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笔者通过充分使用高中数学教科书(人教版)中所设置的“观察”“思考”“探究”及“实习作业”等栏目,例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 改进;学习方式;“观察”;“思考”;“探究”;“实习作业”;阅读自学;合作交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的要求.
一、概念课中,培养学生阅读自学、合作交流能力
很多教师都认为数学的概念课较难上,用传统的教授法来上,当然是难上的,且学生要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效果也就不好,若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自学,合作交流,也就好上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对概念的理解记忆也就更加深刻了.
例如,高中数学的第一课,即必修1的第一节“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这一小节的新概念、新符号较多,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进行交流,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理解概念并熟悉新符号的使用,要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交流阅读后的认识,也可以由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阅读后回答题,再由教师给出评价. 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阅读与理解,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观察”“思考”及“探究”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能力
教材中设置大量“观察”“思考”及“探究”栏目,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使用这些栏目设置的问题,对实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上述要求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基础差,懒性强,再加上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很多教师都忽视或淡化了这些栏目设置的问题,使新课程的教学又回到了课改前的老路上了,也就谈不上去实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了.
在数学教学中,若能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栏目,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就能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问是创新的开始,“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通过恰时恰点地提出问题,提好问题,结学生示范提问的方法,使他们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性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1. 观 察
例如,在必修1教材中的“1.3.2奇偶性”这一节的开始就设置了一个“观察”:
观察图1.3-7(函数f(x) = x2与f(x) = 2 - |x|的两个图像),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两函数图像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相应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
三、实习作业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普通高中课程培养目标中提到,普通高中课程应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学”的终极目标在于“用”. 在人教版的高中数学教科书中,许多章节后都设置了“实习作业”这一栏目. 笔者在必修1的教学过程中,借学校10月份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时机,把必修1教材P40题目“亲自了解函数的发展历程及其广泛应用”这道实习作业作为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设计好学习任务、学习基本流程、实习作业评价标准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布置给全部高一年级的学生. 这一实习作业体现了数学文化方面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发展历史及在这个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直接到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等获得第一手资料,经过自己的收集、筛选、整理,形成简明的文字材料——实习报告,更好地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也品尝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在学习方式上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实现了“让教师做最好的导演,让学生做最好演员”的目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 经备课组评价后,做得较好的作品也在学校集中展示和收藏.
以上仅是笔者为贯彻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实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使用教材的几个例子. 在高一年级所学的数学必修1、2、3和4的教材中设置了许许多多的“观察”“思考”“探究”及“实习作业”的栏目,我们不能以怕麻烦、时间紧的借口加以略过,应在教学过程中多花点时间来研究如何充分地利用、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栏目,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实现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 改进;学习方式;“观察”;“思考”;“探究”;“实习作业”;阅读自学;合作交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的要求.
一、概念课中,培养学生阅读自学、合作交流能力
很多教师都认为数学的概念课较难上,用传统的教授法来上,当然是难上的,且学生要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效果也就不好,若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自学,合作交流,也就好上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对概念的理解记忆也就更加深刻了.
例如,高中数学的第一课,即必修1的第一节“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这一小节的新概念、新符号较多,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进行交流,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理解概念并熟悉新符号的使用,要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交流阅读后的认识,也可以由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阅读后回答题,再由教师给出评价. 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阅读与理解,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观察”“思考”及“探究”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能力
教材中设置大量“观察”“思考”及“探究”栏目,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使用这些栏目设置的问题,对实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上述要求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基础差,懒性强,再加上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很多教师都忽视或淡化了这些栏目设置的问题,使新课程的教学又回到了课改前的老路上了,也就谈不上去实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了.
在数学教学中,若能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栏目,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就能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问是创新的开始,“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通过恰时恰点地提出问题,提好问题,结学生示范提问的方法,使他们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性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1. 观 察
例如,在必修1教材中的“1.3.2奇偶性”这一节的开始就设置了一个“观察”:
观察图1.3-7(函数f(x) = x2与f(x) = 2 - |x|的两个图像),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两函数图像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相应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
三、实习作业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普通高中课程培养目标中提到,普通高中课程应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学”的终极目标在于“用”. 在人教版的高中数学教科书中,许多章节后都设置了“实习作业”这一栏目. 笔者在必修1的教学过程中,借学校10月份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时机,把必修1教材P40题目“亲自了解函数的发展历程及其广泛应用”这道实习作业作为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设计好学习任务、学习基本流程、实习作业评价标准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布置给全部高一年级的学生. 这一实习作业体现了数学文化方面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发展历史及在这个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直接到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等获得第一手资料,经过自己的收集、筛选、整理,形成简明的文字材料——实习报告,更好地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也品尝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在学习方式上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实现了“让教师做最好的导演,让学生做最好演员”的目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 经备课组评价后,做得较好的作品也在学校集中展示和收藏.
以上仅是笔者为贯彻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实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使用教材的几个例子. 在高一年级所学的数学必修1、2、3和4的教材中设置了许许多多的“观察”“思考”“探究”及“实习作业”的栏目,我们不能以怕麻烦、时间紧的借口加以略过,应在教学过程中多花点时间来研究如何充分地利用、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栏目,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实现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