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根据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西游记》进行拓展和演绎的3D动画电影,由田晓鹏执导,张磊、林子杰、刘九容和童自荣等联袂配音。
影片讲述了已于五行山下寂寞沉潜五百年的孙悟空被儿时的唐僧——俗名江流儿的小和尚误打误撞地解除了封印,在相互陪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初心,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影片于2015年7月10日以2D、3D、中国巨幕的形式在国内公映后,即以优秀的口碑引发网友观众的热烈追捧和媒体的广泛报道,截至2015年8月17日影片票房已达到9亿人民币。《人民日报》发文称本片是中国动画电影十年来少有的现象级作品。其尤为难得地为当下的国内动画产业树立了一个与观众、市场良性互动的标杆:一部动画电影可以不靠前期炒作、不靠明星加盟等宣传噱头、不靠题材上的一味迁就、不靠在制作成本上“薅羊毛”,只靠优秀的品质,就令观众交口称赞。无数单纯为了增加票房而自发多次观影的观众,用行动击破了对中国动画市场“不识货”“没有购买力”“低龄化”的成见。一种基于市场的、创作者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由此产生。
今天早上,习惯性地在早餐时间于电脑上寻找佐餐节目,而第一选择总是:《锵锵三人行》。当点开网页,看到最新一期节目是谈论《大圣归来》时,瞬间觉得实在是巧得过头,当我要为这部电影写点什么的时候,最喜欢的一档电视节目居然就在谈同样的话题。但或许,这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大圣归来》已经是引发万众瞩目的电影。
这部历经八年的幕后工作,才得以与观众见面的3D动画,讲述了一个全新版本的孙大圣的故事。大闹天宫后,齐天大圣被压五行山,四百多年过去,他成为一个传说。而此时的长安城,山妖横行,经常来抓童男童女以修炼妖术。百姓朝不保夕惶惶度日。城中有个七岁的孤儿江流儿,被行脚僧法明收留,两人相依为命。而在江流儿小小的心里,一直住着一个曾经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江流儿梦想着有一天齐天大圣会来解救长安城中百姓的苦难。这一天,山妖又来劫掠童男童女。江流儿救了一个小女孩,引来山妖追杀,他一路逃跑,跑进了五行山,误打误撞解除了五行山的封印,还大圣了自由身。江流儿希望大圣能帮助长安城的老百姓铲除山妖。但大圣自由之后只想回花果山过逍遥自在的日子。却无奈腕上封印还未解除,又欠江流儿人情,只得勉强护送他们回长安城。一路上八戒和白龙马也各自因缘际会现身,但或因落魄或因魔性大发,英雄不再。妖王为夺回女童,布下夜店迷局,原本以为会有一场大战,却发现大圣根本法力尽失。山妖轻而易举抓走女童,大圣不愿再涉险救人,江流儿决定只身犯险。日全食之日,在悬空寺,正当妖王准备将童男童女投入丹炉中,江流儿冲进了道场。江流儿的英雄行为激励了大圣,燃烧起他心中热血。最终,在拯救他人的过程中,已成凡人的大圣重新成为齐天大圣。
這部影片,从剧情看,虽然是取材自《西游记》孙悟空的故事,但是除了几个人物之外,情节都是虚构的。但这种虚构应该说非常聪明、非常有创意,它截取了大圣被压五行山到护送唐僧西天取经这一阶段作为故事发生的时间。而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在《西游记》原著小说和各个版本的影视剧中是空白的。周星驰的经典《大话西游》虽然在故事时间选取的节点上,比较接近《大圣归来》,但那是一部心存颠覆意图、充满了后现代思维,完全拍给成年人看的电影,和《大圣归来》的路数和出发点完全不同。事实上,抛开大圣这个人物,去除西游记这个故事的依托,《大圣归来》具有极大的共通性。正像很多评论所说,影片充斥了好莱坞电影的影子——曾经的英雄归于落寞和平静,意志消沉。甚至拒绝忆起昔日的豪情和伟大事迹,只想安稳过完余生。但英雄注定是要承担重任的,于是,在某个人某个事件的激发下,他们重新找回昔日的自我。自此开启新的英雄篇章。确实,在我们看过的好莱坞电影中,这种叙事腔调再熟悉不过。通常我们把它归类为好莱坞电影的英雄主义叙事模式。而这种情节推进方式,看起来也确实不是中国传统故事惯有的。或许,这和我们的文化讲究集体的力量,而不崇尚个人英雄行为有关。
但是,非常有趣的是,《大圣归来》今日的荣耀,恰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中鲜有此类人物。在浩如烟海的汉语言文学作品中,齐天大圣是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不服从传统和权威的文学形象。虽然这种不服从在他和如来佛祖达成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协议后,变得多少有些被招安了的味道。但一部西游记,成为悟空的大圣并没有完全失去他自由自在的天性,这只由大自然孕化从石头中蹦出的猴子,注定和它非凡的出身方式一样, 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听话的人。于是,这个人物形象将因永远无法超越而弥足珍贵。当我们今日试图找出这部电影种种的好,试图解释,为何它的口碑、观众人数以及受众年龄层都远远超出影片制作方和整个社会的心理预期时,是否有想过,根源也许并不仅仅在电影本身,而是根源于一种隐秘的潜意识,也许在每个人心里,都和江流儿一样,曾经有过或者仍然有一个齐天大圣,哪怕我们知道那仅仅是一个传说,对它的向往却依然固守在心底。于是,无论选材上的考量为何,应该说,和与它同台竞争的同期院线电影比,《大圣归来》在创作理念上已经站在一个独特而更高的维度之上。
当然,好的题材只是一部电影具有存在和观看价值的第一步——这里我刻意避免了成功这个词汇,而强调存在和具有被观看价值,因为在今日的中国,票房已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志。然而,我们知道,并非如此。甚至,《大圣归来》今日越来越高的票房也并不是它成功的佐证。如果我们今日确定《大圣归来》可归为“好”的电影,只是因为它值得一看。
而当有了一个好题材后,立意显然更为重要。毫无疑问,《大圣归来》在立意上也做出了和当下大多数中国影片颇为不同的选择,尽管看起来更为通俗,甚至流俗。这个选择就是上文提到过的好莱坞英雄主义电影模式,似乎没有新意。但是,这中间显然存在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会因为重复而被损耗,而无价值的东西无论如何粉饰,也不可能变得有价值。而如何判断一个东西是否有价值,这比较复杂,这里不深入分析。但目前的情形就是,当下太多的中国电影追求标新立异,最终结果是电影诉求上的苍白和扭曲,这比剧本写作过程中技术环节的薄弱更加成为中国电影质量的致命伤。
由此,相比题材,《大圣归来》的立意更为难得,在庞大的市场惯性和影响之下,《大圣归来》不啻一次回归。中国电影,哪怕仅仅是局限在中国动画电影的范畴之内,《大圣归来》的出现,也为它们重新树立了积极正面的叙事三观。而这才是体现一部电影的价值的核心力量。
影片放映至今,所有的评价基本纠结于两方面,对剧情的不尽如意的惋惜和剖析,以及对制作技术之精良的赞美和惊叹。对于一部3D动画电影,这是两个必然的关注点。而这两点,这篇文章都没有丝毫涉及。幕后工作的呕心沥血,技术的极大进步和远超其他国产动画的创造力,毋庸置疑是这部影片的优点所在,无需在这里重复褒扬。而剧情的薄弱,则是所有国产电影面临的问题,无法期望《大圣归来》有质的飞跃,毕竟它依然是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产物。但是,至少我们有了《大圣归来》。而这部电影,不仅带来了大圣,也带来了新的电影思路和表达方法。当我们被并不完美的剧情引领前行,当我们为炫目的画面所叹息,我们骤然明白:大圣归来了,但归来的,又何止是大圣。
影片讲述了已于五行山下寂寞沉潜五百年的孙悟空被儿时的唐僧——俗名江流儿的小和尚误打误撞地解除了封印,在相互陪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初心,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影片于2015年7月10日以2D、3D、中国巨幕的形式在国内公映后,即以优秀的口碑引发网友观众的热烈追捧和媒体的广泛报道,截至2015年8月17日影片票房已达到9亿人民币。《人民日报》发文称本片是中国动画电影十年来少有的现象级作品。其尤为难得地为当下的国内动画产业树立了一个与观众、市场良性互动的标杆:一部动画电影可以不靠前期炒作、不靠明星加盟等宣传噱头、不靠题材上的一味迁就、不靠在制作成本上“薅羊毛”,只靠优秀的品质,就令观众交口称赞。无数单纯为了增加票房而自发多次观影的观众,用行动击破了对中国动画市场“不识货”“没有购买力”“低龄化”的成见。一种基于市场的、创作者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由此产生。
今天早上,习惯性地在早餐时间于电脑上寻找佐餐节目,而第一选择总是:《锵锵三人行》。当点开网页,看到最新一期节目是谈论《大圣归来》时,瞬间觉得实在是巧得过头,当我要为这部电影写点什么的时候,最喜欢的一档电视节目居然就在谈同样的话题。但或许,这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大圣归来》已经是引发万众瞩目的电影。
这部历经八年的幕后工作,才得以与观众见面的3D动画,讲述了一个全新版本的孙大圣的故事。大闹天宫后,齐天大圣被压五行山,四百多年过去,他成为一个传说。而此时的长安城,山妖横行,经常来抓童男童女以修炼妖术。百姓朝不保夕惶惶度日。城中有个七岁的孤儿江流儿,被行脚僧法明收留,两人相依为命。而在江流儿小小的心里,一直住着一个曾经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江流儿梦想着有一天齐天大圣会来解救长安城中百姓的苦难。这一天,山妖又来劫掠童男童女。江流儿救了一个小女孩,引来山妖追杀,他一路逃跑,跑进了五行山,误打误撞解除了五行山的封印,还大圣了自由身。江流儿希望大圣能帮助长安城的老百姓铲除山妖。但大圣自由之后只想回花果山过逍遥自在的日子。却无奈腕上封印还未解除,又欠江流儿人情,只得勉强护送他们回长安城。一路上八戒和白龙马也各自因缘际会现身,但或因落魄或因魔性大发,英雄不再。妖王为夺回女童,布下夜店迷局,原本以为会有一场大战,却发现大圣根本法力尽失。山妖轻而易举抓走女童,大圣不愿再涉险救人,江流儿决定只身犯险。日全食之日,在悬空寺,正当妖王准备将童男童女投入丹炉中,江流儿冲进了道场。江流儿的英雄行为激励了大圣,燃烧起他心中热血。最终,在拯救他人的过程中,已成凡人的大圣重新成为齐天大圣。
這部影片,从剧情看,虽然是取材自《西游记》孙悟空的故事,但是除了几个人物之外,情节都是虚构的。但这种虚构应该说非常聪明、非常有创意,它截取了大圣被压五行山到护送唐僧西天取经这一阶段作为故事发生的时间。而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在《西游记》原著小说和各个版本的影视剧中是空白的。周星驰的经典《大话西游》虽然在故事时间选取的节点上,比较接近《大圣归来》,但那是一部心存颠覆意图、充满了后现代思维,完全拍给成年人看的电影,和《大圣归来》的路数和出发点完全不同。事实上,抛开大圣这个人物,去除西游记这个故事的依托,《大圣归来》具有极大的共通性。正像很多评论所说,影片充斥了好莱坞电影的影子——曾经的英雄归于落寞和平静,意志消沉。甚至拒绝忆起昔日的豪情和伟大事迹,只想安稳过完余生。但英雄注定是要承担重任的,于是,在某个人某个事件的激发下,他们重新找回昔日的自我。自此开启新的英雄篇章。确实,在我们看过的好莱坞电影中,这种叙事腔调再熟悉不过。通常我们把它归类为好莱坞电影的英雄主义叙事模式。而这种情节推进方式,看起来也确实不是中国传统故事惯有的。或许,这和我们的文化讲究集体的力量,而不崇尚个人英雄行为有关。
但是,非常有趣的是,《大圣归来》今日的荣耀,恰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中鲜有此类人物。在浩如烟海的汉语言文学作品中,齐天大圣是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不服从传统和权威的文学形象。虽然这种不服从在他和如来佛祖达成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协议后,变得多少有些被招安了的味道。但一部西游记,成为悟空的大圣并没有完全失去他自由自在的天性,这只由大自然孕化从石头中蹦出的猴子,注定和它非凡的出身方式一样, 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听话的人。于是,这个人物形象将因永远无法超越而弥足珍贵。当我们今日试图找出这部电影种种的好,试图解释,为何它的口碑、观众人数以及受众年龄层都远远超出影片制作方和整个社会的心理预期时,是否有想过,根源也许并不仅仅在电影本身,而是根源于一种隐秘的潜意识,也许在每个人心里,都和江流儿一样,曾经有过或者仍然有一个齐天大圣,哪怕我们知道那仅仅是一个传说,对它的向往却依然固守在心底。于是,无论选材上的考量为何,应该说,和与它同台竞争的同期院线电影比,《大圣归来》在创作理念上已经站在一个独特而更高的维度之上。
当然,好的题材只是一部电影具有存在和观看价值的第一步——这里我刻意避免了成功这个词汇,而强调存在和具有被观看价值,因为在今日的中国,票房已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志。然而,我们知道,并非如此。甚至,《大圣归来》今日越来越高的票房也并不是它成功的佐证。如果我们今日确定《大圣归来》可归为“好”的电影,只是因为它值得一看。
而当有了一个好题材后,立意显然更为重要。毫无疑问,《大圣归来》在立意上也做出了和当下大多数中国影片颇为不同的选择,尽管看起来更为通俗,甚至流俗。这个选择就是上文提到过的好莱坞英雄主义电影模式,似乎没有新意。但是,这中间显然存在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会因为重复而被损耗,而无价值的东西无论如何粉饰,也不可能变得有价值。而如何判断一个东西是否有价值,这比较复杂,这里不深入分析。但目前的情形就是,当下太多的中国电影追求标新立异,最终结果是电影诉求上的苍白和扭曲,这比剧本写作过程中技术环节的薄弱更加成为中国电影质量的致命伤。
由此,相比题材,《大圣归来》的立意更为难得,在庞大的市场惯性和影响之下,《大圣归来》不啻一次回归。中国电影,哪怕仅仅是局限在中国动画电影的范畴之内,《大圣归来》的出现,也为它们重新树立了积极正面的叙事三观。而这才是体现一部电影的价值的核心力量。
影片放映至今,所有的评价基本纠结于两方面,对剧情的不尽如意的惋惜和剖析,以及对制作技术之精良的赞美和惊叹。对于一部3D动画电影,这是两个必然的关注点。而这两点,这篇文章都没有丝毫涉及。幕后工作的呕心沥血,技术的极大进步和远超其他国产动画的创造力,毋庸置疑是这部影片的优点所在,无需在这里重复褒扬。而剧情的薄弱,则是所有国产电影面临的问题,无法期望《大圣归来》有质的飞跃,毕竟它依然是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产物。但是,至少我们有了《大圣归来》。而这部电影,不仅带来了大圣,也带来了新的电影思路和表达方法。当我们被并不完美的剧情引领前行,当我们为炫目的画面所叹息,我们骤然明白:大圣归来了,但归来的,又何止是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