地朗读,美美地感受,真正地进入了情境,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3.情理统一。一节课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加深。如《梅花》一文的学习时,先让学生感受到梅花的美丽,而当这种情感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就会由爱梅花的外表进而热爱它那不畏风霜的品格,感受到梅花精神的可贵,继而产生对人的百折不挠品格的初步感悟。这才是情感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达到了情与理的统一。
   二、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独立学习。其实,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读读、画画、想想,眼、手、口、脑并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在理解“慢慢”一词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小矿泉水瓶(并装满一定的水)、若干个玻璃跳珠,让学生开动脑筋亲自动手模仿乌鸦的动作,同时结合课文前面提高过的“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学生经过动手动脑,并且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慢慢”一词,然后,还要再进行抽象思维理解乌鸦最后能喝到水的原因,解决“瓶子很高,瓶口很小,里边的水又少”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教给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
   2.开展讨论。讨论应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生互学的过程。学生自学准备后,同时进行讨论和辩论,在认知的活动中,发展了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再实践,再学习,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补充修正别人的意见,从而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读书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开展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共享中形成,优化了他们的学习品质。
   3.鼓励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所以只有勤于思考才会善于发现问题。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课题、中心句、重点词上提出问题,然后将问题进行分类,共性及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应当可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个别问题课后解决或个别解决。如在学习《家》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美读诗句,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朗读,提出了不少问题,其中,共性的问题是“为什么祖国是我们的家”?这一共性的问题也正是文章的重难点所在。对提出问题的孩子我提出了褒奖,并让学生们一起动脑解决问题。这样,问题来源于学生,再由学生自主解决,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质疑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理解课文,靠思考自得,是一个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是低年级学生首先应培养的素质。
   三、读看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棉花姑娘》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棉花姑娘跟谁说了些什么?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读说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其他文献
层次目标教学即教师依据学生现实的认知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制定与其相适应的能够完成的教学目标,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步骤,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层次目标教学以班级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为基本组成形式。它以层次目标教学为中心把反馈-矫正作为关键环节,最终实现大多数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获得最佳发展的目的。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
期刊
“感悟”即“有所感触而领悟”。感悟是一个思维过程。思维活动要依赖于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知识面。语言积累越丰富,自我感悟就越强。对中学生来说,感悟的主要来源是书本,阅读感悟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或阅读材料,有所感触和领悟,从而进入一种境界。因为感悟是建立在阅读体验基础上的一种心理过程,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有了亲身体验之后,就会产生感触,就会有所感悟,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认识到艺术上的巧妙之处,懂得
期刊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源泉,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教学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掌握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量和质量,增长知识并激发其创造才能。新课改强调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理解,自主分析。新课改的课本文本突出了人文色彩、文化色彩、思辨色彩。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要求也放在了显要的位置。良好的阅读能力就是开启大门的钥匙。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
期刊
【摘要】 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指导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策略是:增强时间意识,制仃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时间管理;指导策略   《教育大辞典》指明,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
期刊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语文教师要主动迎接这一新形势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身到素质教育的熔炉中去。重塑教师自身形象,励练创新教学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素质;
期刊
【摘要】 如何进行语文情境的创设就是一个焦点问题。最初,很多语文教师将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局限在课堂导入的范围之内,于是语文课出现了热热闹闹开场,匆匆忙忙结束的怪现象。幸好,现在这种错误倾向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扭转,人们对于语文教学情境创设问题的理解和研究也有了可喜的进展。如,人们这样给语文情境创设下定义: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
期刊
【摘要】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教法与学法的探究已成为教育科研的重要议题,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被视为改革成功的主要标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是摆在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对此谈几点浅见。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法;学法   语文教学要讲究方法,教学方法既有传统的,也有创新的,好不好全在于使用当与不当。不能厚此
期刊
【摘要】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也说:“我们读书,并不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了,最重要是引起学生读书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快乐、和谐的气氛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乐于表达。语文老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将快乐进行到底。”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将“课堂牢房”转变成“课堂乐园”。  【关键词】 语文;课堂活力;方法   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
期刊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我们认为,用辩证的观点,对语文课堂提问作逆反处理,应该说是一种比较聪明而新颖的方法,恰当地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即以中学语文教学为视角,对“辩证与逆反”的提问艺术进行讨论。   一、语文课堂提问中
期刊
【摘要】 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是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手段。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具有代数计算,数据处理,几何作图,视频、音频及媒体流播放等多种功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特别是当多媒体计算机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软件或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Flash、Powerpoint、几何画板等软件,制作诸如:情景导入、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