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的幽灵

来源 :文化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nu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这一轮钓鱼岛事件所引发的中日之间激烈对抗的民族情绪,或是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的新高点。随着中国的崛起,海外对于中国民族主义的观察,愈发体现出一种世界的中国焦虑,他们怀疑,中国或许正发展出如二战前德、日那种具有地缘政治性质的民族主义乃至种族主义。
  然而,从此次围绕着中日冲突的诸多表述来看,当下中国民族主义所体现出的特点,并非一种具侵略性力量的举国狂热那么简单。正如关凯文章所指出的,这一轮民族主义运动,其特点根植于大众的生活世界。一方面人们的个体价值,需要更为超越性的意识形态来赋予;另外一方面,人们对于群体意志对个体选择权的剥夺天然怀有一种畏惧。而中国社会中弥漫的戾气,使得各方对于民族主义的不同态度,均以极富攻击性的方式体现出来。但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合法性的加强和不同阶层间的和解,民族主义会是一种资源,抑或是一种新的削弱和撕裂?
  事实上,现代民族国家与全球化之间的悖论,已经对这一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高全喜文章通过梳理民族主义的历史流变,清晰地指出了它的内在困境:无论在国际政治领域还是民族国家内部,将单一民族国家作为至高利益所在的原则,都已经无法再有效地处理共同体与共同体之间、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利益与价值之争。那么,用将个体幸福看作核心价值的自由主义来对民族主义进行驯化的努力,已在二战之后的历史之中,显示出弥合这一纷争的力量来。
  就像余亮与郑鸿生的文章所共同展示出的那样,个体自身的诉求,往往夹杂在作为时代精神的民族主义之中。中国激荡的民族主义情绪,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尚未清理的、对近代屈辱历史的悲情。这一特征在中日(以及整个东亚)之间纠缠的历史关系和现实摩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无论是在今日之中国大陆,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台湾。那些曾经走上街头的纯真学生,和今日犯下暴力之罪的底层青年一样,都在寻求着一种政治参与的可能。民族主义并非是某种孤立的价值观念,它其中包含着人们依据现实所生的对优越感和安全的需求。
  昔日台湾的保钓运动,为民间的政治参与和一种更为广阔的政治视野,提供了丰厚的遗产。然而,就这一波民族主义运动来说,我们在其中所看到的是,草根阶层的民族主义情绪体现出明显的自发倾向,而精英阶层却对此充满嘲讽和疏离。这对于一个经济上不断崛起、社会却日益分裂的国家来说,是一幅令人担忧的图景。
其他文献
今年夏季,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的历史新高。据独立调查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3届毕业生签约分析》,各类毕业生的签约率均低于去年十个百分点以上,约三分之二毕业生感到就业压力巨大。当媒体热议大学生出路何在之时,一部思考中国教育症结的著作恰好面世。  《吾国教育病理》(以下简称《病理》)的作者郑也夫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他惯以两手写作,一手写纯理论的学术著作,如《代价论》和《信任论》;一手写
期刊
消亡中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正在消亡。至少,那一套由我们法学院宣讲教育、靠国家机器强制推行的知识财产的种种权利形式(IPR),那一张由法定财产权与人格权编织的复杂网络,其依照世贸组织(WTO)等全球贸易共同体各成员签署实施的一长串条约同国际协定,有权在一切“文明国家”接受官方的敬意和保护——那一类知识产权,业已走到了尽头。 事实无可否认。日常工作也好,消遣
期刊
2011年12月2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 下午1:30,一年级“西方经典研读课”学期最后一节,吴增定老师继续讲解柏拉图的《理想国》。这“文科实验班”的30名学生,是北航在统招入学之后再通过笔试、面试录取的。一年级以中西古代经典研读和中西文明文化史为主,二年级以社会科学早期经典研读为主,三四年级则分科到行政学、经济学或法学中接受专业教育。这一学期除“西方古典精读”之《理想国》外,还主要开设
期刊
民主政治已经捕获并占据了许多人的心灵。不能忽视,现代民主的出现是与革命相伴随的。与其说民主是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倒不如说民主乃是人类古老持久的政治冲动。原因很简单,多数人的声音和情绪天生就有力量,而往往只有少数人才能保持清醒、认真、负责的头脑,人们宁愿在平等的旗号下将各种私货置入集体无意识的洪流。各国政治实践表明,“民主”往往假借民粹主义的形式,或者成为政治煽动家的工具,或者成为“卡里斯玛”现身的
期刊
儒学正在逐渐复兴,儒学重新进入到建构中国秩序乃至建构世界秩序的视野中。干春松教授新著《重回王道——儒家与世界秩序》重述了中国王道政治的历史脉络,勾勒出了王道政治的政治理念和内在精神。恰如作者所言,他对历史的“回想”,“并非是说那些具体的政治设计能够搬运到现代政治的构架中”,而是通过阐释王道政治秩序与观念,使之成为“处理超越国家体系的思想源头”。换言之,作者的出发点在于通过讲述儒家王道政治的故事,为
期刊
[文章导读]在众多对大型垄断国企合法性的质疑与批评中,对其所有制提出质疑,并进而要求国企进一步私有化以促进垄断行业竞争的舆论一直颇为强势。林晓慧此文从理论出发,结合今日中国国企格局的实际状况,细细检讨了种种“私有化”药方的问题所在。作者更以中国电信业的改革历程为例,展现出所有制问题与有效市场竞争机制的关系。在中国国企改革利益盘根错节的情况下,若要建立起健康有效的市场机制,一味将责任归咎于“所有制”
期刊
这些年,人们从新闻报道中看到西方社会的一些新现象:一方面是金融危机、财政危机、经济危机或增长乏力;另一方面,西方人却享受着奢侈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为了清洁美好的环境承受到高额的成本。在现代化早期,西方人曾经非常勤奋、敬业、雄心勃勃地追求权力和物质财富,而如今,他们似乎不再有那样的进取精神,不再那样勤奋的工作,反而追求更多的休闲、娱乐,对金钱也表现出有点儿漫不经心的态度。在一些中国观察者的眼中,西
期刊
历史记忆的迷雾  得知韩国高丽大学崔官教授的《壬辰倭乱:从历史到文学——丰臣吉秀的朝鲜侵略战争》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我心中升起一种欣喜之情:这是早就该做的事情,现在做正是填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研究空白。  西谚有云,什么也没有学到,什么也没有忘掉。意思是讽刺那些不能正视经验直面历史的笨伯。也许从根性上看,我们人类不分民族均具有一种屡教难改的文化习性,即不论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还是不同部落、族
期刊
熟人社会中的“混混”在《乡村江湖》 一书中,陈柏峰通过考察最近30年乡村“混混”这个特殊群体在乡村社会中兴衰更替的过程,来回答中国社会变迁的大问题。在作者的笔下,混混从一群不安分的热血小青年,蜕变成为乡村市场、基层社会中的“超级势力”,从好抱打不平、替人出头,保护乡邻的“好混混”,蜕变成认钱不认人的“家门口的陌生人”,从以无所事事、打架斗殴为乐的游兵散勇的“二流子”,蜕变成为具有组织性、等级性的利
期刊
从“三角贸易”到“中心----外围”结构  施展:之前的三次对谈都是从政治层面谈外交问题。但是外交问题归根结底是构建或适应某种国际秩序的行动过程,而这个行动过程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国际贸易活动。可以观察到,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一种新的国际贸易结构正在形成,它将推动新的秩序的出现,这是我们思考外交哲学的一个基点。  于向东:对于国际关系的理解通常要从贸易活动及其结构的政治、法律、伦理蕴含这种层面来展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