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如何进行语文情境的创设就是一个焦点问题。最初,很多语文教师将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局限在课堂导入的范围之内,于是语文课出现了热热闹闹开场,匆匆忙忙结束的怪现象。幸好,现在这种错误倾向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扭转,人们对于语文教学情境创设问题的理解和研究也有了可喜的进展。如,人们这样给语文情境创设下定义: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情境的创设可以包括以下2个方面:1.利用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学习;2.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关键词】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
一、结合文本环境,巧设导语,牵动学生情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时空变化,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文本与学生脱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比如在讲授《祝福》时,我用这样的言语导入:“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一位四十上下的女人蹒跚地走过来,她,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左手提着一个竹筐,内装一只破碗;右手拄着一支下端开裂的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的小说——《祝福》……”寥寥数语,如投石击水,从情感上一下子牵引住了学生,从而激起他们感悟课文的兴趣。
二、通过对课文作者的介绍巧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意
选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感真挚的美文,也是作者本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格魅力及其独有的人生感悟都会灌注到他的作品里面。因此,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和一位思想丰富的伟大人物对话。这种对话就贯穿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尤其是课文作者的奋斗精神、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品德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找一些和课文作者有关的一些名人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这样,用课文作者和与作者有关的一些名人来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意,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而且也可以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
利用课文作者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情意,不能只是局限在讲解课文之前,而且应该贯穿课文讲解的整个过程。一般的教学过程是在讲课文之前对课文作者进行一些介绍,然后进行课文学习。但是如果把作者的一些情况融入课文讲解的整个过程,教学效果会更好。比如在学习《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课文时,对作者鲁迅的基本情况学生都比较熟悉,不用过多介绍,重点介绍课文写作背景。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理解程度,可以设计一些与鲁迅有关的教学情景。或介绍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心、帮助的事迹(这些事迹不要局限在五位烈士身上,可以延伸到鲁迅对其他文艺界人士的关心、帮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出示有关的图片或文字。这样,既高质量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品德教育。
三、根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随机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意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课前难以料的情况。一般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不了,或个别同学的突然发问,这些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时地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意,使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
有一次,在讲解范仲淹的《渔家傲》时,我认为学生对范仲淹应该很了解,就直接让学生说说对这首词的理解。可是发现学生对“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理解得不是很深。我想,可能是学生对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的事不了解。因此,我就马上说:“同学们听说过‘军中有一范,西人闻之惊破胆’吗?”接着就给学生讲了范仲淹带兵打仗的一些事,学生们马上就理解了这句话。这样,课堂教学也就得以顺利的进行了。
当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其他问题,这时应该及时地创设情境,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在讲《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有关意象。同学们基本上都找对了。当我要转向其他教学内容时,一个同学站其来问:“老师,什么是意象?”这时,有的同学在笑,有的同学在观望。我就笑着说:“好,我给大家讲讲‘花’的意象。花是客观之物,但是当诗人或词人的主观情感不同时,他们笔下的花的意象就不同。比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和‘落花无声,人淡如菊’,这时花中的情感就很淡;‘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和‘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时花中的情感就很浓。为什么同是花,而情感会不同呢?是因为花中所蕴涵的作者的情感不同。这就是说,意象可以理解为客观之物与主观情感的结合体。”及时创设“花”的教学情境,不仅让同学们理解了意象的概念,而且激发了课堂教学活力。
四、表情朗读,创设语言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而朗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实践证明,教师生动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从听觉上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学生听中悟情,听中入情,听中动情,听中生情,达到水乳交融,和谐共振的效果。如教《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时,当我以悲痛、低沉、哀惋、缓慢的语调读完全文,自己已是声音哽咽,热泪盈眶,学生也不禁情动于衷,泪眼模糊。此时,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完全共鸣了,大堰河那勤劳乐观、善良无私的形象已深深铭刻在学生的心中,获得了“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境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关键词】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
一、结合文本环境,巧设导语,牵动学生情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时空变化,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文本与学生脱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比如在讲授《祝福》时,我用这样的言语导入:“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一位四十上下的女人蹒跚地走过来,她,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左手提着一个竹筐,内装一只破碗;右手拄着一支下端开裂的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的小说——《祝福》……”寥寥数语,如投石击水,从情感上一下子牵引住了学生,从而激起他们感悟课文的兴趣。
二、通过对课文作者的介绍巧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意
选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感真挚的美文,也是作者本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格魅力及其独有的人生感悟都会灌注到他的作品里面。因此,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和一位思想丰富的伟大人物对话。这种对话就贯穿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尤其是课文作者的奋斗精神、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品德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找一些和课文作者有关的一些名人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这样,用课文作者和与作者有关的一些名人来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意,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而且也可以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
利用课文作者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情意,不能只是局限在讲解课文之前,而且应该贯穿课文讲解的整个过程。一般的教学过程是在讲课文之前对课文作者进行一些介绍,然后进行课文学习。但是如果把作者的一些情况融入课文讲解的整个过程,教学效果会更好。比如在学习《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课文时,对作者鲁迅的基本情况学生都比较熟悉,不用过多介绍,重点介绍课文写作背景。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理解程度,可以设计一些与鲁迅有关的教学情景。或介绍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心、帮助的事迹(这些事迹不要局限在五位烈士身上,可以延伸到鲁迅对其他文艺界人士的关心、帮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出示有关的图片或文字。这样,既高质量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品德教育。
三、根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随机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意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课前难以料的情况。一般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不了,或个别同学的突然发问,这些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时地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意,使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
有一次,在讲解范仲淹的《渔家傲》时,我认为学生对范仲淹应该很了解,就直接让学生说说对这首词的理解。可是发现学生对“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理解得不是很深。我想,可能是学生对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的事不了解。因此,我就马上说:“同学们听说过‘军中有一范,西人闻之惊破胆’吗?”接着就给学生讲了范仲淹带兵打仗的一些事,学生们马上就理解了这句话。这样,课堂教学也就得以顺利的进行了。
当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其他问题,这时应该及时地创设情境,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在讲《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有关意象。同学们基本上都找对了。当我要转向其他教学内容时,一个同学站其来问:“老师,什么是意象?”这时,有的同学在笑,有的同学在观望。我就笑着说:“好,我给大家讲讲‘花’的意象。花是客观之物,但是当诗人或词人的主观情感不同时,他们笔下的花的意象就不同。比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和‘落花无声,人淡如菊’,这时花中的情感就很淡;‘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和‘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时花中的情感就很浓。为什么同是花,而情感会不同呢?是因为花中所蕴涵的作者的情感不同。这就是说,意象可以理解为客观之物与主观情感的结合体。”及时创设“花”的教学情境,不仅让同学们理解了意象的概念,而且激发了课堂教学活力。
四、表情朗读,创设语言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而朗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实践证明,教师生动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从听觉上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学生听中悟情,听中入情,听中动情,听中生情,达到水乳交融,和谐共振的效果。如教《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时,当我以悲痛、低沉、哀惋、缓慢的语调读完全文,自己已是声音哽咽,热泪盈眶,学生也不禁情动于衷,泪眼模糊。此时,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完全共鸣了,大堰河那勤劳乐观、善良无私的形象已深深铭刻在学生的心中,获得了“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境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