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我回家晚了

来源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80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是一个平凡的字,也是一个平凡的地方。有人说家是温暖舒适的港湾,有人说家是遮风挡雨的屋檐,也有人说家是照亮前行的灯塔。但是这都是别人说的,我却似乎没能真正体会过家的味道,甚至有时还埋怨家对我的束缚。直到那一天,那一个冬夜,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那是冬季的一个傍晚,轮到我放学后打扫卫生。我想着反正作业都做完了,晚上没什么事,就慢慢打扫算了。于是我就不停地和同学开玩笑,打打闹闹,拖拖拉拉,直到我突然看了一下表,呀!都快七点钟了,冬天的夜晚很早就已经来临了,而我却毫无察觉。我匆匆忙忙地关灯关门,摸出教室,走廊里黑漆漆的,学校里已经空无一人,只剩下呼呼的北风声在操场上回响。我顿时浑身激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感觉自己来到了魔戒世界,不知何时突然之间会跳出一个妖魔鬼怪似的。我强装镇定,后悔不已,只能默默地埋怨自己,一边暗暗地给自己打气,一边马不停蹄地快速走出校园,心里默念:千万别出什么事啊!我越来越紧张,脚下生风,迅速地拐进小巷里,朝家奔去。不远的家好像很遥远,熟悉的小巷也变得陌生了,小路上少有人经过,只剩下长长的影子陪伴着孤独行走的我;路灯透着暗暗的橘黄色,忽明忽暗;西北风也配合着不停地刮打着巷边的树枝。我毛骨悚然:这哪里还是平日里热闹的小巷啊!分明就置身在恐怖片中!身后仿佛总是跟着些不知名的东西,甩也甩不掉。我走得更加快了,紧紧地抿着嘴唇,屏住呼吸,耳边只听到北风的咆哮声;我缩着脖子,弓着背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朝家飞奔,简直可与飞人刘翔媲美。
  终于远远地看见我家窗户的灯光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啊!我的家啊!餐厅里温馨的灯光照亮了我的心扉,我不由得放慢了脚步,这时我才感觉到背后的那一股清凉,原来我已经跑得浑身冒汗。我一个箭步冲进单元门,一鼓作气越过台阶,刚想拿钥匙,家门轻轻地打开了,温暖灯光照亮了走道,母亲背朝光源静静地候在门边,一轮光晕围绕着她,我忍不住哽咽了,眼泪瞬间喷涌而出。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家里面,什么是家外面。家里面灯火闪着亮光,餐桌上早已经摆满了丰盛的菜肴,空气中充满着食物的香味。我缓缓地放下书包,瘫坐在椅子上,面前早已经摆放了一大杯香甜的热牛奶,我痛快地大喝一口,之前的疲惫和惊悚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母亲絮絮叨叨,亲切地询问着;父亲走过来,重重地拍了下我的肩膀。这一切是如此的美妙,我舒服得仿佛进入了天堂。
  这就是家,家原来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一个可以慰藉心灵的地方。那里或许有一个可以驱走寒冷的火炉,或许有一盏可以驱走黑暗的明灯;或许有一扇可以开启的小门,或许有一位等待你回家的家人。这一天,虽然我回家晚了,但我意会到了一个可以言传的事实:家是最平凡,也最温暖的!
  [【张老师评】]
  文章记叙了很简单的一件事:因为自己疏忽回家晚了,经过回家途中的心理煎熬,终于感受到了家的味道。小作者没有设置特殊的情节,只是捡拾了一件普通的小事,比较出了家里家外的差异,从而更加感受到家的温暖,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安排材料:事情发生的原委(值日不抓紧时间造成回家晚了)、事情的经过(回家途中的身体体验和心理煎熬)、事情的结果(回到家中终于真切地体会到家的含义)。这非常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正如文章开头的一句话“家,是一个平凡的字,也是一个平凡的地方”,这是一篇题材普通的文章,但是因为小作者将真实与虚幻结合,将身体感受与心理反应融合,从动作和心理两方面对当时的心理体验进行了不同寻常的细致描摹,表现了一个晚归少年从独自在黑暗中奔走到忽然回到家的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这一典型的真情实感的表达,正是这篇文章看似普通却并不普通的奥妙所在。
其他文献
一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二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  三  晚上总是睡不着
期刊
我迈出人行道,朝后退几步,抬起头,然后,在街中央,双手放在嘴上作喇叭状,对着这一街区的最高建筑物喊:“特丽莎!”  我的影子受了月亮的惊吓,蜷缩在我的两脚之间。  有人走过。我又叫了一声:“特丽莎!”那人走近我,问:“你不叫得响一点,她是听不到的。让我们一起来吧。这样,数一二三,数到三时我们一起叫。”于是他数:“一,二,三。”然后我们一齐吼:“特丽丽丽莎莎!”  一小撮从电影院或咖啡馆里出来的人走
期刊
导演:丹尼斯·甘塞尔  国家/地区:德国  片长:107分钟  上映时间:2008年  长年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总以为战争和硝烟离我们是那样遥远。从教科书上、从历史读物上、从电影电视中,我们间接地对暴动、起义、集会和游行示威有着肤浅的感性认知。“二战”是怎么发生的,法西斯是怎么变成一个巨大到无法遏制的毒瘤的,这一切本应令我们深思。可是,我们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的思维、简单的结论,为我们艰苦地求索真理
期刊
“砰!”一匹拥有着赫赫战功的无言战友倒地了。众人凝视着,凝视着,等最后一片鲜血染红草原。影片《走过雪山草地》在音乐声中结束了。  伴随着影片中名字与命运一样苦难的苦妹子,伴随着憨厚老实舍己为人的老马,伴随着刚加入红军就丧生雪山的十岁红,伴随着天真的彤儿,伴随着为团体着想却误会他人的龙海……伴随着这支红军队伍,我踏上了心中的长征。  我无法想象红军在生死抉择面前做出的选择,我无法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期刊
那是一片净土,浪漫的星空,无忧的风。在那里有一个天真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小王子。  清澈的眼眸,银铃般的笑声,令人难以理解的童言稚语。他就这样与作者在地球相遇,也偶然地闯入了我的生活。  他是个爱冒险的孩子,但他生活在离我们很远的寂寞星球,B-612号星球。那可是一个很小的星球,是一个猴面包树可以凿穿的星球,是一个把椅子移几步就可以再次看到日落的星球。小王子就是在这寂寞的星球上生活,看日落,清理猴面
期刊
书本是香的,书页是香的,书页里的字和图画都是香的,这是我一年级拿到书本后的感受。  四年级的暑假,我在学校里发现了一个大矿藏。好奇的我进了一个窗户破了一角的房间,发现自己掉在一个巨大的书堆上。随手拿起一本,都是我从前没读过的,很多书都吸引着我。于是每隔一天,我就去无人的小学“借阅”一两本,看完了就回去换新的书来读。自从发现了那“宝藏”,我哪里都不去,就躲在自己楼上,废寝忘食地看书。每次吃饭的时候,
期刊
作者:[法]古斯塔夫·勒庞  戴光年 译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是什么?有人说,是财富;有人说,是情商;有人说,是地位。我则认为是智力。《圣经》载,耶和华问所罗门想要什么,答曰:“请赐我智慧。为要判断您的子民。”  但《乌合之众》却警示我们,尽管人们的智力差异悬殊,但“大凡事情一旦涉及情感领域,差距就消失了。尤其是在涉及信仰、政治观点、道德评价、个人爱憎这些近乎纯粹感性表达
期刊
采访由来:研究杭州孩儿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采访目的:了解陆游和他的诗词;了解陆游纪念馆的来历;了解陆游纪念馆馆长王其伟其人。  采访地点:杭州陆游纪念馆(孩儿巷98号民居)  采访时间:2016年10月19日 14:00—16:00  采访准备:  1.查找陆游的生平资料;  2.学习陆游的诗词创作;  3.了解杭州陆游故居的由来。  采访提纲:  1.陆游生活的时代是什么样的?  2.从陆游身
期刊
在杭州市孩儿巷一个普通的墙门洞里,居然有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别样天地。那里藏有一栋清代古宅,藏有南宋陆游这样一位大诗人的过去。虽然孩儿巷98号这栋民居在老杭州人看来就是一栋非常普通的老房子,但是它白墙黑瓦,“飞檐走壁”,确实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据说这是至今发现的最接近历史风貌的孩儿巷建筑。  整个展馆分上下两层,一层为陈列室,包括陆游展区和文史展区;二层为文化展馆,做学术研讨和
期刊
高明的作家犹如高明的棋手,下棋无废子。古人学问无遗力,苦吟诗人“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可谓呕心沥血矣。诗词短文至今有改词推敲、一字师等美谈。曹雪芹之《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百余万文字读后觉没有余文赘字,更为难得。宝玉常讲,“你死了,我做和尚去”,那么无论谁去续写红楼,必须是黛玉死后,宝玉出家的。因此上课常常对学生讲,古人呕心之作,岂可随意读来?徒然辜负了古圣先贤的苦心了。  作家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