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美术核心素养下“六真”课堂景观的建构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以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中,如何让课堂不局限于教材、教师、学生,能够围绕《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凸显愉悦性、实践性、人文性、创新性,探寻小学美术课堂的多元形态?文章通过梳理、重组“六真”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从一节美术课堂教学案例来进行阐述,为学生营造富有激趣、人文、创新、合作、实践、交流的美术课堂教学景观,从而形成个性鲜明、有文化内涵的美术课堂建构。
  关键词:美术核心素养;“六真”课堂景观;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103-02
  新课程标准把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目标。现如今,提出美术核心素养从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新能力、文化理解这五块,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六真”课堂是指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用真设计、真知识、真探究、真互动、真训练、真交流的方法,营造以“以生为本”突出美术核心素养的课堂景观。现以人教版小学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领域二年级下册《染色游戏》为案例,围绕愉悦教学、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合作学习、学科实践、有效评价这“六真”美术课堂要素,让科学的设计与学科特点结合,架构一种新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一、真设计——预设愉悦教学
  “真设计”即基于新课程标准指出的“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教师利用有效课堂环节设置,本着以生为本的出发点,针对不同学段的学情,让课堂创新的规则演变,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预设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创意的能力。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课堂趣味,让课堂充满愉悦性。如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爱表现等特点,设计表演、角色、游戏的方式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高年级学生已熟練掌握的基本知识,教师可以设置讨论、辩论、参观博物馆的形式,让学生大胆表达。
  《染色游戏》这节课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折纸的方法,通过折一折、试一试、染一染塑造出各种有趣的染色图形。教师能够沿着“观察美—分析美—感悟美—体验美—分享美”这一过程,突出本课“游戏”二字的主题,在游戏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师利用PPT演示,为学生构建一个质疑求真的教学导入,再用一张普通的宣纸变魔术,吸引学生的关注。二年级学生会很好奇:一张普通的纸在几秒钟之内会变出什么效果呢?“哇!老师给纸施了一个魔法,变出这么绚丽的图案,太漂亮了!”从学生的掌声与好奇的目光中,可以看出教师调动了学生探寻美术学习的兴趣,从求真质疑中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真知识——涵养人文素养
  “真知识”突出美术的人文性,也是美术课堂传递给学生的重要知识。无论是中国画、版画、剪纸、皮影等中国传统艺术领域,还是西方油画、雕塑等艺术领域,它们作为最早的人类关于美的理解载体,传递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因此人文课程的核心,凝聚着浓郁的人文魅力。追求人文性在很多美术教师眼里是非常遥远的事。事实上,我们用心地去探寻,会发现很多美术课都能够从中挖掘文化的痕迹,这就要教师通过美术教学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学会欣赏和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品,关注美术现象。
  《染色游戏》一课让学生不仅用手工的方法染图案,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中国传统的扎染艺术的历史,欣赏染艺形成的各种不同的形状、颜色、装饰效果,让学生感受染色的内涵。从染纸文化入手,发现和分析染的美是如何而来的。学生在学习中欣赏发现不同的折法能产生不同的纹样,从课堂立意中寻找民族特色的人文精神。
  三、真探究——注重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以巧妙设计,唤起学生去观察、发现、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探究”在于不断创新和超越,将美术与直觉、感知、想象、创作融为一体,本身就是创造力的基础。因此,教师通过创设综合探究课堂,充分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氛围,积极探究问题,学会自主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从教学预设的学习结果来获得。以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立足点,引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在探究中“思变”,教师给学生创造启发思维的窗口,重点围绕染色“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染色的方法,根据教师提供的染色图,从不同的染色花纹中寻找探究更多的折法。
  常规的美术教学仅仅传授技能,这是不够的。如果不能引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课堂的有效性必定大打折扣。问题式的学习强调真探究,在学习中发现、探究、思考,让美术课堂景观向更广、更深处发展。
  四、真互动——培养合作学习
  “真互动”是在“动”的课堂中,让学生常规地进行合作学习,创新、提升、成长,将学生分组合作,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真互动景观。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明确课堂小组分工,清楚学生在小组的角色,了解活动合作的意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融入美术活动中。各司其职,才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交互,感受生与生之间互助的乐趣。
  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色彩染料的摆放,各小组同学进行折法尝试,各组“卫生管理员”负责常规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了解合作的目的,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该课中,小组成员讨论折纸的方法,并通过小组探究出来的折法去尝试。任何问题的创设都强调欣赏交流,通过发现染色的肌理美、色彩美来提高审美能力。
  五、真训练——凸显学科实践
  “真训练”是针对充满实践性的学科特点,通过“一课一练”来促进“一课一得”。“训练”这个词不是我们回避的机械式学习,而是凸显美术学科的实践性,让学生通过趣味的训练来提高创新层次。   (一)明确教材要点,确定训练方向
  教师要对教材本身有高度的敏感,应知道本课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从而确定“训练”的方向。
  (二)阶梯式思维训练,领会实践方法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由浅入深实现不同程度阶梯式作业要求的过程。教师适当地给学生提示,让学生发现原理和规律。因此,本节课作业为:请小组合作设计制作染色方巾。教师出示几个主题,拿出准备好的材料,一起创造一幅美丽的染纸图画(提醒摆放时要注意位置、材料的巧妙运用及队员的配合)。本课的评價标准是:能够染出一块完整的方巾(三颗星); 能够染出一组不同形式、色彩鲜艳的方巾(四颗星);能够富有创意设计,将染色方巾变成生活中的物品(五颗星)。通过阶梯式训练任务,让水平低的学生也能完成本节课的要求。
  六、真交流——强调有效评价
  “真交流”强调评价从单一向多元的转变。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赞许的眼神、肯定的点头、 鼓励的话语都蕴含着神奇的力量。因此,美术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专注地“听”、积极地“思”、大胆地“讲”,使评价贯穿和支撑教学,成为美术课堂景观的一道风景线。
  (一)横向交流
  即师生、生生的交叉互动式双向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随时进行的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马上有一个反馈。教师通过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在《染色游戏》中,如果学生通过读图,大胆表达折纸的方法,那么教师就要马上给予肯定。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大胆地代表小组发言,用美术的语言表达,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这些字里行间的语言都是真交流的有效途径。
  (二)纵向交流
  即学生自评,通过讲评自己的作业或者解决课堂问题来展示自己的观点,它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信心的培养。真交流的模式,让学生有自主的发言权,形成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能力。学会主动地用美术的语言进行表达,更重要的是关注了学生个体的语言发展。学生说说自己作品的设计意图:我设计的帽子是什么形状的,我是如何运用色彩知识进行设计装饰的;我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邀请同学来帮忙提改进的建议。
  七、结语
  从学科角度而言,《染色游戏》只是一个小小的教学案例,贯穿在新模式下的课堂中。“六真”教学模式就是激发教师把每一次课堂教学都以“场”的形式出发,构建多元的美术课堂景观。经过真设计——巧用策略,做好精准导学;真知识——文化渗透,雕琢人文情怀;真探究——质疑求真,有效对话交流;真互助——合作学习,增强小组探究;真训练——分层体验,增强课堂实践;真交流——评练结合,促进多元评价。最重要的是实现引思激趣、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学科实践、有效评价,形成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呈现张扬个性、充满活力的课堂景观。让学生能够在美术课堂景观中,通过动手过程获得感悟,在创设情境中认识空间,能够让创新的作品说话,让美术课堂真正思考起来、动起来,跳出常规套路的教学方式。
  学校美术课程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美育人”为目标,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更加有效地发挥美术学科的作用,实现美育的价值。美术课堂的活力与魅力,将形成个性化的形态,成就开放与人文的美术课堂样态。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段 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1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学生.因左小腿疼痛,全身起瘙痒性风团2天,来我院门诊求治,以1.急性荨麻疹2.左小腿丹毒收入院,患者既往健康,无其它疾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体检:T 37.4℃,P
摘 要:体验式教学法体现了我们对学生客观主体地位的认识和尊重,在教学活动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知行统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是学生接受德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活动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文章着重分析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仅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
摘 要:在音乐教育体系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是最具备影响力、最为典范的体系之一,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创造性。在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教学中就需要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相应的改进,不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从其他方面对理论知识教学进行补充,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文章先阐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所具有的特点,接着提出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学前教育
教师要充分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小学生学习语言也正是从口语交际开始的。教师应想方设法,采取多种形式、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堂需要生活化情境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充分激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应采用多样手段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灵魂的塑造。  关键词:“生活”情境;生活化课堂;引领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0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8-0077-01  一、视频再现有我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在回味中认知
旅游观光果园,顾名思义:是集园林、旅游、果园于一体,观光、休闲、体验相结合的综合概念,将生态、经济、科普、休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它具有生产、休闲、教育、观光、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