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研组建设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教研组建设不仅需要构建和谐团队,还需要落实教学常规制度化和课堂教学问题课题化研究,并提出了具体实施的方法和步骤。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最基层的组织,是教师进行研究的主阵地,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教研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关系到课改的实际进程和未来成果。
[关键词]教学管理制度;课堂教学实效;教研组队伍建设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的重要阵地,是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依靠。教研组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是课改的前沿阵地,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创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研组,有助于推动课改的进一步深入。
一、当前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管理层面
1.在实际工作中,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主观任命,有些组长根本无法体现“长”的作用,一些教研活动当然也就无法展开。
2.学校教研活动未形成制度化,学校领导未能深入课改一线,有的领导从根本上放弃了教学。因此,促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仅仅局限于口号,在具体操作和实施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二)教研组内部
1.目前,大多数学校按年级组办公,相应来说,尽管学校设有教研组,但在时空安排上,教研活动受到很大限制(此时对备课活动有利)。仅仅相互之间听听课,深入“研究”的气氛不浓。
2.教研组工作没有目标,没有具体的计划,有的教研组虽订有教研工作计划,但具体实施的措施缺乏,教研组记录也不全面,教研组形同虚设。
3.教研组活动计划针对性不强,很少开展针对教育教学改革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专题研究不深,缺乏突破性的措施和成果。
(三)教师自身
1.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上课、备课、辅导、改作业、考试等,学校、教育局、家长最需要的是考试成绩,而搞教学研究,有时事倍功半,且结果得不偿失,研究欲望不强。
2.学校研究氛围缺乏,一些教师没有问题意识,遇到教学问题,往往意识不到其研究价值,很少有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很少考虑到把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搞好校本教研,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教师、学生乃至整个学校的发展,必须以发展为目标,提升教研组的建设品位,充分发挥教研组在课改中的重大作用。
二、加强组织建设,创建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备课组)
(一)从学校层面入手
1.变革学校组织结构,积极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养成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和研究意识,对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能及时分析、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明确教研组的发展目标,选好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让有能力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关键工作,明确他们的职责,并经常组织他们进行理论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挖掘学校内部教师资源,提高管理质量。
3.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权力适当下放,允许教研组在某些方面掌握一定的自主权。让教研组或成员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同时为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要随时为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让教师在工作中得到尊重与鼓励,从而自觉地投入工作中。
4.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表彰在校本教研中的先进教研组、备课组和先进个人,并将评选结果与晋升、职务评聘、教师进修等项目挂钩,完善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并且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提供一定的教科研资料,如报纸杂志、音像资料等等,建立开放有效的教研网络让全校形成浓浓的教科研气氛,让教师乐在其中,收获在其中。
(二)从教研组内部入手
1.明确教研组的基本职责、任务,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及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教研组的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并落实岗位责任制;协助学校督促检查教师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2.以需要为出发点,确定教研组发展目标。更加注意学习进程,注重人的需要,人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结合教研组的实际情况进行科研定位。。
3.讲究方法,科学安排,注重过程调控
首先,明确教研组活动的中心内容,教研组的活动目标是加强业务研究,是组织教师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策略。
其次,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寻找解决策略。首先要明确备课研讨时间,每周备课起码两次,每月甚至半月开一次研讨会;其次,采用行动研究作为主要方式;同时,注重实证研究与实践取向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融合。因此可采用开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自我反思,集体研讨,同伴互助,理论学习,查找资料等方式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促成全体教师共同体验,共同探索,互相合作,互相发展,从而发挥教师在课改中的集体智慧。
第三.行动研究后要进行及时反思。这里所说提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具有研究性质。此时的反思主要是寻找教学的成功和遗憾,首先是寻找教学的成功,这主要指学生是否真正获得了实际发展(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师是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发展。不过,为了获得预期教学效果,也可采用学生评价教师的方法。其次,寻找“教学的遗憾”。
(三)从教师个人入手
倡导合作,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是教研组建设的重要一环。在许多人眼里,学校中的关系规范是个人竞争的互动模式,教书一直被称为“一种孤独的职业”。教师只是同事,缺少同事情谊。新课程呼唤“合作文化”的建立,强调重塑教师间的人际关系。教研组在建设时应建立起关怀的、信赖的和有共同目的的关系规范,增加同事间的对话、讨论、交流和协商,促进同事间的合作,让每个教师都发挥在教改中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老、中、青教师“结对”要长抓不懈,让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共同提高。
总之,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最基层的组织,是教师进行研究的主阵地,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教研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关系到课改的实际进程和未来成果。只有建设好教研组,教学质量才有保障,教学研究才能深入,教学成果才能丰富,课程改革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作者单位:贵州六盘水市盘县火铺镇中学)
[关键词]教学管理制度;课堂教学实效;教研组队伍建设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的重要阵地,是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依靠。教研组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是课改的前沿阵地,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创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研组,有助于推动课改的进一步深入。
一、当前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管理层面
1.在实际工作中,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主观任命,有些组长根本无法体现“长”的作用,一些教研活动当然也就无法展开。
2.学校教研活动未形成制度化,学校领导未能深入课改一线,有的领导从根本上放弃了教学。因此,促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仅仅局限于口号,在具体操作和实施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二)教研组内部
1.目前,大多数学校按年级组办公,相应来说,尽管学校设有教研组,但在时空安排上,教研活动受到很大限制(此时对备课活动有利)。仅仅相互之间听听课,深入“研究”的气氛不浓。
2.教研组工作没有目标,没有具体的计划,有的教研组虽订有教研工作计划,但具体实施的措施缺乏,教研组记录也不全面,教研组形同虚设。
3.教研组活动计划针对性不强,很少开展针对教育教学改革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专题研究不深,缺乏突破性的措施和成果。
(三)教师自身
1.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上课、备课、辅导、改作业、考试等,学校、教育局、家长最需要的是考试成绩,而搞教学研究,有时事倍功半,且结果得不偿失,研究欲望不强。
2.学校研究氛围缺乏,一些教师没有问题意识,遇到教学问题,往往意识不到其研究价值,很少有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很少考虑到把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搞好校本教研,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教师、学生乃至整个学校的发展,必须以发展为目标,提升教研组的建设品位,充分发挥教研组在课改中的重大作用。
二、加强组织建设,创建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备课组)
(一)从学校层面入手
1.变革学校组织结构,积极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养成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和研究意识,对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能及时分析、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明确教研组的发展目标,选好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让有能力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关键工作,明确他们的职责,并经常组织他们进行理论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挖掘学校内部教师资源,提高管理质量。
3.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权力适当下放,允许教研组在某些方面掌握一定的自主权。让教研组或成员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同时为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要随时为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让教师在工作中得到尊重与鼓励,从而自觉地投入工作中。
4.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表彰在校本教研中的先进教研组、备课组和先进个人,并将评选结果与晋升、职务评聘、教师进修等项目挂钩,完善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并且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提供一定的教科研资料,如报纸杂志、音像资料等等,建立开放有效的教研网络让全校形成浓浓的教科研气氛,让教师乐在其中,收获在其中。
(二)从教研组内部入手
1.明确教研组的基本职责、任务,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及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教研组的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并落实岗位责任制;协助学校督促检查教师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2.以需要为出发点,确定教研组发展目标。更加注意学习进程,注重人的需要,人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结合教研组的实际情况进行科研定位。。
3.讲究方法,科学安排,注重过程调控
首先,明确教研组活动的中心内容,教研组的活动目标是加强业务研究,是组织教师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策略。
其次,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寻找解决策略。首先要明确备课研讨时间,每周备课起码两次,每月甚至半月开一次研讨会;其次,采用行动研究作为主要方式;同时,注重实证研究与实践取向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融合。因此可采用开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自我反思,集体研讨,同伴互助,理论学习,查找资料等方式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促成全体教师共同体验,共同探索,互相合作,互相发展,从而发挥教师在课改中的集体智慧。
第三.行动研究后要进行及时反思。这里所说提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具有研究性质。此时的反思主要是寻找教学的成功和遗憾,首先是寻找教学的成功,这主要指学生是否真正获得了实际发展(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师是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发展。不过,为了获得预期教学效果,也可采用学生评价教师的方法。其次,寻找“教学的遗憾”。
(三)从教师个人入手
倡导合作,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是教研组建设的重要一环。在许多人眼里,学校中的关系规范是个人竞争的互动模式,教书一直被称为“一种孤独的职业”。教师只是同事,缺少同事情谊。新课程呼唤“合作文化”的建立,强调重塑教师间的人际关系。教研组在建设时应建立起关怀的、信赖的和有共同目的的关系规范,增加同事间的对话、讨论、交流和协商,促进同事间的合作,让每个教师都发挥在教改中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老、中、青教师“结对”要长抓不懈,让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共同提高。
总之,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最基层的组织,是教师进行研究的主阵地,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教研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关系到课改的实际进程和未来成果。只有建设好教研组,教学质量才有保障,教学研究才能深入,教学成果才能丰富,课程改革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作者单位:贵州六盘水市盘县火铺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