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沙特阿拉伯历来是一个农业生产十分落后的国家,国内的粮食长期依赖进口。20世纪60年代后期沙特石油财富的剧增给农业发展注入了的动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到80年代,沙特已基本摆脱农业落后国的面貌。沙特农业发展的基础是绿洲,而位于沙海深处的欧奈宰作为绿洲农业发展的典型和缩影,走在了沙特农业发展的前沿。
欧奈宰位于沙特首都利雅得以北270公里,坐落在鲁马河谷的南岸,面积为3500平方公里,人口5万,1932年沙特国家建立之后划归纳内志省盖西姆地区管辖,以布赖代为首府。当地春秋两季受东南暖湿季风影响大,水资源丰富,当地农业用水全部依靠灌溉解决,粮食产量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而且供应给周边的利雅得、麦加、麦地那等地居民。
1历史上的欧奈宰地区农业生产状况
历史上的欧奈宰农业属于典型的传统绿洲农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欧奈宰地区农田土壤状况差异较大,绝大部分布在定居区的附近一带,还有一部分位于鲁马河谷地带,可耕种土地面积大约为6438.3公顷(96574.5亩)。欧奈宰城周边的土地含有大量的石膏和淤泥,表层土壤由来自河谷泥沙的沉淀而肥沃,非常适合种植椰枣和苜蓿。而城南的土地多是一些沙地,含水量较大,土壤呈弱碱性化,非常适合种植椰枣、柑橘、葡萄等作物。
第二,根据1961年在此处进行的一项农业调查报告,当地的293处农场中,其中45%的农场的规模不大于2.5公顷(37.5亩),20%的农场的规模不大于0.5公顷(7.5亩),35%的农场的规模在2.5公顷(37.5亩)和10公顷(150亩)之间,只有20%的规模在10公顷(150亩)以上。
2建国后的当地农业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中期,石油工业的暴涨导致土地的价格上涨导致大量贝都因人放弃游牧生活转入定居,农业(包括牧、渔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66的13.9%降到1984的5.1%[1]。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沙特政府利用石油收入,实行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对农业进行了大幅度的投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家大力扶植农业。沙特农业投资总额随着石油业工业发展和石油美元的逐年增长而攀升。一五计划内(1970~1975)农业投资总额为11.3亿美元,二五计划为200亿美元,1986年为四五计划最后一年,农业投资就达64.2亿美元。
其次,国家实行土地改革政策。1968年政府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废除了1925年以来的部落土地占有制,将土地收归国有,通史个人可以无偿分配到5~10公顷土地,从1968年到1985年期间,政府共免费向农民分配土地71.3万公顷,2344家农场和10家大型农业公司分得土地占总分配土地的2/3。其中9192个个体农户分得土地为55332公顷,1225个农业公司分得土地为171697公顷土地[1]。
最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和扶植农业的措施。政府一方面成立了一些专业性的管理部门和机构,对农业发展实行全程管理,此外政府为农业提供各种优惠农业贷款和补贴,仅在1975年至1986年的十年时间内就发放补贴201.74亿里亚尔,每年平均20多亿。其补贴范围从购置生产资料到农产品收购价格,对购置农场和禽类养殖设备提供30%补贴,对购买化肥、饲料、抽水机给予50%补贴,对各种农作物种子也有不同比例的补贴。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对大麦、玉米和椰枣每公斤补贴0.25里亚尔,大米每公斤补贴0.3里亚尔,小麦每公斤补贴3.5里亚尔。
沙特农业银行主要向私营农业项目提供贷款与资助,1964年至1988年贷款总计224亿里亚尔,1987年至1988财年共计8.41亿里亚尔,而农业银行的借贷在1990年至1991财年达到创纪录的10.17亿里亚尔。农业银行向私营农业项目提供的资助,从1974年至1988年的12年时间内,总计资助额达842亿里亚尔。
经过努力,沙特农业生产规模、技术和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首先,新建了一大批大农场。根据谢里夫的统计资料,1961年该地区的293处农场中,有1/5为新建,其规模最小的都在10公顷以上。
其次,欧奈宰地区的农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花园式农场,通常是由生活在城市的富商雇佣他人来经营的,主要用来打发富商的闲暇时光,满足他们回归田园的怀旧心理;第二种是自耕农们自己经营的小规模农场;第三种是由私人企业投资兴办的大型农场,其规模都在几千公顷左右,内有种植场和果园,主要种植小麦,产品直接由国家农业部门负责收购,然后再出口到本地区其他国家,主要是海湾国家,其员工除了少数技术人员外,全部都是外国劳工。
最后,农业机械、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如前文所述的四种农场,采用先进的灌溉喷灌技术,在规模较大的农场内普遍都装有集中控制喷灌系统,其中最大的可以直接喷灌面积达78公顷,极大地提高本地水资源的利用率。
总之,从20世纪70代开始,沙特农业经过国家近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作物种类有很大的增加,1965年至1973年的年均增长率为4.1%,1980年至1985年的为8%,耕地面积增加了4.6倍,达到117.5万公顷,小麦不仅自足,在小麦生产方面,不仅做到了自给自足,而且还向外出口,每年出口100多万吨;椰枣年产量在50万吨以上,每年向世界粮食计划属捐赠2.1万吨[2]。
3结语
尽管沙特农业在石油工业发展的带动下,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农业对外依赖性过强,自主发展动力和能力不足。从建国迄今,虽然沙特也培养了为数不少的技术人才,但仍不能满足国内农业发展的需求,加上沙特人重文轻理倾向普遍存在,疏于从事实际工作等原因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创新能力都显得低下。农业投资和发展主体均为政府,过于单一,农业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总体而言,沙特阿拉伯的农业经过近几十年来长期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但鉴于沙特政府近几年来已逐渐意识到种种问题的存在,我们有理由相信沙特未来的农业会发展的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田中青.沙特阿拉伯农牧业的腾飞,阿拉伯世界,1987,4:25.
[2] 王京烈.沙漠中的奇迹—— 沙特农业发展迅速,世界知识,1986,1:2.
[3] Soraya Altorki,Donal P.Cole,Arabian Oasis City:The Transformation of Unayzab,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89:164.
欧奈宰位于沙特首都利雅得以北270公里,坐落在鲁马河谷的南岸,面积为3500平方公里,人口5万,1932年沙特国家建立之后划归纳内志省盖西姆地区管辖,以布赖代为首府。当地春秋两季受东南暖湿季风影响大,水资源丰富,当地农业用水全部依靠灌溉解决,粮食产量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而且供应给周边的利雅得、麦加、麦地那等地居民。
1历史上的欧奈宰地区农业生产状况
历史上的欧奈宰农业属于典型的传统绿洲农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欧奈宰地区农田土壤状况差异较大,绝大部分布在定居区的附近一带,还有一部分位于鲁马河谷地带,可耕种土地面积大约为6438.3公顷(96574.5亩)。欧奈宰城周边的土地含有大量的石膏和淤泥,表层土壤由来自河谷泥沙的沉淀而肥沃,非常适合种植椰枣和苜蓿。而城南的土地多是一些沙地,含水量较大,土壤呈弱碱性化,非常适合种植椰枣、柑橘、葡萄等作物。
第二,根据1961年在此处进行的一项农业调查报告,当地的293处农场中,其中45%的农场的规模不大于2.5公顷(37.5亩),20%的农场的规模不大于0.5公顷(7.5亩),35%的农场的规模在2.5公顷(37.5亩)和10公顷(150亩)之间,只有20%的规模在10公顷(150亩)以上。
2建国后的当地农业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中期,石油工业的暴涨导致土地的价格上涨导致大量贝都因人放弃游牧生活转入定居,农业(包括牧、渔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66的13.9%降到1984的5.1%[1]。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沙特政府利用石油收入,实行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对农业进行了大幅度的投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家大力扶植农业。沙特农业投资总额随着石油业工业发展和石油美元的逐年增长而攀升。一五计划内(1970~1975)农业投资总额为11.3亿美元,二五计划为200亿美元,1986年为四五计划最后一年,农业投资就达64.2亿美元。
其次,国家实行土地改革政策。1968年政府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废除了1925年以来的部落土地占有制,将土地收归国有,通史个人可以无偿分配到5~10公顷土地,从1968年到1985年期间,政府共免费向农民分配土地71.3万公顷,2344家农场和10家大型农业公司分得土地占总分配土地的2/3。其中9192个个体农户分得土地为55332公顷,1225个农业公司分得土地为171697公顷土地[1]。
最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和扶植农业的措施。政府一方面成立了一些专业性的管理部门和机构,对农业发展实行全程管理,此外政府为农业提供各种优惠农业贷款和补贴,仅在1975年至1986年的十年时间内就发放补贴201.74亿里亚尔,每年平均20多亿。其补贴范围从购置生产资料到农产品收购价格,对购置农场和禽类养殖设备提供30%补贴,对购买化肥、饲料、抽水机给予50%补贴,对各种农作物种子也有不同比例的补贴。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对大麦、玉米和椰枣每公斤补贴0.25里亚尔,大米每公斤补贴0.3里亚尔,小麦每公斤补贴3.5里亚尔。
沙特农业银行主要向私营农业项目提供贷款与资助,1964年至1988年贷款总计224亿里亚尔,1987年至1988财年共计8.41亿里亚尔,而农业银行的借贷在1990年至1991财年达到创纪录的10.17亿里亚尔。农业银行向私营农业项目提供的资助,从1974年至1988年的12年时间内,总计资助额达842亿里亚尔。
经过努力,沙特农业生产规模、技术和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首先,新建了一大批大农场。根据谢里夫的统计资料,1961年该地区的293处农场中,有1/5为新建,其规模最小的都在10公顷以上。
其次,欧奈宰地区的农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花园式农场,通常是由生活在城市的富商雇佣他人来经营的,主要用来打发富商的闲暇时光,满足他们回归田园的怀旧心理;第二种是自耕农们自己经营的小规模农场;第三种是由私人企业投资兴办的大型农场,其规模都在几千公顷左右,内有种植场和果园,主要种植小麦,产品直接由国家农业部门负责收购,然后再出口到本地区其他国家,主要是海湾国家,其员工除了少数技术人员外,全部都是外国劳工。
最后,农业机械、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如前文所述的四种农场,采用先进的灌溉喷灌技术,在规模较大的农场内普遍都装有集中控制喷灌系统,其中最大的可以直接喷灌面积达78公顷,极大地提高本地水资源的利用率。
总之,从20世纪70代开始,沙特农业经过国家近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作物种类有很大的增加,1965年至1973年的年均增长率为4.1%,1980年至1985年的为8%,耕地面积增加了4.6倍,达到117.5万公顷,小麦不仅自足,在小麦生产方面,不仅做到了自给自足,而且还向外出口,每年出口100多万吨;椰枣年产量在50万吨以上,每年向世界粮食计划属捐赠2.1万吨[2]。
3结语
尽管沙特农业在石油工业发展的带动下,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农业对外依赖性过强,自主发展动力和能力不足。从建国迄今,虽然沙特也培养了为数不少的技术人才,但仍不能满足国内农业发展的需求,加上沙特人重文轻理倾向普遍存在,疏于从事实际工作等原因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创新能力都显得低下。农业投资和发展主体均为政府,过于单一,农业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总体而言,沙特阿拉伯的农业经过近几十年来长期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但鉴于沙特政府近几年来已逐渐意识到种种问题的存在,我们有理由相信沙特未来的农业会发展的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田中青.沙特阿拉伯农牧业的腾飞,阿拉伯世界,1987,4:25.
[2] 王京烈.沙漠中的奇迹—— 沙特农业发展迅速,世界知识,1986,1:2.
[3] Soraya Altorki,Donal P.Cole,Arabian Oasis City:The Transformation of Unayzab,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8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