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的高速发展,由社会迅速变迁而带来的问题也相应增多。由于父母外出创业、打工,中初中托管生已连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长期托管在别人提供的场所或别人家中,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托管生,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孩子,要让他看到大家对他的尊重,更要加强与其亲人的沟通,多营造“家庭式”的校园文化,让他们感爱到家庭的温暖,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初中 托管生 心理问题 解决办法
一、初中“托管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的高速发展,由社会迅速变迁而带来的问题也相应增多。由于父母外出创业、打工,中小学托管生已连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托管生包括一类家庭托管生,主要托管在爷爷奶奶、亲戚朋友家中,还有一类社会托管生,他们被托管在专门的托管机构。他们长期托管在别人提供的场所或别人家中,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1、自卑心理严重,性格孤僻,胆小。2、自私自利。3、自我中心。4、缺乏同情心。5.个别学生有暴力倾向。
二、初中“托管生”渴望得到父母差爱。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一个初中学生黄的一篇随笔中的心理话。这学生学习习惯很不好,生活也极为懒散,行为习惯很差,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在外地做生意很少回家。
“爸爸蚂蚂,我是多余的吗?如果是,你们可只有我一个孩子啊:如果不是,为什么你们舍得丢下我一人在家,让我一年到头难以感受到父母的温暖?”这是学生在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怍文写作中,一名同学写下的这篇《我是多余的吗?》的作文。读者无不为此而心颤,谁来关注我们的托管生?谁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统计,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比例约在20%,当他们双双外出时,则通常把尚在念书的孩子托付与人,从而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生活环境。从对对孩子实施监护的托管人的层次与辈份,可把这种托管生新的“家庭”生活环境分为五类:
一是隔代监护型,即由祖辈,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扶养的方式。
二是上代监护型,即把孩子托付给亲朋好友,如姑舅或要好的朋友。
三是自我监护型,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或其它各种原因,监护的责任落在孩子自己头上。
四是老师代管学习,隔代监护生衍型,即把自己的孩子让爷爷奶奶管理其生活,把孩子学业的进步托付给孩子的老师,或者自己熟识的老师。
五是社会托管机构型,即有点地方出现了针对父母在我,孩子没人管的情况,出现了专门托管孩子的机构,他们把几十个这样的孩子组织在一起,统一监管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父母只有出钱就行了。
心理学研究发现:留守子女正处于于情感、性格的成长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只有50%的人心理可自然健康成长.而另外50%的人需要情感的沟通才能达到心理健康成长。
所以,当父母外出的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需求既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又不能从学校与教师那里获得时,他们就往往把这种需求的满足转向朋友。但对于初中生来说,朋友及朋友圈的质量如何却远非他们凭借自身的力量就能区别开来的。这一点应该引起父母和社会的特别关注。
三、我们该为初中“托管生”做些什么?
首先,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学校在加强与其亲人沟通的基础上,更要多举措营造“家庭式”的校园文化,组织教师与学生结成对子,在生话上关心帮助这些“托管生”。
其次,对托管生的关爱要细致,要真诚,要讲究策略。众所周知,没有爱就没有敦育。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由于托管学生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他们特别善于“察言观色”,因此,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更要细致些,对他们的帮助更要真诚些,否则,易造成学生的逆反。
第三、教会学生心存感激。因别人的好意或帮助而对对方产生好感,这是感激。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别人的帮助下生活,有些体会出来了,心存感激;有些体会不到,也许还会产生各种报怨。因为托管生常年不与父母生话在—起,学校应该经常开展“我爱我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受身边的关爱,让学生懂得要回报这份爱,不仅仅是一个字。在活动中,虽然不是爸爸妈妈每天在照顾自己,但是孩子们懂得了,抚养自己的亲人为自己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要在语言上,行动上,尤其是相互的理解上,来回报抚养自己的人。教会学生对周围的人们常存感激之心,那么他们就会与周围的人们和睦相处。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
第四,教会学生坦然面对。要让学生明白,每个成才的人都经历过许多的苍桑和磨难,只有坦然面对,笑对人生,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从容地去克服围难。如学校开展 “说给老师的悄悄话”活动,让学生在自己不如意的时候,可以单独和老师交谈,可以把心里话写给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一起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和家人做朋友”,在“托管生”遇到矛盾的时候,可以和生活在一起的家人(抚养孩子的亲人)共同解决。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坦然面对困难,同时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学会达观大度。
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得关注班里的托管生,真正了解他们的困难,走进他们的心灵,他们一定会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人民教育出版出版,l 999年。
[2]、《初中生心理学》,王耕、叶忠根、林崇德,教育出版社出版,l993年。
[3]、《学校心理辅导研究》,吴增强、沈之菲,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2000年。
关键词:初中 托管生 心理问题 解决办法
一、初中“托管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的高速发展,由社会迅速变迁而带来的问题也相应增多。由于父母外出创业、打工,中小学托管生已连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托管生包括一类家庭托管生,主要托管在爷爷奶奶、亲戚朋友家中,还有一类社会托管生,他们被托管在专门的托管机构。他们长期托管在别人提供的场所或别人家中,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1、自卑心理严重,性格孤僻,胆小。2、自私自利。3、自我中心。4、缺乏同情心。5.个别学生有暴力倾向。
二、初中“托管生”渴望得到父母差爱。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一个初中学生黄的一篇随笔中的心理话。这学生学习习惯很不好,生活也极为懒散,行为习惯很差,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在外地做生意很少回家。
“爸爸蚂蚂,我是多余的吗?如果是,你们可只有我一个孩子啊:如果不是,为什么你们舍得丢下我一人在家,让我一年到头难以感受到父母的温暖?”这是学生在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怍文写作中,一名同学写下的这篇《我是多余的吗?》的作文。读者无不为此而心颤,谁来关注我们的托管生?谁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统计,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比例约在20%,当他们双双外出时,则通常把尚在念书的孩子托付与人,从而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生活环境。从对对孩子实施监护的托管人的层次与辈份,可把这种托管生新的“家庭”生活环境分为五类:
一是隔代监护型,即由祖辈,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扶养的方式。
二是上代监护型,即把孩子托付给亲朋好友,如姑舅或要好的朋友。
三是自我监护型,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或其它各种原因,监护的责任落在孩子自己头上。
四是老师代管学习,隔代监护生衍型,即把自己的孩子让爷爷奶奶管理其生活,把孩子学业的进步托付给孩子的老师,或者自己熟识的老师。
五是社会托管机构型,即有点地方出现了针对父母在我,孩子没人管的情况,出现了专门托管孩子的机构,他们把几十个这样的孩子组织在一起,统一监管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父母只有出钱就行了。
心理学研究发现:留守子女正处于于情感、性格的成长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只有50%的人心理可自然健康成长.而另外50%的人需要情感的沟通才能达到心理健康成长。
所以,当父母外出的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需求既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又不能从学校与教师那里获得时,他们就往往把这种需求的满足转向朋友。但对于初中生来说,朋友及朋友圈的质量如何却远非他们凭借自身的力量就能区别开来的。这一点应该引起父母和社会的特别关注。
三、我们该为初中“托管生”做些什么?
首先,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学校在加强与其亲人沟通的基础上,更要多举措营造“家庭式”的校园文化,组织教师与学生结成对子,在生话上关心帮助这些“托管生”。
其次,对托管生的关爱要细致,要真诚,要讲究策略。众所周知,没有爱就没有敦育。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由于托管学生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他们特别善于“察言观色”,因此,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更要细致些,对他们的帮助更要真诚些,否则,易造成学生的逆反。
第三、教会学生心存感激。因别人的好意或帮助而对对方产生好感,这是感激。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别人的帮助下生活,有些体会出来了,心存感激;有些体会不到,也许还会产生各种报怨。因为托管生常年不与父母生话在—起,学校应该经常开展“我爱我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受身边的关爱,让学生懂得要回报这份爱,不仅仅是一个字。在活动中,虽然不是爸爸妈妈每天在照顾自己,但是孩子们懂得了,抚养自己的亲人为自己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要在语言上,行动上,尤其是相互的理解上,来回报抚养自己的人。教会学生对周围的人们常存感激之心,那么他们就会与周围的人们和睦相处。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
第四,教会学生坦然面对。要让学生明白,每个成才的人都经历过许多的苍桑和磨难,只有坦然面对,笑对人生,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从容地去克服围难。如学校开展 “说给老师的悄悄话”活动,让学生在自己不如意的时候,可以单独和老师交谈,可以把心里话写给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一起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和家人做朋友”,在“托管生”遇到矛盾的时候,可以和生活在一起的家人(抚养孩子的亲人)共同解决。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坦然面对困难,同时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学会达观大度。
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得关注班里的托管生,真正了解他们的困难,走进他们的心灵,他们一定会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人民教育出版出版,l 999年。
[2]、《初中生心理学》,王耕、叶忠根、林崇德,教育出版社出版,l993年。
[3]、《学校心理辅导研究》,吴增强、沈之菲,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