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提供的外交辞令样本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rwu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交辞令,指的是适合于外交场合的话语。借指客气、得体而无实际内容的话。所以“外交辞令”往往被称为“没有错误的废话” 。但是,巧妙的外交辞令,不仅能够展示个人魅力,也能够为自己的国家赢得尊严。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史,也有着优秀的外交辞令样本,《左传》堪称其一。《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与《春秋谷粱传》、《春秋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为孔子的《春秋》作注的著作。汉代以前,三传地位相当。但汉代以后,《左传》逐渐占了上风,至今已占有了绝对优势。究其原因,除了一般常言其着眼政治与军事、长于战争描写,叙事生动、富有戏剧性,语言优美、长于剪裁之外,笔者以为,长于辞令描写,也是其重要因素。其谋臣说客的辞令艺术可以视作经典。
  一、互谅之中争取双赢。《烛之武退秦师》中,秦晋围郑,郑知必亡,若一味嘴硬,定会大祸临头,但是烛之武坦然承认将亡之事实,一方面分析郑国灭亡是个损失,而秦多劲敌同样不利;另一方面分析郑国保全是个胜利,而秦留一个东道主同样是胜利。正是灭郑则双败,留郑则双赢,秦穆公只好欣然从命。《郑庄公戒饬守臣》也是一例。
  二、逆向而言人不敢言之语。《展喜犒师》一段,齐孝公拟大举伐鲁,鲁国派展喜犒师,想制止这场战争。齐仗自己兵强马壮,耀武扬威,问道:“鲁国怕我们吗?”此时答怕,自然有辱国格,但若答不怕,外交谈判必然破裂。面对此二难命题,展喜巧妙地对应:“小人恐矣,君子则否。”进而从历史上齐鲁有盟约的角度阐述了利害关系,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三、比较之间明取舍。《子产告范宣子轻币》一文,范宣子执政,晋国如日中天,诸朝纷纷朝贡,贡礼越送越多,郑国不堪重负。子产劝宣子说:“子为晋国,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闻掌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二。若吾子赖之,则晋国二。诸侯二,则晋国坏;晋国二,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通过“贿”与“德”的比较,显示出贿能招祸,德能久存,直说得范宣子口服心服,高高兴兴地减轻了贡礼。
  四、真诚取胜说实话。《子产却楚逆女以兵》一文,楚迎娶郑女,而让人马在城外为营,以行婚礼。楚使借口为祭郑祖庙而来,一定要入城在祖庙成婚。照此看来,楚似有理,郑不便拒绝。但是子产派子羽索性直言道破天机,“小国为了自己的安全,怎样设防都是可以理解的。过分相信大国而不设防,倒随时可以招来灾祸。现在楚国以重兵迎娶郑女,万一袭郑,我们又怎么办呢?如果楚国没有他意,我们又何至于不在祖庙成婚呢?”楚国要入祖庙,有言在先,如今只好表示诚意,不再携兵器入城,郑国终于捍卫了国家安全,又没有导致郑楚外交关系的破裂。
  五、以谐对谐,以庄对庄。外交应对,往往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总是“顾左右而言它”,固然不太严肃。但总是一本正经往往也难免上当。《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一文,屈完会齐桓公,以谐对谐,以庄对庄,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齐国纠集多国部队伐楚,理由很简单,“包茅不入”,“昭王南征不复”。屈完答得诙谐,“茅草没有贡奉,那就加倍;昭王溺水,你该讨伐河伯才是啊!”后来,齐楚签定了盟约,齐侯仍炫耀武和,以多国部队之强大“谁能御之”,“何城不克”?面对厄诈,屈完正色回答:“如果想征服楚国,楚将以大山为城,汉水为护城河,那么一点军队,不是太少了吗?”说得齐桓公哑口无言。
  《左传》为我们提供的辞令样本,除了上述五点之外,还有许多。如《郑伯克段于鄢》“顺水推舟,偷梁换柱”,《郑子家告赵宣子》“平铺直叙,不厌其繁”,《王孙满对楚子》“改变话题,后发制人”,《齐国佐不辱命》“等量齐观,婉言相拒”,《齐国佐不辱命》“取类作喻,深入浅出”等。
  总之,《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堪称古今中外之样本,向古人学习,一定会使你受益匪浅。
其他文献
《我的宝贝》是《三毛作品集》之十三,这部书结集出版的因由,三毛自己在书的开头以“缘起”为题作了详细交待。三毛有许多既平凡又不平凡的收藏,平凡的是这些物品本身,不平凡的是每一件物品的来历背后,都藏着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故事,每一件物品都刻进了三毛的思想、行为和气质,它们成了三毛生命的印记,因而,被三毛称之为“宝贝”。就三毛自己的想法,“那些因为缘伤而来的东西,终有缘尽而别的时候”,故而将它们拍摄下来,待
期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素材的方法  高考作文内容充实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生对素材的积累,许多考生常常苦于材料的缺乏,要么无端煽情,空洞无物;要么事例幼稚,单薄浅显;要么事例老旧,甚至出现一个爱迪生千百名考生争着用的“怪现象”。那么,素材真的很匮乏,以致难以寻觅吗?借用罗丹的名言,学习生活中并不是缺少材料,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材料”的眼睛。那么,我们该如何发现素材,积累素材呢?  1.从生活中挖
期刊
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二是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由于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和主题表达的含蓄性的特点,把握诗歌的主题并非易事。但我们如能分清诗歌类别,把握诗歌内容的根本,重点解读诗歌中的关键,或许对解读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有所帮助。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以下几类,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一、边塞征战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
期刊
侍萍,这个在流年中往来顾盼的女子,如此柔弱,却又如此坚强。  她是柔弱的,在周公馆与周朴园的相遇让她的心为之颤动,情不自禁的引导着周朴园一步一步认出了自己,面对着这个断送了她的青春,她的爱情,她的幸福的男人,她还是旧情难忘,难忘那段两情相悦的花荫下的岁月,难忘一起度过的幸福美好的恋爱时光,难忘绣着朵梅花的绸缎衬衣,屋子里的家具的摆放,和那常年闭着的镂刻窗扉,这个念及旧情而忍不住蓄满了眼泪的女人,也
期刊
我们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抒发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万卷书,记生活感  中学生的作文之所以缺乏思想,内容枯燥,主要原因就是腹中货太少。解决的办法就是加强积累:积累生活经验,积累写作材料。首先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养成写生活札记、写观察笔记、写日记的习惯。其次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坚持写读书笔记。阅读永远是写作的基础
期刊
“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论证方法,但在实际的写作中对这种写作方法的使用总是不能尽人如意。比如下面这段议论文字:  “自古英才出寒家”。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一点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这
期刊
传统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把学生当作任人摆布的物的现象,而忽略了学生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人。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相比一个很重要的差别是关注学生本身。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将语文这个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充分发挥出来,用人文精神去影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能力层级和知识水平。我在本文中主要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教师本身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用
期刊
《我与地坛》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真爱生命”中的“精神支柱”板块的课文。本文侧重表现作者沉思感悟的过程,表达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与理解。本文节选自史铁生的哲理散文《我与地坛》,学生对这部作品不太熟,为了突出课堂重点,提高课堂效率,我把教学目标预设为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引申到对人生的思考,预设课堂重点为分析人物形象,课堂高潮为对“生命”这一永恒话题的个性化解读。  第一课时,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我与地坛部
期刊
我们已经学过许多经典范文,受到其浓浓真情的熏陶和感染,并且从小学三年级我们就开始作文,但对作文而言,想说声爱你真的不容易,这是许多学生的共同的心声。  诚然,我们的孩子从生下来不久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从小就学习各种文章,我们又是生在一个文化底蕴深厚且是诗的国度,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一听到作文就谈“虎”色变呢?  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练达即文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也许道出其中的一些
期刊
这学期高一教苏教版必修一时,上《沁园春·长沙》,讲到“怅寥廓”时,我问这个“怅”怎么理解?有一个女生说课本下面“怅寥廓”的注解为“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寥廓”课本解释为“高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那么,“怅”应理解为“惆怅感慨”。这时,班里平时发言比较积极的一个男生站起来说,我觉得“怅”“理解为“惆怅”不太符合这首词的意境。你前面不是说远望千山万岭,枫林如染,像熊熊燃烧的烈火;近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