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而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应该避免乏味、单调的读,灌输式的讲解。我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读书形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流露出自己的真情,放飞自己的理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注重实效
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参与
1.情境激情。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文中的情感。如在学习《画》这一课时,我出示这幅山水画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学习《冬天是个魔术师》这课时,通过观看冬天精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及神奇,并激发他们观察周围世界的兴趣。
2.朗读动情。学生的情感是在具体而清晰的想象和具体而明确的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读文可以品评角色,体验真情,感受美好,读中促思,使一个个字化作活生生的形象再现于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入境入情。《小小的船》是一首文质兼美的儿歌,在对儿歌的整体感受中,学生对月亮的整体形象有了这样的感受,他们认为月亮就像一艘小小的船高高地挂在夜空中,有了这样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朗读时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美美地朗读,美美地感受,真正地进入了情境,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3.情理统一。一节课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加深。如《梅花》一文的学习时,先让学生感受到梅花的美丽,而当这种情感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就会由爱梅花的外表进而热爱它那不畏风霜的品格,感受到梅花精神的可贵,继而产生对人的百折不挠品格的初步感悟。这才是情感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达到了情与理的统一。
二、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独立学习。其实,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读读、画画、想想,眼、手、口、脑并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在理解“慢慢”一词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小矿泉水瓶(并装满一定的水)、若干个玻璃跳珠,让学生开动脑筋亲自动手模仿乌鸦的动作,同时结合课文前面提高过的“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学生经过动手动脑,并且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慢慢”一词,然后,还要再进行抽象思维理解乌鸦最后能喝到水的原因,解决“瓶子很高,瓶口很小,里边的水又少”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教给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
2.开展讨论。讨论应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生互学的过程。学生自学准备后,同时进行讨论和辩论,在认知的活动中,发展了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再实践,再学习,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补充修正别人的意见,从而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读书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开展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共享中形成,优化了他们的学习品质。
3.鼓励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所以只有勤于思考才会善于发现问题。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课题、中心句、重点词上提出问题,然后将问题进行分类,共性及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应当可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个别问题课后解决或个别解决。如在学习《家》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美读诗句,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朗读,提出了不少问题,其中,共性的问题是“为什么祖国是我们的家”?这一共性的问题也正是文章的重难点所在。对提出问题的孩子我提出了褒奖,并让学生们一起动脑解决问题。这样,问题来源于学生,再由学生自主解决,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质疑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理解课文,靠思考自得,是一个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是低年级学生首先应培养的素质。
三、读看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棉花姑娘》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棉花姑娘跟谁说了些什么?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读说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注重实效
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参与
1.情境激情。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文中的情感。如在学习《画》这一课时,我出示这幅山水画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学习《冬天是个魔术师》这课时,通过观看冬天精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及神奇,并激发他们观察周围世界的兴趣。
2.朗读动情。学生的情感是在具体而清晰的想象和具体而明确的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读文可以品评角色,体验真情,感受美好,读中促思,使一个个字化作活生生的形象再现于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入境入情。《小小的船》是一首文质兼美的儿歌,在对儿歌的整体感受中,学生对月亮的整体形象有了这样的感受,他们认为月亮就像一艘小小的船高高地挂在夜空中,有了这样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朗读时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美美地朗读,美美地感受,真正地进入了情境,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3.情理统一。一节课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加深。如《梅花》一文的学习时,先让学生感受到梅花的美丽,而当这种情感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就会由爱梅花的外表进而热爱它那不畏风霜的品格,感受到梅花精神的可贵,继而产生对人的百折不挠品格的初步感悟。这才是情感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达到了情与理的统一。
二、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独立学习。其实,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读读、画画、想想,眼、手、口、脑并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在理解“慢慢”一词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小矿泉水瓶(并装满一定的水)、若干个玻璃跳珠,让学生开动脑筋亲自动手模仿乌鸦的动作,同时结合课文前面提高过的“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学生经过动手动脑,并且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慢慢”一词,然后,还要再进行抽象思维理解乌鸦最后能喝到水的原因,解决“瓶子很高,瓶口很小,里边的水又少”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教给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
2.开展讨论。讨论应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生互学的过程。学生自学准备后,同时进行讨论和辩论,在认知的活动中,发展了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再实践,再学习,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补充修正别人的意见,从而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读书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开展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共享中形成,优化了他们的学习品质。
3.鼓励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所以只有勤于思考才会善于发现问题。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课题、中心句、重点词上提出问题,然后将问题进行分类,共性及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应当可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个别问题课后解决或个别解决。如在学习《家》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美读诗句,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朗读,提出了不少问题,其中,共性的问题是“为什么祖国是我们的家”?这一共性的问题也正是文章的重难点所在。对提出问题的孩子我提出了褒奖,并让学生们一起动脑解决问题。这样,问题来源于学生,再由学生自主解决,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质疑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理解课文,靠思考自得,是一个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是低年级学生首先应培养的素质。
三、读看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棉花姑娘》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棉花姑娘跟谁说了些什么?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读说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