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210437)
上海中医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10032)
(接上期)
2.2.5课程建设:
2.2.5.1教学大纲:在确定高等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的课程后,我们相应制定出教学大纲。在大纲编写中,既要求保证大纲的明确目的性、前沿性、思想性、启发性和教学适应性,也力求突出本门课程的特色,并通过教学实践和教材表现。
2.2.5.2教材建设:根据推拿学专业课程的特点和水平,先后编写了“推拿功法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文献学”、“推拿实验学”、“推拿学研究进展”、“骨伤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治疗学”、“内妇推拿治疗学”等课程讲义,出版了《中医推拿学》、《推拿功法学》、《推拿手法图谱》、《推拿大成》等教学参考书。15年来,这些讲义、教学经过教学实践,反复修订,目前已基本完成教材定稿,计划在“十五”期间出版,填补高等中医教育的空白。
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们注意纵横两条编写工作路线协调进行。如《推拿手法学》,纵向通过教材(讲义)→讲稿→教学参考→教材(讲义)的编写循环流程展开。横向上,为本科生学习推拿手法,编写了以下一系列配套教材:《推拿手法图谱》、《推拿问答》、《推拿手法学》、《推拿基本手法10周自习计划》和《中华推拿》(录象带)等,为学生学习提供内容丰富、全方位的教学材料。
2.2.5.3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手段改革包括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技术、考试方法三部分,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2.2.5.3.1我们认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不在对具体方法程序的改变,而是教学思想的转变。现代教学理论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智力、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以学生的充分、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在师生观上,强调师生合作,课堂民主。我们提倡“因材施教”、“因课施教”、“因人施教”,在继承发扬讲授法、演示法、提问法、练习实验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努力探寻本门课程的教学法规律。
例如:“推拿实验学”的假设———探究式教学法。在实验课上,改变了过去一言堂式的教师灌输实验法,以提问展开教学,学生假设各种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而后在教师辅助指导下,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结果与假设的相关性,由此从实验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各环节进行探究。这种假设———探究式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专研,着眼于思维能力、创造性培养的课堂教学方式,它遵循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造精神和团队精神。
此外,“推拿手法学”以推拿手法技能形成、发展为线索,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于实践中形成的周期教学法、递增教学训练法、示范———模仿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推拿文献学”形成了古为今用的教学法。目前,推拿专业课程已经基本形成了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
2.2.5.3.2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技术。
至1996年底12门推拿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基本采用了投影、幻灯等电化教学技术,现在“骨伤推拿治疗学”、“推拿文献学”、“推拿实验学”等课程已经制作了CAI课件,并在课堂实践中进行运用。
我们探索了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尝试进行CAI辅助教学后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功能除了在课堂上发挥作用,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人机对话,按顺序或随机地完成指定或自选的学习内容,这种区别对待的个体教学效果是班级教学难以企及的。目前,有条件的课程正在积极进行此项工作研究。
2.2.5.3.3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摸索适合推拿学专业课程的考试方法。在吸收了最新的一些推拿科研成果后,一些课程正在努力设计自身的考核方法。“推拿手法学”在保留传统的手法外形评分和书面考试外,自1989年起,开始以第一代推拿手法测定仪进行手法力学特征的评定。1996年后,在成功地开发第二代推拿手法测定仪后,又开展了手法动力学的考核。这样不仅增加手法考核的客观化和透明度,而且激发了学生学练技能的积极性。“推拿功法学”在第一阶段考核时,采用了最大摄氧量等耐力指标和情绪量值来综合评价功效。“推拿文献学”以学生完成自选题目的推拿小论文作为考核方法。“骨伤推拿治疗学”等临床课程以常见病的诊疗技术综合评定作为考核方法等。
长期的努力,使我们在教学手段的改革中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在学校4届中青年课堂教学竞赛中,推拿专业课程教师共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获奖人数、等级在全校各教研室名列前茅。
2.2.6教学管理方法:教学管理方法科学化是推动高等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落实的重要保障。
2.2.6.1管理措施:经过实践我们探索了系统目标化教学管理措施。将教学改革实验方案中各个环节的目标化管理与院(系)、教研室二级教学管理相结合,及时双向信息反馈,形成了动态目标教学管理,实行推拿系、岳阳医院、推拿研究所的一体化教学管理机制。畅通的目标管理流程保证了教学改革实践的顺利开展。实行制度化教学管理,建立了必要的学习和研究制度。
2.2.6.2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作为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保证教学质量上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将教学评估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调控阀,将教学评估主动介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临床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学力测量等方面,保证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2.2.6.3教师队伍:建设基础与临床复合型的教师队伍。专业教学的教师,基础和临床相结合,每年抽一部分临床教师,到学校与基础教师一起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基础教师定期临床实践。我们鼓励教师在开展专业科学研究的同时,积极钻研教学科研,使两者相辅相成,努力成为一名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掌握一定教学研究方法的高校教师。
高等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它自身的内容必须配套进行,包括课程体系目标、课程建设和管理方法的配套;另一方面,它作为高等院校整体改革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还必须同教育的整体改革配套进行。只有将此两个方面、多种因素综合进行,才能产生联动效果,保证改革实践的效应表达。
3高等院校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效应
3.1人才输出从1985年起,我们共开展了13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培养了407名推拿学专业毕业生。这些向社会提供的学生在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发展与提高,是评价高等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效应的基本标准。
3.1.1毕业论文学生在毕业时撰写的论文,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客观指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407篇毕业论文统计学分析。3.1.1.1论文类型:图2显示,407篇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包括理论、临床、实践和文献4个研究类型。(未完待续)
上海中医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10032)
(接上期)
2.2.5课程建设:
2.2.5.1教学大纲:在确定高等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的课程后,我们相应制定出教学大纲。在大纲编写中,既要求保证大纲的明确目的性、前沿性、思想性、启发性和教学适应性,也力求突出本门课程的特色,并通过教学实践和教材表现。
2.2.5.2教材建设:根据推拿学专业课程的特点和水平,先后编写了“推拿功法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文献学”、“推拿实验学”、“推拿学研究进展”、“骨伤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治疗学”、“内妇推拿治疗学”等课程讲义,出版了《中医推拿学》、《推拿功法学》、《推拿手法图谱》、《推拿大成》等教学参考书。15年来,这些讲义、教学经过教学实践,反复修订,目前已基本完成教材定稿,计划在“十五”期间出版,填补高等中医教育的空白。
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们注意纵横两条编写工作路线协调进行。如《推拿手法学》,纵向通过教材(讲义)→讲稿→教学参考→教材(讲义)的编写循环流程展开。横向上,为本科生学习推拿手法,编写了以下一系列配套教材:《推拿手法图谱》、《推拿问答》、《推拿手法学》、《推拿基本手法10周自习计划》和《中华推拿》(录象带)等,为学生学习提供内容丰富、全方位的教学材料。
2.2.5.3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手段改革包括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技术、考试方法三部分,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2.2.5.3.1我们认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不在对具体方法程序的改变,而是教学思想的转变。现代教学理论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智力、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以学生的充分、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在师生观上,强调师生合作,课堂民主。我们提倡“因材施教”、“因课施教”、“因人施教”,在继承发扬讲授法、演示法、提问法、练习实验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努力探寻本门课程的教学法规律。
例如:“推拿实验学”的假设———探究式教学法。在实验课上,改变了过去一言堂式的教师灌输实验法,以提问展开教学,学生假设各种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而后在教师辅助指导下,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结果与假设的相关性,由此从实验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各环节进行探究。这种假设———探究式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专研,着眼于思维能力、创造性培养的课堂教学方式,它遵循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造精神和团队精神。
此外,“推拿手法学”以推拿手法技能形成、发展为线索,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于实践中形成的周期教学法、递增教学训练法、示范———模仿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推拿文献学”形成了古为今用的教学法。目前,推拿专业课程已经基本形成了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
2.2.5.3.2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技术。
至1996年底12门推拿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基本采用了投影、幻灯等电化教学技术,现在“骨伤推拿治疗学”、“推拿文献学”、“推拿实验学”等课程已经制作了CAI课件,并在课堂实践中进行运用。
我们探索了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尝试进行CAI辅助教学后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功能除了在课堂上发挥作用,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人机对话,按顺序或随机地完成指定或自选的学习内容,这种区别对待的个体教学效果是班级教学难以企及的。目前,有条件的课程正在积极进行此项工作研究。
2.2.5.3.3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摸索适合推拿学专业课程的考试方法。在吸收了最新的一些推拿科研成果后,一些课程正在努力设计自身的考核方法。“推拿手法学”在保留传统的手法外形评分和书面考试外,自1989年起,开始以第一代推拿手法测定仪进行手法力学特征的评定。1996年后,在成功地开发第二代推拿手法测定仪后,又开展了手法动力学的考核。这样不仅增加手法考核的客观化和透明度,而且激发了学生学练技能的积极性。“推拿功法学”在第一阶段考核时,采用了最大摄氧量等耐力指标和情绪量值来综合评价功效。“推拿文献学”以学生完成自选题目的推拿小论文作为考核方法。“骨伤推拿治疗学”等临床课程以常见病的诊疗技术综合评定作为考核方法等。
长期的努力,使我们在教学手段的改革中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在学校4届中青年课堂教学竞赛中,推拿专业课程教师共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获奖人数、等级在全校各教研室名列前茅。
2.2.6教学管理方法:教学管理方法科学化是推动高等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落实的重要保障。
2.2.6.1管理措施:经过实践我们探索了系统目标化教学管理措施。将教学改革实验方案中各个环节的目标化管理与院(系)、教研室二级教学管理相结合,及时双向信息反馈,形成了动态目标教学管理,实行推拿系、岳阳医院、推拿研究所的一体化教学管理机制。畅通的目标管理流程保证了教学改革实践的顺利开展。实行制度化教学管理,建立了必要的学习和研究制度。
2.2.6.2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作为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保证教学质量上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将教学评估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调控阀,将教学评估主动介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临床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学力测量等方面,保证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2.2.6.3教师队伍:建设基础与临床复合型的教师队伍。专业教学的教师,基础和临床相结合,每年抽一部分临床教师,到学校与基础教师一起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基础教师定期临床实践。我们鼓励教师在开展专业科学研究的同时,积极钻研教学科研,使两者相辅相成,努力成为一名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掌握一定教学研究方法的高校教师。
高等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它自身的内容必须配套进行,包括课程体系目标、课程建设和管理方法的配套;另一方面,它作为高等院校整体改革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还必须同教育的整体改革配套进行。只有将此两个方面、多种因素综合进行,才能产生联动效果,保证改革实践的效应表达。
3高等院校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效应
3.1人才输出从1985年起,我们共开展了13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培养了407名推拿学专业毕业生。这些向社会提供的学生在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发展与提高,是评价高等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效应的基本标准。
3.1.1毕业论文学生在毕业时撰写的论文,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客观指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407篇毕业论文统计学分析。3.1.1.1论文类型:图2显示,407篇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包括理论、临床、实践和文献4个研究类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