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因其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预先规定性和计划性,在教学中,教师以自身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维,使教学变的机械,沉闷和程式化。作为教师的我多想让“孩子的心不再是真理的仓库”,那么在以预设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怎样使预设的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经验与生活?怎样把握好教师预设内容与学生生成之间的关系?
案例:在初二物理“蒸发”一节内容只有几行字,内容很少,而且删去了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教学内容,我想编者可能认为学生已懂得相关的知识,所以教材不再安排,既然学生已经懂得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就能很方便的解释新疆地区为什么用坎儿井输水。我在备课的时候也没在这个问题上多作准备,那天,在初二(3)班上课,由于学生对蒸发现象有深刻的生活经验,很快把书上的东西学完了,可是,受原来教学习惯的影响,还是不知不觉讲到晾同一件湿衣服,夏天比冬天快,牵出了一个“蒸发”快慢的问题,一下把学生的兴趣提了上来。
教室里唧唧喳喳声音不断,于是我停下原来的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讨论液体的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让同学进行猜想,因为教材没有这段教学内容的文字描述,学生放开了思维,学生们从他们的生活经验中,找出实例证明,证实这个问题,有点“小聪明”的王晨同学,似乎如鱼得水,举了一大堆生活事例来说明影响蒸发的因素很多,好动但学习成绩不怎样的李南同学顿时眼睛亮了起来,他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因为我看到酒精比水容易干”,我听了他的发言,眼睛一亮,心想,对呀,这一点即使在老教材中也没有提及,我及时表扬了他的想法。
我想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情绪这么高涨,我不能按照我的预设内容讲下去了,于是我临時调整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帮助学生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究竟有几个?
第二件事:有了猜想和假设,我们怎么用实验来验证它,讲了控制变量法。
第三件事:给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法,要求下节课各组展示一个实验来证实几个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中的一个。
第二节课我就安排在实验室里,学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带来了各种实验的道具,有电吹风,有电风扇,有塑料保鲜袋和薄膜……看了他们的演示,我觉得惊讶,只受过几次实验教学的初二学生,物理学习对于他们只是启蒙阶段,实验做的有板有眼。我的情绪也被学生的行为激发,似乎也变成他们中的一员,学生的胆子似乎也大了,眼中也没有我这个老师了,两堂课他们只学了课本上一页的内容,可是这九十分钟我们在酣畅中度过。
反思一:弹性设计教学
敢于跳出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对教学过程的系统的预先筹划,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曾有人认为,既然集体教学活动是随机生成的,那么我们因该简化备课,甚至不用备课,殊不知,没有备课的全面考虑和周密设计,哪有教学中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备课时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哪有教学中生成的精彩。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也不是主张教师在活动中信马由缰的展开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费”,没有预设方案的准备,我们追求的教学效果,必然会成为空中楼阁。
反思二:学会倾听,学会尊重
有人说,教师的尊重会像阳光一样,给学生以成长的热能,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和看法,学生才得以畅所欲言,认真倾听的外在表现为学生发言时,教师微笑的脸庞,期许的目光,专注的神态,学生发言后,教师或由衷的赞美,或细致的指导,耐心辅导。在这节课上,特别时对平时爱表现自己而且经常会出错的小男孩,仍然给了他发表意见的机会。由于教师为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学生才能提出老教材上都没有提及的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以自身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维,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心灵世界,他们以自己的方法为最佳,以自己的“发明”为快乐。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理解物理,而这一切,也许会让我们成人的眼睛迷茫,甚至不屑,但一个具有倾听意识的老师,能够感觉到孩子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我们应小心翼翼的呵护每个孩子的发现,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肯定学生具有的新奇想法和创新火花,尊重时对学生学习的一种人文关怀,教师理当“目中有人”,少点武断,多点欣赏。
反思三:基于空间,及时调整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设计相当于教学流程中的准备阶段,或者说“预成”课程的活动。然而学习不是“直线”的过程,从静态的驾驭实践,其中必然产生诸多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所谓“计划敢不上变化”即使预设的再完美的教案,再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诸多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素质,对课堂发生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根据教学资源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李吉林老师曾说,当我把孩子带入到有意创设或优选的富有美感的情境中,我发现学生个个情绪热烈。
课堂资源无处不在,应该正视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件事,善加开发,利用,“歪理”下也许有大智慧,危机中也许蕴藏着良机,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的去促进更多的“非预设生成”并及时的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让预设和生成和着生命的节拍精彩共舞,让生活因美丽的情愫而多娇。实现“师生共建课程”的美好境界。
案例:在初二物理“蒸发”一节内容只有几行字,内容很少,而且删去了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教学内容,我想编者可能认为学生已懂得相关的知识,所以教材不再安排,既然学生已经懂得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就能很方便的解释新疆地区为什么用坎儿井输水。我在备课的时候也没在这个问题上多作准备,那天,在初二(3)班上课,由于学生对蒸发现象有深刻的生活经验,很快把书上的东西学完了,可是,受原来教学习惯的影响,还是不知不觉讲到晾同一件湿衣服,夏天比冬天快,牵出了一个“蒸发”快慢的问题,一下把学生的兴趣提了上来。
教室里唧唧喳喳声音不断,于是我停下原来的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讨论液体的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让同学进行猜想,因为教材没有这段教学内容的文字描述,学生放开了思维,学生们从他们的生活经验中,找出实例证明,证实这个问题,有点“小聪明”的王晨同学,似乎如鱼得水,举了一大堆生活事例来说明影响蒸发的因素很多,好动但学习成绩不怎样的李南同学顿时眼睛亮了起来,他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因为我看到酒精比水容易干”,我听了他的发言,眼睛一亮,心想,对呀,这一点即使在老教材中也没有提及,我及时表扬了他的想法。
我想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情绪这么高涨,我不能按照我的预设内容讲下去了,于是我临時调整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帮助学生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究竟有几个?
第二件事:有了猜想和假设,我们怎么用实验来验证它,讲了控制变量法。
第三件事:给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法,要求下节课各组展示一个实验来证实几个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中的一个。
第二节课我就安排在实验室里,学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带来了各种实验的道具,有电吹风,有电风扇,有塑料保鲜袋和薄膜……看了他们的演示,我觉得惊讶,只受过几次实验教学的初二学生,物理学习对于他们只是启蒙阶段,实验做的有板有眼。我的情绪也被学生的行为激发,似乎也变成他们中的一员,学生的胆子似乎也大了,眼中也没有我这个老师了,两堂课他们只学了课本上一页的内容,可是这九十分钟我们在酣畅中度过。
反思一:弹性设计教学
敢于跳出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对教学过程的系统的预先筹划,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曾有人认为,既然集体教学活动是随机生成的,那么我们因该简化备课,甚至不用备课,殊不知,没有备课的全面考虑和周密设计,哪有教学中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备课时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哪有教学中生成的精彩。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也不是主张教师在活动中信马由缰的展开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费”,没有预设方案的准备,我们追求的教学效果,必然会成为空中楼阁。
反思二:学会倾听,学会尊重
有人说,教师的尊重会像阳光一样,给学生以成长的热能,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和看法,学生才得以畅所欲言,认真倾听的外在表现为学生发言时,教师微笑的脸庞,期许的目光,专注的神态,学生发言后,教师或由衷的赞美,或细致的指导,耐心辅导。在这节课上,特别时对平时爱表现自己而且经常会出错的小男孩,仍然给了他发表意见的机会。由于教师为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学生才能提出老教材上都没有提及的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以自身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维,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心灵世界,他们以自己的方法为最佳,以自己的“发明”为快乐。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理解物理,而这一切,也许会让我们成人的眼睛迷茫,甚至不屑,但一个具有倾听意识的老师,能够感觉到孩子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我们应小心翼翼的呵护每个孩子的发现,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肯定学生具有的新奇想法和创新火花,尊重时对学生学习的一种人文关怀,教师理当“目中有人”,少点武断,多点欣赏。
反思三:基于空间,及时调整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设计相当于教学流程中的准备阶段,或者说“预成”课程的活动。然而学习不是“直线”的过程,从静态的驾驭实践,其中必然产生诸多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所谓“计划敢不上变化”即使预设的再完美的教案,再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诸多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素质,对课堂发生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根据教学资源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李吉林老师曾说,当我把孩子带入到有意创设或优选的富有美感的情境中,我发现学生个个情绪热烈。
课堂资源无处不在,应该正视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件事,善加开发,利用,“歪理”下也许有大智慧,危机中也许蕴藏着良机,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的去促进更多的“非预设生成”并及时的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让预设和生成和着生命的节拍精彩共舞,让生活因美丽的情愫而多娇。实现“师生共建课程”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