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有了施工图 也是参照表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已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双一流”建设有了“施工图”。以择优择需来引导“双一流”,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来建设“双一流”,以中国标准为参照来评价“双一流”,则是评估“双一流”的一张“参照表”。
  【关键词】双一流;评估;参照
  当前,我国已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双一流”建设方案提出来之后,迅速成为全社会和各高校高度关注的话题,各地也纷纷出台了与国家“双一流”建设对接的方案,尤其在高端人才引进、科研管理、资金投入、人才培养以及高校内部制度改革等方面都已经呈现出了激烈的竞争态势。可以预见,“双一流”建设将对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估“双一流”呢?
  一、以择优择需来引导“双一流”
  大学与学科的特色发展非常重要,可就目前来说,学科评估只有很粗的分类评价(9类)。这相当于用一把尺子来量所有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不稳定,分层分类评价体系也不尽合理,这非常不利于高校(尤其是非“211”高校)的特色发展。如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涵盖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和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由于我国高铁和地铁过去几年发展很快,大交通学科一起评估,铁道类大学肯定占绝对优势。如果“双一流“建设按照这样评估的结果只择优支持,以应用型科研和人才培养为主的民航和海运类院校肯定吃亏。
  高校“双一流”建设要把“择优”和“择需”相结合,应该引导全国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中争创一流。而从“择优”和“择需”的双重制定标准来看,我国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权重和评估方法应该由所有参与高校共同参与制定,投票决定,且保持相对稳定。
  二、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来建设“双一流”
  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这意味着我国专业认证具备国际实质等效性,能促进高校专业按国际先进理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加快高校与国际接轨。 专业认证具有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和以产出为导向三大基本理念。
  (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专业认证的基础。要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要围绕促进学生达到学习成果来进行,要求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关键在于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优秀或者突出的学生,包括对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定期评价所有学生的培养效果,覆盖面广泛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等。
  (二)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专业认证的保障。只有不断评价和反馈教学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并修正需要改进的教学环节,通过周期性评价形成持续改进的教学闭环反馈系统,才能持续地保持和提高培养质量。
  (三)以产出为导向。以产出为导向是专业认证的核心。用期望全体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即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反推出所需的培养环节、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对应的持续改进机制,以保证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支撑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
  三、以中国标准为参照来评价“双一流”
  在构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体系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集中表现为“重西方标准、轻中国特色,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社会科学,重学术评价、轻理论引领”。
  (一)重西方标准、轻中国特色。当前我国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学和学科评价体系,要么直接或间接套用、参考西方大学和学科排名,导致大学和学科评价体系缺乏中国因素、中国影响力。教育和文化应该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高等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依然是“如何有用于中国社会”。
  (二)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强调文化多元性,很难像自然科学一样在短时间的实验验证中获得普遍认可,而是需要长期反复实践,人文社会科学无法、也不应该用自然科学的评价标准去量化和评估。因此,我们应该呵护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独特的学术品格和生命力,在大学和学科评价中给予特别支持。
  (三)重学术评价、轻理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我们建设“双一流”的基础,这也决定了我们的“双一流”评价必须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学术本位与理论引领两者都需兼备。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是相容相通的,无法绝对地将两者割裂、对立起来。所以,片面追求所谓的学术“自由”,试图将其与意识形态分开,就一定会迷失方向。
  四、总结
  “双一流”建设有了“施工图”,“双一流”的评估更加需要一张“参照表”。真正的世界一流不是排名排出来的,它是一个群、一个层次,能跻身这个群的高校注定很少。而“双一流”建设在实施阶段如果讲“平均主义”、“摊大饼”,那其结果也可能会陷入“平庸”。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讲质量,否则就不可能建成一流,我们要旗帜鲜明地树立质量导向。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应该加强对“双一流”建设的宏观调控,为实现核心领域的突破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參考文献:
  [1]郑波.围绕“双一流”建设创新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J].北京教育(高教),2016,(03):8-11.
  [2]王洪才.“双一流”建设的重心在学科[J].重庆高教研究,2016,(01):7-11.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学校园暴力事件的频繁出现,不仅会对所在学校与学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以致形成晕轮效应。而完善校园学生暴力伤害事件的处理程序,可以尽量预防和及时处理好校园内的突发性学生暴力伤害事件,尽最大限度降低其不良影响与损失。  【关键词】中学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启示  本论文从笔者亲自处理我校发生的真实案例的过程谈起, 探究如何及时、冷静、客观地和谐处理、平稳
期刊
【摘 要】目前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并修改了新课标,原有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也需要进行一些改进。想要使高中语文教学方式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就需要改进语文教学方式的不足,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发展趋势  语文在学生的高中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好语文才能对其他学科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同时语文在高考中占很大的分数比例,因此
期刊
【摘 要】合理利用儿童好奇心展开教学,于儿童的语文能力、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提升大有裨益。儿童一旦面临新奇的、神秘的甚至自相矛盾的事物,就会情不自禁产生感官、动作、言语的探究需求。而学生的好奇心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又能产生何等教学效益,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童话故事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容易激起儿童对故事内容、艺术构思、表现技巧的好奇心。而学生的好奇心能发展到何种程度
期刊
【摘 要】我国的教育现已全面进入改革期,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备受关注。本文从有效教学这一特征入手,通过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力求找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从更高的层面带领学生走进数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践研究  传统的思想观念与巨大的竞争压力使得我国的教育变得越来越看重分数,传统的灌输性教育模式根深蒂固。紧张的课程安排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和家长已经开始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持否定的观点,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材施教,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并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教学中,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听、说、读、写的过程,对于學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语文教师跟应该灵活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纠正他们错误的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本文将对教育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含义是在基础教育的前提下,以掌握知识为目的,且充分寻找课程内容的情感因素,在教材内容上进行改革,在教育形式中与教材内容中加入教学情感,通过语言的分析与理论的论述提升学生素养并磨练心智,让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全面展开。  【关键词】中学;语文;情感  引言:我国针对于中学语文新课标内容中明确指出:“对于语文课程的教学,应当通过优秀文化和情感去感染中学生,提升学生道德、素
期刊
【摘 要】小学教育是关乎人生基础的关键期,尤其是在小学的语文的教学当中,更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礼,孝,廉,耻。关乎其人生目标的确立,就好比建设一座高楼大厦,语文教学就是其基础。然而在语文教学当中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最大限度地提升其自学能力,开阔视野,提高领悟能力。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我国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实际情况显得不是特别乐
期刊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学习好语文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在语文学习中只有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才能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得以更好发展。本文主要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从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以及语文学习的具体方法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语文学习;重要意义;方法  引 言  语文
期刊
【摘 要】十堰作为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所在地,“车城”一直都是它的一张亮丽名片,其汽车研究技术也在国内占据着明显优势。而一直以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在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十三五”期间更是出台了大量相关政策,最大程度地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7月底,编者走访了十堰市新能源汽车相关单位,向民众发布调查问卷500余份,初步了解了十堰市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对新能源汽车在十堰市的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总结
期刊
【摘 要】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步突破人们的日常认知,向着更加前沿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实现了融合和创新,对于智能制造技术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智能制造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索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制造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不断发展,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浪潮不断冲入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变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