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根竹儿青又青,长在深山老林头;仙家制琴本贵重,诗与竹八音不同。“竹琴即道情,此琴同彼‘情’”,这是先生常说的话。记得刚刚拜入罗大春先生门下,先生便语重心长地教诲到:竹琴即道情,“忠、孝、仁、义、礼、智、信”便是竹琴的根本。以德服人,以情说理,学艺者必先学会做人,而后才能更好的承习四川竹琴这门古老的说唱艺术。的确,在跟随先生学习竹琴的岁月里,不管是对待自家徒弟,还是学校的学生们更或者是曲艺同仁、朋友,这个“情”字在罗大春先生身上均体现得淋漓尽致。
罗大春先生是土生土长的老成都人,四川省曲艺研究院非遗办事处主任、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竹琴”传承人。自幼拜入四川杨派(中和调)竹琴创始人杨庆文先生门下成为关门弟子,学习中和调竹琴;并参师四川金钱板大师邹忠新先生,学习四川金钱板;弱冠之年又跟随四川清音大师李月秋先生学习四川清音;随后拜著名相声演员周游为师学习相声。先生唱过金钱板、清音、京剧等,也说过相声演过小品、双簧,在竹琴的演绎上更是技高一筹。对于竹琴的发展与传承先生孜孜不辍,毫无保留地将竹琴技艺传授给学生。
致力改革创新 唯美音乐添彩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罗大春先生一直在川东、北从事曲艺的表演和教学工作,2000年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成都。然而,此时的成都却和他记忆中的故土早已物是人非,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座多元化的国际化大都市。
“曹操错杀吕伯奢,宫台宿店两分开……”呎嗙嗙、呎嗙嗙,嗙、嗙、嗙、嗙、呎嗙嗙……婉转悠扬的唱腔,扣人心弦的节奏,回味悠长的茶香,闭目养神之间好像回到了儿时经常奔跑的那条满是芙蓉花香的青石小巷。但是,昨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四川竹琴如同小巷一样,古老的唱腔和单调的表演,使它受到了当下快节奏生活的巨大冲击,竹琴说唱中的那些刀枪剑影的侠客江湖不复存在,人们再也无法抵足品味这古老的市井文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快餐模式下的文化娱乐消费市场。竹琴和众多的四川本土曲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衰败和萧条让罗大春先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学艺者不仅是安身立命填饱肚子,更要传承、要发展,如何才能让更多人的喜欢上四川竹琴,知道四川竹琴这门本土曲艺的美呢?”此刻的先生心里好像有了“打米碗”。“当下,改革创新便是发展四川竹琴的通天大道,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2004年,由达州市文化局制作,罗大春先生结合传统竹琴曲牌和现代声、光效、舞美,指导、参演的音乐竹琴《麻林晨曲》,搬上舞台便受到众多曲艺专家的肯定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数十场演出中皆是坐无缺席,观众掌声雷动,该作品获得第十三届四川省“群星奖”曲艺类成人组一等奖。成功的喜悦让先生扬鞭策马,乘胜追击,随后他又在竹琴表演中加入川剧锣鼓元素打造了音乐竹琴《两把菜刀》,该节目获得第十四届四川省“群星奖”曲艺类老年组一等奖等等。凡经过先生创作指导的音乐竹琴节目一经问世均获得满堂彩的效果。
面对市场的需要,罗大春先生做到了当仁不让,但是在为数不多的同行前辈那里效果却适得其反,迎接先生的不是朝贺、点赞,而是满满的冷眼和斥责,“竹琴改了还能叫竹琴吗?老祖宗的好东西都被春娃子给糟蹋咯。可话又说转来,改了的东西卖得到钱还是好东西。”话虽不尽人意,但是先生心里却明镜般的清楚,竹琴之所以懈止不前就是因为尘封、守旧。先生就如同他的恩师中和调竹琴创始人、四川杨派竹琴大师杨庆文老先生一样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适应群众的需要,将竹琴表演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对于同行前辈的冷嘲热讽、喝倒彩,先生总是言笑自若,毕恭毕敬地回答到:谢谢各位老师的关心,谢谢了……先生与世无争的广阔胸襟一直感染着我,做人坦荡荡,笑对人生,从容面对,一切皆好。
承袭传统精髓 校园播种情怀
深秋,成都的银杏树已变得斑秃,寒风中,先生毅然背着那只装有渔鼓、简板且陈旧的盒子,热情执着地奔走在成都市的各大车站,准备走进市区郊县的各个中小学里……“老师您又制作这么些渔鼓、简板,难道又要无偿赠送给学生们吗?”先生点了点头默许着。看着和颜微笑的先生,我心里不是滋味,为什么先生总是这样自掏腰包呢?这几年下来,为了传承竹琴这门艺术,先生已经赠送了八万余元的家什器具。茫然不解间,先生对竹琴的情结“ 尽己之心,尽己之力”这样的一席话让我恍然大悟。罗大春先生不求名利,只是坚守一名传承者的责任、本分,求得一个心安理得,问心无愧罢了……传承文化精神,培养新生代,延续传统艺术的辉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竹琴”的传承人,先生以传承竹琴艺术为己任,全身心投入到竹琴的传播和推广中去,自费刊印竹琴资料和教材,制作渔鼓、简板,无偿地提供给徒弟、学生和爱好者使用。
从川东、北回来的罗大春先生一边投身于竹琴的改革,一边以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竹琴”传承人的身份进入成都市区县及四川省内各大学校进行义务的竹琴教学工作,为学生们传授四川竹琴技艺。其实更准确地说,先生是在传授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笔者在跟随先生学艺的日子里先生总是教导徒弟们,艺无精湛,德先修身。所以罗大春先生不管任何时候,对己对人皆是这样要求的。“坚定、坚持、坚守”成了他的座右铭,夜深人静的时候能见先生家的阳台上孤灯一盏,刮风下雨的时候可见街头先生步履蹒跚……先生风雨无阻地一直坚持到现在。
2010年初至今,在四川省非遗中心、成都市非遗中心的协助下,罗大春先生分别走进成都市川大附小清水河分小、成都市龙江路分小(曲艺基地)、成都市高新区顺江小学、曲艺之乡的彭州市红岩镇九年义务学校等,以四校联动的形式进行竹琴的传授教学工作。在大春先生的辅导下,通过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都市川大附小清水河分小的音乐竹琴《追梦》在第二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演出获得了中外友人的美赞;成都市龙江路分小(曲艺基地)的竹琴节目参加了全国第四次传统文化进课堂研讨成就展演,音乐竹琴《传承》获第七届全国少儿曲艺选拔赛四川省第三届少儿曲艺大赛一等奖等等。同时,罗大春先生也成为了优秀的传承老师,在四川省的几届少儿曲艺大赛中获得园丁奖的殊荣和“特仑苏”国乐推广大使。诸多荣誉并没有让罗大春先生兴奋,先生还是一如往常的按照自己制定的,那张安排的满满当当的计划表,从周一到周末不间断地进行竹琴的教学、展示、讲演工作,毫无一点懈怠。 前段时间去先生家,得知先生刚刚结束四川曲艺巡回大讲堂的讲演,风尘仆仆地从巴中、重庆归来。与先生畅聊之际,先生仍不忘问我竹琴技艺的进展情况,不对之处先生还哼唱两嗓子指导,听着先生干涩的嗓音我很是心疼,但是看见先生那样的专注投入我欲言又止,劝慰的话只有搁置在心里,大概像师娘说得那样吧,“你老师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享受幸福的味道。”
德艺双馨育人 服务巴蜀曲艺
笔者早年跟随四川贾派(坝调)竹琴大师张永贵学习成都的扬琴调竹琴,为了集各家所长便拜入了四川杨派(中和调)竹琴第二代传人罗大春先生门下。何为中和调?中和调竹琴是1941年来蓉的荣昌竹琴艺人杨庆文老先生,也就是我的师爷将成都坝调(扬琴调)竹琴的唱腔与下河调竹琴的唱腔结合所创。2014年,我有幸成为罗大春先生门下的第六位弟子,与其他师兄弟不同我是专攻四川竹琴表演的。由于早前我跟随多名艺人学习四川竹琴,在咬文嚼字及韵腔方面多多少少都存在问题。先生听了我的唱段及看过我的表演后,手把手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指导我竹琴技艺,先生如同慈父般逐字逐句的传授竹琴唱腔及指法。在以后和先生的相处中,先生的一言一行激励着我。如今我也作为文艺志愿者进入学校传授四川竹琴,在对待我的学生上也像先生那样耐心、细致。
罗大春先生的徒弟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有专业曲艺团队的演员、文化馆的老师、公安战线的同志、电台主持、学生、哈哈曲艺社、四川的、外省的等等。他们跟随先生的原因很简单,是先生对艺术的热忱和传承的执着吸引他们聚在了一起。不管是跟随先生学习金钱板还是竹琴或是表演,先生尽是用心用情地教授每一个徒弟,所以师兄弟们都喜欢称呼他为“老汉儿”(四川话是父亲)。先生对徒弟们皆一碗水端平,把准弟子的长处进行教学。也正是这样,弟子们通过分门别类的学习,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在曲艺传播中尽善尽美做到最好。
作为徒弟的我们没有让先生失望,在第三届“岳池杯”全国曲艺之乡大赛中由我创作,先生编排的公安题材的四川竹琴《一双布鞋》获得了铜奖,我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顺利地成为了全国公安文联曲艺家协会的会员。当我把这个好消息通过电话告诉先生的时候,电话那头却传来了先生喜极而泣的抽泣声……这是先生打心眼儿里为我高兴,更是为继师爷杨庆文的《赶猪人》之后,四川竹琴再次以传统的形式,新的唱词展示给全国各地的曲艺专家而高兴。师兄李阳、师姐朱红叶等等也在全国大大小小的曲艺比赛中获得各种佳绩,李阳还成为了巴蜀笑星。同样,我的小师弟黄维斌在先生的教导下竹琴技艺大大提高,并通过网络认识了许许多多天南海北志同道合的朋友,向他们介绍四川竹琴的魅力。
这就是我的老师,名利皆抛于脑后,让人尊敬的先生,四川杨派(中和调)竹琴第二代传人罗大春先生。学生们常常不解地问询他,为什么不加入更高的曲艺团体?先生说得很直白,“切莫心浮气躁,做好自己的分类事便好,何必过于在乎,心平气和万事皆顺。”先生的话对我们也许心安抚不了浮躁的心,好胜的年轻人无时无刻不在追求与时间赛跑的刺激。倦了之后,会心思考,才知道先生的话充满了人生的趣味和哲理。“心平气和万事皆顺”,先生做到了,他就像竹琴鼻祖通玄先生张果老一样哼唱着道情,闲云野鹤游戏人间,传唱着人之大爱,人生真谛。
罗大春先生是土生土长的老成都人,四川省曲艺研究院非遗办事处主任、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竹琴”传承人。自幼拜入四川杨派(中和调)竹琴创始人杨庆文先生门下成为关门弟子,学习中和调竹琴;并参师四川金钱板大师邹忠新先生,学习四川金钱板;弱冠之年又跟随四川清音大师李月秋先生学习四川清音;随后拜著名相声演员周游为师学习相声。先生唱过金钱板、清音、京剧等,也说过相声演过小品、双簧,在竹琴的演绎上更是技高一筹。对于竹琴的发展与传承先生孜孜不辍,毫无保留地将竹琴技艺传授给学生。
致力改革创新 唯美音乐添彩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罗大春先生一直在川东、北从事曲艺的表演和教学工作,2000年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成都。然而,此时的成都却和他记忆中的故土早已物是人非,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座多元化的国际化大都市。
“曹操错杀吕伯奢,宫台宿店两分开……”呎嗙嗙、呎嗙嗙,嗙、嗙、嗙、嗙、呎嗙嗙……婉转悠扬的唱腔,扣人心弦的节奏,回味悠长的茶香,闭目养神之间好像回到了儿时经常奔跑的那条满是芙蓉花香的青石小巷。但是,昨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四川竹琴如同小巷一样,古老的唱腔和单调的表演,使它受到了当下快节奏生活的巨大冲击,竹琴说唱中的那些刀枪剑影的侠客江湖不复存在,人们再也无法抵足品味这古老的市井文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快餐模式下的文化娱乐消费市场。竹琴和众多的四川本土曲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衰败和萧条让罗大春先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学艺者不仅是安身立命填饱肚子,更要传承、要发展,如何才能让更多人的喜欢上四川竹琴,知道四川竹琴这门本土曲艺的美呢?”此刻的先生心里好像有了“打米碗”。“当下,改革创新便是发展四川竹琴的通天大道,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2004年,由达州市文化局制作,罗大春先生结合传统竹琴曲牌和现代声、光效、舞美,指导、参演的音乐竹琴《麻林晨曲》,搬上舞台便受到众多曲艺专家的肯定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数十场演出中皆是坐无缺席,观众掌声雷动,该作品获得第十三届四川省“群星奖”曲艺类成人组一等奖。成功的喜悦让先生扬鞭策马,乘胜追击,随后他又在竹琴表演中加入川剧锣鼓元素打造了音乐竹琴《两把菜刀》,该节目获得第十四届四川省“群星奖”曲艺类老年组一等奖等等。凡经过先生创作指导的音乐竹琴节目一经问世均获得满堂彩的效果。
面对市场的需要,罗大春先生做到了当仁不让,但是在为数不多的同行前辈那里效果却适得其反,迎接先生的不是朝贺、点赞,而是满满的冷眼和斥责,“竹琴改了还能叫竹琴吗?老祖宗的好东西都被春娃子给糟蹋咯。可话又说转来,改了的东西卖得到钱还是好东西。”话虽不尽人意,但是先生心里却明镜般的清楚,竹琴之所以懈止不前就是因为尘封、守旧。先生就如同他的恩师中和调竹琴创始人、四川杨派竹琴大师杨庆文老先生一样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适应群众的需要,将竹琴表演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对于同行前辈的冷嘲热讽、喝倒彩,先生总是言笑自若,毕恭毕敬地回答到:谢谢各位老师的关心,谢谢了……先生与世无争的广阔胸襟一直感染着我,做人坦荡荡,笑对人生,从容面对,一切皆好。
承袭传统精髓 校园播种情怀
深秋,成都的银杏树已变得斑秃,寒风中,先生毅然背着那只装有渔鼓、简板且陈旧的盒子,热情执着地奔走在成都市的各大车站,准备走进市区郊县的各个中小学里……“老师您又制作这么些渔鼓、简板,难道又要无偿赠送给学生们吗?”先生点了点头默许着。看着和颜微笑的先生,我心里不是滋味,为什么先生总是这样自掏腰包呢?这几年下来,为了传承竹琴这门艺术,先生已经赠送了八万余元的家什器具。茫然不解间,先生对竹琴的情结“ 尽己之心,尽己之力”这样的一席话让我恍然大悟。罗大春先生不求名利,只是坚守一名传承者的责任、本分,求得一个心安理得,问心无愧罢了……传承文化精神,培养新生代,延续传统艺术的辉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竹琴”的传承人,先生以传承竹琴艺术为己任,全身心投入到竹琴的传播和推广中去,自费刊印竹琴资料和教材,制作渔鼓、简板,无偿地提供给徒弟、学生和爱好者使用。
从川东、北回来的罗大春先生一边投身于竹琴的改革,一边以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竹琴”传承人的身份进入成都市区县及四川省内各大学校进行义务的竹琴教学工作,为学生们传授四川竹琴技艺。其实更准确地说,先生是在传授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笔者在跟随先生学艺的日子里先生总是教导徒弟们,艺无精湛,德先修身。所以罗大春先生不管任何时候,对己对人皆是这样要求的。“坚定、坚持、坚守”成了他的座右铭,夜深人静的时候能见先生家的阳台上孤灯一盏,刮风下雨的时候可见街头先生步履蹒跚……先生风雨无阻地一直坚持到现在。
2010年初至今,在四川省非遗中心、成都市非遗中心的协助下,罗大春先生分别走进成都市川大附小清水河分小、成都市龙江路分小(曲艺基地)、成都市高新区顺江小学、曲艺之乡的彭州市红岩镇九年义务学校等,以四校联动的形式进行竹琴的传授教学工作。在大春先生的辅导下,通过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都市川大附小清水河分小的音乐竹琴《追梦》在第二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演出获得了中外友人的美赞;成都市龙江路分小(曲艺基地)的竹琴节目参加了全国第四次传统文化进课堂研讨成就展演,音乐竹琴《传承》获第七届全国少儿曲艺选拔赛四川省第三届少儿曲艺大赛一等奖等等。同时,罗大春先生也成为了优秀的传承老师,在四川省的几届少儿曲艺大赛中获得园丁奖的殊荣和“特仑苏”国乐推广大使。诸多荣誉并没有让罗大春先生兴奋,先生还是一如往常的按照自己制定的,那张安排的满满当当的计划表,从周一到周末不间断地进行竹琴的教学、展示、讲演工作,毫无一点懈怠。 前段时间去先生家,得知先生刚刚结束四川曲艺巡回大讲堂的讲演,风尘仆仆地从巴中、重庆归来。与先生畅聊之际,先生仍不忘问我竹琴技艺的进展情况,不对之处先生还哼唱两嗓子指导,听着先生干涩的嗓音我很是心疼,但是看见先生那样的专注投入我欲言又止,劝慰的话只有搁置在心里,大概像师娘说得那样吧,“你老师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享受幸福的味道。”
德艺双馨育人 服务巴蜀曲艺
笔者早年跟随四川贾派(坝调)竹琴大师张永贵学习成都的扬琴调竹琴,为了集各家所长便拜入了四川杨派(中和调)竹琴第二代传人罗大春先生门下。何为中和调?中和调竹琴是1941年来蓉的荣昌竹琴艺人杨庆文老先生,也就是我的师爷将成都坝调(扬琴调)竹琴的唱腔与下河调竹琴的唱腔结合所创。2014年,我有幸成为罗大春先生门下的第六位弟子,与其他师兄弟不同我是专攻四川竹琴表演的。由于早前我跟随多名艺人学习四川竹琴,在咬文嚼字及韵腔方面多多少少都存在问题。先生听了我的唱段及看过我的表演后,手把手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指导我竹琴技艺,先生如同慈父般逐字逐句的传授竹琴唱腔及指法。在以后和先生的相处中,先生的一言一行激励着我。如今我也作为文艺志愿者进入学校传授四川竹琴,在对待我的学生上也像先生那样耐心、细致。
罗大春先生的徒弟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有专业曲艺团队的演员、文化馆的老师、公安战线的同志、电台主持、学生、哈哈曲艺社、四川的、外省的等等。他们跟随先生的原因很简单,是先生对艺术的热忱和传承的执着吸引他们聚在了一起。不管是跟随先生学习金钱板还是竹琴或是表演,先生尽是用心用情地教授每一个徒弟,所以师兄弟们都喜欢称呼他为“老汉儿”(四川话是父亲)。先生对徒弟们皆一碗水端平,把准弟子的长处进行教学。也正是这样,弟子们通过分门别类的学习,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在曲艺传播中尽善尽美做到最好。
作为徒弟的我们没有让先生失望,在第三届“岳池杯”全国曲艺之乡大赛中由我创作,先生编排的公安题材的四川竹琴《一双布鞋》获得了铜奖,我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顺利地成为了全国公安文联曲艺家协会的会员。当我把这个好消息通过电话告诉先生的时候,电话那头却传来了先生喜极而泣的抽泣声……这是先生打心眼儿里为我高兴,更是为继师爷杨庆文的《赶猪人》之后,四川竹琴再次以传统的形式,新的唱词展示给全国各地的曲艺专家而高兴。师兄李阳、师姐朱红叶等等也在全国大大小小的曲艺比赛中获得各种佳绩,李阳还成为了巴蜀笑星。同样,我的小师弟黄维斌在先生的教导下竹琴技艺大大提高,并通过网络认识了许许多多天南海北志同道合的朋友,向他们介绍四川竹琴的魅力。
这就是我的老师,名利皆抛于脑后,让人尊敬的先生,四川杨派(中和调)竹琴第二代传人罗大春先生。学生们常常不解地问询他,为什么不加入更高的曲艺团体?先生说得很直白,“切莫心浮气躁,做好自己的分类事便好,何必过于在乎,心平气和万事皆顺。”先生的话对我们也许心安抚不了浮躁的心,好胜的年轻人无时无刻不在追求与时间赛跑的刺激。倦了之后,会心思考,才知道先生的话充满了人生的趣味和哲理。“心平气和万事皆顺”,先生做到了,他就像竹琴鼻祖通玄先生张果老一样哼唱着道情,闲云野鹤游戏人间,传唱着人之大爱,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