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社会对人的一个基本要求。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适应未来社会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关系到他们能否在未来的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那么,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成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科技日益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传播媒介越来越发达,这些无不对中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至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占14.2%,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2.9%,另据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上的一份资料显示,在中国,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死亡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15岁至30岁人群死亡的第一原因是自杀。尤其令人震惊和关注的是,近年来,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这给家长、老师敲响了警钟: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二、导致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学生产生如此众多的心理问题呢?
首先是教育观念与评价制度的陈旧。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使老师、家长只重视学生考试的成绩,因而一些学生临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考不好,达不到老师、家长的要求,因而拼命准备,夜不成眠。特别是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为了书面追求升学率,无视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的承受能力,一味给学生增加学习压力,致使一些学生出现了心理紊乱,甚至产生了变态心理。
第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正确的家教是民主的、温暖的。而据调查,现在有70%的家庭存在教育方式不当的问题。许多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稍有不听话、成绩稍不如意,轻则恶语相向,重则拳脚相加。在家里,父母关心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而对子女的思想变化、心理状况以及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人生困惑等则少有关心,相互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
第三,一些教师教学方式不当。现在,传统的师道尊严和严师出高徒的教育观念依然在一些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有的老师不考虑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随意批评、责怪、讽刺、挖苦学生,甚至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有的对学生一视同仁;有的在学生面前表现得喜怒无常,并把自己的不快迁怒于学生;凡此种种,都会挫伤学生稚嫩的心灵,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压力。
第四,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和性教育相对滞后。中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次高峰期,这一时期,人生理上性器官的迅速发育并逐渐成熟,与性相关的生理、心理行为逐渐显露,对异性充满神秘、好奇、好感。但由于学校及家庭对性教育的滞后,性心理得不到正确引导,对性无法正确认识和把握,往往给学生带来许多迷惘和困惑。由于性教育滞后使学生产生的性障碍,已成为中学生最常见,最难以启齿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三、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要改善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我认为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认真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我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一点经验,以及借鉴其它地方的具体做法,我认为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把目光专注于“面向全体学生”,专注于促进全体先生、心、智的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少数有心理偏差的学生,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为既有学生都能接受到的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保证。
2、转变观念,改变学生评价机制,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切实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变以往只看成绩不看能力的测验评价方法,在教学中不但注意知识的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要 摒弃那种严师出高徒和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要循循善诱,宽严并举,学会与学生交朋友。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是简单地去责备,而是能在分析中给予引导,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3、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工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据调查,有41%的中学生认为健康教育的最佳形式是广播,37.2%的中学生认为是黑板报。因此,学校要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中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4、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即个别谈话,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可以通过开设学校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在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时教师应做到:认真倾听学生的倾诉,理解学生并与之协商采用适应其具体情况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同时要尊重学生,替学生保密。
第二,创设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氛围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意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建设具有健康心理及博学多才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实践经验证明: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倡导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可以有效地防止“师源性”心理障碍。
2、加强家校联系,使父母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学校与家庭应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应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使家长也能在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在教育方式上尽量多与孩子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交流,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
3、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之,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成因是多方面的,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有些地方通过各种途径和努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我们将不断努力,争取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身体心理都健康发展的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一、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科技日益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传播媒介越来越发达,这些无不对中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至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占14.2%,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2.9%,另据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上的一份资料显示,在中国,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死亡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15岁至30岁人群死亡的第一原因是自杀。尤其令人震惊和关注的是,近年来,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这给家长、老师敲响了警钟: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二、导致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学生产生如此众多的心理问题呢?
首先是教育观念与评价制度的陈旧。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使老师、家长只重视学生考试的成绩,因而一些学生临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考不好,达不到老师、家长的要求,因而拼命准备,夜不成眠。特别是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为了书面追求升学率,无视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的承受能力,一味给学生增加学习压力,致使一些学生出现了心理紊乱,甚至产生了变态心理。
第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正确的家教是民主的、温暖的。而据调查,现在有70%的家庭存在教育方式不当的问题。许多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稍有不听话、成绩稍不如意,轻则恶语相向,重则拳脚相加。在家里,父母关心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而对子女的思想变化、心理状况以及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人生困惑等则少有关心,相互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
第三,一些教师教学方式不当。现在,传统的师道尊严和严师出高徒的教育观念依然在一些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有的老师不考虑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随意批评、责怪、讽刺、挖苦学生,甚至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有的对学生一视同仁;有的在学生面前表现得喜怒无常,并把自己的不快迁怒于学生;凡此种种,都会挫伤学生稚嫩的心灵,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压力。
第四,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和性教育相对滞后。中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次高峰期,这一时期,人生理上性器官的迅速发育并逐渐成熟,与性相关的生理、心理行为逐渐显露,对异性充满神秘、好奇、好感。但由于学校及家庭对性教育的滞后,性心理得不到正确引导,对性无法正确认识和把握,往往给学生带来许多迷惘和困惑。由于性教育滞后使学生产生的性障碍,已成为中学生最常见,最难以启齿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三、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要改善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我认为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认真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我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一点经验,以及借鉴其它地方的具体做法,我认为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把目光专注于“面向全体学生”,专注于促进全体先生、心、智的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少数有心理偏差的学生,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为既有学生都能接受到的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保证。
2、转变观念,改变学生评价机制,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切实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变以往只看成绩不看能力的测验评价方法,在教学中不但注意知识的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要 摒弃那种严师出高徒和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要循循善诱,宽严并举,学会与学生交朋友。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是简单地去责备,而是能在分析中给予引导,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3、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工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据调查,有41%的中学生认为健康教育的最佳形式是广播,37.2%的中学生认为是黑板报。因此,学校要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中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4、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即个别谈话,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可以通过开设学校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在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时教师应做到:认真倾听学生的倾诉,理解学生并与之协商采用适应其具体情况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同时要尊重学生,替学生保密。
第二,创设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氛围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意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建设具有健康心理及博学多才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实践经验证明: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倡导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可以有效地防止“师源性”心理障碍。
2、加强家校联系,使父母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学校与家庭应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应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使家长也能在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在教育方式上尽量多与孩子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交流,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
3、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之,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成因是多方面的,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有些地方通过各种途径和努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我们将不断努力,争取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身体心理都健康发展的未来事业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