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故事套嵌型文本的教学应指导学生梳理文脉,把握文本特质。教师可引领学生进行词串统整,感知内容;复述故事内容,训练语言;进行同质类比,梳理联系。
[关键词]故事套嵌型;词串统整;复述故事;同质类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69-01
《第八次》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篇典型的故事套故事的课文,讲述了苏格兰王子布鲁斯在几次抵抗侵略军失败后,受到蜘蛛织网的启发,奋勇发起第八次抵抗,最终成功的故事。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整体把握、梳理文本、最终发展语用呢?笔者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感受。
一、词串统整,感知内容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知概括能力。因此,笔者尝试运用词串统整的方式,引领学生感知文本的基本内容。
在学生整体初读之后,教师为学生设置了几组词串。第一组:侵略、抗击、打仗——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辨析“侵略”“抗击”都与“打仗”相关,但存在着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从而引领学生概括出故事发展的“起因”;第二组:失败、磨坊、招集——了解布鲁斯王子在七次失败之后的心历程,相机梳理出故事发展的“经过”;第三组:动员、抵抗、成功——在了解“动员”在文本中的大意后,提炼出故事发展的“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再次朗读课文,并相机引导学生运用词串中的词语对课文进行梳理与复述,了解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了一段描述故事发展内容的话,并将其中的部分词语抽调,组织学生尝试用词串中的词语进行填空,真正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
纵观整个板块,教师在文本故事发展的脉络中分别提炼出三组词语,分别指向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不仅相机教会学生易错的生字新词,同时也为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深入复述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复述故事,训练语言
要想真正对整篇文本的大故事形成深入的洞察,就必须要从文本中的小故事开始突破。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聚焦文本的第三自然段,引领学生紧扣文本的细节进行描述
教师首先为学生出示语段,进行反复地朗读。随后,教师从中提炼出文本的核心词语:蜘蛛织网、丝断网破、重新扯起、毫不灰心、成功织网,并进行示范性复述。蜘蛛一共八次织网,是否需要将每次织网的过程都说一次呢?教师在示范复述的过程中故意出错,让学生意識到如果将八次织网的过程全部都说一遍,就会显得重复琐碎。于是,教师相机引领学生聚焦课文中“就这样,断了结,结了断……”感知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构思。之后,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感悟,引领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自由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生复述能力的不断提升。
教师以课文中的小故事为蓝本,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文本的核心语段,引领学生在感知语言、提炼语言、整合语言的过程中,通过复述的形式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有效发展。
三、同质类比,梳理联系
作为一篇典型的故事套嵌型文本,在充分关注小故事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引领学生依托大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整合的视角关注文本的故事信息,在类比中把握大小故事之间的关联,从而在据点突破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解读能力的高速发展。
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将布鲁斯王子的经历与蜘蛛织网的故事进行对比阅读,探寻这两个故事之间的共同点。学生发现:这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遭遇了来自外界的破坏,布鲁斯王子是遭到了别人的侵略,蜘蛛是在织网时被大风侵袭;两者都是连续七次努力之后仍旧处于失败的状态中;略有不同的是,布鲁斯王子“几乎失去了信心”,而蜘蛛却是,“毫不灰心”;两个故事的最后,大家都取得了成功;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表现出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正是这两个故事之间存在着共性特征,作者才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类比套用、相互关联的严谨结构,更让布鲁斯王子的大故事显得逻辑畅通,水到渠成。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文本中的两个故事完全割裂开来,而是引领学生利用两者之间的关联,在类比辨析、整合统整的视角下进行感知,成功地将故事糅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言语能力的不断发展。
总之,第一课时的教学,整体性感知文本是基本要求,但究竟该怎样梳理文脉、把握文本,就需要根据课文的特质来展开。对于这种故事套嵌型的文本,我们可以词串的方式统领文本的学习,紧扣小故事,逐步还原文本的庐山真面目,促进第一课时教学效益的不断提升。
(责编 刘宇帆)
[关键词]故事套嵌型;词串统整;复述故事;同质类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69-01
《第八次》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篇典型的故事套故事的课文,讲述了苏格兰王子布鲁斯在几次抵抗侵略军失败后,受到蜘蛛织网的启发,奋勇发起第八次抵抗,最终成功的故事。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整体把握、梳理文本、最终发展语用呢?笔者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感受。
一、词串统整,感知内容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知概括能力。因此,笔者尝试运用词串统整的方式,引领学生感知文本的基本内容。
在学生整体初读之后,教师为学生设置了几组词串。第一组:侵略、抗击、打仗——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辨析“侵略”“抗击”都与“打仗”相关,但存在着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从而引领学生概括出故事发展的“起因”;第二组:失败、磨坊、招集——了解布鲁斯王子在七次失败之后的心历程,相机梳理出故事发展的“经过”;第三组:动员、抵抗、成功——在了解“动员”在文本中的大意后,提炼出故事发展的“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再次朗读课文,并相机引导学生运用词串中的词语对课文进行梳理与复述,了解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了一段描述故事发展内容的话,并将其中的部分词语抽调,组织学生尝试用词串中的词语进行填空,真正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
纵观整个板块,教师在文本故事发展的脉络中分别提炼出三组词语,分别指向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不仅相机教会学生易错的生字新词,同时也为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深入复述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复述故事,训练语言
要想真正对整篇文本的大故事形成深入的洞察,就必须要从文本中的小故事开始突破。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聚焦文本的第三自然段,引领学生紧扣文本的细节进行描述
教师首先为学生出示语段,进行反复地朗读。随后,教师从中提炼出文本的核心词语:蜘蛛织网、丝断网破、重新扯起、毫不灰心、成功织网,并进行示范性复述。蜘蛛一共八次织网,是否需要将每次织网的过程都说一次呢?教师在示范复述的过程中故意出错,让学生意識到如果将八次织网的过程全部都说一遍,就会显得重复琐碎。于是,教师相机引领学生聚焦课文中“就这样,断了结,结了断……”感知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构思。之后,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感悟,引领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自由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生复述能力的不断提升。
教师以课文中的小故事为蓝本,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文本的核心语段,引领学生在感知语言、提炼语言、整合语言的过程中,通过复述的形式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有效发展。
三、同质类比,梳理联系
作为一篇典型的故事套嵌型文本,在充分关注小故事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引领学生依托大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整合的视角关注文本的故事信息,在类比中把握大小故事之间的关联,从而在据点突破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解读能力的高速发展。
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将布鲁斯王子的经历与蜘蛛织网的故事进行对比阅读,探寻这两个故事之间的共同点。学生发现:这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遭遇了来自外界的破坏,布鲁斯王子是遭到了别人的侵略,蜘蛛是在织网时被大风侵袭;两者都是连续七次努力之后仍旧处于失败的状态中;略有不同的是,布鲁斯王子“几乎失去了信心”,而蜘蛛却是,“毫不灰心”;两个故事的最后,大家都取得了成功;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表现出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正是这两个故事之间存在着共性特征,作者才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类比套用、相互关联的严谨结构,更让布鲁斯王子的大故事显得逻辑畅通,水到渠成。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文本中的两个故事完全割裂开来,而是引领学生利用两者之间的关联,在类比辨析、整合统整的视角下进行感知,成功地将故事糅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言语能力的不断发展。
总之,第一课时的教学,整体性感知文本是基本要求,但究竟该怎样梳理文脉、把握文本,就需要根据课文的特质来展开。对于这种故事套嵌型的文本,我们可以词串的方式统领文本的学习,紧扣小故事,逐步还原文本的庐山真面目,促进第一课时教学效益的不断提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