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dyaq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文章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提出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对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及实践。构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强调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要围绕着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应用理论的修养,强化知识应用,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建立适应性强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
  关键词: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通识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76-02 收稿日期:2016-08-12
  作者简介:赵永成,辽宁大连人,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当前,高校转型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一次深刻变革,如何转型以及如何培养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是面临的一大难题。本人认为课程体系改革是核心要素。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为特征的高等教育改革为例,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就是要将理论知识导向的学术型高等院校转变为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现代本科应用型人才应进行本科层次的教育,既有普通本科教育的共性,又有区别于传统本科教育的特点,它应以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以市场需求和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教育,按行业、产业和企业所需的知识、技术、技能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培养的科学统一和有机结合。
  (2)构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了解本科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区别,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培养学术型人才课程体系的不同,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而与实际脱节的教学方式。
  (3)应用型本科的课程建设强调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要围绕着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应用理论修养,强化知识应用。应用型本科大学的课程和教学模式应根据本科培养要求,使学科基础理论达到本科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同时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应用型课程体系的特色就在于把基础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的课程结构转型为以应用学科的能力发展为主的课程结构。
  (4)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不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抽象性,不把过多的时间用于原理的推导和分析,而是结合学生未来岗位要求与职业实践需要,强调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其他领域。教育方式也不再是传统的课堂讲授,而是以课外生产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等素质养成平台为辅助。
  二、课程体系构成与实施
  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地区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建立适应性强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
  1.通识课程教学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该结合专业教育进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应该建立在专业教育基础之上,而目前的课程设置难以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形成良好的内在关系,以“应用能力”为中心的改革课程体系。根据专业教育的需求调整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针对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以“适用”为原则调整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针对专业的特点和要求,优化和调整公共课程的授课学分和内容。
  2.专业课程教学
  专业课程建设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地区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建立适应性强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实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训与认证融合一体的课程体系。
  (1)计算机二维、三维CAD技术组织教学。
  计算机绘图能力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功,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该技术。对现代工程图学课进行改革,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计算机辅助二维CAD工程师认证考试(机械设计)”。从2012年开始共参加8期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工程师考试,通过率最初为70%左右,2015年后达到85%,通过后可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全国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工程师证书。
  (2)数控编程技术与操作组织教学。
  目前机械加工行业的数控机床越来越多,企业需要大批既掌握数控编程技术又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我们对
  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进行改革,先结合实际讲授“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然后进行6周的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或数控车床操作工(中级)培训,最后参加认证考试,从2013年开始,进行6期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培训,共348人,其中290人通过大连市劳动局进行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证部颁发的“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证书,通过率达83.3%。
  (3)机床控制技术组织教学。
  工厂设备的应用和管理需要掌握设备的结构和机、电、液控制理论与技术,我们在“液压传动”和“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结束后,进行4周机、电、液控制训练,通过训练学生基本掌握机械设备的机械、液压和电气的控制联系,使所学理论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4)工艺工装技术组织教学。
  在机械加工车间需要具有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和夹具设计能力,以便进行现场服务或技术改造。我们在“机械制造基础”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后,安排了机械制造工艺设计训练和夹具设计训练,使学生学以致用,基本掌握简单零件的工艺和工装设计。
  3.大力开展学生课外实践
  设置各类实践环节,增加职业性强的技能课程,开展与各种能力培养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将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列入培养方案。成立了“第二课堂领导小组”,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大学生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自2014年以来,学生共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辽宁省二等奖2项,三等奖11项,学生立项奖8项。
  4.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是地方本科高校建設应用型大学的必由之路,根本目的是整合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有利于校企双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资源配置。
  2012年12月我们与大连机床集团签订高校教学培训协议,在大连科技学院建立教学点,由大连机床集团出技术人员和部分设备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培训。2016年5月与大连机床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企业通过学生的政府补贴,在高校的合作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形成校企合作双赢局面和良性循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经近几年在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使学生初步具有工艺、工装设计的能力,掌握了计算机绘图、数控机床编程和操作的理论和技能。
  参考文献:
  孙建京.应用型大学本科教学体系探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0(A01):20—22.
  周建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倾向性问题剖析——课程改革的视角.教育发展研究,2009,(5):41—44.
  陈 飞,谢安邦.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之探索——基于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现代大学教育,2011,(4):76—79.
其他文献
为适应新形势下幼师数学教育教学,文章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深入的调查研究,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分析了幼师数学教学低效性的成因。
随着金融管制的逐步开放,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亟待解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P2P平台应用而生,P2P平台在我国的生根发展逐步具有了中国特色。当前P2P平台存在着那些问题,怎么降低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随着新课程改革渐入佳境,为推广经验,示范引领,越来越多的公开课以“借班上课”的形式开展。借班上课是指让授课者在任意安排的某个班级进行授课。教师因不曾与学生接触,对教学环境、学情等不甚了解,课堂教学将缺乏必要的情感基础和有效的针对性。面对课堂中不确定的因素,教者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二、教材分析  (1)话题:牛津英语8B Unit 3 Onlin
谜语起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暗射文字或事物的隐语,也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表现。它可以扩大知识面,锻炼思维能力,陶冶情操,增加乐趣。将猜谜语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识字学习大有帮助。为此,笔者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搜集了许多字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比较,选择了一些浅显通俗、活泼有趣的字谜穿插在识字教学中。  1.趣味猜谜,增强学生识字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基于任务驱动
摘 要:外国文学课程的改革,这是中国高等院校在中文专业与英语专业中开设外国文学课程后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核心内容之一,还是经济全球化所必须进行的文化建设与教育之一,因而笔者对外国文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思维的研究,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在教学中进行改革,从而使得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基础,鉴于此,笔者首先从文本结合与文本阐释,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文化理解能力两个方面来探讨其基础,然后从多元
针对所学课文进行的小练笔,"小""活""巧",因为其训练密度大、方法多、内容活,能表达学生真实心理,学生特别喜欢,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习作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