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资料”往往是被教师和学生忽视的教材边缘,然而它却是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充分发掘“小资料”的教学功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教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小资料; 教学功能; 使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26-002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生物教科书增设了“小资料”。 “小资料”的出现,体现了教材的弹性和灵活性,体现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办学条件差异和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意图,在教学中要充分理解其在教材中的地位及教学功能。整套教材共有34处“小资料”,其中生物、技术、社会的“小资料”8则,有关生物科学家的故事“小资料”6则,与生物相关知识的“小资料”20则。因此,如何理解和应用“小资料”的教学功能是生物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小资料”的教学功能
1.“小资料”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小资料”主要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方面的知识及科学家的故事;阐述了一些与生物学史、生物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以及联系实际的知识或书本知识的深化与扩展等。它是对教科书内容的铺垫和延伸,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例如,“酸雨”这则“小资料”,让我们认识了生物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的同时,也认识到现代工业生产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让学生对生物在自然界中的贡献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学习生物学知识开始就能把环境保护深深印在脑海中。
2.“小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材中“小资料”内容大多集知识性、趣味性和适用性于一身,图文并茂,文字简练生动,形式多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与思考的兴趣。学生通过阅读学会独立获取信息,通过思考、对比、联想提出问题并利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到自学的乐趣。例如,“肥胖的标准”这则“小资料”,让我们了解到中国人肥胖的标准及肥胖的危害,能指导我们合理膳食,注意营养的均衡。又如,ATP是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物质,生物体维持细胞分裂、根吸收矿质离子和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都需要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有了这样的知识背景,学生很容易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ATP在细胞内含量是很多的。但真实的情况是:ATP在细胞内含量是很少的。那么,教师在讲述这个知识点时,就运用教材中提供的小资料,先通过小资料中一些具体的数据:ATP在细胞内形成后不到1分钟分解的时间就发生转化,这样累计下来生物体内ATP转化的总量是很多的,含量是很少的,成人在静止状态下24小时内竟有40千克的ATP发生了转化。动摇学生原来错误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形成一些感性认识,然后再来分析其内在原因,这样学生豁然开朗,疑难问题迎刃而解,重难点得到突破。
3.“小资料”渗透着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意向
科学家门的任何一个发现、发明、创造都体现他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究、精益求精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小资料”中的生物学家的故事、生物学史料,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人类对生命现象、生命运动、生命运动规律等内容认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如“孟德尔和遗传规律”这则“小资料”,学生不仅认识了科学定律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还了解到生物学家的研究方法和一丝不苟的献身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和教育。
4.“小资料”贴近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小资料”大量介绍了生物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物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强应用意识。例如,“吸烟的危害”,通过肺癌患者肺的图片和正常人肺的图片比较,切实认识到吸烟的危害的具体内容,对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让学生真正能够懂得吸烟有害健康,在生活中应自觉抵制吸烟。又如在学习蛋白质代谢时,氨基酸通过氨基转换作用生成新的氨基酸,必须有转氨酶的参与。什么是转氨酶?这里教材课文没有介绍,但教材小资料介绍了GPT(谷丙转氨酶)。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该条小资料,使学生了解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以及该酶在人体血液中含量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項重要指标,从而对学生进行卫生健康教育,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再如讲到合理施肥的问题时,引导阅读“少肥高效”这条小资料,在讲这一点时又联系水分代谢中关于合理灌溉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小资料”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设计生物实验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如“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节中提供的小资料是科学家用42克证明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运输途径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而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本实验运用了什么技术手段?此技术手段在教材哪些内容出现过(高三一轮复习还与后面联系)?认为此项技术还可以用于哪些方面的研究?这里学生很快会联想到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到底是来自H2O中的氧,还是来自CO2中的氧的实验;继续提问:按照科学家们的思路,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有机物是通过植物体的哪个部分运输的?在高三一轮复习时联系到实验设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为什么要选择标记35S和32P两种元素?从T2噬菌体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小资料就得到答案。关于实验设计知识在教材中是隐含存在的,没有系统介绍,常常被学生忽略,而实验对问题的最终解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每年高考生物都离不开实验设计、分析和评价。为强化实验设计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教师的引导,利用小资料,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实验创新能力。所以,学生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生物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方面掌握较好。
二、“小资料”的使用策略 1.重视“小资料”的阅读指导和反馈
教材中大部分“小资料”属于常识性介绍,内容本身通俗易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就可以获得知识、结论和方法。但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结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学会思考、质疑,提高自学能力。
反馈是提高学生阅读成效的必要措施。教师可以依据“小资料”的特点,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以提问竞答或谈话等方式,让学生回答与此相关的知识性、趣味性的问题,交流彼此的心得,这样不仅可以明确学生阅读的目的,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愉悦的阅读心理。同时,根据“小资料”编制一些难度适宜,有生活、社会、科技气息的试题,可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小资料”阅读与课堂教学设计相融合
教师应深入挖掘“小资料”的内涵,将部分“小资料”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例如,在ATP的形成途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阅读“ATP在细胞内的存在”这则“小资料”作为引入,让学生明白ATP的含量是非常少的,要不断的合成,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如何合成ATP的欲望,随后学习新课就水到渠成,效率倍增。
3.从“小资料”中寻找开展研究性学生的切入点
新课程提倡研究性学生,而研究性学习强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学会主动学习,其主要特征是主体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对高中刚接触到生物课的学生来说,应用课题为载体,可以让他们体验研究的整个过程,初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资料”正是在丰富的教材内容和社会生活、科学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教师要善于根据“小资料”的特点,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找到切入点,选择适当的课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4.处理好“小资料”和教材主题内容的关系
小资料与教材主体部分是有机体,为了发挥小资料的作用,教师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重难点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力争使听说教学成为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英语教学; 听说学习; 技巧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07-001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小资料,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培養能力。如利用小资料能揭示隐含未显内容,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阶段,五碳化合物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在暗反应中循环使用,实际上一个暗反应过程就是一个五碳化合物循环过程,但教材主体部分没有明示,小资料把它揭示出来,并且让学生知道,五碳化合物循环又称为卡尔文循环。教师在这里可以深入提问:要产生一分子葡萄糖,五碳化合物要在卡尔文循环几次。所以,教师带有启发性的点拨,引导阅读,使隐含内容外显化,使学生悟出书本文字没有表述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把教材主体作为主导,小资料作为辅助,相辅相成,围绕主线展开教学工作。
“小资料”不是考试的重点,但并非可有可无,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科学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使用高中生物新教材时,必须更新观念,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
关键词:小资料; 教学功能; 使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26-002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生物教科书增设了“小资料”。 “小资料”的出现,体现了教材的弹性和灵活性,体现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办学条件差异和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意图,在教学中要充分理解其在教材中的地位及教学功能。整套教材共有34处“小资料”,其中生物、技术、社会的“小资料”8则,有关生物科学家的故事“小资料”6则,与生物相关知识的“小资料”20则。因此,如何理解和应用“小资料”的教学功能是生物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小资料”的教学功能
1.“小资料”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小资料”主要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方面的知识及科学家的故事;阐述了一些与生物学史、生物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以及联系实际的知识或书本知识的深化与扩展等。它是对教科书内容的铺垫和延伸,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例如,“酸雨”这则“小资料”,让我们认识了生物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的同时,也认识到现代工业生产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让学生对生物在自然界中的贡献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学习生物学知识开始就能把环境保护深深印在脑海中。
2.“小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材中“小资料”内容大多集知识性、趣味性和适用性于一身,图文并茂,文字简练生动,形式多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与思考的兴趣。学生通过阅读学会独立获取信息,通过思考、对比、联想提出问题并利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到自学的乐趣。例如,“肥胖的标准”这则“小资料”,让我们了解到中国人肥胖的标准及肥胖的危害,能指导我们合理膳食,注意营养的均衡。又如,ATP是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物质,生物体维持细胞分裂、根吸收矿质离子和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都需要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有了这样的知识背景,学生很容易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ATP在细胞内含量是很多的。但真实的情况是:ATP在细胞内含量是很少的。那么,教师在讲述这个知识点时,就运用教材中提供的小资料,先通过小资料中一些具体的数据:ATP在细胞内形成后不到1分钟分解的时间就发生转化,这样累计下来生物体内ATP转化的总量是很多的,含量是很少的,成人在静止状态下24小时内竟有40千克的ATP发生了转化。动摇学生原来错误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形成一些感性认识,然后再来分析其内在原因,这样学生豁然开朗,疑难问题迎刃而解,重难点得到突破。
3.“小资料”渗透着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意向
科学家门的任何一个发现、发明、创造都体现他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究、精益求精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小资料”中的生物学家的故事、生物学史料,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人类对生命现象、生命运动、生命运动规律等内容认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如“孟德尔和遗传规律”这则“小资料”,学生不仅认识了科学定律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还了解到生物学家的研究方法和一丝不苟的献身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和教育。
4.“小资料”贴近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小资料”大量介绍了生物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物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强应用意识。例如,“吸烟的危害”,通过肺癌患者肺的图片和正常人肺的图片比较,切实认识到吸烟的危害的具体内容,对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让学生真正能够懂得吸烟有害健康,在生活中应自觉抵制吸烟。又如在学习蛋白质代谢时,氨基酸通过氨基转换作用生成新的氨基酸,必须有转氨酶的参与。什么是转氨酶?这里教材课文没有介绍,但教材小资料介绍了GPT(谷丙转氨酶)。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该条小资料,使学生了解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以及该酶在人体血液中含量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項重要指标,从而对学生进行卫生健康教育,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再如讲到合理施肥的问题时,引导阅读“少肥高效”这条小资料,在讲这一点时又联系水分代谢中关于合理灌溉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小资料”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设计生物实验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如“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节中提供的小资料是科学家用42克证明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运输途径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而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本实验运用了什么技术手段?此技术手段在教材哪些内容出现过(高三一轮复习还与后面联系)?认为此项技术还可以用于哪些方面的研究?这里学生很快会联想到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到底是来自H2O中的氧,还是来自CO2中的氧的实验;继续提问:按照科学家们的思路,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有机物是通过植物体的哪个部分运输的?在高三一轮复习时联系到实验设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为什么要选择标记35S和32P两种元素?从T2噬菌体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小资料就得到答案。关于实验设计知识在教材中是隐含存在的,没有系统介绍,常常被学生忽略,而实验对问题的最终解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每年高考生物都离不开实验设计、分析和评价。为强化实验设计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教师的引导,利用小资料,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实验创新能力。所以,学生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生物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方面掌握较好。
二、“小资料”的使用策略 1.重视“小资料”的阅读指导和反馈
教材中大部分“小资料”属于常识性介绍,内容本身通俗易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就可以获得知识、结论和方法。但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结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学会思考、质疑,提高自学能力。
反馈是提高学生阅读成效的必要措施。教师可以依据“小资料”的特点,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以提问竞答或谈话等方式,让学生回答与此相关的知识性、趣味性的问题,交流彼此的心得,这样不仅可以明确学生阅读的目的,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愉悦的阅读心理。同时,根据“小资料”编制一些难度适宜,有生活、社会、科技气息的试题,可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小资料”阅读与课堂教学设计相融合
教师应深入挖掘“小资料”的内涵,将部分“小资料”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例如,在ATP的形成途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阅读“ATP在细胞内的存在”这则“小资料”作为引入,让学生明白ATP的含量是非常少的,要不断的合成,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如何合成ATP的欲望,随后学习新课就水到渠成,效率倍增。
3.从“小资料”中寻找开展研究性学生的切入点
新课程提倡研究性学生,而研究性学习强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学会主动学习,其主要特征是主体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对高中刚接触到生物课的学生来说,应用课题为载体,可以让他们体验研究的整个过程,初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资料”正是在丰富的教材内容和社会生活、科学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教师要善于根据“小资料”的特点,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找到切入点,选择适当的课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4.处理好“小资料”和教材主题内容的关系
小资料与教材主体部分是有机体,为了发挥小资料的作用,教师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重难点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力争使听说教学成为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英语教学; 听说学习; 技巧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07-001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小资料,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培養能力。如利用小资料能揭示隐含未显内容,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阶段,五碳化合物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在暗反应中循环使用,实际上一个暗反应过程就是一个五碳化合物循环过程,但教材主体部分没有明示,小资料把它揭示出来,并且让学生知道,五碳化合物循环又称为卡尔文循环。教师在这里可以深入提问:要产生一分子葡萄糖,五碳化合物要在卡尔文循环几次。所以,教师带有启发性的点拨,引导阅读,使隐含内容外显化,使学生悟出书本文字没有表述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把教材主体作为主导,小资料作为辅助,相辅相成,围绕主线展开教学工作。
“小资料”不是考试的重点,但并非可有可无,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科学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使用高中生物新教材时,必须更新观念,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