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tiantian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具魅力的教学方法,但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实验中一旦发生事故,危及师生的安全,甚至严重致残造成终生不幸。但也不必谈虎色变,以致于不敢动手实验,安全实验的关键在于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危险也就转为安全。现就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常发生的实验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如下:
  一、违反操作规定
  每一个化学实验都有科学的操作步骤。在学生分组实验前和学生一起认真分析实验原理,明确每一个环节,做好预案,让学生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地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做好每一个实验,否则就可能发生危险。
  点燃可燃性的气体前应检验其纯度。如果你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塞又装上锌粒,塞上塞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为什么会发生爆炸事故呢?这是因为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实验过程中打开塞装锌粒跟实验开始时装锌粒相同,反应器里进入了空气,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都会发生爆炸。
  配置稀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因为浓硫酸的稀释过程要放出大量的热。如果颠倒顺序,就会有硫酸溅出伤人,发生事故。
  加热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酒精灯。上面的操作正好颠倒了,先撤去了酒精灯,还没来得及取导管,水就沿导管流入反应器,引起仪器炸裂,溅出硫酸。
  二、用药过量发生危险
  一些实验虽然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用药量稍大便会发生危险。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用药量宁少勿多。
  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反应很剧烈,很危险,做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放入的药量一定要适量,不得随意用药,否则就会发生意外事故。
  做钠与水反应的分组实验时,一定要事先给学生讲清注意事项:①此反应只能放在烧杯里做(事先准备好放在学生实验桌上的),不能放在小试管做。并讲清原因。②金属钠只能取一粒,不能多取(事先把钠切成绿豆大小放在讲台上,老师一定要站在旁边监督学生取钠。)。③只能用镊子取金属钠,且镊子一定要是干燥的。不能用手拿。
  三、药品不纯
  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时,必须把空气排净才可点燃气体,否则,就可能发生气体爆炸。所以在点燃这些气体之前,必须验纯。防止气体中有空气,保证气体的纯度,杜绝爆炸现象的发生。
  做甲烷的演示实验时,有人没有把空气排净就点燃甲烷气体,产生爆炸事故。此实验应先做甲烷的性质实验,再点燃甲烷气体,以防空气的混入,保证甲烷的纯度,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因此用药时要认真辨清药物,不得马虎从事。
  四、制取气体时实验装置不畅通
  实验制取气体时,一定要保证实验装置畅通,导管不得堵塞,否则会因气体无法排出而发生爆炸事故。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一位学生在试管的导管口处把棉花放得太多又塞得太紧,导致加热后产生的氧气排不出去,试管内气压增大而把塞子冲飞,棉花随着氧气流冲出并燃烧,燃烧的棉花恰好落到另一位学生的头上,造成这个学生的部分头发被烧。
  为防止类似的事故发生,老师一定得给学生讲清注意事项:①组装仪器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防止加热过程中水蒸气遇冷回流到试管底,从而引起试管炸裂。②加热时,均匀受热后酒精灯的火焰先固定在靠近试管口的药品处,然后慢慢地把酒精灯的火焰往试管底部移动,③放棉花前先把棉花拉松,不要放得太多,尤其不要把棉花用水弄湿。④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五、使用标签失落的试剂
  配制溶液时错把硫酸当盐酸使用,造成液体沸腾溅出伤人。
  在实验中凡失落标签的试剂一定要检验确定后再使用,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六、实验室通风效果不好
  在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制取氯气、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时,或学生实验制取可燃性气体如制氢气、乙烯等时,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有毒、易燃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越积越多,达到一定浓度,会引起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安置通风橱、换气扇等通风设施,必须做到实验室空气流通。
  为更好更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一切实验一定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一定要在预备室准备好,做到实验无误,方可拿到教室或实验室做。
  2.做有毒、可燃性实验时,一定要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
  3.有可燃性气体参加的实验,在点燃或加热前切勿混入空气或氧化剂。
  4.用药量宁少勿多,不要取用未经鉴定无标签的试剂,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5.没做过的实验要请教有经验者或查清资料再做,不要冒然实验。
  6.步骤多的实验,操作顺序要记熟,不可看一步做一步。
  7.实验室要有一定的安全设施。
  8.熟悉实验室事故的急救方法和处理措施。
  在实验室里认真准备好创可贴、药棉、纱布、碘酒、胶布、沙桶、灭火器等必备药品和灭火器、沙箱等器材。
  还应当注意的是,教师应当“从我做起”言传身教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从“安全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
  1、一丝不苟做好演示实验,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哪怕是最常用仪器的使用也丝毫不能大意,对于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更要充分备课,引导学生把不安全因素想全想透。
  2、合理使用反例。对于一些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的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教师可设计一些错误的反例加以验证,以加深学生印象。如不纯的可燃气体点燃爆炸,水倒入浓H2SO4中进行稀释的后果;加热时先撤酒精灯导致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等,只要条件允许,装置设计合理,不会引起事故的均可一试。
  3、严格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进入实验室亲身体会的印象是最深的,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在平时学生实验中除了讲清楚规范操作,安全要求外,加强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只要我们了解各种化学实验事故发生的引发原因,遵循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就可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实验。
其他文献
[摘 要]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就是编写高质、实用的导学案。导学案的作用能使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自主学习 新课改 导学案的组成  “导学案”这一工具,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
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都很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他积极提倡音乐,并把音乐作为“六艺”之一加以传授,认为音乐对人能产生精神上的影响,具有教育作用。在他的弟子三千多人中就有七十二人精通“六艺”。在20世纪初的蔡元培先生云:“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也”。  今天,音乐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
期刊
[摘 要]信息时代的变革,信息技术课程这一课题的实施与普及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新的挑战。通过系统探讨、剖析、研究、摸索出了“理论——观摩——操作”;“观摩操作——总结理论”;“探索操作——理论”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教育教学模式、方法  信息技术的变革,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愈来愈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方式,信息知识的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兴趣、创造机会,让学生想交流、会交流、交流好,这样必将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标准性、灵活性、逻辑性,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要学生能熟练地解题,就以为达到了教学目的,却忽视了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训练,最后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思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操作水平、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差异来考虑,是真正实施 “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新课标实施以来,其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各种差异的学生接受的却是同一教学进度,直接
[摘 要]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从而极大地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高效课堂 创设情境 兴趣 课堂扩容 责任感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
[摘要]听力教学既是一种语言学习,又是一种技能培养。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听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技能,它不仅是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还是提高其他技能的基础。然而听力训练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笔者认为,要使听力训练真正有成效,训练方法很重要。因此,本文从研究目前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影响中学生听力的因素入手,探讨改进听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中学英语 听力教学 策略  听力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