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对于阅读教学,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精辟见解。阅读是一种审美情趣,对于中学生来说,只有进行大量的有效阅读,才能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课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读者个性为依归,应该把课堂还给学习的主人——学生,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所以,“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来。
目前,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依旧堪忧,主要表现在:
1、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学中“教”的太多。教师又大都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目的和过程解析课文,学生缺乏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难以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生的阅读太少,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
2、学生阅读量少。除课本外,学生很少接触到课外阅读,《中学生必读名著篇目》形同虚设。它不仅忽视了文学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使学生逐渐失去阅读的机会和兴趣。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近几年,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不少专家、学者、工作于一线的教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阅读回归学生。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则提出: “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弊,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冯文达老师认为:农村中学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不能简单地采用“填鸭式”教学,不应以教师的行为代替学生的阅读行为。付新英的“变肢解课文的‘析读’为整体感知的‘意读’”。针对学生阅读量少,李志清老师认为应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对于如何引导学生的阅读教学,存少辉老师主张在阅读中加强对话和交流,指向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反复咀嚼品味,领悟思考,虚心涵泳,最终达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道德修养的目标。冯文达老师认为:作为老师,应作引路人,给学生阅读空间和时间,尊重阅读个性,并加以耐心引导,让学生有怀疑、探索和求实精神,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读出自己的“色彩”,使阅读体验和感悟真正落到实处,使阅读有所升华。
三、个性化阅读的意义
“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这对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肢解文本一讲到底,不容学生有半点疑惑地被动吸收的阅读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鲜活起来,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也充满了欢乐,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并最终培养起学生真正的独立阅读能力。
个性化阅读切合语文学科的思维性的本质属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中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语文是一门思维的学科。听说读写是语言思维的具体表现,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从根本上是由其思维品质的高低所决定的。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的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其指向便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理论依据
1.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共性特点;但同龄儿童的思维特点,又是有差别的。
如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有的侧重整体思维,在于对全文的多遍的阅读;有的侧重分析思维,遵循从部分到整体。因此,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指导,既要有几次的从整体上的把握,也要有一部分一部分的或针对重点部分的阅读指导。强调整体感知,忽略一部分一部分或重点部分的学习,是对侧重分析思维的同学的学习方式的不尊重。又比如兴趣的激发,有的同学的认知是情感型的,情感的激发能很快使其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有的同学是理智型的,知识的吸引能使学生很快的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因此,在教学中一味的强调激发情感,对理智型的同学也是不公平的。
2.新课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
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3.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
个性化阅读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承认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差异性的前提下,着力培养起学生具有强烈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并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为重点的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探究性的重任,任重而道远。
五、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研究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倡导全新的阅读方式,打破条条框框,解除思维的桎梏,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发展性的角度出发,个性化阅读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阅读教学目标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扩大知识视野,拓展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结构的范围。
(2)阅读教学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3)阅读教学目标应充实学生的阅读理解知识与能力的结构体系,使之构成有序的系统。
2、研究内容。鼓励学生的开放式阅读,教师加以引导,通过文本对话,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人生,启迪思想,注重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3、创新点。个性化阅读从根本上体现了新课标中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立人,将一扫传统阅读教学中过分强调同一性的弊病,使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并最终培养起学生真正的独立阅读能力。
个性化阅读切合语文学科的思维性的本质属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六、实施策略
1.平等对话
学生在学习阅读过程中由于各人的审美情趣、性格、文化修养、期待视野、经历不同,获得的阅读感受与审美的关注就会不同。这种差异性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客观存在。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地位平等,必然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读书氛围,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放松,积极地投入到读书当中。
2.张扬个性
《新课标》要求中学生阅读量不少于400万字。所以,还要和学生一起选数目,然后师生一起阅读,一边读,一边写阅读批注,可以是针对一个段落,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批注内容可以是写作手法的妙用,可以是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是自己的不同意见,总之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对于阅读教学,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精辟见解。阅读是一种审美情趣,对于中学生来说,只有进行大量的有效阅读,才能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课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读者个性为依归,应该把课堂还给学习的主人——学生,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所以,“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来。
目前,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依旧堪忧,主要表现在:
1、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学中“教”的太多。教师又大都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目的和过程解析课文,学生缺乏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难以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生的阅读太少,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
2、学生阅读量少。除课本外,学生很少接触到课外阅读,《中学生必读名著篇目》形同虚设。它不仅忽视了文学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使学生逐渐失去阅读的机会和兴趣。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近几年,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不少专家、学者、工作于一线的教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阅读回归学生。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则提出: “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弊,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冯文达老师认为:农村中学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不能简单地采用“填鸭式”教学,不应以教师的行为代替学生的阅读行为。付新英的“变肢解课文的‘析读’为整体感知的‘意读’”。针对学生阅读量少,李志清老师认为应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对于如何引导学生的阅读教学,存少辉老师主张在阅读中加强对话和交流,指向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反复咀嚼品味,领悟思考,虚心涵泳,最终达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道德修养的目标。冯文达老师认为:作为老师,应作引路人,给学生阅读空间和时间,尊重阅读个性,并加以耐心引导,让学生有怀疑、探索和求实精神,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读出自己的“色彩”,使阅读体验和感悟真正落到实处,使阅读有所升华。
三、个性化阅读的意义
“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这对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肢解文本一讲到底,不容学生有半点疑惑地被动吸收的阅读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鲜活起来,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也充满了欢乐,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并最终培养起学生真正的独立阅读能力。
个性化阅读切合语文学科的思维性的本质属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中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语文是一门思维的学科。听说读写是语言思维的具体表现,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从根本上是由其思维品质的高低所决定的。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的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其指向便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理论依据
1.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共性特点;但同龄儿童的思维特点,又是有差别的。
如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有的侧重整体思维,在于对全文的多遍的阅读;有的侧重分析思维,遵循从部分到整体。因此,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指导,既要有几次的从整体上的把握,也要有一部分一部分的或针对重点部分的阅读指导。强调整体感知,忽略一部分一部分或重点部分的学习,是对侧重分析思维的同学的学习方式的不尊重。又比如兴趣的激发,有的同学的认知是情感型的,情感的激发能很快使其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有的同学是理智型的,知识的吸引能使学生很快的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因此,在教学中一味的强调激发情感,对理智型的同学也是不公平的。
2.新课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
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3.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
个性化阅读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承认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差异性的前提下,着力培养起学生具有强烈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并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为重点的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探究性的重任,任重而道远。
五、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研究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倡导全新的阅读方式,打破条条框框,解除思维的桎梏,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发展性的角度出发,个性化阅读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阅读教学目标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扩大知识视野,拓展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结构的范围。
(2)阅读教学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3)阅读教学目标应充实学生的阅读理解知识与能力的结构体系,使之构成有序的系统。
2、研究内容。鼓励学生的开放式阅读,教师加以引导,通过文本对话,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人生,启迪思想,注重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3、创新点。个性化阅读从根本上体现了新课标中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立人,将一扫传统阅读教学中过分强调同一性的弊病,使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并最终培养起学生真正的独立阅读能力。
个性化阅读切合语文学科的思维性的本质属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六、实施策略
1.平等对话
学生在学习阅读过程中由于各人的审美情趣、性格、文化修养、期待视野、经历不同,获得的阅读感受与审美的关注就会不同。这种差异性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客观存在。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地位平等,必然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读书氛围,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放松,积极地投入到读书当中。
2.张扬个性
《新课标》要求中学生阅读量不少于400万字。所以,还要和学生一起选数目,然后师生一起阅读,一边读,一边写阅读批注,可以是针对一个段落,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批注内容可以是写作手法的妙用,可以是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是自己的不同意见,总之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