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反思传统节日文化传播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ac_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詹姆斯·W·凯瑞的传播的传递观以及仪式观角度,分析了以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现状,发现春节传统文化传播仍是传递观下的信息与知识的线性传播,仍旧没有创造出“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仪式化场域”。而人们与大众传媒的联系日益密切,与其的接触日益演化为一种仪式,在这样的仪式中人们如何参与,将影响到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大众媒体要采取有效的宣传方式、运用仪式观来传播传统节日文化,让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关键词】:传播的传递观;传播的仪式观;春节;传统节日文化
  前言
  在中国的文化史上,传统节日的影响不可忽视,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习俗。春节,作为中国几千年以来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如此重要的节日,对于各大媒体来说,也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宣传机会,所以,春节前后,各大媒体便呈现出浓浓的节日氛围——宣传春节文化的广告(商业广告、公益广告),相关春节传统文化的晚会(以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为主,各卫视春节晚会为辅,形成了春节晚会的热潮)以及节目中主持人服饰的喜庆化对于节日气氛的渲染等。在日常生活当中,长辈们将传统节日文化、习俗等传授给晚辈们,在面对面的人际传播中将传统节日文化传播开来、传承了下去。
  春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的典型代表,也最具有媒体宣传与文化传播的典型特点,透过春节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播我们可以反思其他传统节日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用詹姆斯·凯瑞(James W. Carey,1934-2006)提出的的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来解读春节相关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分析其传播的有效方面以及传播的无效面,进而对传统节日以及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提出一些借鉴。
  一、媒体对于春节文化的传递
  传播的传递观,即“信息的移动在本质上是与货物或人的位移相同的过程”,也就是将相关的信息传播出去,是一种线性的传播,不考虑被传播者是否参与其中。通常,人们对传播的基本理解认定为“传递”这一观念:传播是一个讯息得以在空间上传递和发布的过程,以达到对距离和人的控制。媒体对于春节相关文化、习俗的传播大都属于相关知识传递的过程。
  1、公益广告对于春节传统文化的传递
  春节前,很多电视频道就会播放一些宣传春节文化的公益广告,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公益广告大都是对家庭团圆的企盼与呼吁,中国人情结的突出。比如央视公益广告《回家》,在该系列广告中,有一则的内容是各地打工者骑摩托车回家过年,即使天气寒冷、路途遥远且危险,但是他们回家的激动难掩以及他们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吃团圆饭的情景是无数中国人所向往的,最后一句“全中国,让心回家”更是点明了主旨,唤起了中国人“家的情怀”;《筷子篇》中年轻妈妈教孩子用筷子夹东西吃,说“中国人就要学会用筷子”,其中传达出的就是我们是中国人,就要懂中国文化。
  2、春节联欢晚会中传统文化的传递
  各大卫视、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无疑是春节庆典的高潮环节,其节目也会渗透进春节的气息,总的格调就是大团圆、喜庆。晚会现场气氛十分喜庆,无论是主持人的穿着还是现场的布置,都以红色等喜庆颜色为主。在2016猴年春晚当中,Yifu的魔术就传达出了春节吃饺子的习俗,用毛笔写的家是对回家、团圆的“家”情怀的呈现;舞蹈《茉莉花》,这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这首代表中国的歌曲以舞蹈形式的出现,并且舞蹈演员来自华裔,更是对中国人国家情怀的呈现。晚会中又将贴对联这一习俗搬上了银屏,是对楹联文化的另一种传递。在不同的春节联欢晚会中,都包涵了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播,不同的文化传递形式都可以用凯瑞的“传播的传递观”来解释。
  3、媒体的传递有利也有弊
  媒体的传播,将春节的习俗、文化传达了出来,让观众重温了与春节相关的传统文化,但至于观众接受与否、是否参与其中并进行文化的共享是无从保证的。
  隨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与媒体的关系日益密切,我们生活在媒体为我们营造出的世界当中,时时刻刻接触各种媒体。媒体也在寻找着与节日的契合点,以不同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节庆广告或者晚会中,通过各种表演形式将与节日相关的传统文化传递出来,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知识以及习俗的认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们的社会认同感与自我认同感。虽然是简单的线性传播,虽然线性传递有其自身的弊端,但该方式可以将传统文化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它。
  大众媒介只有现场介入到传统节日中去,才能“通过从中国现代民间、民族艺术和史前艺术直面中国人的存在和人生真理,建构中国人自己的‘精神现象学’”。电视晚会是一种平面化的线性传播形式,更多培养的是在家的看客,往往没有那么多的互动,从而削弱了受众通过互动对节日文化内涵传播的直接感受,不能实现共同参与所带来的情感体验。[1]所以虽然可以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传递,但是不能单纯依赖这种方式。
  二、风俗习惯传承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在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中,自然会有很多风俗习惯需要人们去遵循。贴春联、守岁、点旺火、拜年、吃年夜饭等都是春节必不可少的环节,长辈在完成这样或那样的风俗时候,会言传身教将其传授给晚辈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播。
  1、风俗习惯需要传递,更需要传承
  在中国,不同地区有不同文化习俗,尤其是传统节日期间。但如今只是老一辈的人熟知这些习俗,而年轻一代对这些风俗习惯陌生、漠然。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就得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这既是一种信息的传递,也是传播者和被传播者之间进行的一种仪式。
  在该传播过程当中,文化的传播既是一种传递,将传统文化从长辈那里传递给了晚辈们,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不单单是信息与知识的线性传递,也形成了一种“仪式化场域”。而“传播仪式观研究,不是把传播过程视为相互间的信息发送或获取,而是将其视为参加一次神圣的弥撒仪式。在参加这个仪式的过程中,人们并不关注是否学到了什么新的东西,而是注重在规则化的仪式程序中使特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得到描述和强化”。[2]所以在传统习俗的传播中,不单单是长者将传统传递给了年轻一代,更是将这个仪式程序中特定的价值观——这些习俗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华儿女应该将其传承下去。   2、仪式化的传播具有优点
  习俗传播在传播者之间形成了“仪式化场域”,这种传播已经超越了知识与信息的传递,将古老的习俗和现在的人们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这个过程不是简单传播—接受的过程,而是双方相互分享、交流的过程,这样的传播相比较简单的线性传播来说是更加有效的。
  三、凯瑞传播的仪式观与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契合
  文化传承功能是传播学的四大功能理论之一,而凯瑞的“仪式观”则从“非功能”角度揭示和强调了传播本身就是文化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传播的仪式观把传播看做是创造、修改和转变一个共享文化的过程……如果说传播的传递观的核心在于讯息在地理上的拓展(以控制为目的),那么传播的仪式观的核心则是将人们以团体或共同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的神圣典礼”。[3]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共享”文化,就是说这些传统节日文化需要每一位国人去传播、传承。
  两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遗存都在传统节日的“时空场域”内,以民众的群体传播得到承继与创新。从传播学角度讲,传统节日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传承媒介,仪式、庆典、民俗活动都是民族内心深处共同信仰传播的载体。“传播的‘仪式观’并非直指讯息在空中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我们传统节日文化就需要传承,一旦它的传播被中断了,或者传播效率低、效果不好,那么这种维系社会的作用就会被冲淡多许,人们之间的联系就会变弱。
  传播的传递观,其显著的特点是“线性传播”与空间虚拟性,缺乏的是“仪式观”所倡导的“参与、互动以及创造”,难以提供将受众吸引到一起的“仪式化场域”。[4]两种传播方式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都非常重要,它既需要简单的知识与讯息的传递,当然也离不开仪式性的传播。
  四、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应以仪式观为主导思想
  1、目前大众传媒对传统节日传播存在问题
  作为传播的主体,大众传媒担负着有“传统节庆活动的组织者”的角色,是节庆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5]但是目前媒体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主要是以传递的方式进行,实现不了人们参与其中的共享式的传播。观众的参与度低,节目的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人们就会成为节目的看客,只是被动接受节目、广告等为我们呈现出来的内容。而目前传统节日文化传播多数较商业化,形式也大同小异,比如中央电视台在除夕之夜的“春节联欢晚会”,既少与“除夕”文化相关,又难以生产出“神圣的意义”;清明节文化的传播则只剩下“扫墓”,其植树、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丰富的民俗活动以及“慎终追远、祭祖迎春”的文化内涵都被人们所遗忘……这样的传播方式是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的,媒体如何才能使传统节日文化传播实现共享,这是需要媒体思考的问题。
  2、大众传媒如何发挥作用
  将受众动员到“民俗仪式与庆典”中,以实现传播仪式观所揭示的传播的文化意义与价值,大众媒介必须积极策划,对保存完整的民俗活动,借助现场直播、现场参与和现场报道的方式予以强化,让公众真正了解、参与其中。
  晚会呈现出的节目,往往舞台效果极强,与我们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还有距离。各媒体应该根据节日,精心策划庆典活动,让人们切实参与到文化活动当中,主动去接受文化的熏陶。比如清明节的祭祖活动,就可以采用现场直播大型祭祖活动,让观众可以切身融入到活动当中,参与到大型文化活动当中,了解到清明祭祖文化的深刻内涵。在仪式当中让自己得到身份的认同、社会的认同感,增强社会归属感。只有将这些传统节日的庆典活动积极策划起来,在各地广泛发展起来、组织起来,让大家参与到其中,各大媒体对现场的状况进行适时直播、转播,让更多的人在这样的仪式当中获得归属感。
  结语
  传统节日文化需要传递,更需要用仪式观的思想进行传播。传统节日能否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共享信仰的表征”,关键是媒体以什么样的理念与方式参与到传播中。要积极为人们创造出一个传统节日的氛围,让文化符号成为联结每一个中国人的强力精神纽带,让人们在其中找到归属感。
  注释:
  [1]郭讲用:《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新闻爱好者》 2010年24期
  [2]王晶:《传播仪式观研究的支点与路径——基于我国传播仪式观研究现状的探讨》,《当代传播》,2010(3)
  [3]凯瑞著,丁未译:《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4]郭讲用:《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新闻爱好者》 2010年24期
  [5]郭讲用:《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新闻爱好者》 2010年24期
  参考文献:
  [1]郭讲用.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J].新闻爱好者, 2010(24):24-26。
  [2] 王晶,传播.式观研究的支点与路径——基于我国传播仪式观研究现状的探讨[J].当代传播,2010(3):32-34。
  [3]凯瑞著.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M].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4]詹姆斯·W·凯瑞著:《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译.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年8月。
  [5]王艳丹.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以俄罗斯红帆节为例.[J].文化与传播,2013.4:8-11。
  [6]张平、金宏奎.关于红色文化活动的仪式观解读.[J].东南传播,2011(10):64-65。
  作者简介:张瑾瑶(1993—),女,汉族,山西忻州人,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學院,在读硕士,从事网络与新媒体研究。
其他文献
一.概况  芭蕾舞剧《白毛女》是由上海舞蹈学校根据同名歌剧集体改编创作的一部有价值的、能反映时代特征的作品。它首演于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的艺术节上,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人物形象、浓郁的民族风格、优美动听的音乐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被看作是20世纪中国舞剧创作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  20世纪30年代末晋察冀一带流传着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基于对这一故事主题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摘要】:海明威作为美国20世纪“迷惘一代”的代言人,在那个充满迷茫、空虚的时代中塑造了一系列有勇气、有毅力、敢于抗争和不屈服的“海明威英雄”——“困境中充满勇气,压力下不失风度”。而《白象似的群山》却塑造了一个与懦弱男主人公形成鲜明对比的女性形象,本文着重分析女性形象,看到了海明威笔下一个栩栩如生的“女英雄”。  【关键词】:海明威;
期刊
【摘要】:科学和艺术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两种方式,它们在追求创造性和终极目的方面具有同一性和一致性,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和完善,为了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科学和艺术之间相互渗透、借鉴和综合的趋势愈发明显,越来越成为促进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科学;艺术;密切关系;融合  “科学”与“艺术”对今天的人们而言,早已是耳熟能详的两个名词。不过,
期刊
修复重建手术后皮瓣能否成活,其中最关键的决定因素之一是皮瓣的血液灌注[1]。除准确的术前设计及严密的术后监测外,术中对皮瓣血液灌注的实时评估、及时干预,可显著降低术后皮瓣发生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近年来,一个新型的ICG近红外荧光造影技术由于操作简单、评估准确等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整形外科医师的重视及应用。在回顾中篇临床及基础的相关文献[1,3-6,20-36]报道,在修复重建手术中应用ICG
期刊
【Abstract】: James Joyce and Virginia Woolf are the great masters in the literary trend of modernism. They focus on detailed portrayal of characters when they begin to create their literary works. This
期刊
【摘要】:此篇论文主要就《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中《兰赋》篇进行研读与文学赏析。  【关键词】:上博八;《兰赋》诗义解读  《兰赋》篇收录於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1]中,曹锦炎释文考释。本篇现存5支,除第5简外,均有残损,全篇现存160字。整理者认为本篇以咏诵“兰”为内容主题,故取名“兰赋”。曹锦炎先生认为此篇“以兰起兴,托物咏志,借兰之品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与志向。”
期刊
【摘要】: 现如今大中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开始重新考虑,并由此提出了对住房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时,别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住宅环境的优良与否,也构成了评审居住地生活总体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注重绿色环保生态的今天,别墅装修设计成为重点发展对象。但就装修设计来说,其中混搭设计是现在家居装修中一种新型的装修理念,把喜欢的一切美好东西融入装修设计之中,产生
期刊
【摘要】:定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的一种句子成分。通过英汉定语在构成、位置等方面的差异,指出汉语不存在后置定语,而一向认为的后置定语,其实只是一种表象;并进一步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有助于从深层次认识英汉定语。  【关键词】:英语;汉语;定语;对比  一、引言  定语表示限定关系,在句中用来表示性质、状态、领属、范围、时间等意义,是名词的附加成分,也是英汉语中共有的一种句法成分。当前,冯锦(200
期刊
【摘要】:现今,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缓慢增长,伴随着未来土地资源的紧张、年轻购房人群的增多等情况出现,小户型(SOLO)住宅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在小户型空间需求量上升同时,也进一步带动了装饰行业的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如空间利用率不高、采光不便、家具陈设不合理等问题。如何合理规划利用这10-50平米左右的小户型空间,让它变得既舒适又实用,并在小空间中彰显出主人的个性特
期刊
萧瑟的冬季已经来临,还未细细体会拥抱这充满浪漫气息的秋季,在季节更换之前,拾起掉落满地的枯叶,举手扬起,將疲惫与不愉快通通挥洒在这充满诗意的秋季,让这些过往全都埋葬于这秋风之中。  多少落寞,多少萧瑟,又有多少无奈,人生漫漫长路,要想尝出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我们就必须慢慢体会,人生的滋味,无法用简单的句子形容出来。人生好比一场梦,似梦非梦,似花非花,只有是活在凡尘中的人就会有喜怒哀乐。有时生活就如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