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he135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难治性疾病。感染乙肝病毒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及时、有效、彻底地清除病毒导致乙型肝炎的免疫耐受,目前被认为是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一个主要机制。免疫耐受包括了宿主和病毒两方面的因素,而宿主免疫功能紊乱是其主要原因。因而调整紊乱的免疫系统,打破HBV感染后的免疫耐受状态,将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所在。对近年来关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耐受的临床病理特征、形成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钻孔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过程,比较不同孔直径钻孔术对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用中国白兔24只,在股骨关节面造成6mm×8mm全层软骨缺损,分别施行孔径1mm和1.5mm的钻孔术,术后4、8周取材,行组织学,光、电镜检查并进行评估。结果:(1)两组的优势修复组织均混有类透明软骨、幼稚软骨和纤维软骨,对照组为纤维组织。(2)修复组织厚度,1mm孔比1.5mm孔厚。(3)修复组织覆盖缺损的面积
Wistar大鼠饮30和50mg/L高氟(F)水造成慢性氟中毒,同时另外两组大鼠饮高F水、饲2mg/kg加硒(Se)饲料。1年内每月测饮水、摄食和排尿量,而后计算其日平均摄F、排F量,并每月测尿液F含量。喂养至4、8、14个月时将大鼠分3批
光敏感通道(channelrhodopsin-2,ChR2)是一种受光脉冲控制的具有7次跨膜结构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蛋白,自1991年从莱茵衣藻中发现后被许多实验室所关注.依据ChR2可以快速形成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物理所简介1.任务与方向物理研究所是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主要经营单元,其使命是通过电子、光学和辐射技术的测量服务与研究成果为美国工业界提供强
首先介绍了我实验室自主开发的实用型产品:空调压缩机驱动的同轴脉冲管制冷机,然后针对实用化过程中要求脉冲管的热端长度增加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些分析结果。通过一组实验
研究了大鼠腹腔注射1.0mgCd2+/kg体重的氯化镉和0.32mgPt2+/kg体重顺铂后,镉和铂在体内的分布及其肝、肾毒性。结果发现:镉主要分布于肝脏,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镉有向肾脏集中的趋势;铂主要分布于肾;氯化镉引
金葡菌为全球性重要致病菌之一,它产生大量的细胞外蛋白,是重要的致病因子,包括凝固醇和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Fibrinogen-BindingFib)在内。后者可与纤维蛋白原结合,与金葡菌粘附于静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0.1-30)W激光功率基准装置由绝对型基准辐射计、稳功率激光源、量值传递装置和电测系统组成。用于量值复现的基准辐射计是首次采用相似性理论设计,具有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