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adz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它反映出义务教育应给全体学生带去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因为学习是一个不断形成与激发学习需要和动机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成效也会受学习策略、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摒弃教育的强制性,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充满活力,才能事半功倍,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可靠的保证。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削弱乃至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十分必要。下面我就自己多年的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一、采取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就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点。
  1、引发需要法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活动受到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兴趣点要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而新课引入是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课一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感染,让整个课堂充满乐趣,从而可以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进入到新课的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生本性好动且对于数学的价值充满了好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设置悬念,创设求知情境,注重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参与身边的数学活动,用数学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心理上对知识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亢奋状态,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这种求知欲反复出现,从而形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时,复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我就满怀信心地说:“你们任给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我就可以马上说出它的两根之和.”于是由学生任意举例,老师一口说出它的两根之和,再由学生自己求解验证为真,引发学生的好奇:“那么快!老师用的是何妙法?我能吗?”这样便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理,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2、挑战问题法
  题目是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技能,巩固知识,就需要做题。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每向学生介绍一种新的解题方法,一般都是通过例题来说明的,所以例题选择得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有些题型蕴藏着一定的规律和解题技巧,有的题则可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利用这些例题让学生互相研究,积极思考,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拓宽思路,从中找出窍门和规律,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加快解题速度,又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数学课堂上最能吸引学生们注意的是教师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解题或用多种方法解题的时候。好的解题方法不仅能事半功倍,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样学生随着巧解题目成功的喜悦,必然会激励他们再进一步攻克新的数学难关,使他们在“求技巧→兴趣→求技巧”的良性循环中对数学的爱好得到加强。如分母有理化这种思维方式已在大部分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因而他们也就错过了许多本可用分子有理化来巧解题目的机会。比如:对于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在推导公式时,一方面,可用讲授法按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计算得到;另一方面,也可要求学生动手剪取边长分别为a、b的正方形及长、宽分别为a、b的矩形,进行拼图,由面积相等得到;这样设计可以从多方面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增加学生亲身体验,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3、数学实验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本身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通过调节和激发大脑思维活动产生的。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把现实中抽象的知识通过具体形象的操作,在感性认识中掌握这些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目前中学生从初一开始就接触几何知识,这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难点,然而利用数学学具进行操作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等,讓他们感知学习内容,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材,从而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实验中牢牢记住。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中就可设计一个拼图活动。活动开始时,先让学生自己裁剪一个三角形,然后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动手拼一拼,再由小组合作交流各种不同的拼图方法。通过活动使学生不仅体会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还发现了各种不同的证明方法。
  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新课改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展,以自己的体验获取知识和技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数学的产生源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因此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充满欢乐、惊异、贴近生活实际的课堂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他们就会主动去捕捉和涉猎他们想知道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与他们的生活贴近,学生就感觉实在,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从而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择生活教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在学习“黄金分割”时,可以从生活入手列举古希腊的帕提侬庙的高:宽=0.618,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完美建筑;画家设计出人体身材最优美的腿长:身高=0.618:1;音乐家发现二胡演奏中的“千金”分弦的比是0.618:1时,奏出的音调最和谐最悦耳;自然科学家还发现:当外界环境温度为人体温度的0.618倍时,人会感到最舒服.诸如此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架设起一座通向数学宫殿的兴趣之桥,使学生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去发现兴趣的源泉,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所取得的成就,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欢乐。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   2、直观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初一数学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通过让学生亲自调查、实验、策划,开辟了初中数学的一片新天地,一改旧教材中抽象的“字母表示数”,避开了教学的难点,使中小学知识的过渡变得自然、平和,消除了学生对中学数学的畏难心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动手操作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相似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剪几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然后让他们看看这几个正方形是否相似.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拼剪,得到结论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图形是相似图形.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兴趣高亢,并且这个推导过程会给他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当然,教师在课堂上也要留给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操作的时间和机会,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全员参与、分层导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注意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材鲜活起来,逐步形成具有自已特色的教学风格,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设置障碍质疑——产生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索处适时地、精心地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之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要顾及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一些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抓着“青橄榄”的探索性问题。诱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创设悬念,是教师根据教材的数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如教学“正比例”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谁能有办法测量我们校内操场树的高度呢?同学们顿时兴趣大发,争论不休,卻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这时教师对同学们说:“我倒有一个很简单的测量办法,不用爬树也不用砍树便可以测出树的高度”。同学们哗然,产生悬念:老师是用什么办法测量树高的呢?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求知欲望,由此,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盎然,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收到良好效果,悬念也得到解决。学生在挑战中找到乐趣,在积极思维中培养思维的坚韧性,在“无疑”处发现疑问,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和策略有很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探索过程,是当前素质教育应着力研究的问题,同时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一种有效途径。虽然这些都是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但它们也只能适时、适当的出现在教学教程中。倘若不考虑实际情况,乱用、滥用,不但不能有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能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的繁难、枯燥乏味等负面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学”,“快乐的学”的最佳境界。
其他文献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为胡桃科(Juglandaceae)山核桃属(Carya Nutt.)的木本油料树种,作为浙西北的特色干果,经济价值很高,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支柱之一。但是山核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实物、生物标本是重要的直观教具。运用生物标本进行教学,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有利于学生获得相关的生物知识,有助于推行素质教育,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羊骨骼支气管树立体植株标本制作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自然科学,生物学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生态知识。学生在学到生物内部结构和
本文通过对交通建筑的空间营造因素和空间过渡因素的描述,对交通建筑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结合交通建筑的发展对交通建筑发展与交通建设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粗浅的分析.
【摘要】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埋头教书,不太关注学生的学习,比较重视的是考试,以考定教。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学生是主体,学生要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历经学习过程;师生民主、平等、和谐;学生要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要敢说、敢思考;最终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物理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学学生素养  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时代,知识的信息迅猛发展,根据美国预言家托夫勒预测,就知识的增长的速度而言,今天
【摘要】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高中阶段的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必要基础。然而,在数学学习中,发现许多同学有恐惧、厌烦学数学的心理。由于恐惧、厌烦这种心理的存在,又形成不爱学、不想学甚至对数学逆反的恶性循环。如果这样持续下去,直接影响今后的学习。  【关键词】误区兴趣方法困难  升入高中阶段,可以把数学的学习当作一个新的起点,只要想学好数学其实并不难,不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研究性教学,具有不断拓展学生思维和视野的作用。这是因为,进行研究性教学,其内容、素材以及方式等,可以是定论的,也可是未知领域的,加之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也不是唯一。对此,本文深入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研究性教学,并提出了拓展学生思维视野、选择研究课题内容、与开放性教学结合和编制研究教学教材等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研究性教学探讨  在高中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它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勵功能和诊断功能。《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只重视了数学作业的布置,而轻视了作业的批改和评价,淡化了作业的育人功能,偏离了新课程环境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果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认真深入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借助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操作试验创设问题情境,紧密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等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活动探究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一些教学情境、问题情境及生活情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同时,还可以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不仅是智力特征,更是一種精神状态。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缺乏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使他们得到真才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形成包括探究、合作、对话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