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出寒云外,人归清风时》
清平乐 郑州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吾心剑指中原,梦萦黄河之滨。郑州芳景如屏,中华人文始祖。遥望指看北方,更加触目皆新!
一、道正声远 典藏岁月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郑州是中华文明之源,黄河故事之魂的主角。郑州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风貌。中原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华夏文明在这里发端、源远流长、从未中断。“伸手一摸春秋文化,两脚一踩秦砖汉瓦”是厚重文化的生动写照。郑州地处中原,史谓“天地之中”,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维系四方。
中原,文化滥觞,龙兴之地。辽阔的大地彰显了它的博大雄浑,有道是:稷下多辩士,邹鲁产圣人。而中原之地,天下之胸腹,角逐智勇之地,历来侠客义士可歌可泣的故事千古传颂,历史上慷慨毅武奇节之士多出其间。这里从来不是中华历史的荒原,从传说时代的黄帝故里,再到夏朝和商朝的建都,郑州这座古城记录了中华文明从蛮荒到文明的最关键发展历史。五千年历史的演变,有一种气韵穿越夏商,有一种声色流传古今。山重水复、花草掩荫,如今盛世繁华下的新郑大地下,我们或许很难再想起,岁月的风尘把历史上这块土地一层一层的沉埋。历史上这片中原大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竟也换来史官们无数墨迹,笔底波澜。这片土地发生的故事实在丰富而炽热,正如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所言: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不管是面向朔北敌阵,还是给脚下熟悉的这片土地投注一个目光。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碾碎凹凸。然而历史终究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如今,我踏入中原。舒卷江山图画,没有了狼烟起,江山北望,马蹄声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几千年沧海巨变,抹去了昨夜的故事,而今或许要借助史书与想象收拾前夜的残梦。我们会发现新郑大地是一本历史课本,在厚重的历史与现代化光怪陆离无缝对接中让我们把历史读成了人生,把人生诗化为一曲长歌。只是历史的雄风余威未息,而我不过看待这片土地由炽热走向温和,由狂放渐趋沉着。
二、素心如简 踏歌而行
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本次郑州研学参加第二十届中国卓越校长峰会,通过专家引领“塔尖”,骨干带动“塔身”,教师汇聚“塔基”,让我获益匪浅。在平日被快节奏的教学裹挟着在一路狂奔的我,缺少梦想的牵引,智慧的浇灌,哲学的支撑,教育的情怀的时候很少审视自己疲惫而孤陋的灵魂。所以,人应该不停出走,去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长才干。此次有幸参加峰会是一名普通历史老师践行阳明心学之精髓“知行合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机会。我带着责任、问题去学,则常学常新,常思常新,心中想着“责任书”,手里拿着“作战图”。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行以致远,歌以咏志。研学也是汲取峰会的营养,丰厚自己的学养,重塑与提升自己重要的机遇,使自己受益无穷。在那里观点可以交锋,思维能够碰撞,本人倍感珍视。所看所感所想皆成所悟。有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跟随名师的脚步,跟随名师的脚步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去悟。一名师者,应该是思想者、行者和顿悟者。
青山意气峥嵘,夜半狂歌悲风。回首往事,想起刚工作的自己假期便走南闯北,看山看水。我志在寥阔,心中向往侠客仗剑走天涯的豪情,千帆竞过,躬耕文字,落笔成文。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现不时咀嚼回味,伤今感旧才发现这些年由于懒惰而荒废太多岁月,真是把万事,无言掻首,而意难平。此次研学,重拾笔墨。雁过留声,踏雪有痕。行则将至,行必成文,虽时间不语,岁月无声。行走记录人生,文字让人复活。文字不朽,思想永恒!待年岁迟暮,往事沉吟,旧迹无处堪寻,但文字里却有着书生意气。云万叠,寸心遠。中兴业,须人杰。教师是全民中的特殊群体,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大责任,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国民的素质与民族的未来。当今社会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知识,也要有智慧,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善于守正出新,与时俱进。
一个“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的真正反思型有高度的人师,思想观念要“更新换代”,能力素质上要“升级换挡”,工作方式上要“提质增效”。我们也要勇于自我革命,善于动“自己的奶酪”,冲破心理的“火山”,突破思维的“峡谷”。
三、书生报国 立德树人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新高考,想说爱你并不容易。2014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并特别强调它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是新一轮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和导航仪。因此,中学历史要善于落实每一个历史知识的素养目标,让它们为学生成长服务。历史核心素养落地,关键是如何在课堂落实五大核心素养。一个知识点的素养目标怎么落实?当素养立意落实到每堂历史课或每一个历史知识点时,核心目标成为了我们的必然选择。一个完整的核心目标是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三个层级构成。学会知识是基础,培养能力是重点,养育素养是核心,是皇冠上的明珠。不管是落英缤纷之美,还是异曲同工之妙。千忙万忙,如果没有精准落实核心素养就是瞎忙。千招万招,没有精准落实核心素养就是虚招。千条万条,没有精准落实核心素养就是白条。万千课堂,唯此为大。
催人奋进的“冲锋号”已响,新高考下要成为攻坚破难的“狮子型”老师,锐意进取的“雄鹰型”老师,脚踏实地的“骆驼型”老师。我们只有深度知晓来时路,方知何处是归途。心中时刻有情怀与责任,才能通过不断学习为灵魂“补钙”,为本领“淬火”,为事业“燃烧”。新课程悄然而至,我们应该不断成长成为解决教学困境的“多面手”,化解教学压力面前的“千斤顶”。以“领头雁”的果敢,“下山虎”的气势,“拓荒牛”的劲头,“千里马”的恒心。在三尺讲台立德,十里春风送暖。动能妙笔生花,点石成金。跟得上时代潮流,与时俱进。静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守得住青灯寂寞,寒窗孤影。
清平乐 郑州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吾心剑指中原,梦萦黄河之滨。郑州芳景如屏,中华人文始祖。遥望指看北方,更加触目皆新!
一、道正声远 典藏岁月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郑州是中华文明之源,黄河故事之魂的主角。郑州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风貌。中原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华夏文明在这里发端、源远流长、从未中断。“伸手一摸春秋文化,两脚一踩秦砖汉瓦”是厚重文化的生动写照。郑州地处中原,史谓“天地之中”,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维系四方。
中原,文化滥觞,龙兴之地。辽阔的大地彰显了它的博大雄浑,有道是:稷下多辩士,邹鲁产圣人。而中原之地,天下之胸腹,角逐智勇之地,历来侠客义士可歌可泣的故事千古传颂,历史上慷慨毅武奇节之士多出其间。这里从来不是中华历史的荒原,从传说时代的黄帝故里,再到夏朝和商朝的建都,郑州这座古城记录了中华文明从蛮荒到文明的最关键发展历史。五千年历史的演变,有一种气韵穿越夏商,有一种声色流传古今。山重水复、花草掩荫,如今盛世繁华下的新郑大地下,我们或许很难再想起,岁月的风尘把历史上这块土地一层一层的沉埋。历史上这片中原大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竟也换来史官们无数墨迹,笔底波澜。这片土地发生的故事实在丰富而炽热,正如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所言: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不管是面向朔北敌阵,还是给脚下熟悉的这片土地投注一个目光。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碾碎凹凸。然而历史终究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如今,我踏入中原。舒卷江山图画,没有了狼烟起,江山北望,马蹄声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几千年沧海巨变,抹去了昨夜的故事,而今或许要借助史书与想象收拾前夜的残梦。我们会发现新郑大地是一本历史课本,在厚重的历史与现代化光怪陆离无缝对接中让我们把历史读成了人生,把人生诗化为一曲长歌。只是历史的雄风余威未息,而我不过看待这片土地由炽热走向温和,由狂放渐趋沉着。
二、素心如简 踏歌而行
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本次郑州研学参加第二十届中国卓越校长峰会,通过专家引领“塔尖”,骨干带动“塔身”,教师汇聚“塔基”,让我获益匪浅。在平日被快节奏的教学裹挟着在一路狂奔的我,缺少梦想的牵引,智慧的浇灌,哲学的支撑,教育的情怀的时候很少审视自己疲惫而孤陋的灵魂。所以,人应该不停出走,去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长才干。此次有幸参加峰会是一名普通历史老师践行阳明心学之精髓“知行合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机会。我带着责任、问题去学,则常学常新,常思常新,心中想着“责任书”,手里拿着“作战图”。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行以致远,歌以咏志。研学也是汲取峰会的营养,丰厚自己的学养,重塑与提升自己重要的机遇,使自己受益无穷。在那里观点可以交锋,思维能够碰撞,本人倍感珍视。所看所感所想皆成所悟。有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跟随名师的脚步,跟随名师的脚步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去悟。一名师者,应该是思想者、行者和顿悟者。
青山意气峥嵘,夜半狂歌悲风。回首往事,想起刚工作的自己假期便走南闯北,看山看水。我志在寥阔,心中向往侠客仗剑走天涯的豪情,千帆竞过,躬耕文字,落笔成文。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现不时咀嚼回味,伤今感旧才发现这些年由于懒惰而荒废太多岁月,真是把万事,无言掻首,而意难平。此次研学,重拾笔墨。雁过留声,踏雪有痕。行则将至,行必成文,虽时间不语,岁月无声。行走记录人生,文字让人复活。文字不朽,思想永恒!待年岁迟暮,往事沉吟,旧迹无处堪寻,但文字里却有着书生意气。云万叠,寸心遠。中兴业,须人杰。教师是全民中的特殊群体,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大责任,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国民的素质与民族的未来。当今社会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知识,也要有智慧,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善于守正出新,与时俱进。
一个“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的真正反思型有高度的人师,思想观念要“更新换代”,能力素质上要“升级换挡”,工作方式上要“提质增效”。我们也要勇于自我革命,善于动“自己的奶酪”,冲破心理的“火山”,突破思维的“峡谷”。
三、书生报国 立德树人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新高考,想说爱你并不容易。2014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并特别强调它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是新一轮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和导航仪。因此,中学历史要善于落实每一个历史知识的素养目标,让它们为学生成长服务。历史核心素养落地,关键是如何在课堂落实五大核心素养。一个知识点的素养目标怎么落实?当素养立意落实到每堂历史课或每一个历史知识点时,核心目标成为了我们的必然选择。一个完整的核心目标是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三个层级构成。学会知识是基础,培养能力是重点,养育素养是核心,是皇冠上的明珠。不管是落英缤纷之美,还是异曲同工之妙。千忙万忙,如果没有精准落实核心素养就是瞎忙。千招万招,没有精准落实核心素养就是虚招。千条万条,没有精准落实核心素养就是白条。万千课堂,唯此为大。
催人奋进的“冲锋号”已响,新高考下要成为攻坚破难的“狮子型”老师,锐意进取的“雄鹰型”老师,脚踏实地的“骆驼型”老师。我们只有深度知晓来时路,方知何处是归途。心中时刻有情怀与责任,才能通过不断学习为灵魂“补钙”,为本领“淬火”,为事业“燃烧”。新课程悄然而至,我们应该不断成长成为解决教学困境的“多面手”,化解教学压力面前的“千斤顶”。以“领头雁”的果敢,“下山虎”的气势,“拓荒牛”的劲头,“千里马”的恒心。在三尺讲台立德,十里春风送暖。动能妙笔生花,点石成金。跟得上时代潮流,与时俱进。静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守得住青灯寂寞,寒窗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