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从六个方面进行探讨,培养兴趣,教和学方法得当,学生才能真正从机械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才能真正体现育人的本质和功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内容;目标;方法;手段;组织;评价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下,小学数学仍然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课堂的教学与过去有了很大的区别,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增添了新的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弹性化教学的重要性. 弹性化的教学即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使用、学习水平的评价等方面,都给不同的学生留下适当的空间,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各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具有弹性
教学内容的呈现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是能适合各地方的一般化学生的,而对于一个班级中的每一个个体来说,教学内容就不一定适合他们. 那么教师要有驾驭和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有自由选择的弹性化空间. 对数学教学内容可适当进行加工,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和掌握. 所以,弹性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给他们创造了自由发展的更大空间.
比如,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节的教学中,教材的安排是两个小朋友按不同的方法数糖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生活经验,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安排. 师问:谁能用不同的方法从1数到20?谁能从1数到100?你还能用别的方法数出来吗?这样的安排考虑了学生的已有水平,适应了学生的表现欲. 而且通过学生一个一个、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数以及仍然用这些方法数小棒,让学生充分体验,这样就使每名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同时,教师对用哪种方法更好,不作规定,而是因材施教,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 这样,就把教材上处于静止状态的知识信息变为输出状态的知识信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具有弹性
实施弹性化的教学目标是落实“面向全体”的有效措施. 应以个体学习的成功为教学目标. 而且,允许个体成功的内容、程度有所不同. 成功的内容包括:学习数学的情感、对数学的体验以及认识方面的提高. 如,在计算教学中,提出的目标不同: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达到用数学语言叙述计算过程;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时,学生从情境中得出“12 25 = ”启发学生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找出一些不同的算法:有的说:从个位算起、有的说:也可以从十位算起、有的说:先算10 20 = 30,再算2 5 = 7,最后算30 7 = 37. 那么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能够用生活语言、描述性的语言简单地叙述计算过程;能够计算但不善表达的学生能模仿着其他学生说.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有所得,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弹性
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学方法又处在一个变量地位,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中产生的新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即“以内容定法,以学生定法,以过程情境定法和变法”.
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安排了让学生跟着录像到超市购物的环节,最后定格:9种货物的图像和单价. 这时教师提出:买两样需要的商品,其中有一种商品买两个以上. 想一想应该付多少钱?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想好之后,说给小朋友听.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要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语言描述,还要动笔计算. 并且通过讨论又意识到,我们都是先计算买两个以上的那种商品,从而得出有乘有加,先算乘法的道理. 紧接着,教师又提出,如果有20元钱,买3罐糖果(每罐6元),钱够吗?学生的想法很多:① 6 × 3 = 18(元),20 - 18 = 2(元);② 20 - 6 × 3 = 2(元);③ 20 ÷ 3 = 3——2;④6 × ( )∠20. 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解决了问题. 所以,教师要相信、发现、开发学生的潜能,先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其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
四、教学手段的选择、使用具有弹性
隨着社会的发展,传递信息的手段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只有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恰当的配合,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手段的优化.
在教学锐角和钝角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段电脑动画:蓝角和红角在比大小蓝角说“它的角比较大”、红角说“它的角比大”、两人为此事而吵起架来,让同学们想想办法帮忙,这种动画设计,使得学生寻求答案的思维得到发散,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
又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教师课前让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每组有12个圆片,可分几堆,有几种分法. 让学生在小组里动手分一分、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充分体验,既使学生感兴趣,又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我觉得在这个环节的设计,采取动手操作要比用电脑演示的效果好得多. 所以,教学手段的选择、使用要恰当,以求真正达到教学手段的优化.
五、教学的组织形式具有弹性
在教学中采用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相互补充的教学结构,能切实发挥各种学习方式之所长,使学生学会竞争与合作. 但应强调的是这种合作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如让学生思考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再通过合作讨论、交流,知道各种计算方法. 这样学习,不仅使学生丰富了自己的见解,又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另外,在合作的形式上还可采取不同的分组方式,如按水平相当的学生或水平不同的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问题的难易程度分成2人、3人或4人组,进行相互探讨、交流,在关键的时候教师给予点拨. 当然,教师在这里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不是指挥者、裁判员.
六、学习水平的评价具有弹性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学习水平的评价具有弹性,主要体现在:评价的内容多项、评价的标准多层、评价的方法多样、评价的主体多元、评价的过程多次. 这样就会使得在注重学生横向比较的同时,更注重他们自身的纵向比较. 如每项测试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决定所要测试内容的先后,允许测试不理想的学生重新测试,直到满意为止,使全体学生尝试成功,激励学生不断提出超越自我的要求,在模糊鼓励的同时,清晰反映学生的特长.
总之,教学中的弹性化是建立在尊重差异、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等原则的基础之上的,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机械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才能真正体现育人的本质和功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内容;目标;方法;手段;组织;评价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下,小学数学仍然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课堂的教学与过去有了很大的区别,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增添了新的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弹性化教学的重要性. 弹性化的教学即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使用、学习水平的评价等方面,都给不同的学生留下适当的空间,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各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具有弹性
教学内容的呈现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是能适合各地方的一般化学生的,而对于一个班级中的每一个个体来说,教学内容就不一定适合他们. 那么教师要有驾驭和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有自由选择的弹性化空间. 对数学教学内容可适当进行加工,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和掌握. 所以,弹性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给他们创造了自由发展的更大空间.
比如,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节的教学中,教材的安排是两个小朋友按不同的方法数糖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生活经验,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安排. 师问:谁能用不同的方法从1数到20?谁能从1数到100?你还能用别的方法数出来吗?这样的安排考虑了学生的已有水平,适应了学生的表现欲. 而且通过学生一个一个、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数以及仍然用这些方法数小棒,让学生充分体验,这样就使每名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同时,教师对用哪种方法更好,不作规定,而是因材施教,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 这样,就把教材上处于静止状态的知识信息变为输出状态的知识信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具有弹性
实施弹性化的教学目标是落实“面向全体”的有效措施. 应以个体学习的成功为教学目标. 而且,允许个体成功的内容、程度有所不同. 成功的内容包括:学习数学的情感、对数学的体验以及认识方面的提高. 如,在计算教学中,提出的目标不同: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达到用数学语言叙述计算过程;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时,学生从情境中得出“12 25 = ”启发学生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找出一些不同的算法:有的说:从个位算起、有的说:也可以从十位算起、有的说:先算10 20 = 30,再算2 5 = 7,最后算30 7 = 37. 那么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能够用生活语言、描述性的语言简单地叙述计算过程;能够计算但不善表达的学生能模仿着其他学生说.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有所得,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弹性
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学方法又处在一个变量地位,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中产生的新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即“以内容定法,以学生定法,以过程情境定法和变法”.
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安排了让学生跟着录像到超市购物的环节,最后定格:9种货物的图像和单价. 这时教师提出:买两样需要的商品,其中有一种商品买两个以上. 想一想应该付多少钱?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想好之后,说给小朋友听.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要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语言描述,还要动笔计算. 并且通过讨论又意识到,我们都是先计算买两个以上的那种商品,从而得出有乘有加,先算乘法的道理. 紧接着,教师又提出,如果有20元钱,买3罐糖果(每罐6元),钱够吗?学生的想法很多:① 6 × 3 = 18(元),20 - 18 = 2(元);② 20 - 6 × 3 = 2(元);③ 20 ÷ 3 = 3——2;④6 × ( )∠20. 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解决了问题. 所以,教师要相信、发现、开发学生的潜能,先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其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
四、教学手段的选择、使用具有弹性
隨着社会的发展,传递信息的手段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只有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恰当的配合,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手段的优化.
在教学锐角和钝角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段电脑动画:蓝角和红角在比大小蓝角说“它的角比较大”、红角说“它的角比大”、两人为此事而吵起架来,让同学们想想办法帮忙,这种动画设计,使得学生寻求答案的思维得到发散,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
又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教师课前让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每组有12个圆片,可分几堆,有几种分法. 让学生在小组里动手分一分、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充分体验,既使学生感兴趣,又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我觉得在这个环节的设计,采取动手操作要比用电脑演示的效果好得多. 所以,教学手段的选择、使用要恰当,以求真正达到教学手段的优化.
五、教学的组织形式具有弹性
在教学中采用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相互补充的教学结构,能切实发挥各种学习方式之所长,使学生学会竞争与合作. 但应强调的是这种合作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如让学生思考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再通过合作讨论、交流,知道各种计算方法. 这样学习,不仅使学生丰富了自己的见解,又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另外,在合作的形式上还可采取不同的分组方式,如按水平相当的学生或水平不同的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问题的难易程度分成2人、3人或4人组,进行相互探讨、交流,在关键的时候教师给予点拨. 当然,教师在这里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不是指挥者、裁判员.
六、学习水平的评价具有弹性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学习水平的评价具有弹性,主要体现在:评价的内容多项、评价的标准多层、评价的方法多样、评价的主体多元、评价的过程多次. 这样就会使得在注重学生横向比较的同时,更注重他们自身的纵向比较. 如每项测试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决定所要测试内容的先后,允许测试不理想的学生重新测试,直到满意为止,使全体学生尝试成功,激励学生不断提出超越自我的要求,在模糊鼓励的同时,清晰反映学生的特长.
总之,教学中的弹性化是建立在尊重差异、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等原则的基础之上的,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机械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才能真正体现育人的本质和功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