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体验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vQI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本应该是最有趣味的课程,如今却变得枯燥乏味而令人昏昏欲睡。不少学生面对清新动人、含蓄隽永的文学作品,或迷惘茫然,不知所云;或囫囵吞枣,无动于衷;或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即使较好的学生也只能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才神有所体会,但仍难以言传。久而久之,致使学生厌学。对此,我认为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改变这一状况,恰当地处理课文的艺术性,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一点审美体验呢?
  一、培养想象力,挖掘形象美
  语文教学就是要善于唤起学生心中的“那种感觉”,并利用“那种感觉”所引起的“那种愉悦”去优化教学情境,逐步实现智能培养和人格教育的目的。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在美的情景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产生富有个性的审美感受,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这就是审美的魅力所在。如古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尽得风流,大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一下春天的感觉。在教学中,我仅仅是给了他们一些基本指导,但由于给了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他们就能写出不落俗套的清新文字来。
  二、培养感受力,感悟思想美
  美是连结情感的纽带,审美鉴赏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它始终伴随着活生生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反应。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奸佞,有的鞭扯落后,有的鞭挞黑暗,这些丰富多采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在进行思维训练的同时,还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积极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文章如酒,酒能深入人心的肌体和血液。春风细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文中的真、文中的善、文中的美,文中奔涌着的作者那浓浓的情。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清静悲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儿女情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亡国之痛等。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促使学生产生认同。
  三、培养鉴赏力,品味语言美
  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符号,更蕴含着种种“情趣”或“诗意”。这些情趣和诗意,就是语言文字的种种神韵、种种情感意向因素,也是一种审美因素。要领悟到这些因素。便要有语感能力。要体味作品的语言美,要从朗读开始,因为朗读是美感主要方式,是获取文章美感的途径。朗读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联的感受。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教材的审美氛围之中,让他们深入地感受文章所展现的自然美,真正了解文章的语言美,透彻地领悟文章蕴含的情感美,真正得到美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升华。
  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审美教育,加强对学生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努力在教学中寻找美的音符,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感到美就在平凡中,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使其自觉地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规定: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听、说、读、写技能。所以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强化训练。  一、听  视、听都是语言信息的输入,听是为了说。我们都知道婴儿在学说话之前已接触母语好几个月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没有婴儿学习母语的优越环境,所以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氛围,帮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至关重要。教师可利用现行的音像材料进行更高效率的教学。例如在讲授对话
期刊
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然而,在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场面,老师让学生提问,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这说明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呢?  一、让学生敢于提问  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小学生本身就思
期刊
听过这样一堂代数合并同类项的课。小猫和妈妈去市场买菜,回家的途中遇到了小猴和小兔。小猴问他:“小猫,你们买了什么菜啊?”小猫不假思索的地说:“买了三只鱼鸡!”小猴和小兔哈哈大笑。小猫赶紧改口说:“不,不,是三只鸡鱼!”小猴和小兔笑得在地上打滚。小猫见了,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吗?这时学生马上回答鸡和鱼是不一样的东西,不能合在一起说。于是,老师马上进行小结:俗语说
期刊
在谈到今天中学的教学改革时,大多数教师都期望实现“学生主动学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等目标。从理论上讲,这已经不是问题。但有个前提,就是在“课堂变学堂”这个目标实现之前还有一个步骤——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缺少这一步,“课堂变学堂”就是一句空话。笔者就如何提高中学生历史学科学习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学生阅讀课本的能力  学生阅讀课本的能力,是中学生学
期刊
“美育”主要是培养人的感受美、识认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育美”则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能够肩负起建设未来的社会主义文明和建设人类美好生活的任务,成为创造美好未来的一代新人。“美育”与“育美”相辅相成,“美育”是让学生懂得是与非、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而“育美”就是培养学生美的创造能力。美术不仅教人感受,体验美,其主要功能应是塑造“美”的人,创造美的社会,这也是美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美育”即“
期刊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着眼于促进全体学生各方面发展的评价方式。笔者在开展初中英语发展性评价试验时,在学生学习基本情况调查、课堂活动评比、做值日报告、听读训练、学习反思、学习档案、月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试验与研究。  一、英语学习情况调查表——教师了解学生的桥梁  教师在接触新的初一学生时,最关键的工作就是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基础,采用学习兴趣调查表和试卷分析表,就能较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对新一
期刊
说到数学,大家都会觉得只是“计算”和“证明”,学生学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
期刊
新的理念要求把语文教学同大干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入语文课堂,近而再把学生拉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而这样的理念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用好例子即是说理透彻,用足例子是运用要充分,用活例子是要有创造性。回顾教学工作之路,我认为“活”上功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活化教材、补充教材  语文这一科知
期刊
古人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开展好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修养,增强语言积累,拓展阅读知识,提高读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坚实基础。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课外阅读量很少,这自然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业质量的提升。  一、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因  1 没有开展课外阅读适宜环境。由于
期刊
古往今来,政治作为一门学问,政治家们纵横捭阖,极尽个人谈吐,瞬间就能决定一个国家之生死,瞬间就能谋定一项国家大事。政治,在所有人心目中应该是一门受欢迎的学科,学生们应该听得津津有味。但是,我们看到的政治课堂却缺失了纵横捭阖的大家风范,学生们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一潭死水。在此谈谈思想品德课中教育观念的转变。  现在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许多老师缺乏创新意识,他们观念陈旧,有些不敢想象地还停留在八十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