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写实雕塑的新境界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x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7月1日到9日,在清华美术学院展厅举办了清华美院雕塑专业2004—2005学年度雕塑研修班作品展。记者前去观看了展览,并对进修班的指导教师、现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和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的曾成钢教授(以下简称“曾”)作了专访。以下是访谈的主要内容:
  
  记者:曾老师您好,我为展览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而感动,发现同学们的作品大多数是用传统写实的手段来表达,但是表现得极其深刻,令人振奋。你能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吗?
  曾:研究生进修班的同学,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他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很是难能可贵,我也深受鼓舞和感动。本次展览在组织和选题上十分灵活,凡是学生在学习中所努力做的和令人满意的作品都可参展,其中包括习作和创作两部分。参展的四位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社会和生活经历,从事雕塑的基础也不尽相同,但是通过一年的紧张学习和创作,他们的习作和创作在量的积累和在质的提高都是相当可观的,我深感欣慰。
  张勇同学的作品,传统语言的运用比较纯粹,达到了一种内敛的效果,表现出深厚的基本功,作品灵活而质朴,雕塑感强,他喜欢用故事、神话、童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收到一种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有一定的象征性和隐喻性,如他的作品《最后的驯兽师》、《超级舞会皇后》、《童贞》、《极乐》和《正午》,都能深入到事物的内部矛盾,通过故事甚至是童话而用新的角度引起人们的审视。
  肖福科同学的作品,《为了忘却的记忆》是纪念二战的作品,强调了军功的不可忘却,从一个新的角度传达出了对当下和平生活的关注和珍视,他的作品《军功章——不可磨灭的记忆》入选由中国美协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雕塑作品展》,这里展出的是该件作品的小稿。《平衡的瞬间》则贴近当代生活内容,是一个运动题材的作品,截取了滑雪中的一个特定状态,运动感极强,形式组织、衣纹处理都有独到之处。
  孟德武的作品很有雕塑感,敦厚、执著,其作品充满张力,表达了雕塑特有的空间形体语言,虽然是追求传统的形式,但是对雕塑的理解很深刻,如他的作品《神功》和《和平来临的早晨》,虽然很常见,但是很难处理,处理不好就会显得俗,但是他却表现得颇有新意,形式感觉很新颖。
  袁培的作品具有抽象性,非常理性,对雕塑的理解和感悟独特,利用抽象的形式和构图,表达了特殊的含义。其中《围空》的名字是利用了围棋中的一个术语,在作品中作者把原本平面的棋盘打破,使两种力量在立体形式的新的棋盘格局中重新得到了融合,虽然表面上的棋子仍旧平淡,但是棋盘及其显示的力量格局已经变化了。《车头分析》具有一定的象征和隐喻意义,作品通过对机械性的车头的分析,寓意了中国文化中领导地位的特殊意义和寻找人类精神核心所在的现实意义,思想深刻,语言不俗,思想与形式结合恰当。
  记者:你对这次展览的总体评价如何?
  曾:从整个展览来看,他们的雕塑语言比较纯粹,大多用传统意义上塑造的方式进行创作,他们尽量用纯粹的方式、经典的语言、传统的语言来表达当下的社会生活和新观念,实践证明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可见古典和传统的方式也可以表达非常现代的事物和观念。展览在思想上较深刻,语言上不浮躁,态度上不哗众取宠,功力扎实,耐人寻味,思想、内容与形式结合得很好。每个同学虽然从不同的层面追求传统的形式,但是表现出来的感受还是多样的,体现出各自对中国现代生活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的理念,在使传统写实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中,将传统写实雕塑艺术推到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境界。
  记者:你在教学中是如何达到你的教学目的和设想的呢?
  曾:从本科到研究生,教学上应该有所不同,本科有本科的追求,研究生有研究生的追求。又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层次,要使他们在一年的时间里有所收获,就必须有明确的教学方式、指标,训练方式要明确,我大体上把他们的学习和训练分成了两个阶段,前半段和后半段。前半段的主要目的是让他们熟悉环境、熟悉我,同时也熟悉他自己。主要让他们做些基础性的训练工作,如做些人体,包括大人体和小人体,因为人体训练的方式在任何时候都是基础,其意义在于把人体做好同样可以带动创作。作为研修班,对基础的的认识和要求应该与本科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做些统一的基础工作,我对大家就有了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利于我下一步的教学安排上做到统筹兼顾。后半段我主要是做到一个明确和一个不明确,一个明确就是要求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必须在某个方面得到加强,要求他们在做基础训练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进入创作的思考和实践,并且我对他们的创作总是从严要求,他们的创作也常常被我“枪毙”,以致于同学们都说:“曾老师,我很怕你,因为老是被枪毙,通不过。”不明确的地方就是对每一个同学的艺术创作、思考和表达不强加限制,尊重个性表达,绝对不会要求他们必须像我才行。所以,只有采取自由、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教学才能收到最大成效。
  记者:你在教学中是怎么处理传统写实雕塑和现代雕塑之间的关系的?
  曾:我认为传统和写实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中国向来有写实的传统,所以当前的中国对传统写实的注重亦是时代的需要。传统写实的形式经久不衰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它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因为中国对具像向来情有独钟,这已经形成了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所以传统写实在中国永远具有生命力。但是,这绝对不等于排斥现代雕塑,实际上雕塑艺术在各个领域里取得的成绩都对传统写实雕塑有借鉴和启发意义,那些好的作品所达到的高度和它们的内在的准则与传统写实雕塑是相通的,并非对立。中国雕塑在吸收现代雕塑方面与西方有所不同,当下中国完全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表达具有现代性的东西,而不是像西方所表现的那样将现代雕塑与传统写实雕塑相脱离。所以从整个历史和人类文化角度看,所谓的传统和现代的概念是同等重要的,并没有一个绝对的优劣之分,而关键在于寻找传统写实雕塑的新的语言和形式,以表达现代的思想感情和反映中国的现代生活。实践也证明了在传统的基础上表达具有现代性的东西是完全可以的,我在创作上和教学中都较重视传统写实,也可说这是我的爱好,但这并不等于我仅仅局限于传统写实,而是主张在传统写实的基础上反映现代生活,并且用创作来实现这一目的,而不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做无谓的理论争辩。
  记者:本次展览你感觉有那些主要收获?
  曾:我对本次展览感到很满意,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同学们有巨大的创作潜力等待你去继续挖掘,每个同学都通过这次展览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都在前此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提高,可以说这才是最大的收获。还证明了我平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正确的。虽然艺术上的不足是永远存在的,但是通过本次展览使同学们提高了自信心,使同学们对今后创作的方向有了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此意义尤为重要。
  另外,我还有一个收获,就是通过教学和这次展览,发现对跨学科教学和对学生的第二次训练(如有的同学只学过版画、没学过雕塑)这种教学方式的尝试是成功的。说明只要思想对头,方法得当,采取短平快的方式是可以取得成功的,这种方式是合理的,是符合现实的,因为作为成人,他们毕竟学习时间有限,时间长了他们从精力等各个方面都受不了,关键在于通过对他们的集中强化训练,给他们充一下电,为他今后的创作和发展打开一个窗口。
  记者:你在教学中有那些成功的方法和理念可以介绍?
  曾:我认为首先创作氛围的建立很重要,创作上的内容和想法只有在一定的环境和氛围中、在长期的酝酿中才能产生并被我们选择。每个同学都要放下负担,同学们之间包括和老师之间,形成融合而高效的交流氛围,使他们可以自由地交流和表达自己,打开自己的思路,要无所顾忌地尽量表达自己。同学们热烈讨论到深夜两点钟是常有的事,所以在此良好的氛围中同学们的创作火花被激发了出来,同学们各自找到了自己恰当的位置。
  其次,方法的问题很重要,创作与做其它任何东西一样都要有方法,我在教学中更强调方法,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思考方法、表现方法和创作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放宽视野和了解所有东西时才不会失去原则,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还有一点,艺术和艺术教育必须多元化、开放化,雕塑艺术和教育要立足现实,要广泛吸收所有对它有用的东西,要采取开放和多元的形式,否则,艺术就不再是艺术。
  另外,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特点,我都能给予他们不同的积极引导,采取开放和互动的教学方式,雕塑语言和形式也都是开放的,对每一个学生吸取不同的艺术素养决不进行武断的干涉,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老师也从学生身上学到东西,所以采取互动的教学形式是明智的。学生们在创作的同时,其实我也在创作,学生们在进步,我同时也在进步,这也是做老师使我感到特别快乐的原因。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以上采访,我们认识到,正是在正确的艺术思想和观念以及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曾教授建立起来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有力地保障了教学上的成功,有力地推动了传统写实雕塑在更高层次上的开拓和发展。
  总之,清华美院长期以来在正确的艺术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本次雕塑展览获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也是对学院教学质量的肯定。使传统写实雕塑艺术达到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境界。
其他文献
“博物馆与收藏——第三次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由北京市文物局、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墨西哥西蒙基金会共同主办,于2008年3月29日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行。论坛与会人员约200人,包括博物馆及收藏机构的负责人,收藏家、专家等。  此次论坛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副馆长冯光生主持,分专家发言与交流讨论两部分进行,上半场为专家发言,下半场是交流讨论。论坛的主题为“博物馆与收藏
期刊
在大家都在积极地热衷于寻求文化身份的时候,我们陶艺家也在积极地寻找艺术身份。如果说我们中国的当代艺术是“后娘”的艺术,我们的陶艺家更是“后娘”的儿子。一个艺术家很不情愿把自己限定在陶艺家的身份上,而视陶艺为手艺。而我们的陶艺家们也一直热衷于从“手艺”中解放出来,却又难从材料的本质主义的执着中挣脱出来。新一轮以贱卖老祖宗手艺的所谓“后现代主义”又成为陶艺家们“新鲜”的素材。我们不得不叹息,陶艺家们何
期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原本“天玄而地黄,”然“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革“皇天”之命而立“黄天”,宣告了一种新纪元、新气象的到来。我们应取法黄天循环不停、周而复始、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待“飞龙在天”,期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后土本社稷,其“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以承天,改易“后土”为“厚土”,体现了一种于外无物的博大。我们应效仿厚土有容乃大、厚德载物的若谷胸襟,以包容天
期刊
本年度的雕塑大展在世纪坛,又以黄天厚土为题,彰显着浓郁的民族文化韵味。  文化乃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之总和。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雕塑艺术以其特有的形式随其源流,或激流涌进,或九曲徘徊,泛起朵朵浪花。秦皇汉武时期宏伟的地面木架建筑虽然早已荡然无存,可石人、石马、神兽,以及那气势磅礴的陶俑方阵依然矗立,宛如饱经沧桑的老人向世人诉说着遥远的昨天,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石头的
期刊
今年暑期北京的艺术事件几乎与一次次的橙色预警同样频繁,开始呈现出奥运临近带来的文化升温。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办的《黄天厚土——当代中国雕塑展》应该是其中并不张扬却做得极为扎实的一个,在展览的后期,曾应主办方《雕塑》杂志诸君之约参与由钱绍武先生主持的优秀作品评选工作,作业之一是要写一篇评选感言。非常惭愧的是我虽然在博物馆工作了很多年,对于雕塑艺术却知之甚少,看到好的作品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着急
期刊
摘要:观众欣赏的是艺术家创作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同他的作品是合二为一的。作品的很多局部是一种临时性的结果,它们贯穿于作品过程中不能作为最终结果存在。这些局部可能被下一过程覆盖,也可能被下一过程继承,成为另一局部的构成要素。艺术家向我们定义和展示了一个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关键词:原作过程新媒体艺术     一、 新媒体艺术的特点——从表现到表达    新媒体艺术和行为艺术一直是当代艺术
期刊
雕塑艺术与商品学  主持人语(东土)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一切商品都是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所谓商品学,就是以商品质量为中心内容来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自然与社会科学两部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雕塑作品不管是城雕作品,还是架上雕塑作品,还是各类工艺美术作品,甚至是设计方案都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所以,雕塑艺术与商品学的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雕塑商品品质
期刊
敦煌壁画雕塑与建筑艺术  文/谢成水 By Xie Chengshui    在古代,不管是东方或西方,雕塑和绘画往往和建筑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人类出现宗教信仰之后更是如此。当然,这两者的结合更多地是为着政治和宗教需要服务。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艺术也不例外,在敦煌这座经历中国十个朝代一千余年的佛教石窟里,其壁画、雕塑与建筑的关系似乎从洞窟的开凿之始就是浑然一体的。甚至可以说有的洞窟的形制完全是在艺术
期刊
我们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个保守的民族。但是一定要在自己的土壤上成长。一天到晚跟着人家转,东拼西凑、改头换面就算了自己的创造,那是最没有出息的。我们希望这个展览只是个开始,要一届一届地办下去。  The Chinese nation has never been a conservative nationality. But we must grow on our own soil. Following
期刊
生平:  瑞克·吾特斯[1882—1916]  瑞克·吾特斯生于比利时的Malines城。  1902年他20岁时,成为比利时艺术学院的学生,从师于比利时Charles Vanderseappen教授。在艺术学院,他结识了自己的终生伴侣内欧[Nel]女士。  他的第一件雕塑作品叫“家庭”,他同时开始学习和创作油画与雕塑二个艺术领域。  1908年,他创作了18幅油画和12件雕塑作品。  1911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