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无论是在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颜色。色彩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领域,它不仅具有物理的本质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也是语言和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几种基本色彩词的中西文化内涵,并对它们的文化差异和翻译对策作了提示。
关键词:色彩词;文化内涵;差异;对等;翻译
颜色是一种物理现象,世界是由五颜六色的物质组成的,人类也有着不同的肤色。颜色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在人类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记录颜色的符号:色彩词,这些词语在语言中经常被使用,从而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对各种颜色符号的感知是不尽相同的,从而使色彩词在语言学上具有多种联想意义。本文旨在从语义和语用两方面对汉英色彩词作文化学和翻译学的探讨。
一、白色
①在世界范围内,一般认为白色是纯洁、洁净、素雅、高贵、坦率、贞洁和光明的象征。在《圣经》里,白色是上帝、天使、欢乐和美德的象征。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白天鹅代表纯洁、善良和爱情;童话故事中的白雪公主(Snow White)是聪明、善良和美丽的化身;西方姑娘结婚时穿白色婚纱和礼服,表示其纯洁;白色的鸽子被誉为和平的象征;建筑用白色作基调给人一种明快、洁净的感觉,伦敦有白厅,华盛顿有白宫。② 白色在英语中表示善意、诚实、清白、无辜,如“a white lie”表示“善意的谎言或无伤大雅的谎言”,“white-handed”表示“无罪的”,与“red-handed”意思相反,汉语中也有“洁白无暇”、“清白无辜”等说法。③在中西文化里,白色都有一事无成、没有价值、轻视、徒劳等贬义,如汉语中的“白干了”“白费心”“白搭”“白眼”“一穷二白”等,“白丁”在古代指“没有功名的人”,打仗举白旗在东西方都表示失败,“white trash”指“穷苦的人”,“white-wash”指“零分残败”。④白色在中西文化尤其是汉语文化里表示“恐怖、悲哀、不吉利、死亡”。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白色是肃穆、哀悼的象征,所以丧葬用白色,“白事”表丧事,而西方用黑色。⑤白色表示疾病,汉语中有“面色惨白”,英语中有“white-faced”。⑥白色代表衰老和忧伤,汉语中有“白发堪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英语中也有“white-headed”或“gray-headed”的说法。⑦中国传统戏剧如京剧中白色代表卑鄙、奸诈、邪恶和背叛等,因为小丑、奸臣总是白脸或鼻子上化着一块白,英语中也有“white face”一詞,但强调的是白脸丑角的滑稽可笑。汉语中把好看的男生叫做“小白脸”,一般为贬义。⑧在近代中国,白色染上了政治色彩,是反动势力的象征,有“白区”“白军”“白色恐怖” “白色政权”等词汇。这些词语都不能直接译成“white”。⑨汉语中白色表空白,如“白纸”,要译成“a blank sheet of paper”。⑩汉语中白色表示单纯或不搀杂的,如“白开水”“白肉”,但要意译为“boiled water”和“plain boiled pork”。 翻译时,要注意“白”并不总对应于“white”, 如“白菜”是“Chinese cabbage”,“白蚁”是“polar bear”,“白痴”是“idiot”,“白班”是“day shift”, “白送”是“free of charge, for nothing或 give away”,“白费事”是“all in vain”,“坦白”是“confess”, “白手起家”是“empty-handed” 。总之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直译或意译。
二、黑色
因其色调较暗而沉稳,黑色通常是朴素、严肃、谦虚和隆重的象征。中世纪时,神学家厌恶彩色,认为它们代表着危险、暧昧,容易转移教徒的注意力,消磨他们的意志,因此那时人们都推崇黑色。但纵观中西文化黑色鲜为褒义,多为贬义。①在英汉语中黑色都表示不好、邪恶、凶恶、不光彩、不合法,如“blackmail”(敲诈),“black-letter days”(倒霉的一天),“a black future”(暗淡的前景),“blacklist”(黑名单),“black-hearted”(黑心的“或“心肠狠毒),“black market(黑市或地下市场),“black money”(黑钱)。另外,中国有“黑帮”、“黑社会”、“走黑道”,西方有“Black Hand”(黑手党)和“black villain”(恶棍)。特别是文革时期演变出来的词汇如“黑五类”、“黑帮子女”等都表示反革命、倒退和顽固的一方。在《圣经》中,黑暗象征邪恶和妖魔,《天鹅湖》中的黑天鹅代表邪恶、欺诈和仇恨。② 在东西方黑色都代表肮脏、受污染,如“一身黑汗”(black sweat),“黑水”(black water)等。③黑色表示愤怒,如“恶狠狠地瞪”(give somebody a black look)。④黑色与白色一样表示疾病。十四世纪欧洲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的传染病叫“黑死病”(black death或black plague),即今天的炭疽病。⑤ 黑色表示悲哀、不幸、沮丧。黑色是欧美国家丧礼的专有色彩,因为西方人认为黑色使人显得严肃,可借以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尊敬。英语中还有“追思弥撒”(black mass),“服丧”(wear black),“忧伤”(black mood),“沮丧之人”(a black dog)等说法。相反,东方人丧事多用白色服饰,不过在城市中也渐渐效仿西方不再披麻戴孝,而是胸带白花、臂缠黑纱。⑥黑色代表庄重和严肃,在中西方特别是西方,黑色是庄重集会时衣着的首选色,西方人在正式场合一般穿黑色礼服(black suits)。在时尚界,黑色更是一种经典色,代表着神秘和高贵。⑦英语中黑色代表盈利“in the black”,“in the red”代表“亏损”“赤字”。这两个术语都是来自记帐时所用的墨水色。⑧京剧里黑脸代表刚正不阿和忠臣,如“包黑子”,“唱黑脸”,但英语中的“black face”指白人演员扮演的黑人。在翻译中要分清黑色的确切含义,不能简单得将“黑”与“black”对等,如“黑统治”是“dark rule”,“黑后台”是“sinister backstage”,“黑话”是“malicious words”,“黑货”是“smuggled goods”。 三、紫色
紫色是一种神秘高贵的颜色。①紫色在西方象征着王室、王权,紫色表示帝王之尊,为帝王专用。崇尚紫色的习俗源自古罗马,公元五十五年凯撒大帝侵入不列颠岛,统治了英国达五百年,古罗马皇帝崇尚紫色,皆穿紫袍。“be born in the purple”指“生在帝王之家”。②在东方儒教文化里黄色是王权,紫色象征达官贵人之尊,为官僚专用。要注意的是,在东方紫色一般指王公贵族,不形容帝王;而在西方,紫色是王权,深红色是贵族。东方人崇尚紫色源于道教,如道教中有“紫薇”、 “紫霞仙子” 之称。③ 紫色在中国象征着吉祥,如“紫气东来”“紫禁城”等。④英汉双语中,紫色都可表示生气,如“气得脸色发紫”(turn purple with rage)。⑤紫色表示疾病,如汉语中的“紫疳”等。
四、黄色
黄色在东方颇受礼遇,但在西方大多为贬义。①黄色在东方为帝王专用色,象征皇权、辉煌、崇高、庄严、尊贵、君权神授、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封建帝王的服饰用具、宫殿仪仗皆为黄色。封建社会禁止百姓使用黄色,用了要杀头。汉语中“黄袍加身”指登上帝王之位,“黄榜”指天子发布的文告,“黄历”指天子钦定的历书,“黄马甲”指清代皇帝钦赐的衣物,“黄道吉日”指皇帝认可的吉日。佛教也崇尚黄色,和尚、喇嘛的袈裟皆为黄色。古罗马时代,黄色是宗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颜色。在印度,僧侣穿着黄色的袈裟,素有“黃袍佛国”之称。在中国,崇尚黄色原于五行说,此说认为色彩分为正色与间色,黄色是正色,象征尊严与正统,而绿色是间色,代表卑贱与非正统。另外崇尚黄色也与中华民族的居住环境和神话传说有关,我们吃的是黄河水,住的是黄土地,人类始祖女娲生于黄土又抟土造人,所以天坛的五色土,居中的就是黄土。另外,黄色也代表老天爷和自诩为天子的皇帝。② 在中国,黄色代表忠贞、正义、欢乐、智慧、和光明,如“黄花闺女”指贞洁处子,古人有赏菊之俗,中国的五星红旗中的星星就是黄色的。③黄色代表金钱,因为人们看见它会想起黄金,汉语中有“黄货”“黄澄澄”、“黄金地段”“黄金搭档”等词汇,西方的“yellow boy”为金钱之戏称。④ 在西方,黄色是爱情、思念的象征,如电影“Yellow Ribbon”(幸福的黄手帕或黄丝巾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忠贞的爱情故事。在美国,黄色有期待、怀念和思慕远方亲人归来之意。当被伊朗扣留的美国人质回国时,美国人举着黄色的彩纸,佩戴着黄色纪念章出来欢迎。⑤在中国黄色表示下流,如“黄毒”、“黄段子”、“黄色电影”、“黄色书刊”、“黄色音乐”、“扫黄打非”等。但这里的黄色不对等于“yellow”,这时“黄色”可用“pornographic”(色情的),“obscene”(淫秽的,猥亵的),“filthy”(淫猥的)或“vulgar”(庸俗的,下流的)来译。因此“黄色电影”为“obscene movies”或中性词“adult movies”,“黄色书刊”为“filthy books”,“黄色音乐”为“vulgar music”。要注意“yellow book”是一些欧洲国家的政府报告书,“yellow pages”(黄页)是美国商店和家里厚厚的“黄页电话查号簿”,常用黄纸印刷。在色情这层含义上,“黄色”对应于英语中的“blue”,“黄色电影”也可译成“blue movies”。⑥汉语中黄色代表年轻幼稚、缺乏经验,如“黄毛丫头”、“黄口小儿”,与英语中的green相对。⑦汉语中黄色表示失败,如“事黄了”、“黄庄了”等。⑧ 黄色在中国表示过时与虚幻,如“昨日黄花”“陈年黄历”“黄粱美梦”等。⑨黄色在中西方都表示疾病,如“面黄肌瘦”“黄疸”等,英语中也有叫“yellow fever”的传染病。⑩在中西方文化里,黄色都表示警告,如“黄牌”(yellow card),交警的黄马甲等。11黄色让人想起秋天,所以黄色又有萧瑟、衰败、忧伤、病态、死亡的含义,如“yellow looks”指“阴沉多疑的神色”。但英美人不喜欢用“yellow”,而倾向于用“rich brown” “gold” “blonde”等,以避开其贬义的联想。12英语中黄色代表令人讨厌的、嫉妒、不信任、背叛、胆怯、卑鄙、邪恶,如“yellow belly”(懦夫),“yellow dog”(卑劣的人)。这层含义源于圣经中为了三十枚银币出卖耶酥的犹大,他总是身穿黄衣。在一些国家的异教徒总是戴着黄色的十字架、穿囚衣、拿蜡烛。
五、蓝色
蓝色是内向、收缩的色彩,给人一种宁静、安定、清凉的感觉。在中国,人们喜欢蓝色的大海和湛蓝的天空,古代蒙古人酷爱蓝色,称自己的国家为“蓝色蒙古国”。美国人喜欢蓝色,创造了蓝色的牛仔装。①蓝色在英语中代表社会地位高、有权势或出身贵族、王族,英国皇家海军和警察都穿蓝色制服,“He is a real blue blood”指“他是一个真正的贵族”,在美国刊载知名人士,尤其是政府高级官员的名字的书,叫“blue book”(社会名人录)。蓝色由此意可引申为表示高贵、一流,因为英国四面环海,人们靠海为生,非常崇拜蓝色。②蓝色代表忠贞、正义、尊严与真理,因为蓝天亘古不变,又是上帝的居所,而上帝是正义真理的化身。英语中有“a true blue”(忠实可靠的人)的说法。③英语中,蓝色代表悲哀、沮丧、抑郁、空虚和阴冷,如“情绪低落”(in a blue mood, feel blue),“a blue Monday”(倒霉的星期一),“blue devils”(常患忧郁病的人),“blue music”(蓝调音乐或感伤音乐)。④英语中,蓝色表示疾病或受伤,如“beat somebody black and blue”(打得某人浑身青紫),“blue baby”(患先心病而皮肤发青的婴儿”。⑤英语中的“blue”与汉语中的“黄色”对应,表示色情、庸俗、下流,如“blue movie”(黄色电影),“blue joke”(黄色笑话),“blue book”(黄色书刊),“blue revolution”(性解放)。 六、绿色
绿色是植物王国的颜色。穆斯林教徒偏爱绿色,所以它是伊斯兰教的颜色标志。①绿色是平衡色,象征和平、友善、希望、青春、活力和生机。无论是在英语或汉语里,这一象征意义都是一致的。如世界和平的标志是一只口衔绿橄榄枝的鸽子。②英汉语中,绿色都代表环保、健康、无公害,如“绿色食品”,“绿色装修”等,“Greenpeace”指保护动植物的“绿色和平组织”。工商界人士纷纷用绿色作为商品的包装,以招徕顾客。③绿色在英汉语中都代表金钱,如“花花绿绿的钞票”,“green power”(金钱的威力),因为美元是绿色的。④在汉语特别是古汉语中,绿色代表女性,可与红色互换,如女子的闺房为“翠楼”,女子的秀发为“绿鬓”,女子可称为“翠袖”。⑤汉语中绿色指“因妻子的不贞而使丈夫受辱”,代表色情和淫荡,如“戴了绿帽子”。但英美人无此联想,“wear a green hat”仅指帽子颜色。这是因为中国古人根据五行说认为绿色象征卑贱、非正统,官方规定娼家的男子必须戴绿头巾。⑥ 英语中绿色表示嫉妒,如“green with envy,green-eyed monster”(十分妒忌),这种说法源自莎士比亚悲剧《奥塞罗》中伊阿古(Iago)的故事。在这层含义上,“green-eyed”正好与汉语中的“眼红”、“红眼病”对应。⑦英语中绿色代表年轻幼稚、天真无知、没有经验、知识浅薄、缺乏训练、容易上当受骗,如“He is still green”(他还嫩、没有经验),“a green hand”(新手、无经验的人),“as green as grass”(无生活经验)。
七、红色
红色是最符合辩证法的色彩词,充满了矛盾性,是中华民族除黄色以外最钟爱的颜色,中国人对红色有着永不衰减的热情,多用于褒义。①红色热烈、兴奋、奔放,在中西文化中都与欢乐、喜庆和庆祝有关,如汉语中有“红灯”、“红旗”、“红标语”等大量带红字的语汇。结婚新人要穿红嫁衣,戴红花,点紅烛,送红包,贴红双喜,生了孩子要送红鸡蛋。英语中“red-letter days”指日历上用红色标明的纪念日和喜庆日,如圣诞节或其他节日。普通的日子印的是黑色,但black-letter day却不是“平常的日子”,而表示“倒霉的一天”,“paint the town red”指“狂欢、痛饮、胡闹”,“roll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omebody”指“铺展红地毯隆重地欢迎某人”。②红色可以表示富贵、兴旺、成功、发达,如“开门红”、“走红”、“红利”、“红火”、“红得发紫”等。这时翻译时要多用意译,如“开门红”中的“红”代表好运气,不能直译,要用解释性翻译“begin well, to make a good start”。③在中国近代,红色又被赋予了革命的意义,表示忠贞、坚定、勇敢、进步、革命、社会主义等,我们的国旗和党旗都为红色,“根红苗正”指出身进步家庭,另外还有“红星”、“红军”、“红梅”、“红领章”、“红色政权”、“又红又专”、“红色娘子军”、“一颗红心永向党”等众多进步词汇。在西方文化中红色通常表示革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④因为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在西方常用作贬义,表示“残酷、狂热、灾祸、血腥”,如“red hands”(血腥的手、杀人的手),“be caught red-handed”(当场被捕),“red-ruin”(战祸),“Red-Alert”(红色警报、紧急警报)。⑤红色在中西方都表示色情,如“绯闻”、“红灯区”、“桃花运”等说法,英语中“red district”表示“红灯区、风化区”,猩红色“scarlet”表示“淫罪”,霍桑《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丝特佩戴的“A”字就是红色的。要注意,稍具不同的是,在色情含义上,汉语倾向于用桃红色,英语倾向于用大红色。⑥在财政含义上,红色在中西文化中都代表亏损,如“赤字”、“赤贫”,“a red month, go into red, be in the red”都表示“入不敷出”,因为会计起先都是用红笔标志亏损的。⑦中西文化中红色都表示难为情、困窘、为难,羞涩,如“脸红”(become red-faced, one’s face turned red)。⑧红色表示愤怒和生气,如“夫妻俩从没红过脸”,英语中也有“red-headed”(狂怒的),“see red”(大发脾气、发怒、冒火),“red flag”(使人生气的东西),“waving a red flag”(做惹别人生气的事),后两种说法来自西班牙斗牛文化。由于红色在西方代表专横、暴躁和傲慢,所以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它,认为人发怒时脸色发红,很不雅观。⑨在中西方,红色都表示权利和高贵。古罗马的天主教枢机主教穿红袍。在西方历史上,主要是十三世纪以前,红色是君主贵胄和教堂装饰的专用色。汉语中也有“满朝朱紫贵”、“红顶商人”、“朱门”等说法。⑩英汉语中,红色都表示停止,例如红灯表示止步。中国人忌讳用红笔写信,因为那是断绝来往的表示,也忌讳在办丧事或服丧期间穿红色衣服或用红色器物,因为这是对死者的不敬。11 汉语中红色常表示女性,如“红颜”、“红袖添香”等。鉴于红色的诸多含义和东西方差异,在翻译时要特别审慎,注意它在不同语境中的确切含义,并考虑到读者的感受。有的可直译,如“红卫兵”(red guard),但好多不能,如“又红又专”不能译为“red and expert”,应译为“both socialist-minded and professionally qualified”,“你红光满面”不能译成“your face is very red”, 否则表示对方“不好意思”或“处于窘境”,而是“you look so healthy and energetic”, 或“one’s face glowing with health”。由于西方人看见红色就会联想到共产主义、暴力革命、流血,对其充满恐惧,经常规避它。大卫·霍可斯将《红楼梦》翻译为“A Story of the Sone”,而且好多带红的字眼都改译成了绿色,“红娘”也不能译成“red lady”,否则西方读者会误认为她是个女革命者, “红脸”也不对等于“red face”,因为红脸的关公是忠义和正直的象征,而红脸的英王威廉二世却是残忍暴虐的,有“红脸威廉”之称。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语言中的色谱划分一样,分为七种,少数例外,有的民族色谱上颜色少于七种,相邻颜色的划分也不同。一切语言都有表示黑色和白色的词,大多数也有表示红色的词,但有的语言没有红色,其次是黄色和绿色,最后是蓝色和褐色。而且,同一颜色在不同语言中表达方式不一样,词汇丰富度也不一样,如汉语中的“青”可以是三种颜色,可以指绿色,如“青椒”(green pepper),可以指蓝色,如“青天”(blue sky),也可以指黑色,如“青布”(black cloth)。“黄”一般指黄色,也可指褐色,如“黄酱”(soy bean paste),可以指金色,如“黄金”gold。此外,不同语言对同一物体或现象有时用不同颜色加以描述,英国人喝的“black tea”不叫“黑茶”,而叫“红茶”,中国人常说的“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不能直译为“be beaten blue and purple”,而是“be beaten black and blue”。
总之,通过比较分析这些颜色词,我们会发现由于中西文化、民风民俗、地理位置、民族心理、审美倾向等的不同,这些颜色词不仅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点。学习这些不同点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他国的风土人情,而且有助于跨文化交际。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许多文化知识存在于语言之中,我们英语学习者应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学习语言,在语言中了解他国的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教育与科研·外语卷》.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
[2]胡文仲、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7.
[3]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3.
[5]张培基.《英语颜色词与翻译》.商务印书馆,1999,7.
[6]江宏.《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广西大学出版社,1999,4.
关键词:色彩词;文化内涵;差异;对等;翻译
颜色是一种物理现象,世界是由五颜六色的物质组成的,人类也有着不同的肤色。颜色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在人类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记录颜色的符号:色彩词,这些词语在语言中经常被使用,从而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对各种颜色符号的感知是不尽相同的,从而使色彩词在语言学上具有多种联想意义。本文旨在从语义和语用两方面对汉英色彩词作文化学和翻译学的探讨。
一、白色
①在世界范围内,一般认为白色是纯洁、洁净、素雅、高贵、坦率、贞洁和光明的象征。在《圣经》里,白色是上帝、天使、欢乐和美德的象征。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白天鹅代表纯洁、善良和爱情;童话故事中的白雪公主(Snow White)是聪明、善良和美丽的化身;西方姑娘结婚时穿白色婚纱和礼服,表示其纯洁;白色的鸽子被誉为和平的象征;建筑用白色作基调给人一种明快、洁净的感觉,伦敦有白厅,华盛顿有白宫。② 白色在英语中表示善意、诚实、清白、无辜,如“a white lie”表示“善意的谎言或无伤大雅的谎言”,“white-handed”表示“无罪的”,与“red-handed”意思相反,汉语中也有“洁白无暇”、“清白无辜”等说法。③在中西文化里,白色都有一事无成、没有价值、轻视、徒劳等贬义,如汉语中的“白干了”“白费心”“白搭”“白眼”“一穷二白”等,“白丁”在古代指“没有功名的人”,打仗举白旗在东西方都表示失败,“white trash”指“穷苦的人”,“white-wash”指“零分残败”。④白色在中西文化尤其是汉语文化里表示“恐怖、悲哀、不吉利、死亡”。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白色是肃穆、哀悼的象征,所以丧葬用白色,“白事”表丧事,而西方用黑色。⑤白色表示疾病,汉语中有“面色惨白”,英语中有“white-faced”。⑥白色代表衰老和忧伤,汉语中有“白发堪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英语中也有“white-headed”或“gray-headed”的说法。⑦中国传统戏剧如京剧中白色代表卑鄙、奸诈、邪恶和背叛等,因为小丑、奸臣总是白脸或鼻子上化着一块白,英语中也有“white face”一詞,但强调的是白脸丑角的滑稽可笑。汉语中把好看的男生叫做“小白脸”,一般为贬义。⑧在近代中国,白色染上了政治色彩,是反动势力的象征,有“白区”“白军”“白色恐怖” “白色政权”等词汇。这些词语都不能直接译成“white”。⑨汉语中白色表空白,如“白纸”,要译成“a blank sheet of paper”。⑩汉语中白色表示单纯或不搀杂的,如“白开水”“白肉”,但要意译为“boiled water”和“plain boiled pork”。 翻译时,要注意“白”并不总对应于“white”, 如“白菜”是“Chinese cabbage”,“白蚁”是“polar bear”,“白痴”是“idiot”,“白班”是“day shift”, “白送”是“free of charge, for nothing或 give away”,“白费事”是“all in vain”,“坦白”是“confess”, “白手起家”是“empty-handed” 。总之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直译或意译。
二、黑色
因其色调较暗而沉稳,黑色通常是朴素、严肃、谦虚和隆重的象征。中世纪时,神学家厌恶彩色,认为它们代表着危险、暧昧,容易转移教徒的注意力,消磨他们的意志,因此那时人们都推崇黑色。但纵观中西文化黑色鲜为褒义,多为贬义。①在英汉语中黑色都表示不好、邪恶、凶恶、不光彩、不合法,如“blackmail”(敲诈),“black-letter days”(倒霉的一天),“a black future”(暗淡的前景),“blacklist”(黑名单),“black-hearted”(黑心的“或“心肠狠毒),“black market(黑市或地下市场),“black money”(黑钱)。另外,中国有“黑帮”、“黑社会”、“走黑道”,西方有“Black Hand”(黑手党)和“black villain”(恶棍)。特别是文革时期演变出来的词汇如“黑五类”、“黑帮子女”等都表示反革命、倒退和顽固的一方。在《圣经》中,黑暗象征邪恶和妖魔,《天鹅湖》中的黑天鹅代表邪恶、欺诈和仇恨。② 在东西方黑色都代表肮脏、受污染,如“一身黑汗”(black sweat),“黑水”(black water)等。③黑色表示愤怒,如“恶狠狠地瞪”(give somebody a black look)。④黑色与白色一样表示疾病。十四世纪欧洲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的传染病叫“黑死病”(black death或black plague),即今天的炭疽病。⑤ 黑色表示悲哀、不幸、沮丧。黑色是欧美国家丧礼的专有色彩,因为西方人认为黑色使人显得严肃,可借以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尊敬。英语中还有“追思弥撒”(black mass),“服丧”(wear black),“忧伤”(black mood),“沮丧之人”(a black dog)等说法。相反,东方人丧事多用白色服饰,不过在城市中也渐渐效仿西方不再披麻戴孝,而是胸带白花、臂缠黑纱。⑥黑色代表庄重和严肃,在中西方特别是西方,黑色是庄重集会时衣着的首选色,西方人在正式场合一般穿黑色礼服(black suits)。在时尚界,黑色更是一种经典色,代表着神秘和高贵。⑦英语中黑色代表盈利“in the black”,“in the red”代表“亏损”“赤字”。这两个术语都是来自记帐时所用的墨水色。⑧京剧里黑脸代表刚正不阿和忠臣,如“包黑子”,“唱黑脸”,但英语中的“black face”指白人演员扮演的黑人。在翻译中要分清黑色的确切含义,不能简单得将“黑”与“black”对等,如“黑统治”是“dark rule”,“黑后台”是“sinister backstage”,“黑话”是“malicious words”,“黑货”是“smuggled goods”。 三、紫色
紫色是一种神秘高贵的颜色。①紫色在西方象征着王室、王权,紫色表示帝王之尊,为帝王专用。崇尚紫色的习俗源自古罗马,公元五十五年凯撒大帝侵入不列颠岛,统治了英国达五百年,古罗马皇帝崇尚紫色,皆穿紫袍。“be born in the purple”指“生在帝王之家”。②在东方儒教文化里黄色是王权,紫色象征达官贵人之尊,为官僚专用。要注意的是,在东方紫色一般指王公贵族,不形容帝王;而在西方,紫色是王权,深红色是贵族。东方人崇尚紫色源于道教,如道教中有“紫薇”、 “紫霞仙子” 之称。③ 紫色在中国象征着吉祥,如“紫气东来”“紫禁城”等。④英汉双语中,紫色都可表示生气,如“气得脸色发紫”(turn purple with rage)。⑤紫色表示疾病,如汉语中的“紫疳”等。
四、黄色
黄色在东方颇受礼遇,但在西方大多为贬义。①黄色在东方为帝王专用色,象征皇权、辉煌、崇高、庄严、尊贵、君权神授、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封建帝王的服饰用具、宫殿仪仗皆为黄色。封建社会禁止百姓使用黄色,用了要杀头。汉语中“黄袍加身”指登上帝王之位,“黄榜”指天子发布的文告,“黄历”指天子钦定的历书,“黄马甲”指清代皇帝钦赐的衣物,“黄道吉日”指皇帝认可的吉日。佛教也崇尚黄色,和尚、喇嘛的袈裟皆为黄色。古罗马时代,黄色是宗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颜色。在印度,僧侣穿着黄色的袈裟,素有“黃袍佛国”之称。在中国,崇尚黄色原于五行说,此说认为色彩分为正色与间色,黄色是正色,象征尊严与正统,而绿色是间色,代表卑贱与非正统。另外崇尚黄色也与中华民族的居住环境和神话传说有关,我们吃的是黄河水,住的是黄土地,人类始祖女娲生于黄土又抟土造人,所以天坛的五色土,居中的就是黄土。另外,黄色也代表老天爷和自诩为天子的皇帝。② 在中国,黄色代表忠贞、正义、欢乐、智慧、和光明,如“黄花闺女”指贞洁处子,古人有赏菊之俗,中国的五星红旗中的星星就是黄色的。③黄色代表金钱,因为人们看见它会想起黄金,汉语中有“黄货”“黄澄澄”、“黄金地段”“黄金搭档”等词汇,西方的“yellow boy”为金钱之戏称。④ 在西方,黄色是爱情、思念的象征,如电影“Yellow Ribbon”(幸福的黄手帕或黄丝巾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忠贞的爱情故事。在美国,黄色有期待、怀念和思慕远方亲人归来之意。当被伊朗扣留的美国人质回国时,美国人举着黄色的彩纸,佩戴着黄色纪念章出来欢迎。⑤在中国黄色表示下流,如“黄毒”、“黄段子”、“黄色电影”、“黄色书刊”、“黄色音乐”、“扫黄打非”等。但这里的黄色不对等于“yellow”,这时“黄色”可用“pornographic”(色情的),“obscene”(淫秽的,猥亵的),“filthy”(淫猥的)或“vulgar”(庸俗的,下流的)来译。因此“黄色电影”为“obscene movies”或中性词“adult movies”,“黄色书刊”为“filthy books”,“黄色音乐”为“vulgar music”。要注意“yellow book”是一些欧洲国家的政府报告书,“yellow pages”(黄页)是美国商店和家里厚厚的“黄页电话查号簿”,常用黄纸印刷。在色情这层含义上,“黄色”对应于英语中的“blue”,“黄色电影”也可译成“blue movies”。⑥汉语中黄色代表年轻幼稚、缺乏经验,如“黄毛丫头”、“黄口小儿”,与英语中的green相对。⑦汉语中黄色表示失败,如“事黄了”、“黄庄了”等。⑧ 黄色在中国表示过时与虚幻,如“昨日黄花”“陈年黄历”“黄粱美梦”等。⑨黄色在中西方都表示疾病,如“面黄肌瘦”“黄疸”等,英语中也有叫“yellow fever”的传染病。⑩在中西方文化里,黄色都表示警告,如“黄牌”(yellow card),交警的黄马甲等。11黄色让人想起秋天,所以黄色又有萧瑟、衰败、忧伤、病态、死亡的含义,如“yellow looks”指“阴沉多疑的神色”。但英美人不喜欢用“yellow”,而倾向于用“rich brown” “gold” “blonde”等,以避开其贬义的联想。12英语中黄色代表令人讨厌的、嫉妒、不信任、背叛、胆怯、卑鄙、邪恶,如“yellow belly”(懦夫),“yellow dog”(卑劣的人)。这层含义源于圣经中为了三十枚银币出卖耶酥的犹大,他总是身穿黄衣。在一些国家的异教徒总是戴着黄色的十字架、穿囚衣、拿蜡烛。
五、蓝色
蓝色是内向、收缩的色彩,给人一种宁静、安定、清凉的感觉。在中国,人们喜欢蓝色的大海和湛蓝的天空,古代蒙古人酷爱蓝色,称自己的国家为“蓝色蒙古国”。美国人喜欢蓝色,创造了蓝色的牛仔装。①蓝色在英语中代表社会地位高、有权势或出身贵族、王族,英国皇家海军和警察都穿蓝色制服,“He is a real blue blood”指“他是一个真正的贵族”,在美国刊载知名人士,尤其是政府高级官员的名字的书,叫“blue book”(社会名人录)。蓝色由此意可引申为表示高贵、一流,因为英国四面环海,人们靠海为生,非常崇拜蓝色。②蓝色代表忠贞、正义、尊严与真理,因为蓝天亘古不变,又是上帝的居所,而上帝是正义真理的化身。英语中有“a true blue”(忠实可靠的人)的说法。③英语中,蓝色代表悲哀、沮丧、抑郁、空虚和阴冷,如“情绪低落”(in a blue mood, feel blue),“a blue Monday”(倒霉的星期一),“blue devils”(常患忧郁病的人),“blue music”(蓝调音乐或感伤音乐)。④英语中,蓝色表示疾病或受伤,如“beat somebody black and blue”(打得某人浑身青紫),“blue baby”(患先心病而皮肤发青的婴儿”。⑤英语中的“blue”与汉语中的“黄色”对应,表示色情、庸俗、下流,如“blue movie”(黄色电影),“blue joke”(黄色笑话),“blue book”(黄色书刊),“blue revolution”(性解放)。 六、绿色
绿色是植物王国的颜色。穆斯林教徒偏爱绿色,所以它是伊斯兰教的颜色标志。①绿色是平衡色,象征和平、友善、希望、青春、活力和生机。无论是在英语或汉语里,这一象征意义都是一致的。如世界和平的标志是一只口衔绿橄榄枝的鸽子。②英汉语中,绿色都代表环保、健康、无公害,如“绿色食品”,“绿色装修”等,“Greenpeace”指保护动植物的“绿色和平组织”。工商界人士纷纷用绿色作为商品的包装,以招徕顾客。③绿色在英汉语中都代表金钱,如“花花绿绿的钞票”,“green power”(金钱的威力),因为美元是绿色的。④在汉语特别是古汉语中,绿色代表女性,可与红色互换,如女子的闺房为“翠楼”,女子的秀发为“绿鬓”,女子可称为“翠袖”。⑤汉语中绿色指“因妻子的不贞而使丈夫受辱”,代表色情和淫荡,如“戴了绿帽子”。但英美人无此联想,“wear a green hat”仅指帽子颜色。这是因为中国古人根据五行说认为绿色象征卑贱、非正统,官方规定娼家的男子必须戴绿头巾。⑥ 英语中绿色表示嫉妒,如“green with envy,green-eyed monster”(十分妒忌),这种说法源自莎士比亚悲剧《奥塞罗》中伊阿古(Iago)的故事。在这层含义上,“green-eyed”正好与汉语中的“眼红”、“红眼病”对应。⑦英语中绿色代表年轻幼稚、天真无知、没有经验、知识浅薄、缺乏训练、容易上当受骗,如“He is still green”(他还嫩、没有经验),“a green hand”(新手、无经验的人),“as green as grass”(无生活经验)。
七、红色
红色是最符合辩证法的色彩词,充满了矛盾性,是中华民族除黄色以外最钟爱的颜色,中国人对红色有着永不衰减的热情,多用于褒义。①红色热烈、兴奋、奔放,在中西文化中都与欢乐、喜庆和庆祝有关,如汉语中有“红灯”、“红旗”、“红标语”等大量带红字的语汇。结婚新人要穿红嫁衣,戴红花,点紅烛,送红包,贴红双喜,生了孩子要送红鸡蛋。英语中“red-letter days”指日历上用红色标明的纪念日和喜庆日,如圣诞节或其他节日。普通的日子印的是黑色,但black-letter day却不是“平常的日子”,而表示“倒霉的一天”,“paint the town red”指“狂欢、痛饮、胡闹”,“roll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omebody”指“铺展红地毯隆重地欢迎某人”。②红色可以表示富贵、兴旺、成功、发达,如“开门红”、“走红”、“红利”、“红火”、“红得发紫”等。这时翻译时要多用意译,如“开门红”中的“红”代表好运气,不能直译,要用解释性翻译“begin well, to make a good start”。③在中国近代,红色又被赋予了革命的意义,表示忠贞、坚定、勇敢、进步、革命、社会主义等,我们的国旗和党旗都为红色,“根红苗正”指出身进步家庭,另外还有“红星”、“红军”、“红梅”、“红领章”、“红色政权”、“又红又专”、“红色娘子军”、“一颗红心永向党”等众多进步词汇。在西方文化中红色通常表示革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④因为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在西方常用作贬义,表示“残酷、狂热、灾祸、血腥”,如“red hands”(血腥的手、杀人的手),“be caught red-handed”(当场被捕),“red-ruin”(战祸),“Red-Alert”(红色警报、紧急警报)。⑤红色在中西方都表示色情,如“绯闻”、“红灯区”、“桃花运”等说法,英语中“red district”表示“红灯区、风化区”,猩红色“scarlet”表示“淫罪”,霍桑《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丝特佩戴的“A”字就是红色的。要注意,稍具不同的是,在色情含义上,汉语倾向于用桃红色,英语倾向于用大红色。⑥在财政含义上,红色在中西文化中都代表亏损,如“赤字”、“赤贫”,“a red month, go into red, be in the red”都表示“入不敷出”,因为会计起先都是用红笔标志亏损的。⑦中西文化中红色都表示难为情、困窘、为难,羞涩,如“脸红”(become red-faced, one’s face turned red)。⑧红色表示愤怒和生气,如“夫妻俩从没红过脸”,英语中也有“red-headed”(狂怒的),“see red”(大发脾气、发怒、冒火),“red flag”(使人生气的东西),“waving a red flag”(做惹别人生气的事),后两种说法来自西班牙斗牛文化。由于红色在西方代表专横、暴躁和傲慢,所以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它,认为人发怒时脸色发红,很不雅观。⑨在中西方,红色都表示权利和高贵。古罗马的天主教枢机主教穿红袍。在西方历史上,主要是十三世纪以前,红色是君主贵胄和教堂装饰的专用色。汉语中也有“满朝朱紫贵”、“红顶商人”、“朱门”等说法。⑩英汉语中,红色都表示停止,例如红灯表示止步。中国人忌讳用红笔写信,因为那是断绝来往的表示,也忌讳在办丧事或服丧期间穿红色衣服或用红色器物,因为这是对死者的不敬。11 汉语中红色常表示女性,如“红颜”、“红袖添香”等。鉴于红色的诸多含义和东西方差异,在翻译时要特别审慎,注意它在不同语境中的确切含义,并考虑到读者的感受。有的可直译,如“红卫兵”(red guard),但好多不能,如“又红又专”不能译为“red and expert”,应译为“both socialist-minded and professionally qualified”,“你红光满面”不能译成“your face is very red”, 否则表示对方“不好意思”或“处于窘境”,而是“you look so healthy and energetic”, 或“one’s face glowing with health”。由于西方人看见红色就会联想到共产主义、暴力革命、流血,对其充满恐惧,经常规避它。大卫·霍可斯将《红楼梦》翻译为“A Story of the Sone”,而且好多带红的字眼都改译成了绿色,“红娘”也不能译成“red lady”,否则西方读者会误认为她是个女革命者, “红脸”也不对等于“red face”,因为红脸的关公是忠义和正直的象征,而红脸的英王威廉二世却是残忍暴虐的,有“红脸威廉”之称。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语言中的色谱划分一样,分为七种,少数例外,有的民族色谱上颜色少于七种,相邻颜色的划分也不同。一切语言都有表示黑色和白色的词,大多数也有表示红色的词,但有的语言没有红色,其次是黄色和绿色,最后是蓝色和褐色。而且,同一颜色在不同语言中表达方式不一样,词汇丰富度也不一样,如汉语中的“青”可以是三种颜色,可以指绿色,如“青椒”(green pepper),可以指蓝色,如“青天”(blue sky),也可以指黑色,如“青布”(black cloth)。“黄”一般指黄色,也可指褐色,如“黄酱”(soy bean paste),可以指金色,如“黄金”gold。此外,不同语言对同一物体或现象有时用不同颜色加以描述,英国人喝的“black tea”不叫“黑茶”,而叫“红茶”,中国人常说的“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不能直译为“be beaten blue and purple”,而是“be beaten black and blue”。
总之,通过比较分析这些颜色词,我们会发现由于中西文化、民风民俗、地理位置、民族心理、审美倾向等的不同,这些颜色词不仅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点。学习这些不同点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他国的风土人情,而且有助于跨文化交际。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许多文化知识存在于语言之中,我们英语学习者应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学习语言,在语言中了解他国的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教育与科研·外语卷》.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
[2]胡文仲、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7.
[3]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3.
[5]张培基.《英语颜色词与翻译》.商务印书馆,1999,7.
[6]江宏.《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广西大学出版社,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