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曾无数次地在新闻上、社交网站上看到诸如“紧急寻找‘熊猫血’(Rh阴性血)救命”一类的献血求助帖。和许多人一样,那时我并不知道,拥有如此稀有的血型可能意味着什么。
“熊猫血”不是病,但就“熊猫血”女性而言,她们在怀孕时确实会面临比普通人更大的风险。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新生儿溶血症,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是最好的办法。然而,由于这种药在国内没有上市,“熊猫血”妈妈们只能像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慢粒白血病患者那样。求助“药神”从香港偷偷买。可即便是买回来了,按照规定,医院也不能为她们注射。
在欧美国家,Rh阴性血的比例约占总人口的15%,抗D免疫球蛋白是普遍使用的常规药物。但在中国,这类血型的占比不足千分之三,他们似乎“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被忽略的一群人。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渐放开,“熊猫血”妈媽们对抗D免疫球蛋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另一方面,她们在孕育新生命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种种,远比“买药”更艰难也更复杂。
在国内许多地方,由于医疗技术和医生经验所限,很多查出自己是Rh阴性血的女性都会被扣上“不能生育”的帽子。由于缺少一套系统的、专门针对“熊猫血”妈妈的诊疗规范,很多人在经历了由溶血导致的反复流产、死胎之后,始终找不到原因;有人在出现了溶血反应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即便顺利怀孕,由于血库没有储备,许多“熊猫血”妈妈只能在孕期一边补铁一边抽血,自己给自己备血,以防生产中出现意外。
在采访中,我联系到了一位抗D免疫球蛋白的香港代购,她也是一位“熊猫血”妈妈。面对我的采访邀约,她几乎是有点儿恼怒地打断了我:“报道了也没用,跟自己没关系的事谁会关心?以前什么样现在就还是什么样,只能我们这些人自己抱团取暖。”
千分之三看上去是很小很小的一个数字,但在人口近14亿的中国,这又是很大很大的一个群体。每一位“熊猫血”妈妈背后,都是一个崭新的生命和一个实实在在的家庭,和她们的“名字”一样,她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熊猫一样被珍视。
“熊猫血”不是病,但就“熊猫血”女性而言,她们在怀孕时确实会面临比普通人更大的风险。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新生儿溶血症,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是最好的办法。然而,由于这种药在国内没有上市,“熊猫血”妈妈们只能像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慢粒白血病患者那样。求助“药神”从香港偷偷买。可即便是买回来了,按照规定,医院也不能为她们注射。
在欧美国家,Rh阴性血的比例约占总人口的15%,抗D免疫球蛋白是普遍使用的常规药物。但在中国,这类血型的占比不足千分之三,他们似乎“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被忽略的一群人。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渐放开,“熊猫血”妈媽们对抗D免疫球蛋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另一方面,她们在孕育新生命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种种,远比“买药”更艰难也更复杂。
在国内许多地方,由于医疗技术和医生经验所限,很多查出自己是Rh阴性血的女性都会被扣上“不能生育”的帽子。由于缺少一套系统的、专门针对“熊猫血”妈妈的诊疗规范,很多人在经历了由溶血导致的反复流产、死胎之后,始终找不到原因;有人在出现了溶血反应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即便顺利怀孕,由于血库没有储备,许多“熊猫血”妈妈只能在孕期一边补铁一边抽血,自己给自己备血,以防生产中出现意外。
在采访中,我联系到了一位抗D免疫球蛋白的香港代购,她也是一位“熊猫血”妈妈。面对我的采访邀约,她几乎是有点儿恼怒地打断了我:“报道了也没用,跟自己没关系的事谁会关心?以前什么样现在就还是什么样,只能我们这些人自己抱团取暖。”
千分之三看上去是很小很小的一个数字,但在人口近14亿的中国,这又是很大很大的一个群体。每一位“熊猫血”妈妈背后,都是一个崭新的生命和一个实实在在的家庭,和她们的“名字”一样,她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熊猫一样被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